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大興 以地理的眼光看文學

2017-12-15 22:41余瑋
中華兒女 2017年22期
關鍵詞:袁先生物候文學家

余瑋

他出版我國第一部文學地理學研究專著,創立“曾大興定律”,首倡建立文學地理學學科, 成就為文學地理學泰斗級學者

文學地理學是近年來在我國本土誕生的一個新興學科,如今已是文學領域的一門“顯學”。作為文學地理學學科的創建者,廣州大學教授曾大興被學術界稱為“文學地理學第一人”。

曾大興早年是湖北省赤壁市赤壁鎮東柳村的農民。1978年考大學時,地理這一科他考得最好。他本以為自己可以進入地理系,后來卻被中文系錄取了。進入武漢師范學院(今湖北大學)后,他才得知:地理系的學生在高考時都沒有考過地理,而考過地理的人,無論你考得多么好,也進不了地理系。讀地理系的不考地理,考地理的讀不了地理系。這個規矩不知何時所定,但至今沒有改變。

2014年7月,作為廣州大學中文系教授的曾大興被中國地理學會聘為文化地理專業委員會委員,成為該委員會中唯一沒有地理學學歷和學位的委員。有人問他有何感想,他非常欣慰地說:“終于找到組織了!”

由于酷愛地理,曾大興在讀文學時,總是帶著一絲地理的眼光,這就使得他能從文學中發現許多地理的元素、地理的妙趣,進而找到文學和地理之間的本質性聯系,最終創立一個新的交叉學科——文學地理學學科,成就為文學地理學泰斗級學者。

開啟建構“中國文學地理學”的步伐

曾大興正式從事文學地理學的研究始于1987年10月,也就是在他的第一部學術專著《柳永和他的詞》付梓之后。那時候,他還是中南民族學院(今中南民族大學)中文系的青年講師。他最早的一篇文學地理學論文《中國古代文學家的地理分布》發表在《社科信息》1989年第12期,次年被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第4期全文轉載,反響良好,出乎他的意料。武漢地區高校的幾位學者看到這篇論文之后,給了他很大的鼓勵。他們認為這個選題非常新穎,非常有價值,建議他就這個問題做更深入、更系統、更精致的研究。于是在1990年6月,他就以“中國歷代文學家的地理分布”為題申報了一個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年底獲得批準。那個時候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的學者非常少,年輕學者尤其少。而他這個項目,則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批準的第一個文學地理學研究項目。這個項目的經費并不多,只有6000元,但是對他來說卻非常重要,用他的話來講,“是一個天大的鼓勵”。從那個時候開始,這位因出版《柳永和他的詞》而蜚聲詞學界的青年學者就暫時告別了詞學,正式走上了文學地理學的研究之路。

1990年9月起,曾大興作為改革開放后的首批國內訪問學者,在北京大學中文系研修一年。這年9月28日傍晚,他去拜訪著名學者袁行霈先生(現任中央文史館館長)。袁先生問他來北大準備做什么課題,他說想做“中國歷代文學家的地理分布”。袁先生說:“這是一個很誘人的題目,很有價值,但是非常復雜?!彼菚r年輕,說話未免有點“沖”:“復雜我倒不怕,只要有價值就行?!痹壬α?。袁先生又問他有沒有發表過這一方面的論文、發表在哪家雜志、哪一年、第幾期、論文題目叫什么,問得很詳細,他也詳細地作了回答。袁先生笑著說:“咱倆想到一塊去了!”接著袁先生就回到書房,拿出一本書來給他看,這就是袁先生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文學概論》。他想向袁先生要一本,袁先生說:“這只是一本樣書,我還在校對,不能送你。你可以在這里看?!庇谑蔷驮谠壬目蛷d里,他讀了這本書的第三章“中國文學的地域性與文學家的地理分布”。接受采訪時,曾大興說:“我從事文學地理學的研究,與袁先生的鼓勵和支持有很大關系?!?/p>

