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漢安定梁氏家族及其奏議文的創作

2018-01-04 22:03路蕾
現代語文(學術綜合) 2017年12期

摘 要:“烏氏”梁氏家族是東漢時期顯赫的外戚集團,對東漢政治產生了重要影響。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收錄梁統、梁松、梁竦、梁扈、梁商和梁冀的文學作品共18篇。因梁氏家族成員大多在朝廷為官,留存的文學作品有13篇為奏議文,文意直白,說理性強。

關鍵詞:東漢 安定烏氏 梁氏家族 奏議文

東漢是中國歷史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梁氏家族是當時聲名顯赫的外戚家族之一,對東漢的社會政治產生深刻的影響。自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東漢建立,至漢獻帝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東漢滅亡,共195年。梁氏家族梁統自建武五年(公元29年)跟隨光武帝劉秀,至桓帝延熹二年(公元159年)梁冀被誅,梁氏家族發展130年??梢?,梁氏家族的發展與東漢的興衰密切相關。由于梁氏家族成員多身居高位,故而流傳下來的作品大多為奏議文。

一、東漢安定梁氏家族考述

(一)籍貫考述

安定梁氏家族是當時的西北豪族之一。梁統是梁氏家族中第一位被史書典籍所載的成員,是梁氏家族的崛起的標志?!逗鬂h書·梁統傳》記載:“梁統字仲寧,安定烏氏人”[1]。薛正昌先生的《東漢豪族梁氏述評》一文認為,安定烏氏在今寧夏固原,筆者認同其觀點。

西漢初年,各地建制多因襲秦制,王莽篡漢立新莽政權,故部分郡縣名稱有所更改?!稘h書·地理志》(卷二十八下)記載:“安定郡,武帝元鼎三年置。戶四萬兩千七百二十五??谑娜f三千二百九十四??h二十一:高平,莽曰鋪睦。復累,安俾,撫夷,莽曰撫寧。朝那,有端旬祠十五所,胡巫祝,又有湫淵祠?!瓰跏?,烏水出西北入河,都盧山在西。莽曰烏亭?!盵2]

烏氏是戰國秦所置,秦代沿襲,屬北地郡所轄,西漢時期,烏氏仍為縣,隸屬安定郡。根據《中國歷史地圖集》安定郡在西漢時期隸屬涼州刺史部,所轄二十一縣中有部分屬于今寧夏地域。魯人勇的《寧夏歷史地理考》考證西漢時期,安定郡,治高平城,即今寧夏固原縣城關?!皾h武帝元鼎三年,析安定郡置,屬涼州刺史部,轄二十一縣,約當今寧夏的同心縣韋州及中寧縣城以南地區,甘肅靖遠縣、會寧縣、平涼縣。在今寧夏境內可考者有高平、朝那、涇陽、烏氏、參灤、眴卷、三水七縣?!盵3]

東漢的行政建制沿襲西漢,仍采用郡縣制。今寧夏屬于當時涼州刺史部所轄,分屬安定、北地兩郡。魯人勇的《寧夏歷史地理考》考證東漢安定郡,治臨涇,即今甘肅省鎮原縣東南。根據《后漢書·郡國志》第二十三記載:“安定郡武帝置。雒陽西千七百里。八城,戶六千九十四,口二萬九千六十。臨涇;高平有第一城;朝那;烏枝有瓦亭,出薄落谷;三水;陰盤;彭陽;鶉觚故屬北地?!盵4]烏枝縣即為烏氏縣。漢安帝永初五年(公元111年),因羌族起義,安定郡等地遷徙至美陽即今陜西武功縣,至永建四年,復歸舊土。在《后漢書·順帝紀》中有記載(卷六):“永建四年(公元129年)九月,復安定、北地、上郡歸舊土?!盵5]

安定郡在東漢時期所管轄的共有八縣。烏枝縣在西漢時為烏氏,新莽改稱烏亭,東漢時為烏枝。將《中國歷史地圖集》涼州刺史部和《寧夏歷史地理考》所示的東漢時期寧夏歷史地圖的對照,可以進一步確認烏枝縣屬今寧夏所轄地域。同時根據《寧夏固原風物志》記載,1979年于彭陽縣古城鎮出土的“朝那銘文鼎”上的銘文有“烏氏”二字,進一步為烏氏為今寧夏固原所轄提供了依據。

(二)譜系考述

關于東漢安定梁氏家族譜系的記載主要集中在《后漢書·梁統傳》??疾炝菏霞易宓淖V系旨在探究梁氏家族多奏議文的原因,即梁氏家族成員大多身居高位,關心時局政治,上疏諫言。

《后漢書·梁統傳》記載:“梁統字仲寧,安定烏氏人,晉大夫梁益耳,即其先也。統高祖父子都,自河東遷居北地,子都子橋,以資千萬徙茂陵,至哀、平之末,歸安定?!盵6]《東觀漢記》曰:“橋子溥,溥子延,以明軍謀特除西域司馬。延生統?!盵7]

