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芻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微電影傳播策略

2017-11-16 06:25王婷婷
電影文學 2017年5期
關鍵詞:技藝文化遺產物質

王婷婷

(齊齊哈爾大學,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6)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概念與特點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概念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文化遺產中的一種,它既可以指多種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技藝手段,也可以指和它們相關的工具、習俗、文化空間等。它的表現形式有很多,如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傳統習慣的繼承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并非憑空產生,而是人類表現自我的一種手段,是在抵御自然災害、協調社會角色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它有利于人類更好地生存下去,是人類偉大智慧的結晶。②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點

1.地域性。非物質文化遺產最大的特點就是它的地域性。不同的地區具有不同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這些多樣化的環境形成各地獨特的風俗習慣、文化傳統。

2.民族性。非物質文化遺產體現出鮮明的民族性。各民族在著裝、飲食等方面的區別都很大,這些差異是我們判斷某種文化隸屬于哪個民族的標準之一。而且,發展中形成的這些異彩紛呈的文化符號也是各民族間文化差別的直接體現。

3.獨特性。獨特性是前兩個特點綜合后產生的,它意味著非物質文化遺產既具有藝術的美感,又具有文化的質感,這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結合了不同的時代、地域后能夠爆發出無窮的魅力。

4.傳承性。包括同一代人之間的相互傳承和不同代人之間的傳承。經歷過這兩個過程的洗禮,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再固定不變,而是隨著時代的變化不斷去粗取精,把最有價值的技藝、方法和思想留下,在這樣的繼承中非遺的發展脈絡也不斷被理清。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存在的問題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范圍受限

目前,民族語言和曲藝類的非遺通常只在小范圍內得到傳承。我國的56個民族都有各自民族的專屬語言,一般僅限在本民族區域內生活的居民使用,保留了民族語言的獨特性,但是在民族融合過程中發生了少數民族和漢族通婚的情況,漢族在人口上占了大多數,在日常交流中少數民族語言漸漸失去最初的特色,被漢語取代。曲藝類非遺保護和傳承也不樂觀,傳播和影響的范圍受到很大的局限,越來越多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由于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和及時的保護而逐漸消失。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途徑缺乏

當下,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途徑主要包括兩種形式,即動態傳播和靜態展示。

1.動態傳播。這種傳播方式較適用于表述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如民族語言。在少數民族聚居地,民族語言通過居民間面對面口語交流的形式進行傳承,我國大部分的少數民族都有保護本民族傳統的意識,他們投入大量的資金在民族語言的教學上,聘請專業的教師講授漢語和本民族語言,這些教師既了解本民族的文化傳統,又熟悉漢語的運用,師生間口口相傳。但聲音傳播不便于記錄,所以我們在網絡中看到的曲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非常少,很多優秀的非遺曲藝作品沒能被較好地記錄下來,如果想要親身領略非遺曲藝的魅力只能通過傳承人。

2.靜態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工藝品最適合通過靜態展示的方式來傳承。靜態展示既包括工藝品實物的現場展示,也包括非遺圖片的虛擬展示。目前,我國很多地區都相繼開展了非遺工藝品現場展示活動,參觀者絡繹不絕?,F場展示的方式能讓我們與非遺工藝品進行零距離的接觸,感受到非遺工藝品的形態和質感。不過這種展示只能使人們對非遺工藝品有個表面的了解,在深入了解非遺工藝品上收效甚微。非遺圖片虛擬展示的方式雖然能讓公眾足不出戶就最大限度地接觸到工藝品,但公眾在瀏覽時缺少直接的感官刺激,借助這種方式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效果也不明顯。

(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形式單一

互聯網、手機、移動終端等新興媒體傳播速度更快,在相同的時間內能傳遞更多的信息,但當下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并沒有很好地借助新媒體進行傳播。民族語言、曲藝、手工技能等通常是通過面對面口頭表述與肢體語言配合得到傳承的,這樣的傳承方式雖然生動形象,但不便于后人記錄和保存,很難將這些優秀的非遺傳遞到遙遠的地方,只能適用于小范圍內的近距離傳播。掌握這些技能的傳承者的離去對于非遺傳承將是永遠無法彌補的損失,我們應該借助新興媒體不斷豐富非遺的傳播形式,讓非遺的傳播距離更長、時代更久遠、內容更豐富。

目前,雖然非遺信息庫并不完備,互聯網與非遺也并未完全承接,但是國家已經在大力促進非遺的現代化進程,我們可以在網上搜索到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化產品?!盎ヂ摼W+”時代,伴隨著數字技術的完善,我們有更多的新媒體形式來傳承非遺,這是非遺適應信息社會的體現,也是信息社會對文化多樣性發展的一種包容。建立非遺虛擬博物館是個不錯的選擇,可以展示非遺產生、發展、繼承、創新的全過程,帶給觀眾最直接的視覺體驗。在虛擬博物館里,觀眾可以自主選擇想要了解的非遺信息,形成自己獨特的非遺信息庫。在這里觀眾已經不再是單純的信息接收者,也是有效的信息發起者,有關非遺的信息在傳播者和接受者之間不斷傳播,其內涵被進一步升華。

三、微電影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的作用

(一)傳播和宣傳非物質文化遺產

微電影主要通過視覺和聽覺兩種手段來傳遞非物質文化遺產,這極大地促進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普及與推廣。有了微電影這個新型傳播形式,普通受眾能夠接收到更多有關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信息內容,加深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內涵的理解。通過微電影傳播,非遺產傳承人也能提高自身的傳承積極性,主動加入到傳播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隊伍中。

