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縱橫北疆八百年之契丹族

2018-01-03 03:42都永浩
黑龍江民族職業學院信息 2017年6期
關鍵詞:遼國契丹

都永浩

(黑龍江民族職業學院,哈爾濱 150066)

縱橫北疆八百年之契丹族

都永浩

(黑龍江民族職業學院,哈爾濱 150066)

“契丹”之名最初見于《魏書·契丹傳》,更早記載來自于朝鮮的《三國史記》。東晉建元二年(344),前燕慕容皝擊潰宇文部,宇文部中的一部分人遂從東部鮮卑中分離出來,自號“契丹”,開始向民族集團衍變。契丹族是勇武善射的民族,公元911年,耶律阿保機終于解決了諸弟反叛問題,開始輕傜薄賦,發展農業,休養生息,為建國創造了條件。公元916年阿保機即帝位,國號契丹,947年將國號改為遼,982年又改回契丹,1066年再改回遼。遼朝是一個開放的、多民族雜居的、各民族大融合的王朝,也是一個文化多元的王朝。

縱橫北疆;八百年;契丹族

東晉建元二年(344),前燕慕容皝攻擊宇文部,契丹人遂從東部鮮卑中分離出來,自號“鮮卑”,游牧于潢河(今西拉木倫河)和土河(今老哈河)流域,從今天的地理位置看,位于遼河以西、大凌河以北區域。自此以后,契丹族開始進入中國歷史文獻的記載,至1218西遼被蒙古所滅亡,契丹族在強族的包圍之下開疆擴土,頑強生存了八百多年,并且形成了世界性的影響。雄霸歐亞大陸的蒙古人將中國的北方稱為“契丹”。在一些國家的文獻中,例如,俄文、希臘文、中古英文、阿拉伯文文獻中以“契丹”指稱中國,可見契丹聲名之顯赫。

1 契丹自古出鮮卑

契丹族建立的遼朝(包括契丹,公元916~1125年)存在了210年,與南部的宋朝(公元960~1127年)并存了一百六十余年。遼朝滅亡后,公元1124年,契丹族殘部又在今蒙古高原、新疆東部一帶建立了西遼(西方人稱為黑契丹或哈剌契丹),立國八十多年。1218年被所向披靡的蒙古軍隊滅亡。至此,契丹人的國運仍未停止,剩余的少數契丹人云集于西遼貴族八剌黑麾下,轉移至今伊朗南部波斯灣附近的克爾曼地區,建立了起兒漫王朝,存在時間將近八十年,史稱“后西遼”。由此可見,契丹人影響中國北部二百多年,而后又在中國的西部和中亞地區建立了政權,其歷史影響不遜于赫赫有名的鮮卑人。然而人們可能不會想到,契丹人就是來自于鮮卑人。

“契丹”之名最初見于《魏書·契丹傳》,更早的記載來自于朝鮮的《三國史記》,據記載在東晉太元三年(378年)就有契丹人犯高句麗的內容。歷史學家馮家升考證說:契丹之先祖為鮮卑宇文氏,“契丹”這一族稱來自宇文氏酋長之名,意思是“鑌鐵”。據《北史·室韋史》記載,契丹位于室韋南部,“其南為契丹,在北者為室韋”,契丹是室韋的南支?!哆|史》中,契丹歸類為東胡系,是“東部鮮卑”的一部分。開始的時候,宇文部和庫莫奚在一起游牧,東晉建元二年(344),前燕慕容皝擊潰宇文部,宇文部中的一部分人遂從東部鮮卑中分離出來,自號“契丹”,契丹族開始向民族集團衍變。當時的契丹人周圍強族林立,西部以奚族為鄰,東部是強悍的靺鞨,東南是善戰的高句麗,只有南部面臨的營州和北部的同族室韋等族沒構成太大的威脅。