根據上述記載,梁氏家族的先祖可追溯到春秋時期晉國大夫梁益耳,梁統高祖梁子都遷徙至北地郡,梁子都之子為梁橋,后遷徙至茂陵,至哀、平末遷徙至安定,逐漸形成了著名的東漢梁氏。根據《東觀漢記》可知,梁橋之子為梁溥,梁溥之子為梁延,梁延生梁統。梁統父親任西域司馬。

梁統有兄長為梁巡,封關內侯?!逗鬂h書·梁統傳》記載:“及囂敗,封統為成義侯,同產兄巡、從弟騰并為關內侯,拜騰酒泉典農部尉,悉遣還河西?!盵8]梁統之子為梁松,“統在郡亦有治跡,吏人畏愛之。卒于官。子松嗣?!盵9]梁松娶光武帝之女舞陰長公主,遷虎賁中郎將,其通明經,修明堂,對祭祀封禪等禮儀精通,常與光武帝議論,寵幸無比。光武帝駕崩后,受遺照輔佐朝政,永平元年,遷為太仆。永平二年,因私事請托郡縣被發現,免官,四年,遭誹謗,下獄死。梁松有弟為梁竦與梁恭,“竦字叔敬,少習孟氏易,弱冠能教授。后坐兄松事,與弟恭俱徙九真”[10],梁竦后還北地郡,多著書。今存只有《悼騷賦》。梁竦有三女其二被漢肅宗納為貴人,小貴人生漢和帝,但因竇太后,梁貴人、梁竦被害。

梁松之子為梁扈,官至長樂少府?!埃ㄋ桑┳屿?,后以恭懷皇后從兄,永元中,擢為黃門侍郎,歷位卿、校尉。溫恭謙讓,亦敦《詩》《書》。永初中,為長樂少府,松弟竦”[11]。梁竦有三子,分別是梁棠、梁雍和梁翟?!逗鬂h書·梁統傳》:“征還竦妻子,封子棠為樂平侯,棠弟雍乘氏侯,雍弟翟單父侯,……寵遇光于當世?!盵12]梁竦三子都被封侯,梁氏家族聲名顯赫,梁棠官至大鴻臚。梁棠之子為梁安國,“ 棠卒,子安國嗣?!盵13]梁安國為侍中,后有罪被免。

梁雍之子為梁商,“商字伯夏,雍之子也。少以外戚拜郎中,遷黃門侍郎。永建元年,襲父封乘氏侯?!盵14]梁商承襲父親爵位,后遷黃門侍郎,其女為皇后,妹為貴人,梁氏一族因外戚身居高位。商為人謹慎謙虛,被稱為一代良輔,故其現存的八篇作品中,有6篇為奏議文。梁商有三子,即梁冀、梁不疑和梁蒙?!逗鬂h書·梁統傳》載:“(商)以小黃門曹節等用事于中,遂遣子冀、不疑與為交友,然宦者忌商寵任,反俗陷之?!盵15]建和元年,梁不疑被封為潁陽侯、梁蒙為西平侯,“又封不疑為潁陽侯,不疑弟蒙西平侯,冀子胤襄邑侯,各萬戶?!盵16]endprint

梁商之子梁冀,不學無術,為人陰險狡詐,囂張跋扈,挾天子以令諸侯,掌控東漢朝政20年?!凹阶植?。為人鳶肩豺目,洞精目黨眄,口吟舌言,裁能書計……初為黃門侍郎,轉侍中、虎賁中郎將,越騎、步兵校尉,執金吾?!盵17]順帝永和元年,居河南尹,永和六年,順帝封其為大將軍,其弟梁不疑為河南尹。漢沖帝駕崩后,梁冀立漢質帝為帝,因質帝言其跋扈將軍,梁冀將其毒死,復立桓帝。梁冀專權期間,施政殘酷,殘殺異己?!坝琅d二年,封不疑子馬為潁陰侯,胤子桃為城父侯。冀一門前后七封侯,三皇后,六貴人,二大將軍,夫人、女食邑稱君者七人,尚公主者三人,其余卿、將、尹、校五十七人?!盵18]梁冀有兩子,一是梁胤,封襄邑侯。另一個是梁伯玉,《后漢書·梁統傳》曰:“冀猶復與私通,生子伯玉?!盵19]梁胤有子為梁桃。

根據上述資料的記述,梁氏家族的譜系圖如下:

可見,梁氏家族在東漢時期共歷七代,有3位皇后,15人封侯。梁氏一族是東漢外戚集團之一且官位高,因此他們的作品與朝廷政治密切相關,多為奏議文。

二、梁氏家族的奏議文創作情況

梁氏家族族員眾多,但有文學作品流傳于世的較少,分別是是梁統、梁松、梁竦、梁扈、梁商和梁冀?!度瞎湃貪h三國六朝文》收錄作品18篇,13篇為奏議文。

曹丕在《典論·論文》中提出“四科八體”的文體分類法,其中一科為“奏議”?!段男牡颀垺分械摹罢卤怼薄白鄦ⅰ薄白h對”“書記”四篇主要是對奏議文的探討。姚鼐的《古文辭類纂》首次出現奏議概念,將奏議類定義為 “奏議類者,蓋唐虞三代圣賢陳說其君之辭,《尚書》具之矣。周衰,列國臣子為國謀者,誼忠而辭美,皆本謨、誥之遺,學者多頌之。其載《春秋》內外《傳》者不錄,錄自戰國以下。漢以來有表、奏、疏、議、上書、封事之異名,其實一類。惟對策,雖亦臣下告君之辭,而其體少別,故置之下編。[20]”姚鼐定義下的奏議類文體包括表、奏、疏、議、上書、封事、對策七類。

吳承學先生在他的《奏議類文體》一文中指出:“奏議類文體, 多為臣子向君王進言的上行公文, 是封建君主政權下大臣用來參政議政的常用文體?!盵21]分別對章、表、奏、議四種主要的奏議文體進行了介紹。褚斌杰先生《中國古代文體概論》一書中提到:“公文,一般可分為上行公文與下行公文兩大類,上行公文主要是指臣下給帝王的上書;下行公文主要是指帝王給臣民的指令。在古代,這兩類文章名目繁多,如臣下給帝王的上書,就因時代或所陳述的內容不同,而分為章、奏、表、議、疏、劄子、彈事等不同的體類和名稱……后世一般把前者歸為‘奏議類,總稱之為奏議文?!盵22]筆者認同其觀點,將東漢梁氏家族現存的臣子向皇帝進言的文章總稱為奏議文。梁氏家族現13篇奏議文,其中梁商的《上書》、梁冀的《上書讓步兵校尉》為殘篇。

梁氏家族的去13篇奏議文內容可以分為兩兩類,一是討論時政,包括梁統的《刑罰務中疏》《復上言》和《對尚書問狀》,梁松的《祭泰山議》和《上疏爭封石》、梁商的《招降匈奴表》和《止逮捕張逵獄疏》。二是請辭類的,包括梁商的《上書辭增國土》《上書讓屯騎校尉》和《上書辭少子不疑為步兵校尉》,梁冀的《上書讓步兵校尉》。

(一)梁商的奏議文創作情況

梁商現存6篇奏議文,分別是《招降匈奴表》《上書辭增國土》《上書讓屯騎校尉》《上書辭少子不疑為步兵校尉》《上書》《止逮捕張逵獄疏》。其中《上書》一文僅存一句:“猥復起超宿德”,在《東觀漢記》《全后漢文》等典籍中記載。

梁商的《招降匈奴表》一文是其上疏皇帝關于邊疆戰事。

匈奴寇畔,自知罪極,窮鳥困獸,皆知救死,況種類繁熾,不可單盡。今轉運日增,三軍???,虛內給外,非中國之利。竊見度遼將軍馬續,素有謀謨,且典邊日久,深曉兵要,每得續書,與臣策合。宜令續深溝高壁,以恩信招降,宣示購賞,明其期約。如此,則丑類可服,國家無事矣。[23]

《后漢書·南匈奴列傳》記載,永和五年夏,“南匈奴左部句龍王吾斯、車紐等背叛,率三千余騎寇西,因復招誘右賢王,合七八千騎圍美稷,殺朔方、代郡長史?!盵24]馬續與時任中郎將梁并、烏桓校尉王元,發兵攻打吾斯、車紐,破之。吾斯等又在其他地方囤聚,攻打城邑?!疤熳忧彩关熥寙斡?,開以恩義,令相招降。單于本不豫謀,乃脫帽避帳,詣并謝罪?!盵25]五原太守陳龜代為中郎將,其認為單于不能管制下屬,不堪如此之大任,逼迫之,單于及其弟左賢王自殺。單于休利十三年,陳龜欲徙單于近親于內郡,遂致狐疑?!褒斪陋z免?!盵26]時任大將軍梁商以為胡羌是新反,“黨眾初合,難以兵服,宜用招降,乃上表……[27]”

梁商上表即《招降匈奴表》,此篇表文是針對匈奴反叛一事,請求恩信招匈奴。表文內容可分為兩部分,一是講述招降匈奴的緣由,其理由有兩點,其一,梁商認為匈奴反叛必自知其罪大惡極,大漢朝廷必將其收復,但困獸仍要自救,何況是匈奴這樣“種類繁熾”,不可能全部滅亡,必然會奮起反抗,其二,此時王朝正值發展之際,三軍疲勞辛苦,“虛內給外”,對國之穩定不利。梁商此篇表文的第二部分內容是招降匈奴的對策,指出了具體的解決辦法,其認為度遼將軍馬續有謀略,且在邊地的時間長,知曉領兵打仗的要點,每得馬續之書,觀點與其不謀而合。建議皇帝讓馬續加深溝壑筑高城池墻壁,以恩信招降匈奴,并有賞賜且明以具體時限。如此,匈奴可降服,國家亦無事。梁商的《招降匈奴表》篇幅雖短,但展現出其對于朝廷時局的準確把握。

