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渭南文集》跋文札記

2017-12-01 03:01朱迎平
關鍵詞:題跋渭南文集

朱迎平

(上海財經大學 人文學院,上海200433)

讀《渭南文集》跋文札記

朱迎平

(上海財經大學 人文學院,上海200433)

陸游的跋文作品題材廣泛,內涵豐富,特色鮮明,自成一家。它們感念時事,品評詩文,鑒賞書畫,記錄藏書,博學兼通,懷古憶舊,全面而典型地反映了宋代士大夫豐富的精神世界。陸游跋文直抒胸臆,富于情趣,體式多變,表述多樣,成為文體雅潔、風格凝練的文學小品。

陸游;《渭南文集》;跋文

題跋文是勃興于宋代的一種散文體類。它的主要源頭是六朝、唐代就已多有使用的書畫跋尾,而進入宋代,作為文章體類的題跋文才正式形成,并迅速成為宋代士大夫十分喜愛并大量使用的散文文體。題跋文依其內容大致可分為兩大類,即研討學問為主的學術類題跋和抒寫性情為主的文學類題跋。兩類題跋各有優長:學術類作品講究謹嚴博洽,以學養、識見取勝;文學類作品追求揮灑自如,以性情、意趣見長。宋代題跋文的勃興折射出學術文化的全面昌盛,也展示了文人士大夫豐富的精神世界,從而在宋代文學史、文化史上寫下了燦爛的篇章。

宋代題跋文創作涌現出一大批巨匠名家。北宋歐陽修開學術類題跋之先河,奠定了題跋文的基礎;蘇軾和黃庭堅則以文學類題跋著稱,且各有特色,名篇迭出。南渡前后的董逌和趙明誠以考辨書畫、金石見長。南宋中期名家蜂起,爭奇斗艷,陸游、朱熹、洪適、樓鑰、周必大并稱五大家,特色鮮明,此外楊萬里、洪邁、葉適、真德秀等亦各自成家。至宋末則劉克莊、黃震、戴表元等接續前賢,成為題跋文創作的殿軍。明末毛晉曾輯錄二十家宋人題跋編為一帙,展示了宋代題跋文的洋洋大觀。[1]

在宋代題跋大家的名錄中,作為南宋文章耆宿的陸游毫無疑義地占據著一席之地。陸游的題跋文創作題材廣泛,內涵豐富,文體雅潔,風格凝練,在諸多名家大佬中依然特色鮮明,足以自成一家。

《渭南文集》中不列“題”類,只標“跋”文,而且將一般亦歸入題跋的“書后”“書事”之類另列“雜書”一體,體現出陸游嚴格的文體意識?!段寄衔募分邪衔膹木矶辆砣豢傆?卷,共255首。這一數量雖不及歐陽、蘇、黃等四五百首之多,但也已十分可觀。按照跋文的不同載體進行統計,則題于書法、碑帖的54首,圖卷、畫像的16首,詩詞、詩集的53首,文章、文集的66首,佛書、道書的19首,其余各類著述的47首。從跋文內容看,則有關詩、詞、文的別集、總集及單篇作品的占到總數的約一半,而有關書畫藝術和各類著述的各占四分之一,可見陸游跋文關注的仍以文學為首。

陸游的跋文雖多為短簡小篇,但絕大多數均標明寫作時間,且依次排列,僅卷三一《跋熊舍人四六后》以下27首,未標日期,恐編集時已經難考撰年了。從寫作時間著眼,則陸游跋文早年所作不多,紹興、隆興年間僅寥寥幾首,乾道、淳熙年間數量略多,但也只占總數的四分之一略強。從淳熙十六年末陸游被罷官返里后的近20年間(其中嘉泰中曾入都修史一年),是陸游跋文創作的高峰期,且愈到晚年,數量愈多??梢姲衔囊惑w,雖僅片言只語,卻須于悠游閑適之間,沉潛吟哦,方得凝聚精粹,從容搦筆,將性情學識呈現于片言只語之中。這或許也是題跋文寫作的普遍規律。

陸游250余首跋文作品的最大價值,在于它們全面而典型地反映了宋代士大夫豐富的精神世界。以下擇其要者,試從六方面述之。

(一)感念時事

對于南宋士大夫來說,中原淪陷,二帝被擄,朝廷偏安,無力北伐,是他們心中永遠的痛點,而“北舉燕、趙,西略司、并,挽天河之水,以洗五六十年腥膻之污,登高大會,燕勞將士,勒銘奏凱,傳示無極”,[2]又是他們魂牽夢縈的執著理想。陸游的精神世界就浸透了這種深沉的家國情懷。他的蕩氣回腸的愛國詩篇,他的力主抗金的論政奏札,他的大氣磅礴的序記篇章,固然是這種精神的淋漓體現,而他的不少短篇跋文,往往在懷古憶舊之中,流露出感念時事、“娛憂舒悲”的真情實感,從另一角度詮釋著這種情懷。

如陸游在《跋李莊簡公家書》中憶及年輕時抗金名臣李光來家訪問的情景:

每言秦氏,必曰“咸陽”,憤切慨慷,形于色辭。一日平旦來,共飯,謂先君曰:“聞趙相過嶺,悲憂出涕。仆不然,謫命下,青鞋布襪行矣,豈能作兒女態耶!”方言此時,目如炬,聲如鐘,其英偉剛毅之氣,使人興起。[3]

對前輩直臣的景仰,對秦檜為首的投降派的憤恨,躍然紙上,李光“目如炬,聲如鐘”的“英偉剛毅”形象,歷歷如在眼前。又如在讀到張監丞《云莊詩集》后,陸游感慨地題寫:“虜覆神州七十年,東南士大夫視長淮以北,猶傖荒也。以使事往者,不復黍離麥秀之悲,殆無以慰答父老心。今讀張公為奉使官屬時所賦歌詩數十篇,忠義之氣郁然,為之悲慨彌日?!盵4]今昔對比,更覺前輩“忠義之氣”的可貴,直令陸游“悲慨彌日”,唏噓不已。甚至一些品評藝文的跋文,也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家國興亡之感,《跋韓干馬》稱:“大駕南幸,將八十年,秦兵洮馬,不復可見,志士所共嘆也。觀此畫,使人作關輔河渭之夢,殆欲霣涕矣!”[5]由韓干之馬,聯想到“秦兵洮馬”,再引發出“關輔河渭之夢”,真是魂縈夢繞,不能自已。

