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生道德人格培育的探討

2018-01-01 11:43韓鳳芝
關鍵詞:道德教育人格校園文化

韓鳳芝

(安徽國際商務職業學院,安徽 合肥 231131)

習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鼻嗄暌淮缲撝厝?,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主要承擔者。當前,我們國家學生道德人格的實際狀況相對較好,展現出積極進取、穩定發展的良好發展態勢。但是,由于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受市場經濟不良因素影響和外來文化的沖擊,以及社會、家庭、學校環境中負面因素的影響,一些消極現象和負面效應在學生中存在并產生影響,應當引起重視。

1 學生道德人格存在的問題

經分析,學生道德人格存在的問題如下:

(1)自主意識缺乏。部分學生自主意識缺失,對其他人的依賴性較強。在學校里,主要表現在對教師管理與監督的依賴以及對所在集體和他人的依賴。例如,在學習上,缺乏自主意識,學習的內生動力不足,學習的主要出發點只是為了應付各類考試,而不是以提高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為目標。在生活行為上,部分學生又存在“盲目跟風”的現象,對自己的行為缺少理性判斷。

(2)道德認知與道德行為脫節。學生能夠形成正確的道德認知;但在道德行為方面,又與道德認知有所分離。具體表現為:在人生觀方面,學生既理解和認同頑強拼搏、奮發努力、積極進取的人生觀;又缺乏艱苦奮斗、腳踏實地、持之以恒的具體行為。在道德修養方面,學生既認同將道德準則作為行動的指導,又缺乏表現在實際行動中的道德修養和道德品質。

(3)價值取向存在誤區。當前,文化呈多元化,部分學生容易受到市場經濟不利因素和西方文化的影響,產生一些錯誤的價值觀念。諸如崇尚物質、追求享樂等價值觀念在一些學生中普遍存在。一些學生對戀愛、友情、職業的理解和認知不準確,對公正、正義、平等、友善等價值觀念理解不透、缺乏執行動力。

(4)誠信意識缺失。部分學生的誠信意識嚴重缺失。具體表現為:考試失信,違反考試紀律,不以為然;各類獲獎證書或資格證書張冠李戴,真實性存疑;求職過程中,簡歷中的學業成績、實習經歷等信息隨意更改。社會上存在的不講信用、欺騙狡詐等不良價值觀念又對學生道德人格的形成產生消極影響。

(5)社會責任意識淡漠。受到多元文化的極大沖擊,部分學生對于道德的認知展現出傾向自我的選擇。表現出自我意識過強與社會責任感缺失并存的現象。他們往往以“自我”為出發點,注重和強調自我利益和自我價值的實現,忽略了對集體利益、社會利益的重視與維護。這是一種缺乏社會責任意識的錯誤的道德人格觀念,值得教育工作者深刻思考和廣泛關注。

2 學生道德人格的培育路徑

學生道德人格培育路徑探討如下:

(1)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領。學生自身的道德人格實際上就是其價值觀的具體表現。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作為主要導向,統領并貫穿于學生道德人格教育的全過程。應該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全面加入到專業教育及人文素質教育中去,挖掘并發揮優秀傳統文化的道德教育功能。

高校要做好結合文章。在全面掌握的基礎上,做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及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相互融合。應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體系設置,發揮其主渠道作用,開發并運用人文社會科學、專業課程的核心價值觀教育資源,完成“思政課程”逐漸朝向“課程思政”的改變。要通過合理規劃、精心設計實踐教學和社會實踐活動等方式,吸引學生,讓學生在親身參與和體驗中感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豐富內涵,加深對其科學性和先進性的理解,切實增強實踐活動的育人功效。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樹立精準的價值取向及觀念,并在實踐中逐步形成完整的道德人格。

學校要注重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道德思想,運用并發揮好其道德教育功能。傳統文化中強調的 “天下為公”、“隆禮重法”、“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知行合一”等觀念與思想,都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關系緊密,一脈相承。對以往的文化教育進行全面提升,豐富道德人格的文化內涵,提高學生自律意識,把自身理想和國家整體目標自行結合。

