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陶淵明的歸隱及其思想成因

2018-01-03 22:54韋曉蘭
小說月刊 2017年11期
關鍵詞:歸隱陶淵明

摘 要:陶淵明的歸隱,是對儒家道家思想之間徘徊和選擇的過程,是理想與現實無法調和的結果。在天下無道,官場黑暗的現實面前,儒家固窮安貧的精神成為他安身立命的精神支柱,而他自然守真的追求也蘊含著深刻的道家玄學的意味。

關鍵詞:陶淵明;歸隱;思想成因

說起陶淵明,后人對他的評價很高,鐘嶸在《詩品》中說他是“千古隱逸詩人之宗”[1],南宋周紫芝有詩:“少陵有句皆憂國,陶令無詩不說歸?!倍鸥κ侨胧赖?,陶淵明是出世的?!稌x書》、《宋書》、《南史》,都將淵明列于《隱逸傳》??傊?,在我們的印象中,陶淵明就是一個崇尚自然,追求自由,淡薄名利的高潔隱士的形象。

陶淵明三仕三隱,后來因不肯為五斗米折腰,毅然辭官歸耕田園。但他辭官后常常感到“貧富常交戰”,可見他的內心是充滿掙扎和矛盾的。那么我們不禁要問,陶淵明選擇歸隱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其歸隱的思想支撐又是什么?

1 天下無道,官場黑暗

由于從小受到曾祖父陶侃和外祖父孟嘉的影響,陶淵明有著強烈的儒家情懷。一般來說,儒家是入世的,學習的目的是走向仕途實現自己修齊治平的理想。因此儒家認為“不仕無義”(《論語·微子》),“士之失位也, 猶諸侯之失國家也”(《孟子·滕文公下》)。然而入仕并不僅是為了領取俸祿,其目的是為了推行和弘揚儒家的“道”,孔子所謂的“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就是這種思想的反映。孟子也主張“君子之事君也,務引其君以當道,志于仁而已”(《孟子·告子下》),出仕的目的是為了輔佐君王行道,實現仁政的理想。

然而,假如行道的理想不能實現時,士人可以為了堅守道義,保全人格而歸隱山林。因此孔子認為為官的原則是“以道事君,不可則止”(《論語·先進》),他強調,“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保ā墩撜Z·泰伯》)認為人要執著學業,堅守道義,且為之奮斗終生,這是做人的根本。亂邦和危邦充滿刀光劍影,犯上作亂,君禮臣忠的禮制局面已經被打破,因此這類國家是無法行道的。既然如此,不如“隱居以求其志”(《論語·季氏》),維護自己的人格尊嚴和道德理想。

陶淵明身處東晉末期和南朝宋的初期,這個時期可以說是中國最黑暗的時期,北方少數民族之間戰爭不斷,而南方政權更迭頻繁,權臣手握重兵,不斷叛亂。陶淵明認為這是一個“真風告逝,大偽斯興”的社會。同時,官場事務繁雜,爾虞我詐,對陶淵明來說,這無疑是牢籠。處在這樣一個復雜的政治環境中,要么與其他官員同流合污,要么隱居起來獨善其身?!澳烤氪ㄍ井?,心念山澤居”,“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顯然,厭倦了官場上的爾虞我詐,陶淵明選擇了后者。

陶淵明的歸隱有著強烈的儒家思想的意味。受孟嘉的影響,陶淵明早年接受了儒家的教育,他曾說,“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經”,熟讀儒家經典的他樹立了“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的豪情壯志,渴望能夠在仕途上有所作為,實現兼濟天下的理想。然而在這種無道的社會中,他寧可選擇歸隱以保全人格的獨立。

2 固窮守節,安貧樂道

陶淵明對先師、圣人和六經念念不忘,如“談諧無俗調,所說圣人篇”,正因如此,他才始終堅守著儒家的道德情操。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保ā墩撜Z·衛靈公》)他的詩歌中經常提到固窮節,如“高操非所攀,謬得固窮節”、“寧固窮以寄意,不委曲而累己”、“竟抱固窮節,饑寒飽所更”??梢娫娙藢幵父F困以終,也不愿放棄高潔的操守。