陸游的這種“娛憂舒悲”的情懷,愈到晚年,愈顯激烈。在“開禧北伐”開戰以后,陸游追憶老師曾幾紹興末“年過七十,聚族百口,未嘗以為憂,憂國而已”的精神,而聯系自己,“于今某年過八十,仕忝近列,又方王師討殘虜時,乃不能以塵露求補山海,真先生之罪人也”;[6]讀到周侍郎論事奏稿,“猶想見當時忠臣烈士憂憤感激之余風”,慨嘆“建炎、紹興間,國勢危蹙如此,而內平群盜,外捍強虜,卒能披草莽、立社稷者,諸賢之力為多。某故具載之,以勵士大夫。倘人人知所勉,則北平燕趙,西復關輔,實度內事也”。[7]直至北伐失利,王師敗績,陸游的希望再次破滅,他也隨即走向生命的終點。就在臨終前數月寫下的最后一篇跋文《跋傅給事帖》中,陸游又一次回顧了紹興年間的抗金往事:

紹興初,某甫成童,親見當時士大夫相與言及國事,或裂眥嚼齒,或流涕痛哭,人人自期以殺身翊戴王室,雖丑裔方張,視之蔑如也。卒能使虜消沮退縮,自遣行人請盟。會秦丞相檜用事,掠以為功,變恢復為和戎,非復諸公初意矣。志士仁人,抱憤入地者,可勝數哉!今觀傅給事與呂尚書遺帖,死者可作,吾誰與歸?嘉定二年七月癸丑,陸某謹識。[8]

寥寥數行,將南宋初年士大夫的愛國激情表現得淋漓盡致,并抒發了作者強烈的尊崇向往之情?!八勒呖勺?,吾誰與歸?”這樣情感熱烈的文字,與“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的絕筆詩作,真可謂異曲同工。這幾篇直抒胸臆、飽含激情的跋文,成為“開禧北伐”前后陸游心跡的真實寫照,也奏出了陸游家國情懷的最強音。

(二)品評詩文

由于被排斥于朝廷的政治中心之外,陸游更多的時間是面對山陰故鄉平平常常的家居生活。宋代士大夫全面的文化素養和豐富的生活情趣,在陸游的跋文中占據了更大的篇幅。作為南宋的文學大家,陸游在精心創作詩文的同時,也用跋文的形式品詩論文。這些評論,大多從詩文載體的某一角度切入,或為正面闡述,或作引申發揮,或抒直覺,或掉書袋,往往見解獨到,一語中的。以下從表述角度列舉數端。

述論 如《跋花間集》二:“唐自大中后,詩家日趣淺薄。其間杰出者,亦不復有前輩閎妙渾厚之作。久而自厭,然梏于俗尚,不能拔出。會有倚聲作詞者,本欲酒間易曉,頗擺落故態,適與六朝跌宕意氣差近,此集所載是也。故歷唐季五代,詩愈卑,而倚聲者輒簡古可愛。蓋天寶以后,詩人常恨文不迨。大中以后,詩衰而倚聲作。使諸人以其所長,格力施于所短,則后世孰得而議?筆墨馳騁則一,能此不能彼,未易以理推也?!盵9]從《花間集》所載作品闡述“倚聲作詞”的興起,對詞體起源提出了有說服力的觀點。

品鑒 如《跋東坡七夕詞后》:“昔人作七夕詩,率不免有珠櫳綺疏惜別之意。唯東坡此篇,居然是星漢上語,歌之曲終,覺天風海雨逼人。學詩者當以是求之?!盵10]又如《跋岑嘉州詩集》:“予自少時,絕好岑嘉州詩。往在山中,每醉歸,倚胡床睡,輒令兒曹誦之,至酒醒,或睡熟,乃已。嘗以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盵11]兩則鑒賞均訴諸直覺,獨有會心。

考訂 如《跋中興間氣集》二:“高適字仲武,此集所謂高仲武,乃別一人名仲武,非適也。議論凡鄙,與近世《宋百家詩》中小序可相甲乙。唐人深于詩者多,而此等議論乃傳至今,事固有幸不幸也。然所載多佳句,亦不可以所托非其人而廢之?!盵12]又如《跋魏先生草堂集》:“按國史,野,陜人。沈存中《筆談》以為蜀人,居陜州,不知何所據也。予在蜀十年,亦不聞野為蜀人,《筆談》蓋誤也?!盵13]從“議論凡鄙”考編者名、字之異,以親身見聞訂著者籍貫之誤,均能言之成理,可為定論。

考典 如《跋嵩山景迂集》:“景迂《鄜畤排悶》詩云:‘莫言無妙麗,土稚動金門?!w鄜人善作土偶兒,精巧雖都下莫能及,宮禁及貴戚家爭以高價取之。喪亂隔絕,南人不復知,此句遂亦難解??蓢@!”[14]“土稚”即為“土偶兒”,南人不知北方民俗,稽考典實,破解難題。

憶舊 如《跋淵明集》:“吾年十三四時,侍先少傅居城南小隱,偶見藤床上有淵明詩,因取讀之,欣然會心。日且暮,家人呼食,讀詩方樂,至夜卒不就食?!盵15]又如《跋王右丞集》:“余年十七八時,讀摩詰詩最熟;后遂置之者幾六十年。今年七十七,永晝無事,再取讀之,如見舊師友,恨間闊之久也?!盵16]讀淵明詩樂而忘食,讀摩詰詩如見舊友,記錄溫馨回憶,透露出自己精心創作山水田園詩的源頭所自。

抒懷 如《跋吳夢予詩編》:“山澤之氣為云,降而為雨,勾者伸,秀者實,此云之見于用者也。子嘗見旱歲之云乎?嵯峨突兀,起為奇峰,足以悅人之目,而不見于用,此云之不幸也。君子之學,蓋將堯舜其君民。若乃放逐憔悴,娛悲舒憂,為風為騷,亦文之不幸也?!盵17]又如《跋歐陽文忠公疏草》:“慶歷之盛,蓋庶幾漢文、景矣,而賢人君子猶如是之難。文忠公之奏議,非獨不明諸公之讒也,身亦墮排陷中,滁州之謫是已。嗚呼悲夫!”[18]前者以云氣為喻,抒寫壯志難酬的抑郁憤慨;后者以歐陽公為例,慨嘆賢人君子亦難逃誣陷,都是由品評詩文引發的感懷。