《上書辭增國土》是梁商請辭增加國土的奏議?!逗鬂h書·梁統傳》記載:“陽嘉元年,女立為皇后,妹為貴人,加商位特進,更增國土,賜安車駟馬,其歲拜執金吾?!盵28]此文是梁商上疏順帝拒絕增加國土,認為自己因祖上享受福祿,才疏學淺,對順帝的賞賜受之有愧,多是客套之語。

《上書讓屯騎校尉》是梁商請辭屯騎校尉一職向皇帝上疏的奏議?!吧套砸云輰倬哟笪?,每存謙柔,虛己進賢”[29],梁商自知其因外戚而居高位,故行事小心謹慎。文中椒房是指皇后,元嘉元年,皇帝封其女為后,梁商身兼兩職,誠惶誠恐,因此上書辭去屯騎校尉一職。endprint

《上書辭少子不疑為步兵校尉》是商上疏皇帝請辭其子梁不疑步兵校尉一職的奏議。梁不疑是梁商次子,梁商認為梁不疑乃童孺,不能勝任步兵校尉一職,其因此事寢食難安。并舉兩例,其一為晏子的典故,晏子認為人對財富不能過貪。其二為公儀休,公儀休是春秋時期魯國宰相,因廉潔守法而聞名?!妒酚洝ぱ袅袀鞯谖迨拧酚涊d公儀休因喜食魚:“客有遺相魚者,相不受??驮唬骸劸若~,遺君魚, 何故不受也?相曰:‘以嗜魚,故不受也。今為相,能自給魚;今受魚而免,誰復給我魚者?吾故不受也?!盵30]梁商用兩例以表達其廉潔奉公之心。

《止逮捕張逵獄疏》是梁商上疏皇帝阻止逮捕張逵入獄的奏議。

《春秋》之義,功在元帥,罪止首惡,故常不僭溢,刑不淫濫,五帝、三王所以同致康也。竊聞考故中常侍張逵等,辭語多所牽及。大獄一起,無辜者眾,死囚久系,纖微成大,非所以順迎和氣,平政成化也。宜早訖竟,以止逮捕之煩。[31]

《后漢書·梁統傳》曰:“中常侍張逵、蘧政,內者令石光,尚方令傅福,冗從仆射杜永連謀,共譖商及中常侍曹騰、孟賁,云欲征諸王子,圖議廢立,請收商等案罪?!盵32]皇帝聞之大怒,言大將軍梁商與其如父子般親近,曹騰、孟賁又是其所愛之臣,此事必是張逵、蘧政等人的嫉妒所致。張逵等人知其言不受帝所用,“遂出矯詔收縛騰、賁于省中?!盵33]皇帝震怒,敕宦者李歙進言釋放曹騰、孟賁,將張逵等伏誅。張逵被抓其言涉及朝廷多位大臣,梁商擔憂會涉及更多大臣,乃上疏此文?!吨勾稄堝营z疏》是梁商從全局出發,其以為《春秋》之義,功績在于元帥,罪惡止于首惡,因此,賞賜不過度,刑罰不亂實施,五帝、三王都是如此處之。然后談及對張逵黨羽懲治的影響,認為此事牽涉過多,下獄者多,無辜者甚多,對于朝政穩定,社會順平不利。

(二)其他族員的奏議文創作情況

1.梁統的奏議文

梁統現存的奏議文有3篇,即《刑罰務中疏》《復上言》和《對尚書問狀》?!逗鬂h書·梁統傳》曰:“統性剛毅而好法律”[34]。他的《刑罰務中疏》《復上言》和《對尚書問狀》三篇散文內容環環相扣,主旨皆在加重刑罰。

《刑罰務中疏》開篇以漢元帝、漢哀帝減輕刑罰帶來的危害入手,以引出文章下文,抒發自己的主張。以減輕死刑的具體人數增強說服性。元帝時期初元五年,減輕死刑14事,哀帝時期自建平元年的四年時間,減輕死刑人數8100,其中42事為殺人者,從而導致犯罪人數、事件增加。