遠古時的契丹有八部,分別是:奚萬丹、何大何、伏弗郁、羽陵、日連、匹挈、黎、吐六於。但最初只有白馬和青牛兩個氏族,民間流行這樣的傳說故事:話說天宮雖然是天境,一切美好匯聚于此。但有一位仙女確感覺不到快樂,反而寂寞難耐,于是她偷偷駕著青牛車來到人間,經過一片松樹林,沿潢水順流而下。與此同時,有一位仙人乘著一匹雪白的寶馬,從馬盂山出發,信馬由韁順著土河流向走,就這樣,青牛和白馬在潢水與土河的交匯處的木葉山相遇,一見鐘情。兩人放走青牛、白馬,相愛一生,育有八子,族眾漸盛,形成了八部落。

隋朝時,契丹族漸強,“有征伐,則酋帥相與議之,興兵動眾,合符契?!苯洕鷦t“逐寒暑,隨水草畜牧?!?《隋書·契丹傳》) 契丹人進入了部落聯盟和軍事民主制階段。

唐朝時,契丹仍分為八部,即達稽部、紇便部、獨活部、芬向部、突便部、芮溪部、墜斤部、伏部。八部的首領最初來自于大賀氏,第一任首領是窟哥??吒绫惶瞥鉃樽笪湫l將軍,不久,窟哥舉部歸附唐朝,唐即置松漠都督府,以窟哥為使持節十州諸軍事、松漠都督,封無極男,賜姓李。唐朝在營州(今朝陽)設置東夷都護,管轄松漠都督府(契丹族)和饒樂都督府(奚族)。此時的契丹各部,勝兵四萬,仍然處于部落聯盟階段,凡“調發攻戰,則諸部皆會;獵則部得自行?!边€處于軍事民主制階段。此后發生唐朝都督殘暴統治而引發反抗事件。玄宗開元二年(714),契丹首領失活率部附唐,玄宗賜以“丹書鐵券”。

唐開元十八年(730),大賀氏契丹首領邵固被殺,部落聯盟的權力被遙輦氏奪取,第一個首領為洼可汗屈列,共傳九世,歷一百七十余年,史稱“遙輦九帳”。在“遙輦九帳”時,迭喇部實力最強,其耶律氏世代為夷離堇(執掌兵馬的首領),與可汗的政務權力分離。也就是說,在這一時期,遙輦氏掌握政務,歷任九世可汗;而耶律氏世為夷離堇,掌握軍權。但到了契丹遙輦氏的第九任可汗痕德可汗,這一平衡被打破。痕德可汗死于天祐三年(906)十二月,迭剌部權威日盛,各部無法制衡,夷離堇耶律阿保機將契丹旗鼓收歸己有,廢棄了從遙輦氏家族選擇可汗的常規。耶律阿保機在成為可汗后,也不再按民主的原則改選可汗,自號為王,建立契丹國,遙輦氏從此衰弱。

2 危機重重的崛起之路

勇武善射的耶律阿保機廢棄遙輦氏的汗位繼承權的同時,為夷離堇位九年而不按民主程序退位,引發迭剌部內部的不滿。同時,耶律阿保機成為可汗后,可汗選立從遙輦氏轉入迭剌部的耶律氏家族,按著軍事民主制原則和選汗制的約定,耶律氏家族的成年男子理論上都有權力選為可汗。但是作為強人的耶律阿保機不可能自動退位,耶律阿保機到了應該改選汗位之年拒絕按照軍事民主制退出汗位,但不得已讓出了夷離堇之位。他對各部說:“我所得漢人多,欲自為一部以制漢城?!逼涑窃凇疤可街畺|南,灤河之上?!卑⒈C率領漢人從事農業,繁榮程度猶如幽州。逐步積累了力量,漢人在阿保機治理下也安定下來。

