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內海洋科學領域主要中文期刊學術影響力比較研究*

2018-01-11 10:13於維櫻馮志綱
海洋科學集刊 2017年0期
關鍵詞:海洋學刊物影響力

於維櫻 王 琳 馮志綱 郭 琳

?

國內海洋科學領域主要中文期刊學術影響力比較研究*

於維櫻 王 琳 馮志綱①郭 琳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文獻信息中心, 青島 266071)

海洋科學是我國非常重視的一個研究領域, 而科技期刊正是科研成果的重要載體, 起到了科學傳播與交流的重要作用。本文選取10種具有代表性的國內中文海洋學期刊, 從期刊的信息載量、期刊論文的引用傳播情況與老化速度、綜合引證指標的整體表現情況以及學科內引用排名和影響力分值等方面, 采用中國知網(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和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 CSCD)的統計數據, 客觀詳盡地分析各個期刊的歷年指標變化特征及影響力, 以幫助大家更好地認識我國中文海洋學術期刊的現狀, 為進一步提升期刊影響力提供客觀的數據參考。分析結果表明: 《海洋學報》、《海洋與湖沼》、《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和《海洋科學》等刊物的各項指標均位居前列, 屬于國內海洋領域的期刊典范, 但存在期刊整體發展緩慢、影響因子與即年指標波動變化大等不足, 需要海洋期刊領域乃至整個國內期刊領域不斷克服科研評價體系的束縛, 提升刊物質量, 留住高質量論文, 將國內海洋刊物早日推向國際。

中文海洋學期刊; 學術影響力; 評價指標

海洋科學是研究海洋的自然現象、性質及其變化規律, 以及與開發利用海洋有關的知識體系。它的研究對象是占地球表面71%的海洋, 包括海水、溶解和懸浮于海水中的物質、生活于海洋中的生物、海底沉積和海底巖石圈, 以及海面上的大氣邊界層和河口海岸帶。海洋科學是地球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包括海洋物理學、海洋化學、海洋地質學和海洋生物學等四個分支學科(馮士筰等, 1999)。

近年來, 我國越來越重視海洋科學領域, 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提出“海洋強國”戰略, 把建設“海洋強國”納入基本國策中。報告明確指出, 要“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 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 建設海洋強國”。

科技期刊是科研成果的重要載體, 同時也是科學傳播與交流的重要平臺。在國家戰略的強力支持下, 我國海洋科學領域開展了豐富的研究活動, 同時也在海洋學期刊上發表了大量的科技論文。深入對比分析國內海洋學期刊的發展現狀與學術影響力, 有助于期刊管理者了解該領域的學術出版情況, 以及各個刊物所發揮的影響力; 有助于期刊出版者制定更加合理的期刊發展戰略, 從而整體提升海洋學科技期刊的出版質量與學術價值; 有助于海洋領域學者在選擇投稿期刊時進行考量。

縱觀以往的科學研究, 有的學者對科技期刊的評價指標進行過深入研究分析, 如邱均平等(2004)提出了期刊評價指標體系的三維層次結構圖, 田昊和賈玉文等(2007)對比分析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引證報告》和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等4種期刊評價工具, 周冰清等(2011)對中文學術期刊評價指標體系進行了優化研究; 也有學者針對某一指標數據或某一種海洋學期刊進行過詳細的計量分析與研究評價, 如李雪等(2012)研究了期刊聲望指數(SCImago Joumal Rankings, SJR)應用于我國海洋科學類期刊評價中的優勢和方法, 王燕等(2016)從載文、被引、作者和基金資助等方面分析了2008~2014年《海洋科學進展》的學術影響力; 還有學者對多種海洋學期刊的學術影響力進行了對比分析, 如張冬冬(2015)采用2009~2013年的數據從影響因子、被引情況與來源文獻量等幾個角度分析了16種海洋學期刊的學術影響力。由此可見, 國內學者非常關注期刊質量評估與海洋學領域發展。本文采用國內常用數據庫的評價數據和文獻計量的分析方法, 從多角度深入剖析10種國內海洋學期刊的學術價值, 以期為該領域科技期刊的發展進步提供一定的指導和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目錄》第七版選出了2014~2017年各學科領域的核心期刊, 該目錄收錄了12種海洋學核心期刊, 其中《應用海洋學學報》2012年前曾用名為《臺灣海峽》, 在2011年第六版的核心期刊目錄里沒有收錄, 而《海洋學研究》從2015年才開始被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 CSCD)收錄, 沒有完整的年代數據?;谏鲜銮闆r, 再綜合考慮中國知網數據庫(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與CSCD評價指標數據的完整性、領域期刊的代表性以及期刊之間的可比性, 本文選取了《海洋學報》、《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海洋科學進展》、《海洋與湖沼》、《熱帶海洋學報》、《海洋通報》、《海洋工程》、《海洋科學》、《海洋環境科學》與《海洋湖沼通報》等10種國內中文海洋學期刊作為此次對比分析的研究對象。