奏議的第二部分以西漢皇帝的刑法政策來增加其觀點的說服力。漢高祖時期,天下初定,制定適宜的刑罰條例,得以實行并傳于世。漢文帝時期,政局穩定,文帝溫厚寬容,除去肉刑以及連坐之法,但仍舊依照舊律,社會安定。漢武帝時期,正值社會繁榮,財力富足,多出兵征討邊疆匈奴,因戰事頻發,多征兵,百姓多藏匿,豪杰多犯禁,奸吏多犯法,故“設首匿之科,著知從之律”[35],用來破除朋黨與藏匿的犯罪行為。漢宣帝時期,宣帝聰穎,權握朝政,運籌帷幄,依照舊制法典,不失原則,天下即安。漢元帝時期,對舊典有較少更改,天下還算得上安定。至孝成帝、孝哀帝繼位,在位時間短,政見淺薄,聽信丞相王嘉“輕為穿醬,狠以數年之間,虧除先帝舊約成律”[36],凡有犯罪事件,大多不理。

上疏的第三部分表達其上奏的原因和建議。梁統擔憂刑罰輕危害政體安穩,害善良者。光武皇帝于亂世之中,“紀五常,履九德”撥亂反正,功績愈高于文武,德行高尚。但不能因循西漢之末節及衰微的發展軌跡,希望光武帝能夠明察秋毫,并宜詔有司,考量初元、建平之刑罰得失,擇其善者從之,制定法典,以保國家興盛百姓安定。

梁統的加重刑法的建與光武帝時期“懷柔政治”相悖,沒有被采納。故其又上疏言加重刑罰一事。在《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中記載其為《復上言》?!稄蜕涎浴菲^短,因其上疏加重刑罰沒有被采納,為辨析上疏此文。愿得皇帝召見,與尚書等近臣進行辯駁,口述要點。故皇帝令尚書問狀。由此,其第三篇文《對尚書問狀》產生。

《對尚書問狀》與《刑罰務中疏》的說理辨析方式相同。文章首先仍表明觀點,引用大量經典進行辨析。梁統認為古代的圣帝明王也需要用刑罰來治理朝政,堯舜之時有誅四兇。還引用先秦時期關于刑罰的語錄,如孔子的“刑罰不衷,則人無所厝手足”[37],《春秋》“不避親戚,所以防患救亂,坐(全)安眾庶,豈無仁愛之恩,貴絕殘賊之路也?”[38]等,旨在說明刑罰的重要性。其后引用漢代刑罰的事實說服朝臣,自漢高祖法典既定,到孝宣二帝,沿襲舊制,沒有改革,海內太平,獄中之事益少。至初元、建平時期,刑罰減百余條,“盜賊浸多,歲以萬數”[39]。三輔之地,盜賊群起,火燒茂陵、未央宮?!捌浜蠡?、北地、巧河之賊越州度郡,萬里交結,攻取庫兵,劫略吏人,詔書討捕,連年不獲”[40]。最后提出意見,梁統以為此時天下無難,百姓安平,但上述盜賊猖狂皆有刑罰不衷造成,因此,刑罰過輕會生出大的禍亂,會導致奸邪行為愈加不軌,危及善良者,希望皇帝能夠采納。

2.梁松的奏議文

梁松的奏議文現存有2篇,即《祭泰山議》和《上疏爭封石》。

《祭泰山議》一文是關于光武帝封禪一事的奏議?!妒酚洝し舛U書》引《五經通義》云:“天命以王者,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報群神以功?!盵41]光武帝時期,群臣建議封禪泰山,但是光武帝認為其在位期間,百姓怨聲載道,不宜封禪,時機不對?!逗鬂h書·祭祀志上》記載光武帝言此事:“即位十三年,百姓怨氣滿腹,吾誰欺,欺天乎?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何事汙七十二代之編録!桓工欲封,管仲非之。若郡縣遠遣吏上壽,盛稱虛美,必髡,兼令屯田?!盵42]此后群臣不再進言。建武三十年三月,光武帝臨幸魯地,過泰山,“告太守以上過故,承詔祭山及梁父”[43]當時身為虎賁中郎將梁松等就此事進行議論?!都捞┥阶h》一文由此而來。奏議首句“齊將有事泰山,先有事配林”[44]出自《禮記》,梁松認為祭配林是諸侯之禮,河岳視為公侯,是王者之祭,所以光武帝不必祭祀配林。endprint

《上疏爭封石》還是與光武帝封禪有關的奏議。全文如下:

登封之禮,告功皇天,垂后無窮,以為萬民也。承天之敬,尤宜章明。奉圖書之瑞,尤宜顯著。今因舊封,竄寄玉煤故石下,恐非重命之人義。史命中興,宜當特異,以明天意。[45]

《后漢書·祭祀志》記載,建武三十二年,武帝夜讀《河圖會昌符》有感于封禪一事加之群臣上奏封禪事宜,故欲行封禪。為準備封禪所用,“有司奏當用方石再累置壇中,皆方方尺,厚一尺,用玉牒書藏方石?!钟檬?,高九尺,廣三尺五寸,厚尺二寸,立壇丙地,去壇三丈以上,以刻書?!盵46]有司所奏程序復雜,準備繁瑣,光武帝覺其太過復雜加之欲在二月封禪,時間緊迫,“故詔松欲因故封石空檢,更加封而已。松上疏爭之?!盵47]梁松上疏的奏議即《上疏爭封石》,認為封禪乃國之大事,有益于萬民。用舊封石封禪不尊于天道,不利于社稷。最終被光武帝劉秀采納。