(三)賞鑒書畫

跋文的源頭本是書畫的跋尾。宋代士大夫普遍具有較高的藝術修養,精通書畫鑒賞,有的本身就是書畫大家。陸游畫名不彰,但書法在宋代可稱名家。其風格在蘇、黃之間,結體近黃庭堅而筆墨近蘇軾,遒嚴飄逸,圓美流麗,以韻取勝。他善于行、草相參,自稱“草書學張顛(張旭),行書學楊風(楊凝式)”,[19]動勝于靜,輕靈多于沉著,別有韻致。朱熹即稱“放翁筆札精妙,意存高遠”。而陸游的書畫題跋恰可作為其創作的旁證,見出其書藝淵源所自和藝術趣味所在。

陸游關注的書法作品,或為名家碑帖,或為前輩遺墨。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是陸游觀賞最多的碑帖,他寫下的相關跋文有十余首之多。他將《蘭亭序》譽為書中龍鳳,稱“龍乘云氣而上天,鳳凰翔于千仞。吾見舊定本《蘭亭》,其猶龍鳳耶”?[20]他闡述觀賞《蘭亭序》的“法門”,稱“觀《蘭亭》當如禪宗勘辨,入門便了。若待渠開口,堪作什么。識者一開卷已見精粗,或者推求點畫,參以耳鑒,瞞俗人則可,但恐王內史不肯爾”。[21]他主張學《蘭亭序》筆法要亦步亦趨,不可輕慢,稱“蓋周、孔無過,《蘭亭》筆法亦無過。學者步亦步,趨亦趨,猶或失之,豈可以輕心慢心觀之哉”。[22]他廣泛觀賞多家收藏的《蘭亭序》,并形象描寫自己誠惶誠恐的感受云:“觀此本《蘭亭》,如見大勛業巨公于未央庭中,大冠若箕,長劍拄頤,風采凜凜,雖單于不覺自失,況余子有不汗洽股栗者哉!”[23]其他如《樂毅論》《瘞鶴銘》等名帖,陸游也多有關注。

對于北宋書壇的沿革,陸游十分熟悉,更將“四大家”作為直接師法的對象。他說“近歲蘇、黃、米芾書盛行,前輩如李西臺(李建中)、宋宣獻(宋綬)、蔡君謨(蔡襄)、蘇才翁兄弟(蘇舜元、蘇舜欽)書皆廢”。[24]而對于其中的蘇、黃兩家,陸游更是服膺。他極為喜愛東坡書帖,對成都西樓汪應辰所刻《西樓書帖》三十卷反復研習,并“擇其尤奇逸者為一編,號《東坡書髓》。三十年間,未嘗釋手”。[25]他作有多首山谷書帖的跋文,如《跋黃魯直書》《跋魯直書大戴踐阼篇》《跋山谷書陰真君詩》《跋程正伯所藏山谷帖》等,記錄軼事,賞鑒作品。他還十分欣賞宋初“善行草書”的林逋,稱“君復書法又自高勝絕人,予每見之,方病,不藥而愈,方饑,不食而飽。忽得觀上竺廣慧法師所藏二帖,不覺起敬立”。[26]其他如《跋諸晁書帖》《跋洪慶善帖》《跋潘豳老帖》等,也都對前輩的遺墨進行了評騭賞析,展現了陸游在書法上的寬闊視野。

雖然不見陸游善畫的記載,但他對繪畫的鑒賞和聯想能力,在畫跋中可見一斑。他稱司馬光后裔司馬槐“抱負才氣,絕人遠甚。方少壯時,以黨家不獲施用于時。欲有以寓其胸中浩浩者,遂放意于畫,落筆高妙,有顧、陸遺風。某嘗以通家之舊,親聞其論畫,袞袞終日,如孫、吳談兵,臨濟、趙州說禪,何其妙也?!瘾@觀《傳燈圖》,恍如接言論風指,時稽首太息,不能自已”。[27]他看《畫橙》,“取此軸摩挲久之,覺香透指爪”[28];他看韓滉畫牛,便想起“居鏡湖北渚,每見村童牧牛于風林煙草之間,便覺身在圖畫”;[29]他看韓干畫馬,更想到“秦兵洮馬,不復可見,志士所共嘆”,并“霣涕”作起了“關輔河渭之夢”。[30]陸游鑒賞畫作時的想象力,可謂非凡。

(四)藏書刻書

陸游出身于書香門第,從高祖陸軫、曾祖陸珪到祖父陸佃,讀書、著書,世代不絕。父親陸宰著述不多,卻富于藏書。紹興間朝廷籌建秘書省,下詔征求天下遺書,“首命紹興府朝請大夫、直秘閣陸宰家所藏書來上,凡萬三千有奇”。[31]可見陸家藏書在當時的地位。

繼承父親藏書的傳統,陸游終身以藏書為樂,他在詩中唱道:“人生百病有已時,獨有書癖不可醫?!盵32]他的題跋文也多與藏書有關,被稱為藏書題跋。其中既有發現孤本秘籍的喜悅,也有精心校書的心得體會,如《跋尹耘師書劉隨州集》載“傭書人韓文持束紙支頭而睡,偶取視之,劉隨州集也。乃以百錢易之,手加裝褫”。[33]又如《跋歷代陵名》稱“近世士大夫所至,喜刻書版,而略不校讎,錯本書散滿天下,更誤學者,不如不刻之愈也,可以一嘆”。[34]或喜或嘆,充滿著藏家的無限情趣。跋文中更有藏書甘苦的記錄和感慨:

予舊收此書,得自京師。中遭兵火之余,一日于故篋中偶尋得之,而蟲龁鼠傷,殆無全幅。綴緝累日,僅能成帙。乃命工裁去四周所損者,別以紙裝背之,遂成全書。嗚呼!予老懶目昏,雖不復讀,然嗜書之心,固未衰也。后世子孫知此書得存之如此,則其余諸書幸而存者,為予寶惜之。紹興戊午十月七日,雙清堂書。

