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頭針配合平衡針刺法治療腦卒中后肌張力增高的臨床療效

2018-01-04 08:06張桂芳王騏曾軍燕
卒中與神經疾病 2017年6期
關鍵詞:頭針肌張力張力

張桂芳 王騏 曾軍燕

頭針配合平衡針刺法治療腦卒中后肌張力增高的臨床療效

張桂芳 王騏 曾軍燕

目的探討頭針配合平衡針刺法治療腦卒中后肌張力增高的療效。方法選取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本院神經內科收治的腦卒中后肌張力增高患者66例,采用簡單隨機化方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31例與對照組35例;觀察組采用頭針配合平衡針刺法,對照組采用傳統腦卒中恢復期針刺方法;比較2組患者治療前后肌張力、肢體運動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結果治療前2組患者肌張力評分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結束后觀察組肌張力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療程結束后2組患者肢體運動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均能顯著改善觀察組治療前后比較有極顯著性差異(P<0.01),對照組治療前后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2組觀察組Fugl-Meyer及Barther Index評分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頭針配合平衡針刺法能夠有效降低腦卒中后增高的肌張力,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促進肢體運動功能恢復。

頭針 平衡針刺法 腦卒中 肌張力增高

肌張力增高是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常見并發癥,可見于腦卒中、腦外傷、帕金森病等,尤其多見于腦卒中,臨床表現為肌群的肌張力增高,進而引起肌肉運動協調異常,給腦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及生存質量造成嚴重影響[1]。研究發現,腦卒中后由于中樞系統運動神經元間相互制約、相互作用關系失衡,導致運動抑制系統作用減弱,以致運動環路興奮性增強,肌張力增高,從而引起患者肢體功能、生活自理能力降低,影響生活質量[2-3]。因此,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來降低肌張力及緩解痙攣狀態是進行有效康復的關鍵。本研究旨在觀察頭針配合平衡針刺法對腦卒中后肌張力增高患者肢體運動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生存質量的影響,為臨床治療提供理論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本院神經內科收治的腦卒中后肌張力增高患者66例,采用簡單隨機化方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31例與對照組35例。經臨床診斷均符合中醫中風病診斷標準及1995年中華醫學會第四次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修訂的《各類腦血管疾病的診斷要點》中腦卒中診斷標準[4],Ashworth≥1級;排除非腦卒中所致肌張力增高、既往運動功能障礙、合并嚴重心、肝、腎及精神疾病患者。本研究已經過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每位患者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所獲得的患者資料僅用于科學研究,不外泄于他人。具體臨床資料見表1。

1.2 方法

1.2.1 體位

囑患者放松,取仰臥位,手臂伸直,掌心向軀干;下肢自然伸直,腘窩處墊高15 cm左右,支撐踝關節使其保持中立位。

1.2.2 手法

觀察組采用頭針配合平衡針刺法:焦氏頭針取穴于對側運動區、足運感區、風池(雙側);快速進針、快速捻轉,200次/min左右,捻轉1 min,留針30 min。張力平衡針法第一組穴:取上肢屈肌側極泉、尺澤、大陵,下肢伸肌側血海、梁丘、照海穴位,75%酒精消毒,取直徑0.32 mm,長40毫針快速針刺穴位,得氣后每穴行柔和均勻捻轉手法1 min,頻率60次/min,出針輕柔緩慢,以不出現肌肉抽動為度;第二組穴:取上肢伸肌側肩髃、天井、陽池,下肢屈肌側髀關、曲泉、解溪、申脈穴位,75%酒精消毒,取直徑0.32 mm,長40毫針快速針刺穴位,得氣后每穴行柔和均勻捻轉手法1 min,提插幅度1~3 cm,捻轉角度(180±10)°,頻率60次/min,出針迅速,以出現較強針感為度。

對照組采用傳統腦卒中恢復期針刺方法:常規消毒,取直徑0.32 mm,長40~75 mm毫針,快速振翅穴肩髃、曲池、外關、合谷、環跳、風市、足三里、陽陵泉、豐隆、絕骨、三陰交、昆侖、太沖穴位,常規酒精消毒,取直徑0.32 mm,長40~75毫針快速針刺穴位,得氣后每穴行平補平瀉之均勻提插捻轉手法1 min,提插幅度2 cm,捻轉角度(180±10)°,頻率60次/min。