1995年10月,“中國歷代文學家的地理分布”這個項目的最終成果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書名為《中國歷代文學家之地理分布》。這本書把先秦至民國的6388位有籍貫可考的、在歷史上比較有影響的文學家的地理分布,分時段、分區域、分家族做了一個全面的統計和考察,歸納了他們的分布特點,探討了他們的分布成因,總結了他們的分布規律。這本書出版之后,被學術界稱為“我國第一部文學地理學研究專著”。著名歷史地理學家葛劍雄教授和華林甫教授在《二十世紀的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歷史研究》2002年第3期)和《中國歷史地理學五十年》(學苑出版社2001年版)等論著中一再提到這本書,著名歷史地理學家藍勇教授在“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中國歷史地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版)一書中,將這本書列為“學習參考論著”,并多次引用這本書的觀點和材料,其中第十五章第二節“歷代文學家的分布變遷”,就是根據這本書的有關內容改寫而成。在文學研究界,引用和評介這本書的論著更多,復旦大學資深教授黃霖先生甚至認為,“曾大興的研究相當宏觀和富有條理,與明確建構‘中國文學地理學實差一步之遙”。

或然性中尋找必然性形成“曾大興定律”

曾大興研究文學家的地理分布,有一個明確的目的,就是考察地理環境對文學的影響。地理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自然環境又包括地貌、水文、氣候、生物、自然災害等要素,人文環境則包括政治、軍事、經濟、教育、宗教、風俗、語言等要素。人文環境與自然環境的各個要素,都能對文學構成影響。但是,在地理環境的諸多要素中,哪一個要素對文學的影響最重要呢?曾大興認為:是氣候。

2008年3月,他又申報了一個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文學與氣候之關系研究”,當年6月獲得批準。這是他拿到的第二個文學地理學方面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

他通過大量的閱讀發現,早在19世紀,法國著名文學批評家斯達爾夫人就在《論文學》一書里提到氣候影響文學的問題。斯達爾夫人之后,法國另一位著名批評家丹納在他的《藝術哲學》一書里也提到了這個問題。但是他們都沒有就這個問題進行專門的研究。例如:氣候影響文學的主要表現是什么?途徑是什么?機制是什么?他們都沒有解答。曾大興認為,如果這幾個問題得不到解答,那么氣候影響文學的問題就只能是一個或然性的問題;如果解答了這幾個問題,那么氣候影響文學的問題才是一個必然性的問題,而且是一個具有世界意義的學術命題。他認為,要解答這幾個問題,必須借助氣候學和物候學的知識,必須借助中國智慧。他通過大量閱讀氣候學、物候學與中國古代文論方面的著作,通過深入的實證研究,終于找到了答案。endprint

曾大興指出:氣候是不能直接影響文學的,它必須以物候為中介;物候也不能直接影響文學,它必須以文學家的生命意識為中介。物候是隨氣候的變化而變化的。氣候有兩個突出特點:一是它的周期性,一是它的地域性。氣候的周期性,導致物候現象的發生;氣候的地域性,導致不同的地區具有不同的物候現象。物候所反映的是季節的遲早和時序的更替,它的實質是個時間問題;文學家的生命意識,是文學家對自身生命和時間的一種自覺,它的實質也是個時間問題。正是“時間”這個節點,把物候和文學家的生命意識聯結起來了。

氣候通過物候影響文學家的生命意識,文學家的生命意識影響文學家對生活與寫作環境的選擇,影響文學家的氣質與風格,影響文學家的靈感觸發機制,進而影響文學作品的主題、人物和內部景觀等等。由于文學家對生活與寫作環境的選擇、文學家的氣質與風格、文學家的靈感觸發機制,以及文學作品的主題、人物、內部景觀等等,都是受文學家的生命意識所影響、所支配的,所以氣候通過物候影響文學家的生命意識,完成了它對文學家進而對文學作品的影響。