后五十有七年,復脫壞不可挾。子聿亟裝緝之,持以相示。方先少保書此時,某年十四,今七十矣,不覺老淚之濡睫也。紹熙甲寅閏月四日,第三男中大夫某謹識。[35]

三代人近60年間,為了保存一部書而付出的艱辛和情感,讀來令人無不動容。

在精心藏書的基礎上,陸游還親自參與了刻書活動,跋文中留下了斑斑記錄。陸游首次刻書,是隆興二年為其高祖陸軫刻印所撰《修心鑒》。陸軫晚年隨仙人“受煉丹辟谷之術”,“然其術秘不傳,今唯此書尚存。某既刻板傳世,并以七歲吟及自贊附卷末,庶幾篤志方外之士讀之,有所發焉,亦公之遺意也”。[36]乾道年間,陸游在蜀中刻成唐代著名邊塞詩人岑參的詩集,“以傳知詩律者,不獨備此邦故事,亦平生素意也”。[37]淳熙四年,陸游繼承陸氏“世喜方書”的傳統,在撫州刻印了《續集驗方》。[38]自淳熙十二年至十五年,陸游在嚴州知州任上,在門人朋友的幫助下,首次刊刻了自己的詩集《劍南詩稿》,收詩凡2500余首,在當時文壇轟動一時,著名詩人楊萬里、樓鑰、戴復古等都有詩篇歌詠詩稿的板行。此外,陸游在嚴州還刻有《南史》《劉賓客集》和《世說新語》三部典籍,其《跋世說新語》云:“郡中舊有《南史》《劉賓客集》,版皆廢于火,《世說》亦不復在。游到官始重刻之,以存故事,《世說》最后成,因并識于卷末。淳熙戊申重五日新定郡守笠澤陸游書?!盵39]通計《中國古籍版刻辭典》所載,陸游一生所刻書板,總共10余種200余卷之多,他在刊板刻書、傳播文化方面的業績,同樣蔚為大觀。在陸氏家風的熏陶下,陸游幼子“子聿喜蓄書,至輟衣食,不少吝也?!盵40],陸游對兒子節衣縮食以藏書表現出由衷的喜悅之情。子遹后來也成為刻書大家,《渭南文集》五十卷就是他在溧陽令任上首次刊刻,為陸游文章的傳世發揮了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五)博學兼通

《渭南文集》跋文關注的領域,除文學和藝術之外,還廣泛涉及經、史、子三部和佛、道二藏,其題寫的各類載體達60余種,反映出作者寬闊的學術視野和豐富的精神追求。

“學者當以經綸天下自期”,[41]儒學思想是陸游價值觀的主導,儒家經典是陸游題寫跋文的主要對象。他十分關注《易》學的發展,闡述其沿革稱:“《易》學自漢以后寖微,自晉以后與《老子》并行,其說愈高,愈非《易》之舊。宋興,有酸棗先生以《易》名家。同時種豹林亦開門傳授,傳至邵康節,遂大行于時。然康節欲以授伊川程先生,乃拒弗受,而伊川每稱胡安定、王荊公《易傳》,以為今學者所宜讀,唯此二家。王公乃自毀其說,以為不足傳,著論悔之?!兑住分y知如此?!盵42]他題寫跋文的宋代《易》學著述就有王昇《易說》、郭忠孝《易說》、蘇軾《易傳》、朱熹《易傳》等。其他如《書》學的《書傳》《無逸講義》,“四書”學的《論語孟子解》《中庸辨擇》,小學類的《原隸》《前漢通用古字韻編》《重廣字說》等,陸游也都作有跋文。他對北宋道學家也有涉及,跋周敦頤《通書》稱“濂溪之生也,世但以佳士許之耳。既死,蒲左轄作志,黃太史作詩,其稱述亦不過如此。向使無二程先生,后世豈知濂溪為大儒,傳圣人之道者耶?以此知士之埋沒無聞者,何可勝計”[43],肯定周氏的道學成就及二程的提攜之功,并慨嘆“士之埋沒無聞者”不可勝計。

陸游跋文關涉史部的僅《吳越備史》《臨汝志》《出疆行程》等不多幾種,而在子部則涉獵頗廣。諸子類的《孔子家語》《老子》《莊子》《韓非子》,典制類的《朝制要覽》《居家雜儀》,考據類的《資暇集》《刊誤》,金石類的《集古錄跋尾》,家訓類的《范巨山家訓》《義居遺戒》《柳氏訓序》,雜學類的《硯錄》《香法》《彩選》《歲時雜記》《造化權輿》等等,都在他的視野之中,可見其讀書之雜,學問之廣。

宋代儒、釋、道三教融合,士大夫在精研儒學的同時,出入釋、老,參禪悟道,也是其精神生活的重要側面。有關佛、道的文章在《渭南文集》中占有相當的比例,在各種體類中皆有,而跋文中也不少見。如佛家的《維摩經》《肇論》《顯應錄》《卍庵語錄》《尼光語錄》《注心賦》《蒙泉銘》,道家的《修心鑒》《坐忘論》《天隱子》《道德經》《金丹歌》《餌松菊法》等,陸游都為之撰寫跋文。他注意從釋老典籍中探求社會生活的規律,如言“近世不以世類求人,名門大家,散而為方外道人者多矣”,[44]就揭示了南宋社會的特殊現象。又如言“人之根性利鈍,蓋有如天淵者。善知識諄諄告語,誘之以福報,懼之以禍罰,亦有不得已者。譬之世法,道德風化,固足坐致唐虞三代之治矣,而賞以進善,罰以懲惡,亦烏可廢哉!觀曉師《顯應錄》者,當作是觀”,[45]則肯定佛教因果報應之說,與儒家道德風化之論有相通之處,世俗社會亦不可廢。

(六)懷古憶舊

同宋代許多士大夫一樣,陸游一生交游極廣。陸游官職不算高,任期也不算長,因此,陸游交游最多的還是中下層士大夫,乃至布衣鄉鄰。如果說,陸游的官場交際主要反映在他的啟文中,那么,他的跋文則主要體現他的日常交際,而且是圍繞文學、藝術和各類著述展開的。但跋文與即時交際的書簡尺牘又有不同,其載體往往是古人、先人或自身幼時流傳下來的,因此,其中又往往充斥著追昔憶舊、懷念故交、抒寫親情友情等內容,從而成為展現其精神世界的重要側面。