1.2.3 時間

2組均留針30 min,出針前分別采用上述手法運針1 min,1次/d,10 d為1療程,共治療3個療程。

1.2.4 觀察指標

(1)治療前后肌張力;(2)治療前后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共計100分,其中上肢66分,下肢34分,得分越高表明運動功能越好;(3)治療前后Barther Index生活自理能力評分:改良Barthel指數評定,包括10個項目,>60分為良,60~41分為中,<40分為差。所有評定由同一醫師進行,每次測定做3次取平均值。

肌張力評定采用Ashworth國際通用量表:0級表示無肌張力增高,記4分;Ⅰ級表示肌張力輕度增高,局部屈曲稍受阻,記3分;Ⅱ級表示肌張力明顯增加,但局部尚易屈,記2分;Ⅲ級表示肌張力重度增加,被動活動困難,記1分;Ⅳ級表示肢體屈伸受限,呈強直狀態,記0分。

1.2.5 統計學處理

2 結 果

2.1 2組一般臨床資料比較

由表1可知,2組患者年齡分布、性別比例、病程、合并癥、FM評分、BI分級等一般資料比較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2.2 2組治療前后患者肌張力評分比較

由表2可知,治療前2組患者肌張力評分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結束后觀察組肌張力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

表1 2組一般臨床資料比較

表2 2組治療前后患者肌張力評分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3 2組治療前后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比較

由表3可知,療程結束后2組患者肢體運動功能均能顯著改善,觀察組治療前后比較有極顯著性差異(P<0.01),對照組治療前后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觀察組治療后Fugl-Meyer評分優于對照組(P<0.05)。

表3 2組治療前后運動功能評分比較,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1,▲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2.4 2組治療前后Barther Index生活自理能力評分比較

由表4可知,療程結束后2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均能顯著改善,觀察組有極顯著性差異(P<0.01),對照組治療前后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觀察組治療后Barther Index評分優于對照組(P<0.05)。

3 討 論

肌張力增高是一種伴隨上運動神經元損傷而出現的常見并發癥,限制了患者的運動功能恢復,因此及時治療患者的肌張力異常增高和痙攣狀態是疾病康復的重點和難點[5]。臨床上常見的治療手段有針刺治療、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和電刺激等,針刺療法一直是腦卒中偏癱的主要手段,臨床報道療效顯著[6]。嚴曉藝等[7]認為陰陽失衡是腦卒中后肌張力增高的主要病理機制,在肢體表現為陰急陽緩,故可采取補陽瀉陰法對拘急側及遲緩側應用不同的針刺方法,臨床效果顯著。李作偉等[8]通過長期臨床和科研積累將經筋刺法、平衡肌張力針法、瀉陰補陽針法相結合對腦卒中患者肢體痙攣治療效果滿意,認為聯合針刺法能有效緩解肌肉痙攣,降低肌張力,緩解患肢疼痛,有利于患者肢體功能的恢復,改善其生活自理能力。

表4 2組治療前后生活自理能力評分比較,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1,▲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腦卒中后肌張力增高病因較為復雜,中醫認為該病屬于中醫痙證、萎證、攣縮證等范疇,是由于腦卒中患者陰陽失衡、腦髓失充、氣滯血瘀、脈絡失養所致[9],故可采用“從陽引陰,從陰引陽”使氣血充合,辨證施治,從而到達陰陽平衡而降低肌張力[10]。

本研究所采用頭針可調節陰陽,平衡上下,益髓健腦,改善微循環,頭針的刺激區控制肢體的運動功能,增強中樞系統的外周傳導功能,使大腦運動功能恢復正常[11-12]。平衡針刺法選取肌張力優勢側及非優勢側有效穴位,優勢側采用弱刺激手法,非優勢側采用強刺激手法,以協調肌群間肌張力的平衡為重點,使肢體神經由興奮轉態轉變為抑制狀態,從而緩解上肢、下肢內、中、外肌群的肌肉張力的緊張狀態,在腦卒中后肌張力增高的治療中效果顯著[13]。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前2組患者肌張力評分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結束后觀察組肌張力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表明肌張力增高后治療應以協調肌群間肌張力的平衡為中心,同時選取屈肌和伸肌上的穴位,并施以不同的針刺手法,直至出現正常的運動模式。相關研究證實,目前針刺療法已廣泛應用于各種原因引起的肌張力增高,如司世雷等[14]對病程超過2個月的肌張力增高患者給予平衡針刺法康復治療,在治療前與治療12周后分別進行Ashworh、FMA和ADL量表測定,結果提示平衡針刺法有助于減輕腦卒中肌張力增高患者偏癱肢體痙攣狀態,提高關節活動度和生活自理能力,最終改善預后。

