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十九世紀中日面對西方侵略的態度差異

2017-12-25 19:55李平萍
環球市場信息導報 2017年29期
關鍵詞:十九世紀統治者態度

李平萍

論十九世紀中日面對西方侵略的態度差異

李平萍

眾所周知,十九世紀中日兩國均遭遇了西方國家的入侵,面對侵略兩國政府采取了不同的應對方式,使得兩國逐漸走上了截然不同的發展道路。而這種差異性的態度也成為了東亞問題研究學者的熱點話題之一。筆者認為,中日兩國的不同反應源于對國家安全和經濟繁榮的不同看法。本文將從面對侵略兩國的態度、采取的政策兩個方面進行論述。

十九世紀以前,日本與中國在文化和體制上有著一定的相似性,然而面對西歐各國的強勢威脅,中日兩國卻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應對態度。甲午戰爭作為西方國家入侵中國的導火線,不僅使自詡為“天朝上國”的中國慘敗,而且是中日兩國國力懸殊的有力證明。而兩國國力變化的重要原因正是面對西方國家入侵所采取的不同態度。本文將從面對侵略兩國的態度、采取的政策兩個方面進行論述。

面對威脅,截然不同的應對態度

自清朝乾隆統治者開始,中國就以“天朝上國”自居,而將英法等國之人視為未開化的“蠻夷”。再加之長久以來受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模式的影響,這種自大而片面的自我認知也在中國人的認識中盤踞了數千年之久。在這種思想的推動下,中國將世界“一分為二”,分為了“華”(中國)與“夷”(外邦人和野蠻人)兩部分。按照這一邏輯,與中國人相比,來自外邦的人不論身份如何,都屬于“劣等人”,他們理應向中國王朝的最高統治者——天子致以最高的敬畏之情。由于這種盲目的樂觀主義思想,中國關上了與世界溝通交往的大門,瓷器與茶葉的進出口貿易成為了中國與西歐國家唯一的交往活動。因而我們有理由認為,十九世紀早期中國的對外交往,尤其是對西歐諸國采取了一種回避忽視的態度。

十九世紀初的日本是幕府執掌政權。德川政權自1635年起一直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即使在1824年日本一度被英國人通過偷襲而打開國門。然而閉關鎖國并不等同于反對對外貿易。19世紀早期的日本仍然與荷蘭和中國保持貿易交往。此外,在那一時期日本也對學習西方新興技術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在這一過程中,日本人迅速掌握了西方的先進技術。

中日兩國一致認為允許歐洲勢力進入本國會削弱國家的團結和安定,但與中國一味回避拒絕不同的是,日本更重視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在中國沾沾自喜于 “天朝上國”身份的時候,日本已經開始重視學習西方先進技術,并希望借此提高國力,建立一個更強大的國家。綜上所述,日本的政策態度是使得其能夠在19世紀迅速復蘇崛起的重要原因,而相比之下中國的態度也使得原本強大的國家逐漸走向落后,慢慢成為那一時代的弱者。

治標不治本的中國變革

學術界普遍認為,中國的“百年屈辱”始于鴉片戰爭的戰敗?!赌暇l約》的簽訂撕開了中國主權的防線。再加之國內頻頻爆發叛亂,使得中國統治者們依舊堅持認為只有“攘夷”才能維持國家的安定。于是維護國家統治,鎮壓起義軍成為了清王朝的第一要務,則沒有余力去應對來自的西方入侵。清朝統治者認為國內的叛亂已經破壞了傳統的儒家傳統的道德價值觀,因此推行了一系列強化儒家體制的政策,而儒家觀念的再次推行,嚴重壓制了當時中國國內的其他開放性的思想的萌發。

1860年清政府簽署了更為喪權辱國的《北京條約》,此時統治者們才意識到中國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在軍事和科技上存在極大的差距。雖然清政府開始接納歐洲的工業產品和軍事裝備,但除了人力資源不足,更深層的問題還有經費方面的短缺,當時的清政府高層對“軍事現代化”的認知還僅僅停留在裝備的升級而非戰略轉型方面。而所謂軍事現代化的目的不過是 “師夷長技以制夷”,而非從根本上使國家得到長足的發展。所以,面對西歐國家的入侵,中國雖然也試圖建立洋務企業,大力發展經濟,但是那些企業的規模都相對較小,并且全部處于政府的層層管控之下,缺乏自主性。而政府的嚴密監管阻礙了民營工業的發展和當時中國的經濟轉型。

綜上所述,洋務運動雖然為中國帶來了新的技術和設備,但并未從根本上幫助中國有效地應對來自西方國家的入侵。清王朝的統治者們改革的最終目的是挽救風雨飄搖的滿清政權。

蛻變似的日本改革

與中國的洋務運動相比,日本的明治維新雖晚于清代的洋務運動,但卻取得了顯著的成功。日本強調在西方思想的指導下進行工業化和社會西化的改革。1871年,日本天皇委派巖倉具視率領百人使節團出訪歐美十二國。除了就曾經的不平等條約與西方各國談判之外,巖倉使節團的首要任務就是學習西方制度和文化,以便在回國后將其用于日本的近現代化改革。

日本高官認為,改革的癥結在于日本的經濟結構。將國內的經濟制度轉變成西方的資本主義經濟模式是首要條件。為此明治政府建立了一系列機構來發展貿易政策,同時日本政府還向私人和國有企業發放貸款。我們不難看出,無論是政府還是民間都為日本的經濟制度改革提供了動力。成功的經濟轉型使得日本逐漸和西方國家并駕齊驅,擁有了與之相當的國際地位。

除去經濟制度的改革,明治政府同樣意識到了改變本國軍事戰略的必要性。在1873年,日本建立了一支統一的雇傭兵軍隊,即日本皇軍。在西方專家的幫助下,日本皇軍很快成為一個有力的戰斗整體??梢哉f,面對西方的入侵,日本在軍事實力上逐漸追趕上了西方的步伐,而中國雖然進行了一系列裝備升級,卻并未能從根本上解決軍隊組織形式落后的問題,從而與西方相比一直處于劣勢。

綜上所述,本文認為造成中日面對西方侵略的態度差異的主要原因在于兩國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日本人為自己找到了新的老師,而中國依舊被禁錮在保守陳腐的封建禮教之下。實際上,在一千多年以前,中國宋代的科技發展就已經出現了長時間的繁榮,但由于長久以來受到儒家思想的局限,政府并沒有意識到這種新技術、新發明的重要性,所以這種繁榮并沒能得到進一步發展,而只是被人們看作是“奇技淫巧”,放之末流??梢哉f自那時起,儒家思想和封建禮教就已經成為了阻礙中國進步的沉重包袱。所以在十九世紀,面對西方人入侵時,中國的改革之路走得如此艱難也就不足為奇了。

(作者單位:倫敦大學國王學院)

猜你喜歡
十九世紀統治者態度
十九世紀法國浪漫主義大師
從幾枚官印看遼統治者如何以佛教來鞏固他們的統治
論蒙元統治者對“象文化”的繼承與發展
夏天好煩 懶也能穿出態度
態度決定一切
十九世紀晚期統一幾何學的兩種途徑
追蹤邁錫尼文明:拉科尼亞的統治者
庫爾貝十九世紀五十年代前后與政治的關系
十九世紀美軍專業化和正規化建設的主要經驗教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