3.梁扈的奏議文

梁扈只有《遣從兄?奏記三府》一文流傳下來。全文如下:

《春秋》之義,母以子貴。漢家舊典,崇貴母氏。今梁貴人親育圣躬,而不蒙尊號,求得申議[48]。

梁扈為梁竦之侄,梁竦有三女,肅宗納其兩個女兒為貴人,小貴人生漢和帝,竇皇后養其以為子。梁竦一家為此事慶賀,竇氏一族聽聞,害怕梁氏家族得志,在建初八年,將梁氏的兩位貴人殺害,誣陷梁竦等人污逆,最終導致梁竦死于獄中,家屬流放于九真。此事禍及舞陰公主,使其徙至新城,此事成為宮中隱秘,無人得知漢和帝為梁小貴人所生。至永元九年,竇太后駕崩。梁扈遣從兄梁?奏記三府,依漢代舊典,崇貴母氏,但梁貴人育今天子卻無尊號,故此申議?!肚矎男?奏記三府》一文,內容簡單,一揭露了漢和帝的生母的身世,二請求為梁貴人追封尊號。李賢注引《禮記》曰:“上正祖禰,尊尊也,下正子孫,親親也?!盵49],可見,漢代對于尊尊與親親的重視,故漢和帝追封梁貴人為恭懷皇后,追封恭懷皇后父親為褒親愍侯,也為梁氏諸人封官拜侯提供了機會。

4.梁冀的奏議文

梁冀《上書讓步兵校尉》一文為奏議文,但為殘篇,賞析難度大?!渡蠒尣奖N尽芬晃脑凇稏|觀漢記》《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等典籍中收錄。全文只有一句:“列校之職,上應天工,下厭群望,實非愚臣所宜”[50]。多是客套之語。

梁氏家族現存的18篇作品中,除奏議文外,還有1篇賦體文即梁竦《悼騷賦》,書信體文3篇,梁統的《與杜林書》,梁商的《移馬續書》,梁冀的《報朱穆書》,可見,梁氏家族的奏議文占較大比重。

三、梁氏家族的奏議文特點

(一)承儒雅遺韻

《文心雕龍》曰:“自漢以來,奏事或稱上疏。儒雅繼踵,殊采可觀。若夫賈誼之務農,晁錯之兵術,匡衡之定郊,王吉之觀禮,溫舒之緩獄,谷永之諫仙,理既切至,辭亦通暢,可謂識大體矣。后漢群賢,嘉言罔伏,楊秉耿介于災異,陳蕃憤懣于尺一,骨鯁得焉。張衡指摘于史職,蔡邕銓列于朝儀,博雅明焉?!盵51]由此可見,漢代的奏議文語言以儒雅為主,講理深切,文辭通暢,東漢的奏議文繼承了儒雅遺韻又多骨鯁之氣。梁氏家族的文學作品多奏議文,必受之影響。

自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實行休養生息政策,西漢儒學得以承襲與發展。梁氏家族對奏議文典雅文風的繼承表現在對儒家經典的引用化用上。梁統《對尚書問狀》,此篇奏議第一步引用《尚書》之詞表明加重刑罰的主張,“天討有罪,五刑五庸哉”[52]引用《尚書·皋陶謨》之語“天討有罪,五刑五用哉”[53]?!半贾瓢傩沼谛讨浴盵54]引用《尚書·呂刑》“士制百姓于刑之[55]中”之語?!啊洞呵铩分D,不避親戚?!盵56]化用《左傳》里“大義滅親”。

曹丕《典論·論文》云:“夫文本同而末異,蓋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詩賦欲麗?!盵57]奏議應該典雅,典雅還表現在對典故的運用。梁商的《上書辭少子不疑為步兵校尉》云“昔者晏平仲辭鄁殿以守其富,公儀休不愛魚食以定其位?!盵58]這句引用了兩個典故,第一個是晏子的典故,見于《晏子春秋》。另一個是公儀休愛吃魚的典故,事見于《史記·循吏列傳第五十九》,兩個典故旨在表達梁商廉潔之心。梁松的《祭泰山文》和《上疏爭封石》是關于光武帝封禪一事,用語典麗,句式較整齊。