陸游跋文的懷古憶舊主要分為兩大時段:一是北宋初期至末期,主要對象是前賢和名流;二是紹興初陸游有記憶開始,到他生活、寫作的時期,主要對象是親身接觸的人事。

雖然先宋諸公的文獻時常出現在陸游的筆端,但與其相隔百余年的北宋之“近古”,畢竟對他的影響更為深刻。如《跋韓忠獻帖》概括韓琦御戎戍邊和入輔帷幄的功績,[46]《跋范文正公書》感嘆范仲淹舉薦、愛惜人才之誠意,[47]此類前輩“志士仁人”的功業自然是陸游十分關注的。當然,陸游題寫跋文最多的無疑是文壇藝苑的耆宿名流,歐陽修、蘇軾、黃庭堅、蔡襄、米芾、秦觀,乃至林逋、蘇頌、韓駒、王回、晁說之、呂希哲等等,都成為陸游題跋的對象,僅有關蘇軾一人的就有十余首之多,涉及其詩、詞、文、書法等各領域。上文多有引用,不再羅列,此僅舉《跋呂侍講歲時雜記》一首示例:“承平無事之日,故都節物及中州風俗,人人知之,若不必記。自喪亂來七十年,遺老凋落無在者,然后知此書之不可闕。呂公論著,實崇寧、大觀間,豈前輩達識,固已知有后日耶?然年運而往,士大夫安于江左,求新亭對泣者,正未易得。撫卷累欷?!盵48]“懷古”中凸顯呂著的價值,“年運而往”的“傷今”引發出作者無限的感慨。

陸游親身結識的故人、經歷的故事、讀過的舊書遺墨,在其跋文中顯然占據了更為重要的地位,因為這就是他生命的組成部分。依人物類分,則包括親戚、恩師、發小、同僚、鄉鄰等等。除了高祖、祖父、父親外,陸游還有多首為親屬所作的跋文?!栋纤娜甯肝募酚昧攘葦倒P,勾畫出這位排行四十三的叔父的“精敏”“天資”;[49]《跋為子遹書詩卷后》則對愛子的近時創作“大進”,表露出由衷的喜悅,展現了一位慈父的舐犢情深。[50]《跋曾文清公奏議稿》《跋曾文清公詩稿》,對恩師的高風亮節作了深情的敘述,對自己的有幸受知表達了衷心的感激,[51]一位八旬老翁對師門的敬仰,令人為之動容。紹興年間,十六七歲的陸游與范元卿、陳公實等六人同赴場屋,成莫逆之交。60余年后,陸游年近80,“五人皆以隔存歿”,陳氏之子獻出范元卿《書陳公實長短句后》,陸游“為之嘆息彌日”,并設想“使死而有知,吾六人者安知不復相從如紹興間乎?會當相與挈手一笑,尚何嘆?”[52]濃濃的發小深情,滲透于往事的回憶之中。陸游曾與著名書法家張孝祥(紫微)同僚,孝祥從弟孝伯(大宗伯)持乃兄家書寄陸游,“某昔者及為紫微客,今老病臥家,而大宗伯猶以世舊寄此卷,命寓姓名于后。某自浮玉別紫微,三十六年之間,摧頹抵此。紫微若尚在而見之,且不能識,則大宗伯尚何取哉?援筆至此,慨然不知衰涕之集也”。[53]追昔撫今,陸游對早逝的昔日同僚,表達了無比的悲慨。陸游對故鄉有著深厚的感情,晚年又長期奉祠或致仕家居,與鄉鄰關系親近,多有為其所作的詩篇,也時常題寫跋文。他曾為“鄉里前輩”尹耘師手抄的《劉隨州集》題詞,[54]也曾為避難東陽山中時的鄰居郭欽止(德誼)遺墨及墓志作跋。[55]他為名不見經傳的多位鄉僧題跋,稱道琛師“十返不厭,孝哉此僧”,[56]贊賞觀師“發揚先德,累世不懈”,[57]并肯定“里中前輩”卿師的書帖為“法度森嚴”的“名筆”。[58]

以上列舉的種種跋文,展示了士大夫精神生活的多種側面,使我們看到了一個有血有肉的真實而豐富的陸游。

在學術和文學兩大題跋類別中,《渭南文集》的250余首跋文顯然大多屬于后者。雖然陸游是博通四部典籍、熟諳歷朝掌故的學者,跋文中也不乏考證精密、見解獨到的學術類精品,但他的大部分跋文作品,是以詩人、文章家的身份撰寫的,是具有鮮明文學色彩的篇章。這不僅見諸大量以文學作品為對象的題寫,也包括許多以書畫藝術和各類著述為載體的跋文。陸游跋文鮮明的文學色彩主要體現于以下幾方面。

(一)直抒胸臆,袒露真情

題跋在某種意義上類似讀后感,對于所閱讀(或觀賞)的對象,它可以是理性的評判,也可以是感性的直覺;可以是客觀的描述、記錄,也可以是主觀的感受、抒懷。陸游的跋文,大多是直抒胸臆,毫無掩飾,寫到動情處,往往用強烈的表述方式,將此時此刻的內心感覺,直接記錄在跋文之中。隨意以《渭南文集》卷二十六為例,諸如“伏讀霣涕,不知所云”“惜乎施公遽逝去,不及召用,於虖悲夫”“豈非幸哉”“嗚呼!亦可嘆也夫”“百世之下,志士仁人得此書讀之,當有太息流涕者矣”“嗟乎!足以愧士大夫矣”“以此知士之埋沒無聞者,何可勝記”“萬里羈旅,不自意全,撫卷流涕”“殘璋斷玦,當以真為貴,豈在多邪”“可以一嘆”“感嘆不能自已”“其妙于《易》數蓋如此”“悲夫”“三復嘆仰”等直接抒情的短句,比比皆是。[59]它們或描摹直覺,或直書“流涕”,或反問強調,或連用嘆詞,表達的都是作者真實的心聲和強烈的情感。以下各卷也都類此??梢姀娏业氖闱樾詷嫵闪岁懹伟衔牡幕{。將記述、品評之體發展為直抒胸臆之作,這是陸游對題跋功能的進一步開拓,也是其跋文文學價值的集中體現。

除了這些針對載體的直接抒寫之外,陸游跋文中另有一類追憶舊友的篇章,尤其寫得真情袒露,令人動容,如《跋陜西印章》:

紹熙庚戌正月十九日,夜閱故書,得此。追思在山南時,已二十年。同幕唯周元吉、閻才元、章德茂、張季長及余五人,尚亡恙爾。拊卷累欷。放翁題。

又十有五年,當嘉泰之四年,歲在甲子,因暴書再觀。則元吉、才元、德茂又皆物故數年矣。季長在蜀,累歲不得書,存亡有不可知者。而予年已八十,感嘆不能已。八月十六日,務觀書。[60]

乾道中,予與戒之同在宣撫使幕中,同舍十四五人。宣撫使召還,予輩皆散去。范西叔、宇文叔介最先下世,其余相繼凋落。至開禧中,獨予與張季長猶存。今春,季長復考終于江原。予年開九秩,獨幸未書鬼錄,偶得戒之郎君市征君所藏送行詩觀之,恍然如隔世事也,為之流涕。丁卯十二月乙丑,渭南伯陸某書于山陰老學庵。[61]

昔日同僚朋輩的命運,時時牽動著這位“年開九秩”的老人的心,執著地追蹤他們的存歿,抒寫著堅持到最后者的無限思念之情。這樣的跋文,已經脫離了這種文體的本旨,轉變為由載體引發的純粹抒情小品。

(二)幽默詼諧,情趣盎然

文學類題跋講究語短意深,注重情趣,追求理趣。蘇、黃的此類佳作往往情致婉曲,趣味盎然。陸游的跋文追蹤蘇、黃,亦時見幽默詼諧,充滿情趣。如以下二則:

傭書人韓文持束紙支頭而睡,偶取視之,劉隨州集也。乃以百錢易之,手加裝褫。紹興二十五年正月八日,陸某記。尹耘師耕,鄉里前輩,與九伯父及先君游。此集蓋其手抄云。紹熙元年七月望,某再跋。[62]

此本藏之三十年矣,嘉泰甲子歲十二月,遺燼幾焚之,予緝成編,比舊本差狹小,乃可愛,遂目之曰“焦尾本”云。十四日,山陰陸某書。[63]

連“傭書人”都忽略不計、束紙作枕的棄物,乃是“鄉里前輩”手抄的名家文集,彌足珍貴,得來卻純屬偶然;遭“遺燼幾焚”的三十年藏本,不忍丟棄,裁成“可愛”的小本,還取名“焦尾本”:兩個小小細節,寫盡了愛書者的無限樂趣和豐富情趣。

再如《跋西昆酬唱集》載:

通直郎張玠,河陽人,呂汲公家外甥,藏書甚富。淳熙二年正月八日夜讀此集,燈架忽仆,壞書。時傳畢方一日,豈歐、尹諸人亦有靈耶?記之為異時一笑。[64]

此跋記載了一則夜讀《西昆酬唱集》的軼事,燈仆壞書,火情不慎,卻聯想到剛聽到的作為火災征兆的“畢方”怪鳥的傳說,并將其想象為歐陽修、尹洙等人的顯靈,因為“歐、尹諸人”正是當年“西昆體”的激烈反對者。由夜讀插曲引發的這些豐富聯想,詼諧風趣,讀來令人忍俊不禁。

又如《跋程正伯所藏山谷帖》對黃山谷書帖的描寫:

此卷不應攜在長安逆旅中,亦非貴人席帽金絡馬傳呼入省時所觀。程子他日幅巾筇杖,渡青衣江,相羊喚魚潭、瑞草橋清泉翠樾之間,與山中人共小巢龍鶴菜飯,掃石置風爐,煮蒙頂紫茁,然后出此卷共讀,乃稱爾。[65]

先從兩方面(落魄逆旅和豪華得意)作否定判斷,然后引出適合賞鑒山谷書帖的人物和環境:幅巾筇杖、清泉翠樾、名菜香茗、悠閑自在。則字帖的內容不見,而其精神氣韻已躍然紙上,可謂情趣盎然。

(三)體式多變,表述多樣

題跋文體是傳統散文體裁的一大解放。它形制短小,體式靈活,表述多樣,絕少體制上的束縛,成為宋代士大夫記錄軼事,抒寫真情,展露學養、情趣的全新載體。這在《渭南文集》的跋文中也得到了鮮明的體現。

陸游跋文在形制上極為靈活,長短不一。短小的如《跋注心賦》:“世之未通佛說者,觀此亦得其梗概矣。慶元庚申七月庚申,龜堂老人書?!盵66]寥寥20余字,揭示出所跋載體的價值,日期、署名,也完備無缺,可謂真正的言簡意賅。較長的如《跋蘭亭樂毅論并趙岐王帖》則洋洋500余字,從宋太宗“留神”書法的傳統講起,記述其四世孫趙岐王喜愛書法及其精深造詣,贊賞其刻帖功績,文末歸結到作跋緣由,儼然是一篇《趙岐王刻帖記》。[67]除“單跋”外,陸游跋文又多用“一題多跋”和“一題連跋”的形態。前者即針對同一載體,同時或先后作跋,但內容相互獨立,如《跋松陵集》(三首)、《跋王深甫先生書簡》(二首)、《跋郭德誼墓志銘》(二首)等;后者則針對同一載體在不同時間先后作跋,以見其沿革變遷,如《跋尹耘師書劉隨州集》《跋天隱子》等?!耙活}連跋”中多為一人連跋,如《跋陜西印章》,前后均為陸游自撰;也有二人連跋,如《跋京本家語》為陸游在其父陸宰的跋文上再跋;還有兩種雜糅的,如《跋彩選》一題,前為幼時朋友子宅之跋,續為陸游隨后之跋,末為30余年后陸游的再跋。[68]圍繞《彩選》這部博戲之書,三段跋文再現了當年游戲情景,抒寫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感慨,體現出連跋之體的特殊效果。此外,陸游跋文末尾,大多署有日期、名號、地點:日期或署年號,或署干支,或書月日,或書節慶;名號則或標籍貫,或稱字號,或簡署“陸某”,或詳列頭銜;地點則時署時不署。簽署之法可謂十分講究,又幾乎篇篇不同,看似隨心所欲,卻值得仔細玩味推究。

