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沙土區不同耕作方式對土壤及大豆性狀的影響

2017-11-22 09:07王孟雪張玉先胡國華
水利科學與寒區工程 2017年10期
關鍵詞:沙土土壤溫度耕作

李 正,王孟雪,張玉先, 胡國華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黑龍江 大慶 163319)

風沙土區不同耕作方式對土壤及大豆性狀的影響

李 正,王孟雪,張玉先, 胡國華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黑龍江 大慶 163319)

為了研究適合風沙土區的耕作方式,采用春旋地、打茬播種、原壟卡種及秋起壟四種不同整地方式進行對比試驗。結果表明:耕作措施對土壤水分產生較大影響。其中,原壟卡種處理表現較好,保墑效果依次是原壟卡種>秋起壟>打茬播種>春旋地。原壟卡種處理的土壤溫度低于其他處理。比較各項大豆生育性狀指標,綜合表現最好的是原壟卡種,最差的是春旋地處理。原壟卡種處理的產量最高,比秋起壟處理增加了16.7%,比春旋地及打茬播種處理增加了23.5%。

耕作方式;地溫;生育性狀;產量

土壤水分狀況對農作物的生長起著重要的作用,不同耕作措施對農田土壤水分及作物產量造成不同的影響,是決定作物生長發育的關鍵因素[1-2]。黑龍江省西部風沙土區是我國著名的“嫩江砂地”,位于松嫩平原西部的嫩江及其支流兩岸的河湖漫灘及低階地上。該區土壤不僅肥力低,而且有機質的礦化速率非???。風沙土比熱小、吸熱快、通透性強,所以,該地區早春解凍早,化凍快。融凍水上升時間短,返漿水不明顯。春季土壤含水量多在20%以下,春旱非常嚴重,常常不能一次播種保全苗。因此,如何采取適宜的栽培技術措施,充分發揮其生產力,是當前風沙土區作物生產進一步獲得高產的關鍵,對提升風沙土的水分利用率具有重要意義。本試驗通過土壤耕作、保水措施等關鍵技術的研究,建立適合大慶風沙土區的先進耕作技術體系,達到降低水土流失、改善土壤環境、提高水分利用率、水分生產效率及農業生產效益的目標。

1 材料與方法

1.1 研究區概況

試驗地設在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農業科技園區。杜爾伯特縣位于黑龍江省西南部,隸屬大慶市。松嫩平原腹地、嫩江之濱,地勢開闊平坦。海拔高度一般在135~145 m之間,由北向南傾斜。面積約6176 km2,位于北緯45°53′~47°8′和東經123°45′~124°42′之間,土壤以風沙土和黑鈣土為主。春季風大,氣候干燥;夏季由于受東南季風影響,天氣溫和,降水集中;秋季涼爽,常有早霜,常刮偏北風,天氣寒冷。降水量較少,夏季6—8月是降水集中期,占全年降水量70%,秋季次之,春季少于秋季,冬季最少。大風加速了水分的蒸發,土壤易干旱。土壤表面組成物質在大風持久的作用下容易發生風蝕,尤其是春季干旱、大風、揚沙天氣經常發生,對農業生產很不利。

1.2 試驗設計方案

供試大豆品種為東農48。試驗共設計4個處理,見表1。采用大區對比法排列,每小區12行,行長200 m,行距68 cm,小區面積1632 m2。設計保苗3×105株/hm2。播前土壤基礎肥力:堿解氮46.1 mg/kg,銨態氮9.5 mg/kg,硝態氮1.66 mg/kg,速效磷70.5 mg/kg,速效鉀199.2 mg/kg,有機質3.57%,pH值6.15。前茬為玉米,耕層深度30 cm。

表1 不同試驗處理及整地方式

1.3 栽培管理情況

試驗于2016年5月16日播種,采用氣吸式精量點播機統一播種。施肥量280 kg/hm2,其中磷酸二銨160 kg(N 18%、P2O546%),尿素50 kg(N 46%),氧化鉀70 kg(K2O 60%)。5月18日機車化學滅草,每公頃噴90%乙草胺2.5 kg+75%寶收50 g。出苗后機車中耕管理2次,人工鋤草1次。試驗于10月5日在每個處理取兩點進行考種測產。

1.4 調查項目及測定方法

(1)生育性狀測定。春季調查大豆出苗日期及出苗率。生育期內調查各處理大豆開花日期及成熟日期。

(2)產量測定。產量測定方法采用樣點法測定理論產量??挤N時對大豆株高、莢高、分枝數、單株莢數、單株粒數、百粒重等產量構成因素進行測量。同時在收獲期調查大豆蟲食率及病理率。

