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頭臺馬肉干

2017-11-29 02:54佚名
飲食科學 2017年11期
關鍵詞:馬肉成林味兒

文 / 佚名

頭臺馬肉干

文 / 佚名

頭臺是個鎮,在肇源。鎮上有種美食,叫馬肉干。如今馬肉干已成頭臺鎮的名片,不少外地人專程到頭臺,就為吃這一口。

馬肉干是頭臺站人創制的,屬于“自主知識產權”。而馬肉干的起源在頭臺有兩種說法。

其一,當年頭臺是新站與呼蘭之間的軍事要塞,這里有很多軍馬,它們要運送糧草,傳達朝廷公文。有的軍馬在執行任務時傷殘了,有的軍馬年齡大該退役了,站丁們便把這些馬,殺了食肉??梢坏较奶?,馬肉不能久存,全被白白扔掉。有位老站丁覺得可惜,于是用鹽料將馬肉蒸熟,再切成一塊一塊,串起來曬在房檐下。經過幾天暴曬,馬肉成干,非但沒變質,還變得鮮香可口,就著小酒,越嚼越香。從此,馬肉干的做法流傳下來。

其二,當年頭臺草原上有個為朝廷放牧的馬倌,一次放牧時他去江邊洗了個澡,回來一看馬被狼群偷襲,五六匹軍馬內臟被狼掏空。由于天氣炎熱,死了的馬不出兩天就得腐爛。馬倌覺得可惜,便將殘剩的馬肉精挑細選后,在草地支起一口大鍋,煮了起來。草地上百草繁盛,其中自然有香料和草藥。他采了香料和草藥,與馬肉放在一起腌煮。煮好后,馬倌將馬肉擺在房頂讓太陽烤。幾天后,一名朝廷官員來視察,正趕上中午飯口。馬倌取來肉干,讓官員就著下酒。官員吃了一塊又一塊,收不住嘴了,連聲說吃得差不多了,官員才騰出空追問:“這是啥肉,哪兒來的?”馬倌道出實情,并請求一死。官員臉色大變,知道自己吃了軍馬肉,也將難逃一責。于是官員便做了個順水人情,將這事隱瞞下來。馬肉干的做法,從此流傳下來。

時隔多年,哪種說法更準確已無從分辨??墒?,頭臺馬肉干卻實實在在的有三百多年歷史。老頭臺人,家家會做馬肉干。據當地老人講,他們小時候一到夏天,家家戶戶的房檐下都掛滿了馬肉干。

馬肉干的歷史雖很久遠,但也有過“空白一頁”。改革開放后,好吃的東西越來越多,馬肉干不再是唯一的美食,也就不那么招人“稀罕”了。驛站人家,也漸漸淡忘了馬肉干,馬肉干的做法幾近失傳。直到18年前,有個叫張成林的人,把這曾經的美食發揚光大,頭臺馬肉干才沒失傳。

張成林,是個經營飯店的商人。對吃,他有研究。開了幾年飯店后,店里的菜品他堵住鼻子都知道啥味兒。一天,他跟媳婦嘮嗑,回憶起小時候的馬肉干。媳婦說,為了偷吃一口,半夜起來上房頂。他也說,為了吃馬肉干,挨了不少揍。兩人越聊越興奮,說得口水都流下來了。

第二天,張成林就去市場,買了幾斤馬肉。拿回家后,開始琢磨咋做:鹽放多少,料放多少,蒸時用啥火候,曬到啥程度……這些他一概不知,全是摸石頭過河,走一步算一步。曬好后,他吃上一口,吧嗒吧嗒嘴,自己嘟囔:“不是小時候的味兒?!?/p>

沒招了,他去請教一些上了歲數的老人。有人告訴他,馬肉干,得用馬后鞧肉,別的肉不好吃。還有人告訴他,馬肉干里,還得使用啥啥料。

于是整整一個夏天,他反復試驗,光馬后鞧肉,就用了二百多斤。終于,他成功了。第一個試吃的是他媳婦。她吃了一塊后,就收不住嘴了,一口氣“造”(大吃)了一盤子,得有兩斤多。幾個朋友來品嘗,吃后都說香,跟小時候的味道“一樣一樣的”。

消失的馬肉干又重出江湖,而張成林的飯店從此也多了道招牌菜。不少當地人聞香而來,大口大口地“造”(大吃)。幾天時間,慕名而來的食客就把曬在房頂的一百多斤馬肉干全“消滅”掉了。來飯店的人進門先喊:“來盤馬肉干!”

