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聾啞中學生社會比較傾向、自尊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

2017-11-28 02:16張燕平
健康研究 2017年5期
關鍵詞:聾啞主觀幸福感

張燕平

(安陽學院 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河南 安陽 455000)

健康心理研究

聾啞中學生社會比較傾向、自尊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

張燕平

(安陽學院 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河南 安陽 455000)

目的考察聾啞中學生社會比較傾向、自尊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方法采用橫斷面研究用社會比較傾向問卷、自尊量表和幸福感指數量表調查80位聾啞中學生。結果聾啞中學生主觀幸福感程度在性別和城鄉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在年齡上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14.582,Plt;0.005)。聾啞中學生社會比較傾向和自尊負相關(r=-0.145,P=0.207);回歸分析表明,聾啞中學生能力比較傾向、觀點比較傾向和自尊能解釋主觀幸福感總方差30.8%。結論聾啞中學生社會比較傾向、自尊是影響其主觀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聾??;中學生;社會比較;自尊;主觀幸福感

社會比較由Festinger于1954年首次提出,指個體把自己與具有類似生活情景的人比較,對自己的能力、行為水平及行為結果做出評價的過程。自尊是個體在社會實踐過程中所獲得的對自我的積極情感性體驗,由自我效能和自我悅納兩部分構成。主觀幸福感是反映個體生活質量的重要綜合性心理學指標,它是以行動者自己界定的標準,對其生活質量的主觀的整體評價。徐帥等[1]研究表明:聾啞中學生的主觀幸福感、一般自我效能感、應對方式得分均顯著低于普通中學生,自尊量表得分均顯著高于普通中學生。田麗麗等[2]研究表明:聽障中學生的幸福感顯著低于普通中學生;在學習成績為下等和上等的聽障與普通中學生中,聽障中學生的幸福感均顯著低于普通中學生。本研究以聾啞中學生為被試,嘗試探索聾啞中學生社會比較傾向、自尊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以期為聾啞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論依據,為創造有助于聾啞中學生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提供一些建議。

1 對象與方法

1.1 被試 河南省某特殊教育學校中學部共80人。其中男生47人,女生33人,年齡15~25歲,平均17.56±1.755歲。

1.2 研究工具

12.1 社會比較傾向問卷 問卷采用的是由美國的F.X.Gibbons和荷蘭的B.P.Buunk合作編制的、漢化版的《社會比較傾向問卷》,共有兩個分量表,第一個是能力社會比較分量表,包括6個項目,第二個是觀點社會比較分量表,包括5個項目,支持費斯汀格的關于社會比較的二因素結構:能力和觀點。內在一致性信度為0.83。

1.2.2 自尊量表 采用Rosenberg(1965)編制的量表,共10道題目,分值越高,自尊程度也越高。量表的α系數為0.88。并且大量研究表明該量表聚合效度和區分效度都良好。有研究者建議考慮到中西方文化差異,將題目8(“我希望我能為自己贏得更多尊重”)由原來的反向計分改為正向計分,可以提高量表的鑒別度,提升量表的信效度[3-4]。分值越高,自尊程度越高。

1.2.3 幸福感指數量表 量表用于測查被試目前所體驗到的幸福程度,包括兩個部分:總體情感指數量表和生活滿意度問卷。前者由8個項目組成,從不同角度描述了情感的內涵;后者僅一項;將總體情感指數量表之均分與生活滿意度問卷的得分(權重為1.1)相加??傮w情感指數與生活滿意度的一致性為0.55。重測一致性為0.849。

1.3 施測程序與數據處理 采用團體施測的方式進行,以班級為單位,統一施測要求。為了在最大程度上消除聾啞中學生溝通障礙對測試結果的影響,聾啞中學生測試的主試為各班的語文老師,并對他們進行了系統的內容解釋。實際印發問卷80份,收回有效問卷78份,有效回收率為97.5%。所得數據運用SPSS15.0軟件包進行分析。

2 結果

2.1 性別、年齡和城鄉對聾啞中學生主觀幸福感的影響 對聾啞中學生主觀幸福感在性別和城鄉之間的方差分析發現,性別和城鄉對主觀幸福感上的主效應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gt;0.05),且性別和城鄉之間沒有交互作用。

將被試分為3個年齡組,≤16歲、17~18歲、≥19歲的主觀幸福感分別為40.476±7.511分、34.4133±3.271分、33.913±1.745分;單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年齡的主效應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14.582,Plt;0.005);成對組多重比較進一步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16歲的聾啞中學生主觀幸福感高于其它兩個年齡段(Plt;0.05),17~18歲的聾啞中學生主觀幸福感雖高于≥19歲的聾啞中學生,但二者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

表1 不同年齡組的主觀幸福感差異比較

2.2 聾啞中學生社會比較、自尊和主觀幸福感的相關分析 由表2可知,社會比較總分與自尊、主觀幸福感各維度以及總分都呈現出負相關,且和生活滿意度呈現出顯著負相關(Plt;0.05)。自尊與主觀幸福感各維度和總分都呈現出顯著的正相關(Plt;0.05)。

表2 聾啞中學生社會比較、自尊和主觀幸福感的相關分析

注:*Plt;0.05,**Plt;0.01,***Plt;0.005;下同。

2.3 聾啞中學生社會比較、自尊對主觀幸福感的多元逐步回歸分析 在控制人口統計學變量后,以總體主觀幸福感為因變量,能力社會比較、觀點社會比較、社會比較總分和自尊為自變量進行多元逐步回歸分析,結果見表3。能力社會比較、觀點社會比較和自尊對主觀幸福感均有顯著的預測作用(Plt;0.05),三者可以解釋總變異量的30.8%,其中自尊可以解釋總變異量的12.4%,能力社會比較可以解釋總變異量的8.5%,觀點社會比較可以解釋總變異量的9.9%,社會比較總分沒有進入回歸方程。