(3)土壤水分測定。土壤水分測定采用烘干稱重法,在大豆播種后第12 d開始對各小區0~20 cm土層進行土壤水分測定,連續測定10 d。

(4)地溫測定。在測定各處理土壤水分時,同步測定各處理土壤溫度。用地溫計測定每個處理小區5 cm和10 cm土層的地溫。每天的8:00、12:00和20:00分3次測定,3個值的平均值即為當天的地溫。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整地方式對土壤含水量的影響

在出苗后連續10 d監測降雨及測定各處理0~20 cm土層內土壤含水量,如圖1所示。10 d的降雨量達65 mm,日照時數僅有32.6 h。從圖中可以看出,各處理土壤含水量無明顯變化規律。在5月29日強降雨后,秋起壟處理的土壤含水量相對較高,其次為打茬播種處理,原壟卡種處理的土壤水分最低。從6月3日之后,原壟卡種處理的土壤水分有所上升。原壟卡種相對于其他三種耕作方式,由于動土次數減少,抑制了土壤蒸發,保水能力較強;春旋地處理土壤相對疏松,有利于土壤水分蒸發,導致表層土壤含水量較小。

圖1 各處理0~20 cm土層水分含量

2.2 不同整地方式對各處理地溫的影響

如圖2所示。上午8:00土壤觀測結果顯示,測定期間由于連續降雨,導致土壤溫度不高。5 cm土層范圍內表現為秋起壟處理的土壤溫度高于其他三個處理,10 cm土層土壤溫度表現為原壟卡種處理的最低。相比之下,原壟卡種處理的土壤溫度在5 cm及10 cm土層上均表現出較低水平。原壟卡種屬于免耕方式,地表有秸稈覆蓋,導致該處理的土壤溫度低于其他處理。不同土壤深度分析來看,從5月28日—6月1日,5 cm土層和10 cm土層的土壤溫度沒有差別。6月1—6日,10 cm土層土壤溫度略低于5 cm土層土壤溫度。

圖2 苗期0~10 cm土壤溫度變化

2.3 耕作方式對大豆生育性狀及產量的影響

各處理大豆的生育期調查及產量性狀如表2所示。從出苗日期來看,各處理之間差異不大,相差1~2 d,秋起壟處理出苗最早,比原壟卡種處理早1 d,比打茬播種和春旋地處理早2 d。打茬播種和秋起壟處理的出苗率相對較好,春旋地和原壟卡種的出苗率為中等。春旋地處理在春季機械耕作導致土壤相對板結,播種質量差、出苗不齊、缺苗多。而原壟卡種由于地表有秸稈覆蓋,影響了大豆的出苗率。原壟卡種和秋起壟處理的開花期和成熟期比打茬播種處理和春旋地分別早1 d和2 d。從蟲食率和病理率分析,原壟卡種和秋起壟處理的病理率較春旋地和打茬播種處理低,打茬播種處理的蟲食率和病理率均高于其他三個處理,原壟卡種的蟲食率為最低。

表2 各處理生育性狀調查表

各處理的產量構成因素見表3。由表3可知,田間考種表現最好的是原壟卡種處理,其收獲株數分別比秋起壟、打茬播種和春旋地處理的增加了9.6%、21.4%和30.8%,單株莢數分別增加了8.3%、17.6%和21%,單株粒數分別增加了1%、22.8%、25.9%。產量最高的處理為原壟卡種,其次為秋起壟處理,春旋地和打茬播種處理的產量最低。原壟卡種處理的產量比秋起壟處理增加了16.7%,比春旋地及打茬播種處理增加了23.5%。這進一步說明原壟卡種處理苗期較高的土壤水分含量有利于幼苗生長,從而使其有較高的收獲株數。

表3 各處理大豆產量構成

3 討 論

耕作方式顯著影響春季播種期土壤含水量。曾有研究表明,免耕相對普通翻耕方式具有較強的土壤蓄水保墑能力[3];但也有部分學者研究認為,旋耕可以增強土壤蓄水能力,增加土壤含水量[4-6]。本研究結果表明,風沙土條件下,進行原壟卡種處理的土壤水分含量相對普通旋耕處理的高,具有較強的蓄水保墑能力。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為原壟卡種對土壤的擾動少,秸稈覆蓋地表,具有減少水分的蒸發的作用,這與陳學文的研究結論一致[7]。

在大豆出苗后,測定土壤0~10 cm土層深度的地溫,均表現出原壟卡種處理的土壤溫度低于其他處理。原壟卡種屬于免耕方式,前期對土壤擾動小,并有秸稈覆蓋。有研究表明,免耕秸稈覆蓋可能造成低溫效應[8-9]。與其他耕作方式相比,地表覆蓋物的增加減少了太陽輻射,降低了地表風速,地表蒸發也相對減少。除此之外,土壤含水量增加,水的熱容量大,使得吸收相同熱量的土壤,地溫升高幅度偏低。