(二)直言陳事、語意直白

東漢中后期,社會狀況每況愈下,外戚、宦官的交替掌權,重引經據典的章句之學不適宜社會現實的需要,此時的奏議文大多剛勁直言,直陳其事,語意直白,多骨鯁之氣。梁扈的《遣從兄?奏記三府》,此篇奏議只有三句,針對性強,目的明確,即為梁貴人求封號,語言簡潔不假雕飾。奏議文多一事一議,具有很強的時效性。梁商的《招匈奴降表》就招降匈奴的利弊、對策進行論述,語言率直,行文慷慨,長短不一說的句式更具氣勢。如“宜令續深溝高壁,以恩信招降,宣示購賞,明其期約。如此,則丑類可服,國家無事矣?!盵59]奏議文的受文對象是統治階級,梁商的此篇奏議氣盛言宜,語言易懂又不失氣勢。

(三)講究謀篇布局

梁氏家族現存完整的11篇奏議文,篇幅有長有短,篇幅稍長的奏議文大多謀篇布局較完整,邏輯性較強。如梁統的《刑罰務中疏》,奏議分為三個部分,即抒觀點、講事實、說意見。第一部分以漢元帝、漢哀帝減輕刑罰帶來的危害表達自己的主張,第二部分以漢代各君王的刑罰政策得失來講道理,最后表達加重刑罰的原因和自己的意見。條例清晰,邏輯性強,具有說服性。他的《對尚書問狀》延續了上篇奏議的行文方式,也是表明觀點、擺出事實,提出意見,兩篇文章主旨明確,脈絡連貫。梁松的《上疏爭封石》,篇幅雖短,但層次清晰,先言封禪的重要性,次言不能用舊封石替代,因不敬于天,最后言天命使武帝劉秀中興,更應用新封石封禪。主題明確,文辭簡要,邏輯清晰?!段男牡颀垺吩疲骸胺蜃嘀疄楣P,固以明允篤誠為本,辨析疏通為首?!盵60]奏議的首要是辨別分析,剖析利害。梁商的《止逮捕張逵獄疏》,理性地分析了阻止逮捕張逵的緣由。還有他的《招降匈奴表》,奏議邏輯性強,先論述招降的理由,后講招降之對策,脈絡清晰。endprint

梁氏家族的奏議文文風也略有變化,東漢早期多儒雅之氣,引用儒家經典,到東漢中后期隨社會環境的變化,多骨鯁之氣,剛勁質樸,直陳其事。而且梁氏家族現存奏議文說理性較強,目的明確,一事一奏。梁氏家族雖為今寧夏所轄,但其作品中并未提及寧夏,但他們依舊為今寧夏早期的文明奠定了基礎。

(基金項目:本文系寧夏大學2017年度研究生創新項目“東漢安定梁氏家族及其文學創作探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GIP2017068]。)

注釋:

[1][宋]范曄撰,唐李賢等注:《后漢書·梁統列傳第二十四》,中華書局,1965年版, 第1165頁。

[2][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漢書·地理志.》,中華書局, 1962年版,第1615頁。

[3]魯人勇,吳忠禮,徐莊編著:《寧夏歷史地理考》,寧夏人民出版,1993年版,第24頁。

[4][晉]司馬彪撰,[梁]劉昭補注:《后漢書志第二十三》,中華書局,1965年版,第3519頁。

[5][宋]·范曄撰,[唐]李賢等注:《后漢書·孝順孝沖孝質第紀第六》,中華書局,1965年版,第256頁。

[6][宋]· 范曄撰,[唐]·李賢等注:《后漢書·梁統列傳第二十四》,中華書局,1965年版,第1165頁。

[7][東漢]·劉震等撰,吳樹平校注:《東觀漢記》,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590頁。

[8]范曄撰,[唐]李賢等注:《后漢書· 梁統傳》,中華書局, 1965年版, 第1166頁。

[9]范曄撰,[唐]李賢等注:《后漢書· 梁統傳》,中華書局, 1965年版, 第1170頁。

[10]范曄撰,[唐]李賢等注:《后漢書· 梁統傳》,中華書局, 1965年版, 第1170頁。

[11]范曄撰,[唐]李賢等注:《后漢書· 梁統傳》,中華書局, 1965年版, 第1170頁。

[12]范曄撰,[唐]李賢等注:《后漢書· 梁統傳》,中華書局, 1965年版, 第1175頁。

[13]范曄撰,[唐]李賢等注:《后漢書· 梁統傳》,中華書局, 1965年版, 第1175頁。

[14]范曄撰,[唐]李賢等注:《后漢書· 梁統傳》,中華書局, 1965年版,第 1175頁。

[15]范曄撰,[唐]李賢等注:《后漢書· 梁統傳》,中華書局, 1965年版,第 1175頁。

[16]范曄撰,[唐]李賢等注:《后漢書· 梁統傳》,中華書局, 1965 年版,第1179頁。

[17]范曄撰,[唐]李賢等注:《后漢書· 梁統傳》,中華書局, 1965年版,第1178頁。

[18]范曄撰,[唐]李賢等注:《后漢書· 梁統傳》,中華書局, 1965 年版,第1185頁。

[19]范曄撰,[唐]李賢等注:《后漢書· 梁統傳》,中華書局, 1965年版,第1180頁。

[20]姚鼐編:《古文辭類纂》,北京:中國書店, 1986 年版, 第5~6 頁。

[21]吳承學:《奏議類文體》,古典文學知識,2008年,第4期,第1頁.

