?

基于普洛夫斯特法的課程考核評價方法研究

2017-11-15 12:10高冠東
電腦知識與技術 2017年28期

高冠東

摘要:提出了將多元考核方法和普洛夫斯特評價法相結合的方法,對程序設計類課程進行評價考核,詳細介紹了考核評價過程的原理和具體實施過程。實踐表明,該方法既能展示出學生真實的編程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杜絕抄襲現象的發生,又提高了學生的對程序設計類課程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程序設計;多元考核;普洛夫斯特法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7)28-0189-02

1 問題的提出

程序設計類課程與一般的課程不一樣,它主要側重于考查學生的編程能力和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程序設計類課程的一般都是由講授和實驗兩部分構成。講授內容的考核通過期末筆試成績來評價,而實驗內容的考核就需要考量多種相關因素。很多教師已經開始嘗試對程序設計類課程的考核評價方式進行改革。余穎等人將程序設計能力、學生主動性、平時表現以及綜合應用能力等4 個方面納入課程的評價體系,形成多維評價方法[1];李楠依據程序設計類課程的特點,針對不同單元,采取一種或多種考核手段對學生進行評價考核[2];徐利謀等人用實驗項

目考核、實訓項目考核、綜合知識考核等多種方法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3];鄺礫等人從自主學習、講解討論能力和協作能力、實驗完成情況、期末考試等4個方面對學生實現基于層次考核的評價體系[4];郭小清等人在程序設計語言課程中采取模塊化和項目式的教學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5];蘇小紅等提出建立一套以機試自動評分和實踐能力考核為主的多重累加式成績考核體系,對學生成績進行考核[6]。

筆者所在院校的學生多以文科生為主,例如《高級程序設計語言》、《視頻監控技術》、《網絡程序設計》、《軟件安全》等與計算機相關的程序設計類課程的學習對于他們來說比較困難。這樣就增加了實驗考核評價的難度。程序設計類課程的實驗中都會存在學生抄襲實驗程序的情況,檢查實驗程序時極大消耗了老師的時間和精力,借鑒以上已有的經驗,筆者提出了一種多元考核與普洛夫斯特法相結合的考核評價方法。

2 多元考核方法

考核形式注重程序設計類課程學習的整個過程,成績由三部分組成:理論成績、實驗成績及勞動態度、出勤紀律、團隊能力。理論成績:包括實驗報告、口試成績及最后筆試成績,占考核總分30%,實驗成績包括任務完成情況、工作質量及效率占成績40%,勞動態度占10%,學習態度(出勤紀律)占10%(出勤不到2/3,不得評定成績)、團隊能力占10%。表1是各部分所占的分值。

各部分的成績由學生在程序設計類課程中的表現來獲取,各部分的成績分為優、良、中,差4個等級。任務完成情況和工作質量及效率中優等對應分值17分~20分;良對應分值14分~17分;中等對應分值12分~14分,差等對應分值為12分以下。實驗報告、口試成績、試卷考試成績、工作態度、學習態度、團隊能力的成績也分為優、良、中,差4個等級。其中優等對應分值:10~9分;良對應分值7分~9分;中等對應分值6分~7分,差等對應分值為6分以下。

理論成績和實驗成績取學生自評,小組評價及教師評價成績的平均值,這就是多元考核評價方法。在評價方法上,我們采用平時表現與期末成績相結合,理論成績與實驗成績相結合,個人表現與團隊表現相結合,規定實驗內容與創新性實驗內容相結合,學生自評與教師評價、同學評價相結合,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短期評價與長期評價相結合的多元考核方法。工作態度、學習態度和團隊能力由教師考核。學習態度其實包括出勤率,通過點名進行考核。

為了提高學生的編程能力和創新能力,實驗內容設置要具有科學性和層次性,實驗題目可以分為三部分:基礎驗證型、綜合設計型、提高創新型等不同層次的內容。對于個別學習成績比較突出的學生,可以在他完成課程要求的實驗內容后,適當地增加一下創新性實驗內容。