(2)加強學校道德人格教育創新。作為學生道德人格培育的主要承擔者,學校教育具有更加系統、穩定和專業的優勢。但從目前的效果上能夠看出,學校教育仍需進一步提升。還存在以下問題:課程體系、教育模式和方法路徑缺乏針對性,學生主動參與嚴重不足,道德人格評價缺乏操作性評價機制和發展性評價標準。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提高創新和改革是這項教育的主要選擇。

一是完善課程體系設置。持續強化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環節設置。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充分認識肩上的責任,不斷提升理論功底和學術素養,增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展現理論自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立足課堂、回歸課堂,探索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改革創新,嘗試集體備課、學生參與式教學、信息化教學等多種手段,既遵循規律,又創新方式,努力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為青年學生答疑解惑。注重發揮實踐教學的功效,通過開展志愿服務、理論政策宣講、社會實踐活動、實地觀摩調研等方式,使學生在自身實踐與積極參與中,感知和提升道德情感。

二是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校園文化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通過校園文化環境的規劃與營造、校園文化活動的設計與組織、優秀典型事跡的弘揚與宣傳等多種形式,創新校園文化呈現方式,完善校園文化呈現載體,深化道德教育內容,為學生道德人格的培養建造文化育人氛圍。

三是建立溝通機制。保障師生之間的交流渠道暢通。一方面,暢通教師與學生線下交流渠道,建立聊天室、談心室等交流空間,通過教師深入課堂、走進宿舍、走上崗位等多種形式,加強師生聯系。另一方面,通過建立微信、微博以及手機APP等諸多平臺,加強教師與學生的線上互通。線上聯系,有助于教師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并及時反饋調整學生道德人格教育的標準、尺度,有利于提升道德人格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此外,應注重整合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通過心理健康課程的課堂教學、主題活動、組織協助以及咨詢等方式,宣傳并傳播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進而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和能力,提高他們的情感體驗以及自我調試能力,使學生在自我心理修復的過程中得到教育、受到啟發、提升修養。

(3)發揮家庭道德人格教育的導向功能。家庭教育在學生道德人格培養中具有不可替代性。一個家庭的結構、觀念、行為、家長的道德素養等,都會對學生道德人格的培育效果產生直接影響。因此,應實現好家庭道德教育在學生道德人格養成中的基本導向功能。

在思想上形成對家庭道德教育重要性的共識,在實踐中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在學生道德人格養成中作用發揮。一個家庭的家風,主要依托家教。要發揮家庭教育的導向功能,通過家長的言傳身教,對子女產生潛移默化的教化作用,從而把道德規范、道德原則傳遞給子女,使其行為合乎道德要求。家長要有意識地創設有利于子女成長的家庭關系和教育環境,家庭成員之間應形成相互尊重、相互關心的良好家庭氛圍,從而幫助子女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

(4)優化道德人格教育的社會環境。全社會共同參與和協同努力,改善、優化環境,這是學生道德人格發展的客觀需要和現實保障。一是要注重對網絡環境的優化,運用新媒體開展道德教育。新媒體的全面使用,已成為未來發展的必然。如何發揮新媒體的優勢,實現新媒體與學生道德人格培育的良性互動,需要新媒體、教育工作者、學生等方面共同努力。二要優化社會文化環境。學生群體有其特殊性,對精神文化有豐富的、多樣化的需求,這就對社會的文化環境和文化產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赏ㄟ^促進“高雅藝術進校園”等相關活動,設計組織社會公益活動等等,強化對學生的文化熏陶和道德教育。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文化環境清理整治作為重點工作,特別要加強校園周邊環境的整頓與治理,加強制度與法制建設,為學校道德教育營造優質的社會環境。

3 結束語

學生道德人格教育應始終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統領,明確學校、家庭、社會各方職責,構建協同育人的機制。

猜你喜歡
道德教育人格校園文化
中小學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顧與展望
共產黨人的人格力量
以“道德教育”為主線的學校德育研究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嗎?
對農村初中合作型校園文化建設的思考
遠去的平凡背影,光輝的偉大人格
我校再獲陜西省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一等獎
黨建工作與校園文化創新探究
整合校外教育資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冰雪休閑體育豐富校園文化建設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