[22]褚斌杰著:《中國古代文體概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4年版,第430頁。

[23]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后漢文卷二十二.》,中華書局,1958年版,第594頁。

[24]范曄撰,[唐]李賢等注:《后漢書·南匈奴傳》,中華書局,1965年版,第2960頁。

[25]范曄撰,[唐]李賢等注:《后漢書·南匈奴傳》,中華書局,1965年版,第2960頁。

[26]范曄撰,唐李賢等注:《后漢書·南匈奴傳》,中華書局, 1965年版,第2960頁。

[27]范曄撰,唐李賢等注:《后漢書·南匈奴傳》,中華書局, 1965年版,第2960頁。

[28]范曄撰,唐李賢等注:《 后漢書·梁統傳》,中華書局,1965年版,第1174頁。

[29]范曄撰,唐李賢等注:《后漢書·梁統傳》,中華書局,1965年版,第1175頁。

[30]司馬遷撰,裴骃集解、司馬貞索隱、張守節正義:《史記》,中華書局, 1950年版,第3102頁。

[31]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 全后漢文卷二十二》,中華書局,1958年版,第594頁。

[32]范曄撰,唐李賢等注:《后漢書·梁統傳》,中華書局,1965年版,第1176頁。

[33]范曄撰,唐李賢等注:《后漢書·梁統傳,中華書局,1965年版, 第1176頁。

[34]范曄撰,唐李賢等注:《后漢書 梁統傳》,中華書局,1965年版,第 1165頁。

[35]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 全后漢文卷二十二》,中華書局, 1958年版,第592頁。

[36]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 全后漢文卷二十二》,中華書局,1958年版,第592頁。

[37]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 全后漢文卷二十二》,中華書局,1958年版,第593頁。

[38]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 全后漢文卷二十二》,中華書局,1958年版,第593頁。

[39]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 全后漢文卷二十二》,中華書局,1958年版,第593頁。

[40]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 全后漢文卷二十二》,中華書局,1958年版,第593頁。

[41]司馬遷撰,裴骃集解、司馬貞索隱、張守節正義:《史記》,中華書局,1950年版,第1355頁。endprint

[42]范曄撰,唐李賢等注:《后漢書·祭祀志》,中華書局,1965年版, 第3162頁。

[43]范曄撰,唐李賢等注:《后漢書·祭祀志》,中華書局,1965年版, 第3162頁。

[44]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后漢文卷二十二》,中華書局, 1958年版, 第593頁。

[45]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 全后漢文卷二十二》,中華書局, 1958年版, 第593頁。

[46]范曄撰,唐李賢等注:《后漢書·祭祀志》,中華書局, 1965年版, 第3164頁。

[47]范曄撰,唐李賢等注:《后漢書·祭祀志》,中華書局, 1965年版, 第3164頁。

[48]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 全后漢文卷二十二》,中華書局,1958年版,第594頁。

[49]范曄撰,唐李賢等注:《后漢書·梁統傳》,中華書局,1965年版,第1174頁。

[50]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后漢文卷二十二》,中華書局, 1958年版,第594頁。

[51]周振甫:《文心雕龍今譯》,中華書局,2013年版, 第213頁。

[52]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后漢文卷二十二》,中華書局,1958年版,第593頁。

[53]王世舜:《尚書譯注譯注》,山東師范學院聊城分院出版,1979年版,第53頁。

[54]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后漢文卷二十二》,中華書局,1958年版,第593頁。

[55]王世舜:《尚書譯注譯注》,山東師范山東師范學院聊城分院出版,1979年版,第389頁。

[56]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后漢文卷二十二》,中華書局, 1958年版,第593頁.

[57]郭紹虞主編:《中國歷代文論選》,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60頁。

[58]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后漢文卷二十二》,中華書局,1958年版,第594頁。

[59]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后漢文卷二十二》,中華書局,1958年版,第594頁。

[60]周振甫:《文心雕龍今譯》,中華書局, 2013年版,第214頁。

參考文獻:

[1]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M].北京:中華書局,1958.

[2]范曄撰,[唐]李賢等注.后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5.

[3]魯人勇,吳忠禮,徐莊編著.寧夏歷史地理考[M].銀川:寧夏人民出版,1993.

[4]周振甫.文心雕龍今譯[M].北京:中華書局, 2013.

[5]吳樹平校注,[東漢]·劉震等撰.東觀漢記[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

[6]王啟才.漢代奏議文風的衍變[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6).

(路蕾 寧夏大學 人文學院 750021)endprint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