耶律阿保機站穩腳跟后,開始解決諸部大人不忠的問題。阿保機獨攬汗位,諸部大人是不服的,反叛的力量逐步積聚。為了徹底解決問題,阿保機采納其妻述律氏計謀,設鴻門宴盡殺諸部大人,遂統一了契丹八部。另一方面,耶律阿保機應該按照軍事民主制原則適時退出汗位,但他想按照中原皇帝的做法終身為帝,引起了諸弟的不滿,多次逼迫阿保機按契丹舊俗改選汗位。阿保機在耶律氏的幫助下,粉碎了諸弟多次叛亂。有明確記載的著名的“諸弟之亂”就有三次。公元911年,阿保機終于解決了諸弟反叛問題,開始輕傜薄賦,發展農業,休養生息,為建國創造了條件。公元916年阿保機即帝位,國號契丹,建元“神冊”。神冊三年(918),筑城“西樓”作為皇城(即上京臨潢府,今位于內蒙古昭烏達盟巴林左旗波羅城)。契丹的國號變化反映了契丹統治者的復雜心理。一方面,民族主義的強烈欲望使其希望國號與族名重合,滿足其大契丹的族群動員需求;另一方面,在其統治的范圍下,匯聚了大量的其他民族,使其又不得不考慮統治的合法性。據《資治通鑒》記載,契丹于947年將國號改為遼,982年又改回契丹,1066年再改回遼。這其中有一個規律,契丹統治者在其國勢強盛時民族主義情緒上升,定其國號為契丹,而一旦意欲統治更廣闊的異族異國地域,就將其國號定為遼。

遼朝建立伊始,危機四伏,周圍強國、強族林立,是在夾縫中生存,遼朝想要生存下去都很不易,何況開疆擴土。遼朝的西北有回鶻、吐谷渾、黨項等族;北部有主要從事游牧和漁獵的蒙古、室韋、女真等族;東部有文化發達的渤海人;南有漢人;東南還有高麗人。在周邊都是強敵的情況下,沒有尚武精神必定無法生存。從契丹人建國開始,征戰就持續不斷。

契丹人除了安定北部外,極其重視南部漢族地區的經略。攻陷幽州以及安次、三河、潞、漁陽、懷柔、密云后,所俘漢人的安置方法就非常重要了。契丹統治者采用漢族原居住地域的名稱,設置州城,稱“投下”或“頭下”。比如代北漢人安置于龍化州,燕薊漢人安置龍化縣、臨潢縣,檀州漢人安置檀州,三河漢人安置三河縣,密云漢人安置密云縣。

耶律阿保機于天贊三年,親征西北,回鶻、吐谷渾、黨項等族紛紛降服;契丹又轉而圖謀中原,為解后顧之憂,先行進攻渤海。國力已經衰弱的渤海很難抵御契丹的攻擊,公元926年3月6日,耶律阿保機攻入忽汗城,渤海國滅亡。同年農歷二月初五壬辰日(3月21日),阿保機改元天顯。不久,阿保機將渤海國改名為東丹國,意為“東契丹國”,首都忽汗城改名為天福城,冊封皇太子耶律倍為人皇王,為東丹王國的國王。契丹滅亡渤海后,對先進的渤海文化進行了毀滅性破壞,幾乎所有的地上文明成果都被銷毀掃蕩,使得后人幾乎看不到只字片瓦,渤海文明一夜間消失。契丹人這樣做,不過是為了從物質、精神上徹底滅絕渤海國。

遼與高麗建國時間接近,雙方的矛盾緣于領土爭端。遼國接收的渤海故土,也是高麗想要擴張的土地。于是,從公元992年至1019年間爆發三次戰爭。三次戰爭中的第一次規模最大,遼國動員了80萬軍隊,雙方參戰的人數超過了一百萬人;第二次遼國動員了40萬軍隊;第三次遼國出征高麗的軍隊只有十余萬人,高麗國迎戰的軍隊人數28萬。三次戰爭的規模越來越小。第一次遼國取得優勢;第二次互有勝負;第三次遼軍大敗。第三次戰爭后,雙方再無大戰。同時,雙方的國力受到很大的削弱。三次戰爭后,高麗的國土向北拓展。

盡管遼的北、東、西三面都是強敵,戰爭持續不斷,但其主要的戰略目標是南部的中原地區。前面談到,阿保機重點經略的是幽燕漢族地區。遼天顯十一年(936),遼從河東節度使石敬瑭手中獲得燕云十六州,為進一步南下創造了條件。