在表述方式上,陸游跋文同樣不主一格,多姿多彩。題跋以記述、議論為基本表述手法。陸游跋文多有針對載體的述版本、述來由、述收藏、述作者等等,寫得平易流暢,雅潔凝練。但陸游跋文于記述上最見功力的是記軼事,述片言。前述《跋李莊簡公家書》《跋曾文清公奏議稿》《跋傅給事帖》等名篇震撼人心的,就是陸游親歷的紹興年間抗金名臣的逸聞軼事,李光“青鞋布襪行矣,豈能作兒女態”的一句名言,就使其形象境界立現。他如《跋為子遹書詩卷后》所記晚年幼子學業長進、“吾每為汗出”的軼事,[69]展露出一位衰老父親的欣慰內心,讀來使人十分溫暖。陸游跋文少有鋪排的議論,多為一語中的的簡要評判,但也不乏警策之語。如《跋晁百谷字序》論少年成名太早:“名者士所愿也,而或懼太早。何哉?吾測之審矣。少而得名,我不能不矜,人不能不忌。以滿假之心,來讒慝之口,幾何其不躓也?!盵70]寥寥數語,揭示了少年成長的規律,足以警醒世人。又如《跋柳書蘇夫人墓志》論近世鑒賞弊病,指出“蓋欲注杜詩,須去少陵地位不大遠,乃可下語。不然,則勿注可也。今諸家徒欲以口耳之學,揣摩得之,可乎?書家以鐘、王為宗,亦須升鐘、王之堂,乃可置論耳”。[71]這對詩壇書壇的粗制濫造,亦有振聾發聵的效果。至于跋文多種直抒胸臆的手法,上文已有述及,不再重復。要之,陸游跋文綜合運用豐富的表述手法,配合多變的體式,流暢而不乏凝練,典雅而不乏靈氣,形成了能充分展現作者豐富精神世界的文體特色。

在宋代題跋文的發展過程中,北宋的歐陽修和蘇、黃均是奠基者,并分別樹立了學術類和文學類題跋的典范。南宋名家蜂起,陸游在其中貢獻卓著,地位突出。他大力開拓用跋文直抒胸臆的功能,并在感念時事中滲入了濃烈的家國情懷,提升了跋文的內涵和境界。他的作品更為全面地體現了文人士大夫的豐富精神世界,并在跋文體式和表述上作了更多的探索,從而更具備典范意義,為文學類題跋的創作開辟了更為廣闊的前景。明人鐘惺有云:“題跋非文章家小道也,其胸中全副本領、全副精神,借一人、一事、一物發之。落筆極深、極厚、極廣,而于所題之一人、一事、一物,其意義未嘗不合,所以為妙?!盵72]明末勃興的小品文創作,受宋人尺牘、題跋、隨筆等小品影響頗深。[73]從這一角度看問題,作為南宋題跋大家之一的陸游的跋文創作,對后代小品文類發展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

[1]朱迎平.宋代題跋文的勃興及其文化意蘊[J].文學遺產,2000(4).

[2]陸游.銅壺閣記[M]//渭南文集:卷十八.北京:中華書局,1976:2140.

[3]陸游.跋李莊簡公家書[M]//渭南文集:卷二七.北京:中華書局,1976:2241.

[4]陸游.跋張監丞云莊詩集[M]//渭南文集:卷二八.北京:中華書局,1976:2252.

[5]陸游.跋韓干馬[M]//渭南文集:卷三〇.北京:中華書局,1976:2274.

[6]陸游.跋曾文清公奏議稿[M]//渭南文集:卷三〇.北京:中華書局,1976:2279.

[7]陸游.跋周侍郎奏稿[M]//渭南文集:卷三〇.北京:中華書局,1976:2281.

[8]陸游.跋傅給事帖[M]//渭南文集:卷三一.北京:中華書局,1976:2290.

[9]陸游.跋花間集[M]//渭南文集:卷三〇.北京:中華書局,1976:2278.

[10]陸游.跋東坡七夕詞后[M]//渭南文集:卷二八.北京:中華書局,1976:2252.

[11]陸游.跋岑嘉州詩集[M]//渭南文集:卷二六.北京:中華書局,1976:2229.

[12]陸游.跋中興間氣集[M]//渭南文集:卷二七.北京:中華書局,1976:2239.

[13]陸游.跋魏先生草堂集[M]//渭南文集:卷二八.北京:中華書局,1976:2254.

[14]陸游.跋嵩山景迂集[M]//渭南文集:卷二九.北京:中華書局,1976:2265.

[15]陸游.跋淵明集[M]//渭南文集:卷二八.北京:中華書局,1976:2252.

[16]陸游.跋王右丞集[M]//渭南文集:卷二九.北京:中華書局,1976:2262.

[17]陸游.跋吳夢予詩編[M]//渭南文集:卷二七.北京:中華書局,1976:2242.

[18]陸游.跋歐陽文忠公疏草[M]//渭南文集:卷二九.北京:中華書局,1976:2263.

[19]陸游.暇日弄筆戲書:其二[M]//陸游集:第三冊.北京:中華書局,1976:1289.

[20]陸游.跋毛仲益所藏蘭亭[M]//渭南文集:卷二八.北京:中華書局,1976:2254.

[21]陸游.跋蘭亭序[M]//渭南文集:卷二九.北京:中華書局,1976:2260.

[22]陸游.跋陳伯予所藏蘭亭帖[M]//渭南文集:卷三一.北京:中華書局,1976:2289.

[23]陸游.跋韓立道所藏蘭亭序[M]//渭南文集:卷三十.北京:中華書局,1976:2278.

[24]陸游.跋蔡君謨帖[M]//渭南文集:卷二六.北京:中華書局,1976:2231.

[25]陸游.跋東坡書髓[M]//渭南文集:卷二九.北京:中華書局,1976:2269.

[26]陸游.跋林和靖帖[M]//渭南文集:卷三十.北京:中華書局,1976:2274.

[27]陸游.跋司馬端衡畫傳燈圖[M]//渭南文集:卷三一.北京:中華書局,1976:2285.

[28]陸游.跋畫橙[M]//渭南文集:卷二九.北京:中華書局,1976:2267.

[29]陸游.跋韓晉公畫牛[M]//渭南文集:卷二九.北京:中華書局,1976:2267.

[30]陸游.跋韓干馬[M]//渭南文集:卷三十.北京:中華書局,1976:2274.

