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想者的啟示

2018-01-04 19:50黃開發
書屋 2017年12期
關鍵詞:魯迅研究周作人王老師

黃開發

與王富仁先生初次見面是在1986年的秋天。那年,我大學畢業,上北師大讀中國現代文學專業碩士研究生。

八十年代,現代文學研究廣受關注。在改革開放帶來的學術新潮中,涌現出了一批弄潮兒,他們多是北京、上海幾所名牌大學最早的幾屆碩士、博士研究生,北師大中文系的王富仁和藍棣之都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報考研究生之前,我就熟悉他們的大名,可謂心儀已久。王富仁是本校培養的國內現代文學學科第一個博士,藍棣之是從中國社科院畢業分配到北師大的。

王富仁1985年在《文學評論》上連載博士論文摘要《〈吶喊〉〈彷徨〉綜論》,橫空出世,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從思想革命的角度重新闡釋魯迅的小說,提出口號:“首先回到魯迅那里去,首先理解并說明魯迅和他自己的創作意圖!”文章中的材料似乎都見過,觀點與之前的研究也有明顯的對應關系,然而這些在他新的思想框架下煥然一新。讀作者的文章,想象中他該是一個高大俊朗的人。藍老師研究新月派詩人帶有唯美之風的詩歌,大概屬于風流俊雅一類的人物吧。

到了北師大,傳說中的人物走進現實,說實在的,反差還是相當大的。王老師像個鄉村小學教師,看起來嚴肅拘謹,臉上殊少笑容,顯得很土氣。藍老師說:“王富仁早晨起床,是要吸完一支煙才下床的?!倍嗄暌院?,我又從童慶炳先生那里聽到同樣的說法。藍老師性格內向,說話低緩,目光讓人感覺有些迷離。研一下學期,王老師給我們和本科生合開“魯迅與中外文化”一課,他上課只拿幾張紙,滔滔不絕地講起來,偶爾瞅一眼材料,在黑板上寫上幾個關鍵詞。他站在講臺上,沉浸在自己的思路里,飽含激情,強大的話語流把你裹挾進去,沿著關鍵詞標識的路向,奔流向前。

讀碩士期間,與王老師接觸頗少。直到九十年代中期,來往才多起來。起初,我在北京教育學院的同事黃偉在王老師名下讀在職碩士學位,他常宴請導師,我則叨陪末座。記得有幾次,詩人王家新也同席。王老師一邊抽煙,一邊高談闊論。由于注意力過多集中于說,煙灰長出了老長,也沒有磕下去;提醒喝酒吃菜,他才同大家碰碰杯,吃幾口菜,然后接著講。問他喜歡吃什么,他笑嘻嘻地說:“有餅吃就行?!钡降资巧綎|人,早就聽說山東人喜歡烙餅卷大蔥。我們都喜歡聽王老師談學問、論時事,覺得在王老師煙霧的熏陶下受益匪淺。有時也閑聊。我和王老師都是出身農村,這成了我們共同的話題。有一次說到小時候在鄉下偷東西吃,我則講述偷甘蔗和西瓜等經歷。王老師說,他曾與同伙偷了人家一只小母雞,開膛破肚后,糊上泥巴,放在火上烤……我一聽,這不是傳說中的“叫花雞”嗎?連聲贊道:“佩服,佩服,到底還是師傅厲害!”眾人皆笑。過后想來,弄“叫花雞”,難度高,目標大,也許是王老師說著好玩吧。因為熟悉了,偶爾也跟他開開玩笑。一次在他家客廳,見玻璃茶幾上放著一尊白色的斷臂維納斯,——大約是別人剛送不久的禮物,旁邊的簡易書架上有一尊魯迅的石膏胸像。我說:“這兩個塑像代表了王老師的人生理想?!蓖趵蠋煹哪樕暇`放出溫煦的笑,笑容里顯露出些許嫵媚,這笑容給我的印象很深。

1997年,我回母校讀博士,有了更多的接觸王老師的機會。翌年春季,我去聽了一次他給碩士生們開設的“魯迅哲學思想研究”。課上,他提出了一個新的重要觀點,強調魯迅的哲學是與他的生命體驗緊密結合的,這表明經過九十年代初中期的苦悶、彷徨和自我調整后,王老師從現代知識者的生命體驗,尋找到了魯迅思想和“五四”新文化精神的原點。從這一點再生發開去,可以構成評述上世紀中國思想史的價值標準和邏輯線索。他激情澎湃,時時語涉現實,講到高潮處多用感嘆句、排比句,還拍了兩下桌子,話語流中偶爾裹挾著“他媽的”、“雄性激素”、“陽痿”等詞語。王老師穿一件黃色的T恤,腰帶不時往下耷拉,也顧不上提一提。下課了,掌聲熱烈,大教室里座無虛席,后面不少人是端著凳子來蹭聽的。