曾大興的結論是:氣候的變化引起物候的變化,物候的變化觸發文學家對時序的感覺(生命意識),文學家對時序的感覺(生命意識)被觸發之后,才有文學作品的產生。

由于找到了氣候影響文學的主要表現、途徑和機制,解答了斯達爾夫人和丹納提出但并未加以解答的問題,他主持并獨立完成的這個國家社科項目獲得了學術界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評。著名學者、澳門大學中文系主任朱壽桐教授指出:“曾大興揭示的規律具有自身的理論內涵,他從一個完全不同的維度——空間維度揭示了生命意識對氣候、物候感應的規律,他因此證實了甚至可以以自己的名字進行命名的那種文學的地域性定律?!币簿褪钦f,他的這個結論是可以命名為“曾大興定律”的。

2013年11月,“文學與氣候之關系研究”這個項目結項時,被評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優秀項目”。2016年3月,這個項目的最終成果由商務印書館出版。

文學地理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它的理論和方法,是可以為地方文化的研究和開發利用提供智力支持的。曾大興在從事文學地理學的基本理論研究的同時,還進行一系列的應用研究,如關于文學景觀的研究、關于嶺南文化的研究等。從1993到調入廣州至今,曾大興用了24年的時間來考察、研究嶺南文化和嶺南文學,他通過大量的文獻資料、統計數據和田野調查,證明廣東絕對不是某些人所說的“文化沙漠”。廣東學者稱他是“一個堅持為嶺南文化辯護的湖北人”。

首倡建立文學地理學學科

文學地理學這個概念最先由德國學者康德提出,最早由梁啟超引進到中國。但是,無論是康德還是梁啟超,都沒有對這個概念予以定義。長期以來,人們所講的文學地理學,實際上只是一種研究方法或者一種研究視角,很少有人主張把它作為一個學科來建設。2011年4月19日,曾大興應邀在《中國社會科學報》發表《建設與文學史雙峰并峙的文學地理學》一文,第一次從學科建設的角度對文學地理學的研究對象、內容、任務和目標等問題作了一個簡要的說明。有學者認為,他的這篇文章,“實際上就是一份非常簡明的文學地理學原理說明”。

為什么要把文學地理學作為一個學科來建設呢?受訪時,他掐指而數:

第一,文學地理的研究必須由一種方法上升到一個學科。學術史上的無數事實證明,一種研究方法的真正形成,有待于它所屬的那個學科的建成。例如我們今天研究文學,通常要使用社會學的方法、美學的方法、或者心理學的方法等等,試問在這些方法的背后,哪種方法沒有一個已經建成的學科做支撐呢?沒有社會學這個學科,就沒有社會學的方法;沒有美學這個學科,就沒有美學的方法;沒有心理學這個學科,就沒有心理學的方法。有些學者經常講文學地理學的方法,可是文學地理學的學科在哪里呢?實際上是還沒有建成。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如果我們不把文學地理學的學科建成,真正的文學地理學的方法又從何談起?

第二,從空間維度完善文學這個一級學科。世界上幾乎所有的人文社會科學學科,都有時間和空間這兩個維度,既有歷史,也有地理。例如歷史學有通史、斷代史、專門史,也有歷史地理;語言學有語言學史,也有語言(方言)地理;軍事學有軍事史,也有軍事地理;經濟學有經濟史,也有經濟地理。但是長期以來,在文學這個一級學科,只有文學史,沒有文學地理。從這個角度來講,文學作為一個一級學科,乃是一個不完整的學科。而文學地理學這個學科的建立,即可以從空間這個維度來完善文學這個一級學科。

第三,中國學者應該在現代學科建設方面對世界有所貢獻。20世紀以前,中國只有傳統的學術,沒有現代意義上的學科?,F代意義上的學科是20世紀以后從西方引進的。例如在文學這個領域,“文學史”是從西方引進的,“文學理論”(文藝學)是從西方引進的,“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是從西方引進的,“民間文學”、“兒童文學”等等,無一不是從西方引進的。我們沒有,當然只有從西方引進。從西方引進,就要經歷一個漫長的本土化的過程。有的學科例如“文學理論”(文藝學),直到今天也沒有完成本土化的過程,以致學者們一談到“文學理論”(文藝學)就“言必稱希臘”。曾大興認為,這種狀況必須逐步改變。中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大國,中國對世界文明的貢獻是巨大的,為什么就不能在自己本土建成一個學科呢?為什么在學科建設上、在理論問題上,總是要唯西方馬首是瞻呢?文學地理學的學術資源在中國是最豐厚的,文學地理學的研究歷史在中國是最悠久的,中國從事文學地理學研究的學者也是最多的,有關的研究成果也是最豐碩的,既然世界上迄今還沒有一個文學地理學學科,我們為什么不可以建它一個呢?我們在中國本土把它建起來,然后通過國際性的學術交流,讓它逐步走向世界,成為全世界都能共享的一個學科,有何不可呢?