1.2 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本文統計數據的遴選參考了CNKI期刊大全數據庫、CNKI《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中國科技期刊引證指標數據庫年報(CSCD-JCR Annual Report)等三個數據庫來源。在了解刊物基本情況的基礎上, 從文獻量與下載量、引文與半衰期、綜合評價與學科內評價等四個方面選取了可被引論文量、基金論文比、影響因子、即年指數、H指數、特征因子等指標數據進行詳細的對比分析, 以期對國內海洋學期刊的整體發展態勢與各個刊物之間的優劣差距有一個最新的、全面的了解, 從而幫助大家更好地認識我國海洋科學出版事業的現實情況, 為進一步提升海洋學術期刊質量提供較為客觀的數據參考。

2 期刊指標對比分析

2.1 基本情況分析

為了更好地對比分析以上10種期刊的論文質量、學科貢獻情況與學術影響力, 需要先了解這些期刊的基本情況, 包括主辦單位、出版地、創刊時間、出版周期和收錄情況等等。經過統計發現, 這些期刊的主辦單位主要為海洋研究機構或海洋專業學會, 出版地主要為沿海城市和省會城市, 這與辦刊機構的地理分布有直接關系。值得一提的是, 這些刊物中, 青島地區的刊物占了一半, 由此可見區域位置在海洋出版領域的重要地位。

從創刊時間來看, 多數刊物的首發時間都在20世紀70~80年代, 最早的《海洋與湖沼》創刊時間為1957年, 最晚的《海洋科學進展》和《海洋工程》為1983年。從出版周期來看, 《海洋科學進展》為季刊, 《海洋學報》與《海洋科學》為月刊, 其余7個都是雙月刊。從CNKI給出的最新核心期刊收錄情況來看, 這10種期刊都屬于核心, 同時也都被CSCD數據庫收錄。在歷年核心期刊名單中, 《海洋工程》和《海洋湖沼通報》分別在1996年和2000年未列入核心期刊目錄, 同時也只有這兩個刊物沒有被美國化學文摘數據庫收錄。此外, 除《海洋科學進展》以外的9種期刊還被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收錄, 《海洋科學進展》、《熱帶海洋學報》與《海洋環境科學》3種期刊有被俄羅斯文摘雜志數據庫收錄。從CNKI給出的期刊榮譽來看, 選出的期刊中多數獲得過雙百、雙效期刊等獎項, 可見這些期刊在海洋學領域確實具有代表性。

2.2 文獻量與下載量分析

首先, 從CNKI期刊數據庫2017年7月底統計的總文獻量來看, 作為月刊的《海洋科學》(7008篇)與《海洋學報》(4552篇)累積發文量較多, 其次是創刊時間最久的《海洋與湖沼》(4420篇), 最后是《海洋通報》(3957篇)、《海洋環境科學》(3887篇)與《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3605)。從CNKI期刊數據庫2007~2016年近10年的發文量來看, 年平均發文量較多的是《海洋科學》(242.7篇/年)和《海洋環境科學》(195.9篇/年), 其次是《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159.8篇/年)、《海洋與湖沼》(157.2篇/年)和《海洋學報》(151.2篇/年)。