別的飯店看到馬肉干賣得如此火,也照貓畫虎,學著做。張成林實在,該用啥料、火候如何,一點兒不藏不掖,直接告訴人家。碰著那笨的,還手把手教人家。沒過多久,馬肉干便風靡頭臺。

頭臺馬肉干,為啥那么好吃?原因就是做法有講究。選料這關,沒有秘密可言。肉要選三四歲馬的馬后鞧肉。料無非就是碘鹽、味精、花椒、大料、鮮姜、料酒等通用料。另外,再配以砂仁、草蔻、桂皮、茴香、肉蔻、丁香等。

先將馬肉按條紋切成塊,切好后放在鍋里蒸。蒸的時候一點點下配料。這就難倒了一片人。有的人把料一起下,煮出來不是那個味兒。有的人下的時機不對,味道也不對。頭臺馬肉干,哪種料需要啥時候下,是有步驟的。下完一種入了味兒后再下另一種,方能口齒留香。下料時間要根據火候和馬肉蒸煮情況,隨時而定。蒸煮好后,馬肉干就有味道了。這時,在陽光下一暴曬,曬干水分。一般兩三天時間,馬肉干就曬好了。

頭臺馬肉干,拿到手上看不出什么好,放在鼻子下也聞不出什么香。只要一撕開香味兒就出來了,放進嘴里嚼上第一口就停不下來。即便是老神仙也得吃夠了才能住嘴。要是配上當地小燒,邊喝邊吃,那就更沒“治”了(美味至極)。

頭臺當地流傳一套嗑兒(地方俗語):“茅臺酒,路易酒,比不上肇源散白酒;葡萄干,鮑魚干,不及頭臺馬肉干”。

頭臺馬肉干的制作功夫,不是指點幾句就能學透的。想做好,非得盯著學上十天半個月才能入門。所以,頭臺馬肉干出了大名后,新站、古龍、茂興等老驛站也有人做馬肉干,可咋整也不是那個味兒。

如今,頭臺馬肉干又有改進。張成林的愛人制作出了油炸馬肉干。蒸好馬肉曬成干后,放在油里一過。馬肉干在油鍋里“瀟灑走一回”,變得油亮油亮的,吃起來外酥里嫩,別有一番滋味兒。

于是頭臺小鎮因為馬肉干出了大名,很多人專程來頭臺,就為馬肉干。食客們有附近鄉鎮的,有大同的,有市里、縣里的。甚至還有從哈爾濱來的。

肇源人接待外地朋友,除了吃江魚,就是到頭臺吃馬肉干。一進屋,先點兩盤馬肉干。馬肉干就著散白酒,常把外地客人吃得都沒工夫嘮嗑。

頭臺馬肉干不僅國內出名,在國外也“香名遠播”。這些年,肇源有不少人出國,有的在美國,有的在日本。這些人回肇源探親,都要到頭臺買些馬肉干帶回去。一來二去,那些肇源人的老外鄰居、朋友,便嘗到了頭臺的馬肉干。這下可壞了,誰吃誰上癮。肇源人再回國時,老外們或拐彎抹角,或直截了當,就想再要點兒馬肉干。

責任編輯/文頁

猜你喜歡
馬肉成林味兒
傳承
虎年春來年味兒濃
力爭上游
天高云淡
“土味兒”拼多多
年味兒與虎年春節
期盼
在中國感受“別樣”年味兒
掛牛頭賣馬肉
對馬肉的偏見 你有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