2000年夏,我畢業留校,有幸與王老師成了同事。沒過幾年,他南下汕頭大學,見面的機會就很少了。2006年,我參評正高職稱不順,年底意外地收到王老師寄自汕頭的明信片,令我感念甚深。王老師去世不久,我向他門下的一個弟子提起,說:“王老師平時大大咧咧,沒想到這樣的小事還承蒙他掛念?!薄跋襁@樣的小事情他倒反而清楚?!彼貞?。

從八十年代開始,王富仁老師就是我們師法的對象。那時崇尚理論,追騖新理論、新方法,王老師文章高屋建瓴般理論氣勢令人折服。較之于讀其他老師的書,我讀他的著作最多。其中,最用心讀的是《中國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鏡子——〈吶喊〉〈彷徨〉綜論》(1986)和《中國魯迅研究的歷史與現狀》(1999),我更喜歡后者,受到的啟示也更多。

《中國魯迅研究的歷史與現狀》的內容曾在《魯迅研究月刊》上連載,我當初是一期一期地閱讀的。這本不厚的書與其他學術史類的著作不同,他不重對具體的研究文獻進行述評,而是把魯迅研究史分成四個大的階段,在每個階段內,選出代表人物,標識出其思想界別,在特定的歷史語境下分析其思想立場,評騭成就與不足,呈現出一部獨具一格、風云激蕩的魯迅研究史。第二章標題為“魯迅研究的形成期(1929—1949)”,在這里作者像是召集了一個圓桌會議,各路豪杰風云際會。作者既評價了別人,又充分地表達了自己。來賓眾多,但也少了一個重量級的人物——周作人,也許有些禮數不周。周作人作為三十年代自由主義與“言志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與魯迅之間,一“言志”,一“載道”,雙峰對峙,二水分流。此時的周氏兄弟表面上缺少交集,實際上則像兩個武功高手頻頻過招,外行人不明就里,明眼人能看出其中的門道。魯迅從二十年代末開始參與了一系列論爭,最大的一次當屬與周作人的論爭。理解三十年代的魯迅,周作人也許是不可或缺的。王老師對一些關鍵的理論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書中,對“思想家”概念和魯迅是否一個思想家的辨析是一個長段落,約三千字,不分自然段,一氣呵成。這是話語的激流,學術識見在激情的鼓蕩下,沿著邏輯的導引奔流而下,勢不可擋。本書梓行后,得到了廣泛的贊譽。一天我去舒蕪家,他剛讀完這本書,面帶贊許的微笑說:“作者視野開闊,高屋建瓴,很有思想家的品格?!蓖瘧c炳先生也說過:“王富仁有思想家的氣質?!薄昂苡兴枷爰业钠犯瘛贝蠹s可以代表很多人對王富仁老師的評價。

作為學生,我很早就明白王老師做學問的大家風范是很難追躡的,而我自己缺少理論素養和思辨能力,平時搞研究注意多下些繡花針般的功夫,以勤補拙,同時也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提升理論水平。2015年,我出版了《周作人研究的歷史與現狀》,此書受到了王老師《中國魯迅研究的歷史與現狀》一書的啟發。我差不多蒐集了周作人研究的所有中文資料,并且盡量使用原始文獻,注重有一分材料說一分話。然而,又十分向往王老師以人物挾帶歷史風云的寫法。在梳理和評述周作人研究成果的過程中,我突出了幾條“劇情主線”,其中之一為周作人是不是一個思想家的問題。其中談到三十年代對周氏不同的認識,重點評介左翼作家許杰、“苦雨齋”弟子廢名、自由主義作家蘇雪林等對周氏思想價值截然不同的評價。我從王老師的書中尋求理論支持,引錄他對魯迅是否為一個思想家的辨析:“假若不把思想家僅僅按照西方的模式理解為一種完整的理論學說的營造者,而理解為實際推動了一個民族并由這個民族及于全人類的思想精神發展,豐富了人們對自我和對宇宙人生的認識的人,那么,魯迅的思想家的地位就是不可忽視的?!蔽艺f:“這段話對周作人來說也大致適合?!辈贿^,王老師或許是不愿意在這個的語境中看到他的話的,他很不喜歡周作人。endprint

猜你喜歡
魯迅研究周作人王老師
奇妙的旅行
乾榮子對周作人創作之影響考察
有趣的動物
魯迅研究中的“大問題”與“小問題”
《魯迅研究文集》
《魯迅研究年刊》的傳播與影響
周作人之死
周作人住在后面
周作人、魯迅與李慈銘
我們班有多少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