儒家的思想支撐了他安貧樂道的精神。陶淵明寫了一組詩《詠貧士》七首,吟詠了顏回、黔婁、榮啟期等安貧樂道的貧士。如他提到戰國時期的隱士黔婁,齊威王屢次請他出去做官,都被他拒絕了。雖然他家徒四壁,然而仍勵志苦節,安貧樂道,持守一世?!鞍藏毷刭v者,自古有黔婁”,表達了陶淵明對他的一種贊賞,同時也希望自己像他一樣固窮守節,不因高官厚祿而迷失本性?!昂我晕课釕?,賴古多此賢”,古代貧士的精神已經成為他堅守高潔精神的一種力量。

儒家先賢的古訓、古代貧士的精神詮釋了儒家的“道”,支撐著他的固窮和安貧。陶淵明說,“先師有遺訓,憂道不憂貧”。雖說他的生活也有凍餒和饑餓,“貧富常交戰”,然而“道勝無戚顏”,在這種矛盾沖突中,最終是“道”戰勝了功名富貴的顯達,“這正是陶淵明終生的志意和理念的持守”[2]。

3 質性自然,抱樸守真

陶淵明在其《歸去來兮辭》序中提到自己歸隱的原因,說“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饑凍雖切,違己交病”,也就是說自己崇尚自然,天性不受束縛,正所謂“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熬迷诜\里,復得返自然”,官場是牢籠,只有遠離官場,回歸田園,才能重獲自由,保持自然的本性。

“隱士的人格追求是鄙棄功名,甘于淡泊,生活悠閑自在,順其自然,尋求與大自然的合一。他們珍視自我,追求人格獨立, 最忌因外物扭曲人格違背本性?!盵3]魏晉時期的主流思想是道家玄學。老子強調“道法自然”,這是一種自由的不受拘束的狀態。莊子從主體精神的角度提出“貴真”的思想?!罢妗笔且环N至淳至誠的精神境界。陶淵明的歸隱與其天性真率有關,也蘊含著深刻的玄學意味。

在陶淵明的詩中,出現了很多田園意象,如“丘山”、“舊林”、“園田”、“草屋”、“村莊”等等,這些意象構建了一幅寧靜平和的田園圖景,展現了陶淵明歸隱田園的樂趣。而松、菊、酒、東蘺、南山、飛鳥等意象則展現了陶淵明內心一片真淳自然的世界,具有了更深的文化象征意義,蘊含著“自然”與“真”的玄學思想意蘊?!吧綒馊障?,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贝藭r的大自然是寧靜的和諧的,陶淵明在這種物我泯一的境界中,悟出了貫通宇宙和人生的一種真諦。他的任真自然、超然淡泊、追求玄遠的心境與玄學思想產生了強烈的共鳴。

葉嘉瑩先生說:“陶淵明終生的持守,他的理想和志意的理念是‘任真和‘固窮?!握媸撬拘缘淖非?,‘固窮是他生活上的持守?!盵4]陶淵明生活在一個三教合一的思想環境中,他的思想也烙上了時代的印記。建功立業、兼濟天下是陶淵明的本心,而他的歸隱有著復雜的原因,是基于對無道社會,黑暗現實有著清醒認識的基礎之上,對儒家道家思想徘徊和選擇的過程。作為田園詩派的開創詩人,他人淡如菊的品質也成為中國士大夫精神上的一個歸宿。

參考文獻:

[1] 鐘嶸.詩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9

[2] [4]葉嘉瑩.唐宋詞十七講[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1

[3] 董朝剛·解讀陶淵明田園詩中的中國古代隱士文化[J].河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9

作者簡介:韋曉蘭(1987-),女,漢族,廣西賓陽人,講師,文學碩士,南昌工學院 ,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

(南昌工學院 江西 南昌 330108)

猜你喜歡
歸隱陶淵明
你好,陶淵明
草堂歸隱
天宮院
素心人陶淵明
陶淵明:永恒話題與多元解讀
陶淵明的隔世情懷
論陶淵明歸隱的掙扎與追尋——基于《飲酒》其四的詩歌文本分析
沈從文與汪曾祺的歸隱情結比較研究
不為五斗米折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