正是出于這種考慮,曾大興作為廣州大學中文系主任,與江西省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夏漢寧共同發起了于2011年11月中旬在江西南昌召開的“中國首屆文學地理學學術研討會”。來自全國各高校和社會科學院的60多位專家一致聯名倡議建立“中國文學地理學學會”,并按照有關程序選舉產生了中國文學地理學會的組織機構。眾望所歸,曾大興被推選為會長。endprint

此后,曾大興每年都和夏漢寧等學者聯合主持召開一次“中國文學地理學年會”,同時主編出版一本《文學地理學》輯刊。其中第五屆年會應日本著名漢學家海村惟一教授的邀請,是在日本福岡國際大學召開的。

出版第一部《文學地理學概論》

一個學科能不能成立,取決于三個條件:一是有沒有自己的研究對象,二是有沒有自己的理論體系(包括概念體系、話語體系),三是有沒有從事這方面研究的專門人才。

關于文學地理學的研究對象,曾大興已在《建設與文學史雙峰并峙的文學地理學》一文中已經明確了,這就是“文學與地理環境的關系”。但關于它的理論體系,則沒有作完整的表述。曾大興沒有,國內外其他學者也沒有。以至于許多人都知道文學地理學,可是文學地理學究竟是什么,它有哪些基本內容、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許多人都說不清楚。

曾大興強烈地意識到,必須有一本《文學地理學概論》這樣的書給學術界和廣大讀者一個交代。于是從2014年8月開始,他就一門心思地寫作這本書,一連寫了22個月。2016年6月,這本30萬字的原創性非常強的著作終于殺青。2017年3月,《文學地理學概論》由商務印書館出版。

《文學地理學概論》這本書圍繞“文學與地理環境的關系”這一核心觀點展開,先論述文學地理學的研究對象、學科定位、知識體系和理論、實踐意義,接著論述地理環境對文學的影響,然后依次論述文學家的地理分布、文學作品的地理空間、文學的擴散與接受、文學景觀、文學區、文學地理學的研究方法、文學地理學批評。既層層深入,又前后照應,思路清晰,結構嚴謹,讀來精義紛陳,新意撲面。書后還附有一篇長達6萬字的“文學地理學學術史略”,涵蓋古今中外,既有述,又有評。讀者一看此書,即可明白文學地理學究竟是什么。學術界同行稱這本書為“文學地理學研究的一個里程碑”,“文學地理學的理論體系因這本書的出版而初步建成”。

隨著文學地理學研究對象的明確,文學地理學理論體系的初步建成,以及文學地理學研究隊伍的日益壯大,誕生于中國的文學地理學學科宣告初步建成。在采訪中,曾大興一直強調“初步建成”這四個字。他指出:誕生于中國的文學地理學學科,雖然省略了一個漫長的本土化的過程,但是還面臨一個國際化的過程。只有被國際學術界所普遍接受,文學地理學學科才算最后建成。文學地理學學科能不能被國際學術界所普遍接受,有待于學術界的繼續努力,更有待于中國在世界上的話語權和影響力的進一步提升。

責任編輯 曹宏琰endprint

猜你喜歡
袁先生物候文學家
氣候變化對民和杏發育期影響分析
袁先生有點小矛盾
借車給別人出了事故,該不該賠償?
袁行霈:祭厚味于淡泊
古代物候知識和物候歷
不為五斗米折腰
挽衣留諫
劉禹錫與《陋室銘》
黃庭堅一夜三點燈
山東省冬小麥2001—2010年生長季變化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