(二)普及和推廣非物質文化遺產

微電影的浸潤性很強,它能穿越時空、穿越種族、穿越人群,將人類文化以視覺圖像的方式展示給受眾。它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可以隨時隨地地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內容生動形象地傳遞給大眾。微電影使用的影像傳播技術可將生活中的現實轉化為虛擬的影像,記錄稍縱即逝的事物。直觀的影像還可以把復雜的現實簡單化,滿足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職業受眾群的要求。微電影在教育普通民眾上也有十分明顯的效果,是一種基本的文化傳播工具,這種傳播工具是以互聯網為平臺的。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會有更多的人通過微電影接觸到、了解到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三)記錄和存儲非物質文化遺產

微電影是一種新興的數字化媒體形式,對聲音、影像、文字的“微”記錄是它最大的特色,微電影的這個特點迎合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需要被記錄的要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化內涵雖然是多樣環境、各個階層、不同群體共同作用的結果,但微電影都可以將這些內容一一記錄下來,在留住這些文化內涵本質特色的同時,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多樣變化,微電影是當下記錄和存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最優載體。

四、微電影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的策略

眾所周知,微電影屬于電影的一種,具有電影的大部分特點,微電影和電影在拍攝構思上具有一致性,都是運用一些情節片段來展示拍攝者的目的。在用微電影傳播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時候,首先要選好被拍攝者——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其次是利用多種故事情節展示傳承人傳承技藝的過程,使受眾看到微電影時就能清楚地了解這項技藝,從而達到更好地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目的。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甄選權威性非遺傳承人

微電影中非遺傳承人的甄選具有嚴格的標準,主要依據國家公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的名單,這些傳承人是國家專業人員經過嚴格篩選、審核后確定的,個人不能隨意篡改。確定了傳承人的角色后就可以開始進行微電影的拍攝了。拍攝采取全方位記錄的形式,也就是記錄下傳承人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相關的所有活動,被記錄下的這些影像資料十分珍貴,對于以后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起著基礎性的作用。

(二)巧妙拍攝非遺故事情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微電影故事情節要依照劇本的特點來定,每一個優秀的劇本都經過精心細致的編排,“起”“承”“轉”“合”聯系十分緊密,要讓觀眾在結束這一幕后立刻產生觀看下一幕的期待?!捌稹笔潜局鴤鞑シ沁z的目的,先來介紹傳承人的生產生活背景?!俺小笔桥臄z傳承人在展示技藝過程中的具體細節,在這個環節中可以多穿插一些和非遺相關的背景知識?!稗D”是微電影拍攝的高潮,可將整個故事情節推向最高點。在“合”的過程中最好設定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通過這一系列“起”“承”“轉”“合”,就可以完整地記錄下非遺的發展歷程,展現非遺第一手資料的微電影將會帶給觀眾無窮的震撼。

(三)詳盡展示非遺傳承技藝

非遺微電影要盡量詳細、獨到地拍攝傳承人制作手工藝品的步驟。不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擅長不同的技藝,所以要特別注意記錄下每位傳承人的傳承特點,必要的時候可增加語言講解,以幫助受眾更好地理解。在介紹民間技藝時要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如在介紹我國的民間非遺技藝變臉時,一方面要展示傳承人表演變臉的過程,另一方面要展示臉譜的繪制過程;又如空竹技藝,不但要展示空竹的制作過程,還要講解空竹原材料的由來、其中有哪些講究等。

(四)運用新媒體進行非遺傳播

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克服了時間、空間限制,普通百姓可以隨時隨地借助視頻網站、移動客戶端、平板電腦觀看到有關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容。節省了受眾大塊的時間,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便可以實現非遺內容的接收。因此,若想擴大受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接觸范圍,微電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1.利用網絡視頻。微電影屬于視頻的一種,可以在視頻網站中搜索到。當下,我們已經進入“互聯網+”時代,互聯網成為永不枯竭的資源庫,視頻網站的注冊用戶十分龐大,以互聯網為展示平臺的微電影就不必擔心觀眾不足的問題了。通過觀看這些微電影作品有助于提升受眾的欣賞品位和思想境界,進而積極主動地將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好地傳承下去。

2.借助微信平臺。微信聊天、朋友圈轉發已然成普通公眾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將有關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微電影放到微信平臺中,必定會得到很多的關注。普通公眾一方面可以接觸通過微電影展示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內容,另一方面還可以通過微信進行實時的討論、分享和評價,讓人們在放松身心的同時,更好地感受我國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可謂一舉多得。

注釋:

① 新華網:《文化部明確“十三五”文化改革發展六項主要任務》,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7/13/c_1115906577.htm,2015年7月13日。

② 涂?。骸段㈦娪坝涗浥c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新聞知識》,2015年第6期。

猜你喜歡
技藝文化遺產物質
非遺技藝絨花的傳承與創新
喝茶養生這些物質在起作用
喝茶養生這些物質在起作用
與文化遺產相遇
酌古參今——頤和園文化遺產之美
治理的技藝:三代王官學新說
技藝精湛 星光燦爛——來自歐洲的Herrmans
《文化遺產》2016總目錄
技藝并舉 厚積薄發
文化遺產保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