表3 社會比較、自尊對主觀幸福感的多元逐步回歸分析

3 討論

研究表明聾啞中學生的主觀幸福感不存在性別差異,這與田麗麗等[2]、佟永峰等[5]的研究結論一致。女性在家庭和社會的地位越來越高、中學階段女生擔任班委的數量居多以及女生學習成績明顯優于男生,都可以使得她們具有較高的幸福感。研究發現16歲以下聾啞學生主觀幸福感顯著高于17歲以上年齡組聾啞學生,其原因可能是16歲以下的聾啞學生對自我和環境的認知的廣度和深度不及17歲以上年齡組聾啞學生,17歲以上年齡組聾啞學生將直接面臨就業壓力,不得不面對由于身體缺陷而導致的就業困難問題,會產生焦慮、自卑、自暴自棄等負面情緒。因此,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針對不同年齡的聾啞學生應有所不同,尤其是對即將面臨就業的聾啞高中生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減壓和就業指導,有計劃地組織他們做好職業規劃,社會和學校要為他們提供多渠道的心理援助和就業途徑。

回歸分析表明自尊可以解釋主觀幸福感總變異量的12.4%,說明自尊在很大程度上能預測個體的主觀幸福感。這與王珊珊等[6]、洪冬美等[7]的研究結果一致。Baumeister等[8]認為,高自尊個體往往從積極方面看待自己,傾向于改變情境,能較好地應付各類問題,從而導致較高的主觀幸福感?;貧w分析表明,能力社會比較負向預測主觀幸福感,可以解釋主觀幸福感總變異量的8.5%,觀點社會比較正向預測主觀幸福感,可以解釋主觀幸福感總變異量的9.9%。聾啞中學生因聽力、語言障礙,導致他們在社會能力各方面低于其他同齡人,因此他們更加注重能力方面的比較,這樣會使他們過于在意自己與他人能力間的比較,從而愉快的感受性低。而聾啞中學生可以通過和正常人在觀點上的統一來降低自己的自卑心理。班主任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結合在一塊,尤其要結合心理咨詢師對聾啞學生進行如何選擇恰當的社會比較方式為主題的班會教育,心理咨詢中心要有計劃地進行自尊干預訓練,以期幫助他們能在生活中學會選擇恰當的社會比較方式,增強自尊水平,從而達到提升主觀幸福感水平的目的。

[1] 徐帥,王江峰,柴玉龍,等.聾啞和普通中學生主觀幸福感及其影響因素對比分析[J].健康研究,2009, 29(4):280-285.

[2] 田麗麗,范麗恒,鄭雪.聽障中學生與普通中學生幸福感的比較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06,13(5):24-27.

[3] 韓向前,江波,湯家彥.自尊量表使用過程中的問題及建議[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5,14(8):763.

[4] 田錄梅.Rosenberg(1965)自尊量表中文版的美中不足[J].心理學探新,2006,26(2):88-91.

[5] 佟永峰,李焰,范杰.中學聾生主觀幸福感調查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06,13(7):9-12.

[6] 王珊珊,劉一軍.自尊水平對大學生自我評價的影響研究[J].保健醫學研究與實踐,2016,13(2):8-10.

[7] 洪冬美,許芳,陳紅云.大學生自尊、社會比較傾向對其幸福感的影響探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3,29(35):209-211.

[8] Baumeister RF,Campbell JD,Krueger JI,etal. Does High Self-Esteem Cause Better Performance, Interpersonal Success, Happiness, or Healthier Lifestyles?[J].Psychological Science in the Public Interest, 2003,4(1):1-44.

Correlationofsocialcomparisondispositiontoself-esteem
andsubjectivewell-beingofdeaf-mutestudentsofsecondaryeducation:across-sectionalstudy

ZHANG Yan-ping

(CenterforMentalHealthEducationandCounseling,AnyangUniversity,Anyang455000,China)

ObjectiveTo examine the correlation of social comparison disposition to self-esteem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deaf-mute students of secondary schools.MethodBy cross-sectional study, eighty deaf-mut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ere surveyed with INCOM, Self-Esteem Scale and Index of Well-Being.FindingsThe differences between sex, cities and rural areas were found to impose no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subjective well-being(Pgt;0.05).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ge (F=14.582,Plt;0.005). Social comparison had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self-esteem (r=-0.145,P=0.207) Regress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total-variance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influenced by the ability comparison orientation, the opinion comparison orientation and self-esteem was 30.8%.ConclusionSocial comparison disposition and self-esteem are two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deaf-mut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deaf-mut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social comparison; self-esteem; subjective well-being

10.3969/j.issn.1674-6449.2017.05.020

2016-10-11

張燕平(1975 - ),男,河南安陽人,碩士,講師。

R395.6

A

1674-6449(2017)05-0542-03

猜你喜歡
聾啞主觀幸福感
“美好生活”從主觀愿望到執政理念的歷史性提升
加一點兒主觀感受的調料
奉獻、互助和封禁已轉變我們的“幸福感”
聾啞人罪犯服刑期間的心理情況調查與分析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兩個好朋友
讓群眾獲得更多幸福感
女兒孝心無邊聾啞50年的母親開口說話
主觀評述構式“很+x”認知研究
幸福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