本研究療程結束后2組患者肢體運動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均能顯著改善觀察組治療前后比較有極顯著性差異(P<0.01),對照組治療前后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觀察組Fugl-Meyer及Barther Index評分優于對照組(P<0.05)。表明兩種針刺療法均能改善腦卒中后肌張力增高肢體功能,但頭針配合平衡針刺法的療效優于傳統針刺法。即聯合針刺法能促進肢體形成新的正常運動模式,緩解肢體疼痛,使相關功能得到較大程度的改善和代償,提高患者肢體運動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腦卒中患者預后[15]。

綜上所述,頭針配合平衡針刺法能夠有效降低腦卒中后增高的肌張力,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促進肢體運動功能恢復,為臨床治療腦卒中后肌張力增高提供了新的思路。

[1] 楊艷,劉傳鳳,唐艷華,等.針灸治療腦卒中后肌張力增高的研究進展[J].四川中醫,2014,32(1):178-179.

[2] 郝跟龍.針刺治療腦卒中研究進展[J].中醫藥臨床雜志,2014,26(2):204-206.

[3] 林強,陳安亮,程凱,等.針刺療法對腦卒中患者的運動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5,30(9):898-901,906.

[4] 中華醫學會神經科分會.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1995)[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5,29(6):381-382.

[5]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神經康復學組,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衛生部腦卒中篩查與防治工程委員會辦公室,等.中國腦卒中康復治療指南(2011完全版)[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2,18(4):301-318.

[6] Brainin M,Norrving B,Sunnerhagen KS,et al.Poststroke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towards improved identification and interventions for poststroke spasticity-related complications[J].Int J Stroke,2011,6(1):42-46.

[7] Park SW,Yi SH,Lee JA,et al.Acupuncture for the treatment of spasticity after stroke: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Journal of Alternative and Complementary Medicine,2014,20(9):672-682.

[8] 李作偉,Donatien,MOUKASSA,et al.瀉陰補陽合巨刺針刺法治療腦卒中后肌張力障礙運動功能評級Brunnstrom的療效觀察[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5,33(10):2538-2541.

[9] 姚慶萍,陳靜,魏麗.頭針配合張力平衡針法治療中風后痙攣性癱瘓隨機對照臨床研究[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12,26(10):76-78.

[10] 嚴曉藝,賈麗燕,張云皎,等.針刺治療腦卒中后肌痙攣的系統綜述與Meta分析[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17,40(1):52-58.

[11] 桑鵬,王順,趙佳輝.不同經穴針刺對腦卒中偏癱痙攣大鼠腦組織GABA_B受體表達的影響[J].中國中醫藥科技,2012,19(6):522-523.

[12] 于川,申斌,徐寅.平頭針長留針配合張力平衡針法改善腦梗死神經功能缺損的臨床療效評價[J].針灸臨床雜志,2016,29(6):36-38.

[13] Lim SM,Yoo J,Lee E,et al.Acupuncture for spasticity after strok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2015,2015(3):1-12.

[14] 司世雷.平衡針灸法治療卒中后痙攣性偏癱60例臨床觀察[J].中醫臨床研究,2014,6(10):37-38,41.

[15] 徐遠紅,王俊華,李海峰,等.頭針聯合康復訓練對腦卒中后痙攣期患者運動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J].中國康復,2015,30(2):120-121.

R743.3

A

1007-0478(2017)06-0549-04

10.3969/j.issn.1007-0478.2017.06.019

712000 延安大學咸陽醫院神經內科

(2017-04-10收稿)

猜你喜歡
頭針肌張力張力
巧測水膜張力
小兒先天性心臟病患兒體外循環術后肌張力增高的相關因素與護理對策
肉毒桿菌毒素治療肌張力障礙型手震顫
啟蒙理性中生命的內在張力及其超越
探討頭針聯合體針對失眠患者的作用
翻轉,讓記敘文更有張力
論張力
別讓肌張力障礙成為健康的“攔路虎”
頭針結合多功能神經康復診療系統治療小兒腦癱語言障礙42例
頭針配合逍遙散加減治療纖維肌痛綜合征療效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