[31]嘉泰會稽志:卷十六[M].《四庫全書》本.

[32]陸游.示兒[M]//陸游集:第二冊.北京:中華書局,1976:636.

[33]陸游.跋尹耘師書劉隨州集[M]//渭南文集:卷二六.北京:中華書局,1976:2224.

[34]陸游.跋歷代陵名[M]//渭南文集:卷二六.北京:中華書局,1976:2232.

[35]陸游.跋京本家語[M]//渭南文集:卷二八.北京:中華書局,1976:2249.

[36]陸游.跋修心鑒[M]//渭南文集:卷二六.北京:中華書局,1976:2226.

[37]陸游.跋岑嘉州詩集[M]//渭南文集:卷二六.北京:中華書局,1976:2229.

[38]陸游.跋續集驗方[M]//渭南文集:卷二七.北京:中華書局,1976:2235.

[39]陸游.跋世說新語[M]//世說新語.《四部叢刊》本.

[40]陸游.跋子聿所藏國史補[M]//渭南文集:卷二九.北京:中華書局,1976:2266.

[41]陸游.跋文武兩朝獻替記[M]//渭南文集:卷二六.北京:中華書局,1976:2225.

[42]陸游.跋蒲郎中易老解[M]//渭南文集:卷二九.北京:中華書局,1976:2266.

[43]陸游.跋周茂叔通書[M]//渭南文集:卷二六.北京:中華書局,1976:2229.

[44]陸游.跋釋氏通紀[M]//渭南文集:卷二八.北京:中華書局,1976:2254.

[45]陸游.跋曉師顯應錄[M]//渭南文集:卷二八.北京:中華書局,1976:2256.

[46]陸游.跋韓忠獻帖[M]//渭南文集:卷二九.北京:中華書局,1976:2271.

[47]陸游.跋范文正公書[M]//渭南文集:卷二九.北京:中華書局,1976:2261.

[48]陸游.跋呂侍講歲時雜記[M]//渭南文集:卷二八.北京:中華書局,1976:2253.

[49]陸游.跋四三叔父文集[M]//渭南文集:卷二九.北京:中華書局,1976:2262.

[50]陸游.跋為子遹書詩卷后[M]//渭南文集:卷三一.北京:中華書局,1976:2287.

[51]陸游.跋曾文清公奏議稿、跋曾文清公詩稿[M]//渭南文集:卷三十.北京:中華書局,1976:2279.

[52]陸游.跋范元卿舍人書陳公實長短句后[M]//渭南文集:卷二九.北京:中華書局,1976:2269.

[53]陸游.跋張安國家問[M]//渭南文集:卷二八.北京:中華書局,1976:2256.

[54]陸游.跋尹耘師書劉隨州集[M]//渭南文集:卷二六.北京:中華書局,1976:2224.

[55]陸游.跋郭德誼墓志、跋郭德誼書[M]//渭南文集:卷二七.北京:中華書局,1976:2246.

[56]陸游.跋為琛師書維摩經[M]//渭南文集:卷二九.北京:中華書局,1976:2263.

[57]陸游.跋僧帖[M]//渭南文集:卷三十.北京:中華書局,1976:2276.

[58]陸游.跋卿師帖[M]//渭南文集:卷三十.北京:中華書局,1976:2276.

[59]陸游.渭南文集:卷二六[M].北京:中華書局,1976:2223-2233.

[60]陸游.跋陜西印章[M]//渭南文集:卷二七.北京:中華書局,1976:2245.

[61]陸游.跋劉戒之東歸詩[M]//渭南文集:卷三一.北京:中華書局,1976:2286.

[62]陸游.跋尹耘師書劉隨州集[M]//渭南文集:卷二六.北京:中華書局,1976:2224.

[63]陸游.跋東坡集[M]//渭南文集:卷三十.北京:中華書局,1976:2275.

[64]陸游.跋西昆酬唱集[M]//渭南文集:卷二六.北京:中華書局,1976:2231.

[65]陸游.跋程正伯所藏山谷帖[M]//渭南文集:卷三一.北京:中華書局,1976:2291.

[66]陸游.跋注心賦[M]//渭南文集:卷二八.北京:中華書局,1976:2258.

[67]陸游.跋蘭亭樂毅論并趙岐王帖[M]//渭南文集:卷二八.北京:中華書局,1976:2248.

[68]陸游.跋彩選[M]//渭南文集:卷二七.北京:中華書局,1976:2244.

[69]陸游.跋為子遹書詩卷后[M]//渭南文集:卷三一.北京:中華書局,1976:2287.

[70]陸游.跋晁百谷字序[M]//渭南文集:卷二七.北京:中華書局,1976:2234.

[71]陸游.跋柳書蘇夫人墓志[M]//渭南文集:卷三一.北京:中華書局,1976:2287.

[72]鐘惺.摘黃山谷題跋語記[M]//隱秀軒集:卷三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565.

[73]吳承學.中國古代文體形態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332-335.

(責任編輯張玲玲)

NotesonBaWritingsinWeinanWenji

Zhu Yingping

(School of Humanities, 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Shanghai, 200433)

The ba writings of Lu You, which encompass a wide range of subjects and rich connotations, are characteristic of his unique style. They reflect on contemporary affairs and old anecdotes, appreciate literary and artistic works, record book collections, all in a historical context, offering a wide-angle glimpse of the rich spiritual world of the Song-dynasty scholar-officials. Direct in expression, rich in temperaments and diversified in forms, Lu You’s ba writings have become the outstanding literary miniatures known for their refinement.

Lu You;WeinanWenji; ba writing

10.16169/j.issn.1008-293x.s.2017.06.001

I206.2

A

1008-293X(2017)06-0001-11

2017-09-11

朱迎平(1948- ),男,浙江平湖人,上海財經大學人文學院教授。研究方向:唐宋文學。

猜你喜歡
題跋渭南文集
《熊鐵基文集》出版
陜西渭南:開展農資打假“百日行動”
八卷本《王先霈文集》出版
款、印、題跋對古書畫的鑒定作用
姜宸英《選詩類鈔》題跋續考
《郭漢城文集》簡介
傅以禮《華延年室題跋》校補
三國渭南之戰
新常態下的渭南文物旅游
A Model Analysiswhich Consider Direct cell-to-cell Transmission of HIV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