3 普洛夫斯特法考核法

其中對學生的工作態度進行考核,采用的是普洛夫斯特法。普洛夫斯特法—— 亦行為對照表法,是由美國圣保羅人事局的J.B.普洛夫斯特在1920年創立的一種評價方法。評價者只要根據人力資源部門提供的描述員工行為的量表,將員工的實際工作行為與表中的描述進行對照,找出準確描述了員工行為的陳述(即評價者只要做出“符合、不符合”二選一的決定),評價者選定的項目不論多少都不會影響評價的結果。這種方法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因評價者對評價指標的理解不同而出現評價差。

結合程序設計類課程實際對普洛夫斯特法進行了修改,具體操作步驟為:

第一步,制定對照參評表,根據學生的實驗情況進行逐項核定。指導老師在實驗過程中以巡視的方式觀察學生的實驗具體表現情況,讓學生對簡單問題進行回答,例如實驗題目的理解、程序設計思路、有無創新點等進行口述,盡量不干擾學生實驗,從而實現普洛夫斯特法評價考核。

第二步,在相應的“□”中打“∨”。假如某一項與學生實驗中表現的情況不符,就空過去,不影響考核結果。

第三步,對照“計分表”計算分值。

第四步,換算評價等級。評價等級共為10等,即A,B+,B,C+,C,C-,D+,D-,E+,E-。評價等級的決定如下:以10分為基準,根據表2和表3為每位學生打分,19分~17分為等級A;16分~14分為等級B+;13分~11分為等級B;10分為等級C+;9.5分~8.5分為等級C;8分~7分為等級C-;6.5分~5.5分為等級D+;5分~3.5分為等級D-;3分~1.5分為等級E+;1分為等級E-。

每次程序設計類課程實驗后對每位學生進行一次普洛夫斯特評價,確定最后的等級,將評價結果記錄在案,作為最后綜合成績的評判依據。

每次實驗課程結束后,學生都會將所做實驗程序分享到教師服務機上。為了杜絕學生抄襲實驗程序的情況,老師會檢查每個學生所上交的程序的大?。ㄋ甲止潝担?,通過點擊詳細信息即可查看,方便快捷。只要每個學生的實驗程序都是自己獨立完成的,那么他們所上交的實驗程序的大小應該是不同的。如果發現有實驗程序大小相同的文件,那么老師可以雙擊文件夾進入文件,檢查具體內容。這樣可以在最短時間內發現學生互相抄襲程序的問題。

4 結束語

本文提出將多元考核方法和普洛夫斯特評價法相結合的方法,對程序設計類課程進行評價考核,這樣既能展示出學生真實的編程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杜絕抄襲現象的發生,又能提高了學生的對程序設計類課程的學習興趣,體現了程序設計類課程的公平公正性。對學生的后續表現進行了跟蹤。通過對輔導這兩屆學生畢業設計的多位老師進行調查,他們普遍認為,學生的獨立工作和研究能力有所增強,學習和工作習慣良好,學生專業興趣明確,綜合技能有顯著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較往屆明顯增強。

參考文獻:

[1] 余穎, 李曉昀. 程序設計類課程多維評價方法探索[J]. 計算機教育, 2016(9):147-148,156.

[2] 李楠. 程序語言設計類課程考核方案評價方法的改革與實踐[J]. 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 2015(6):264.

[3] 徐利謀, 蔣建平. 多元化考核方式在Java程序設計課程中的應用研究[J].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2014(23):8-10.

[4] 鄺礫, 于美琪, 馮文韜,等. 基于層次考核的計算機類課程考試改革研究——以Java 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課程為例[J]. 計算機教育, 2017(1):62-66.

[5] 郭小清, 謝忠紅. 計算機專業程序設計類實驗課程教學方法與考核方式探討[J]. 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 2016(1):11-12.

[6] 蘇小紅, 趙玲玲, 王甜甜,等. 以機試為主、分階段多重累加式的C 程序設計課程考核體系[J]. 計算機教育, 2014(3):36-40.endprint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