遼大同元年(947)正月十日,遼軍攻占后晉首都開封,遼國終于進入中原腹地。此年二月,遼太宗改國號為大遼,直接表露了統治整個中國的野心。

遼圣宗時期,蕭太后攝政27年,遼朝國力明顯增強,國泰民安。遼統和二十二年(1004),遼軍攻入宋境,宋真宗親臨澶州(今河南濮陽)督戰,宋軍擊敗遼軍。遼朝因此提出議和,宋朝在軍事上獲得優勢的情況下簽訂合約,即澶淵之盟,并且要輸金納絹維持和平。從此,宋遼兩朝維持了一百二十余年的和平。中國此后形成了遼宋西夏三國鼎立的局勢。

在遼朝的后期,東北另一個民族——女真悄悄崛起。遼天慶四年(1114)春,在女真族領袖完顏阿骨打的帶領下,女真人舉兵反遼,次年阿骨打建立金朝。金天輔四年(1120),金與宋結為同盟,共同夾攻遼國。金天會三年(1125)二月,遼天祚帝被金朝軍隊俘獲,遼朝就此覆滅。遼朝共歷時210年(包含契丹國時期),共歷經9位帝王。

遼國滅亡后,契丹族殘余勢力還建立了西遼政權(西方稱為黑契丹或哈剌契丹,1124年),金興定二年(1218)被蒙古軍隊滅亡。西遼滅亡后,契丹人的國祚并未就此終止,西遼貴族八剌黑帶領部分契丹人,在今伊朗南部波斯灣附近的克爾曼地區建立了起兒漫王朝(1224~1309年),也稱為“后西遼”。

3 因俗而制和多元社會的構建

契丹人生活的時代是一個群雄并起的時代,在這一時期,中華大地上同時存在很多強大的民族,前期遼宋西夏鼎足而立,后期則有女真、蒙古族的崛起。特別是對納入統治的漢族,“以漢制待漢人”。在契丹皇帝牙帳之南設“南面官”治理漢族;北面設“北面官”治理契丹族和其他少數民族,這種分制對于契丹貴族統治的穩定起到了明顯的效果。

遼朝還仿唐朝內地及渤海制度設置了五京。其中的上京臨潢府城內,有來自河北、山西的大量漢族,包括官吏、文人墨客、藝人、僧尼道士、手工農業生產者等;同時,大批的契丹人南下遷入河北山西等地,與漢族雜居,與漢族通婚??梢哉f,遼朝是中國的又一民族大融合時期,契丹統治者直接推動了多元社會的構建。再如遼朝的重鎮黃龍府(今吉林省農安縣)更是民族雜居區,契丹、女真、漢、鐵驪、兀惹等族共居一城,甚至還有黨項人居住。許亢宗在《宣和乙巳奉使行程錄》中說到:“雜諸國風俗,凡聚會處,諸國人語不能相通曉則各于漢語以證,方能辨之?!边@段記載說明:遼朝是一個開放的王朝,多民族雜居是一種常態,是一個各民族大融合的時期;漢語已經成為遼朝的通用語言。在遼朝的統治階層中,就包括韓延徽、盧文進、康默記、韓知古等名仕。

遼朝的文化也是多元的。契丹大小字采用漢字行書、楷書偏旁并合而成。遼朝的典章制度,大都仿自唐朝。契丹文化的中原成分濃厚,如遼三彩就是模仿“唐三彩”和宋瓷而燒制的。遼朝的文學作品流傳下來的主要是東丹王耶律倍、耶律國留、耶律韓留、耶律庶箴、耶律良等的詩詞作品;耶律倍的繪畫作品達到了相當高的水準。

2017-06-25

都永浩,1960-,男,朝鮮族,黑龍江延壽人,院長,《黑龍江民族叢刊》主編,研究員,民族理論與民族學研究。

[責任編輯包國民]

猜你喜歡
遼國契丹
宋遼之間的“軟戰爭”
宋朝版暗度陳倉
宋朝官員:公費出國也不去
宋朝官員為什么不喜歡出國
王安石為何不愿出國
“神智體”里奧妙多
“一國兩制”由契丹人首創?
契丹小字解讀三探
契丹小字解讀再探
若干契丹大字的解讀及其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