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益平:應該允許金融創新,但前提是金融行業要有門檻

2017-12-18 10:32黃益平
財經界(學術版) 2017年21期
關鍵詞:金融風險監管金融

文/黃益平

黃益平:應該允許金融創新,但前提是金融行業要有門檻

文/黃益平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教授 黃益平

金融的風險問題是當今中國決策層最關心的一個問題,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到今年的“兩會”,大家都可以關注到中國決策層最近關注的一個問題,就是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為什么要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為什么現在這個問題變得很突出?我觀察到,最近三年以來,金融風險在不同的部門、行業之間隨機游走,從股票市場到債券市場,到房地產市場、外匯市場、數字金融行業。

具體而言,為什么今天這個問題很突出?我有簡單的三點分析:

第一,為什么原來不突出?風險一直存在,原來沒有爆發,很重要的原因,一是我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二是有政府兜底。這兩個因素,現在都在淡化,政府是否會繼續兜底需要仔細評估。

第二,從宏觀上看,我國經濟流動性增強。M2和GDP的比例,已經到了208%,同時可投資資產相對比較稀缺。所以很多流動性資本在追逐有限的可投資資產。不管到哪個領域,很容易繁榮,也很容易出現風險、泡沫,最后變成調整。

第三從監管角度看,也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比如監管政策協調不當以及定位不當的問題。監管對金融穩定的考量和行業發展的考量混在一起,金融市場的監管和宏觀經濟政策混在一起,出現了很多權衡利弊的要求。我們的金融系統中,有一些沒有得到恰當或充分監管的部門。比如影子銀行、地方政府融資以及數字金融這樣一些沒有被看透的地方,金融風險的潛在威脅最大。

把這幾個因素放在一起,數字金融對未來的金融穩定,會有較大的影響。我并不是說這個行業已經成為一個很重要的金融風險點,但是它是一個值得關注的領域。我舉幾個例子:

第一,過去傳統的貨幣政策,關注的是利率、貨幣供應量、銀行貸款。但如果數字金融高速發展,比如螞蟻金服的余額寶,現在額度到了1.5萬億,這樣一個規模的錢放在余額寶,我們是把它看成M0,還是M1,還是M2?在數字測算上,出現了一些問題。更重要的是,錢在余額寶里,是現金,還是資產?這兩個是瞬間轉移,有的時候會對貨幣總量的測度以及調控帶來一些困難。這對貨幣政策框架提出了挑戰。

第二,數字金融平臺有兩個很重要的風險特征。一是參與的人往往對風險的識別、承受能力比較低;二是出現問題時風險傳導速度非???,行業跨度比較大,甚至在很多區域之間不斷游走。這個和我們過去對小規模金融公司的關注是不一樣的。即便是一個小的數字金融平臺,一旦發生風險,誰都不知道風險將傳導到什么地方。這些問題值得我們重新開始關注。

第三,現在我們都在說用大數據分析以及數字技術支持金融決策。其中有一個問題,值得關注,以智能投顧為例,大數據分析幫助幾億老百姓支持他們的金融決策,這樣的決策結果會讓市場變得更穩定,還是會讓市場放大波動?會增強還是會減弱市場的羊群效應?這是值得監管當局關注的。極端的情形,如果最后剩下一家最成功的智能投顧公司,由他給14億人提供投資顧問服務,最后的結果會是什么樣?無論是公司還是監管部門,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我們都知道,中國的監管框架是分業監管,短期內不太可能會有大的改變,這樣的前提下,我們其實已經看到了很多數字金融的機構,是以混業為主要特征。

比如螞蟻金服幾乎什么領域的牌照都有,這樣的情況下,現在一行三會的監管框架,是不是還適合分業監管?我相信大家都是可以看得出來的。

當然,這里頭還有一個系統重要性機構如何監管的問題。在銀行業、保險業,都有系統重要性的機構,但在數字金融領域,還沒有這種機構??慈澜缱畲蟮奈寮覕底纸鹑诠?,有四家都是中國的,這四家公司對中國的數字金融行業的發展,會帶來什么影響?對中國的總體金融穩定,會有什么影響?我相信有一些是會有系統重要性的,但對這樣的系統重要性機構,怎么監管、觀察?現在還不知道,需要從一張白紙開始。

數字金融發展,我們一直是抱之相對樂觀的態度,因為我們認為,它確實為實體經濟提供了實實在在的服務。但同時,也帶出來很多問題,有一些是風險,有些是新的挑戰。剛才我給大家舉的這些例子,就是在思考中我們認為需要面對、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對監管部門尤其重要。監管者要懂金融,現在的問題是,還得懂技術。如果不懂技術,只是懂金融交易,有的時候會趕不上潮流。因為數字金融的風險,有的時候是金融風險,有的時候可能是技術風險。有人開玩笑說,如果斷電半天,是什么情況?這就是一個技術可能會導致金融活動出現問題的原因。

我在這兒簡單提了幾個可能可以考慮的政策方向或監管方向:

第一,如果貨幣政策的框架開始改變,數量越來越難監測或調控,那就應當盡快轉向價格型的政策工具。在市場上看利率水平,價格水平,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只看M2或銀行的貸款增長速度。

第二,現在的預期是短期內不會改變一行三會分業監管的框架。在這樣的情況下,怎么面對已經是混業經營的數字金融的現實?我們需要想辦法。行業之間、部門之間的協調是必不可少的,至于怎么協調,有很多種方式。其中一種方式是建議考慮建立一個橫跨一行三會的數字金融監管委員會。第二是對數字金融和對傳統金融,要設置統一的監管標準,標準要明確。否則,今天我們已經看到,互聯網公司做金融、金融公司用互聯網技術,出現了一個融合的趨勢,假定監管標準不一樣,很容易出現監管套利,這是應該避免的。

第三,我們應該允許創新,但允許創新的第一個前提是金融行業要有門檻。一個公司,不管做什么行業,只要做到一定規模,就非得拿一張牌照,這是不健康的。實際也是我們今天經濟、金融在明顯的“脫實向虛”的一種表現。如果一個服裝公司、房地產開發公司,做得很好,就應該在他的領域進一步發展。但現在,所有的公司只要做得成功,就會夢想有張自己的金融牌照,這不是未來經濟健康發展的方向。

中國政府目前也有一些嘗試,比如沙盒計劃(是指建立互聯網金融風險監測和預警機制,實施監管機制創新,設立“監管沙盒”)、創新中心,等等。我們可能也要開始學習識別系統重要性的機構,嘗試一些監管辦法,看能否像傳統金融機構那樣,做一些壓力測試,對資本金、流動性、業務的范圍,做一些特殊的監管要求。

最后對數字金融有效的監管,可能還是需要用數字技術來支撐,這是一個比較難的過程。因為我們現在碰到一個比較大的問題,就是很多數字金融公司站在創新第一線,而監管部門跟在后面學。這個時候,怎么樣創設和嘗試技術監管?可能需要有機構、監管部門之間更多的合作,共同嘗試探討有效的監管框架。

(來源:新華網思客)

猜你喜歡
金融風險監管金融
金融風險防范宣傳教育
構建防控金融風險“防火墻”
綜合監管=兜底的網?
跨境并購金融風險的應對策略
何方平:我與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夢
大力增強憂患意識 進一步防范金融風險
P2P金融解讀
監管和扶持并行
多元金融Ⅱ個股表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