原壟卡種處理的大豆出苗率略低于打茬播種和秋起壟處理,但大豆生育性狀相對于其他三個表現較好,產量和經濟效益也是各處理中表現最佳的。表明大豆生長受前期作物出苗影響較小,主要受土壤水分含量影響較大。降雨分配是影響大豆產量的主要因素,原壟卡種處理對土壤擾動小,相比其他處理土壤性狀相對較好,增強了滯澇的能力,減小了由于地表有秸稈覆蓋造成的春季低溫效應,使大豆后期產量沒有受到前期出苗率的影響。

4 結 論

(1)通過2016的試驗結果可以證明:原壟卡種表現最好,其次是秋起壟處理,春旋地表現最差。

(2)在今年的氣候條件下,春季低溫、雨大,選擇原壟卡種耕作栽培技術是相對有效的栽培途徑,能達到高產、高效的目的。

[1] 張有利,李娜,王孟雪,等.不同整地方式對風沙土玉米地土壤緊實度的影響[J].水土保持研究,2015(1):1-22.

[2] 李亞杰,唐江華,蘇麗麗,等. 耕作方式對土壤含水量及夏大豆生長的影響[J].新疆農業科學,2015,52(4) : 621-627.

[3] 向新華,魏巍,張興義,等.保護性耕作對大豆生長發育及土壤微生物多樣性影響[J].大豆科學,2013,32(3) : 321-328.

[4] 蘇麗麗,徐文修,李亞杰,等. 耕作方式對干旱綠洲滴灌復播大豆農田土壤有機碳的影響[J].農業工程學報,2016, 32(4): 150-156.

[5] 蘇麗麗,唐江華,李亞杰,等.不同耕作方式對夏大豆干物質生產及土壤水分的影響[J]. 干旱地區農業研究,2016,34(4) :197-205.

[6] 張磊,王玉峰,陳雪麗,等. 保護性耕作條件下土壤物理性狀的研究[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2010,41(9): 50-54.

[7] 陳學文,張曉平,梁愛珍,等. 不同耕作方式對黑土農田土壤溫濕效應的影響[J].大豆科學,2011,30(5):764-768.

[8] 李成軍,吳宏亮,康建宏,等.玉米保護性耕作措施水溫效應及其產量效果分析[J].玉米科學,2010,18(3):129-133.

[9] 劉爽,張興義.保護性耕作對黑土農田土壤水熱及作物產量的影響[J].大豆科學,2011,30(1):56-61.

Impact of different tillage methods on soil and soybean characters in wind-sand soil area

LI Zheng, WANG Mengxue, ZHANG Yuxian, HU Guohua

(HeilongjiangBayiAgriculturalUniversity,Daqing163319,China)

In order to study the tillage methods suitable for wind-sandy soil, the contrast test was taken by the conservation tillage of spring rotary tillage, fight stubble seed, original crop and autumn ridg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tillage methods greatly affected soil moisture and the best treatment is original crop. The effect of keep moisture show original crop> autumn ridging> fight stubble seed> spring rotary tillage. The soil temperature of the original crop is lower than other treatments. Compared with the breeding characters of soybean,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various indexes showed best in the original crop treatment and worst in the spring rotary tillage treatment.The production of the original crop is the highest and increased by 16.7% than the autumn ridging treatment, by 23.5% than fight stubble seed treatment.

original crop; ground temperature; growing characters; yield

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CARS-04-01A);大慶市指導性科技計劃項目(zd-2016-115)

李 正(1997-),男,安徽濉溪人,本科生,從事農業資源與環境方面的研究。E-mail: 2193959669@qq.com。

王孟雪(1978-),女,黑龍江鐵力人,副教授,從事農業環境生態方面的研究。E-mail: wangmengxue1978@163.com。

S152;S565.1

A

2096-0506(2017)10-0008-05

猜你喜歡
沙土土壤溫度耕作
差別最大的字母
山東90后小伙賣黃河沙土
沙土褲里的生命密碼
遼東山區3種人工林土壤呼吸對土壤溫度和土壤水分的響應
耕作深度對紫色土坡地旋耕機耕作侵蝕的影響
玉米保護性耕作的技術要領
圍封治理對風沙土養分含量的影響
管群間歇散熱的土壤溫度響應與恢復特性
草地耕作技術在澳大利亞的應用
土壤濕度和土壤溫度模擬中的參數敏感性分析和優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