為了排除期刊發文中一些與研究相關性不大的文獻, 需要進一步分析期刊的有效載文, 這可以參考CNKI數據庫統計的可被引文獻量, 即可能被各類創新性文獻引證的原始發表文獻(同方知網, 2017)。從圖1可以看出, 可被引文獻量排名與載文量排名結果類似, 其中《海洋科學》的文獻量比較平穩, 《海洋環境科學》2006年以后文獻量有明顯的增加, 《海洋學報》呈現出波動性上升狀態, 而《海洋與湖沼》2013年的可被引文獻出現斷崖式增長。從2011~2015年平均可被引文獻占比方面, 《海洋與湖沼》、《海洋科學》和《海洋環境科學》3種期刊每年的可被引文獻占總文獻量的96%以上, 《熱帶海洋學報》和《海洋湖沼通報》占比達95%以上, 而《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的5年平均可被引文獻占比為73%。

一般而言, 期刊載文中受基金資助的文章相對質量較好。因此, 我們引入了CSCD- JCR數據庫統計的2011~2015年基金論文比這一指標。統計結果顯示, 《海洋與湖沼》的基金論文比排名第一, 5年平均比值達到了99.8%, 其次是《海洋科學進展》(98.6%)、《海洋學報》(98.4%)和《海洋科學》(97.8%)。這10種期刊中, 《海洋工程》(82.6%)、《海洋湖沼通報》(85.2%)和《海洋通報》(87.6%)的平均比值未達到90%。

在分析文獻量的基礎上, 本研究也對文獻的下載量進行了深入分析。首先, 從CNKI統計的累計下載次數來看, 《海洋科學》達到了100萬次以上, 其次是《海洋學報》、《海洋與湖沼》(70萬次以上), 而《海洋環境科學》、《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達到了60萬次以上。從CNKI數據庫2011~2015年下載次數來看, 《海洋科學》5年總下載次數達到了52萬余次, 其次是《海洋環境科學》、《海洋學報》、《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海洋與湖沼》(37萬次以上); 《海洋科學》每年的平均下載次數為10.5萬次, 其余4種刊物也達到了7.5萬次以上; 此外, 《海洋科學》的總下載次數出現了逐漸下降的趨勢, 從2011年的13.19萬次下降到了2015年的9.5萬次。從CNKI數據庫2011~2015年的Web即年下載率來看, 《海洋環境科學》的年平均下載率為40.5%, 《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海洋學報》達到了30%以上, 《海洋工程》和《海洋通報》在28%左右。

圖1 2001~2015年10種期刊的可被引文獻量分布

表1 2011~2015年10種期刊的Web即年下載率(%)

2.3 引文與半衰期分析

引文分析是了解期刊質量與影響力最直接、最常用的方式, 它反映了刊物所登載內容被認可和關注的程度(孟連生, 1999)。首先, 從CNKI累積總被引次數來看, 創刊最早的《海洋與湖沼》達到了7萬余次, 作為月刊的《海洋學報》與《海洋科學》也有6萬余次。根據CSCD-JCR數據庫統計的2001~2015年被引頻次數據我們可以看出, 《海洋與湖沼》15年累計總被引頻次達到22 997次, 年平均被引頻次為1 533次, 其次是《海洋學報》和《海洋科學》平均被引頻次也達到了1000次以上, 再是《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和《海洋環境科學》, 累積被引頻次達到了1萬次以上, 平均被引頻次為700余次。從歷年增長情況來看, 10種期刊基本上都保持了整體增長的態勢。其中, 《海洋與湖沼》的被引頻次在2012~2014年期間經歷了連續下降, 2015年又出現了回升。

根據統計源的不同, CNKI分別統計了期刊的綜合總被引頻次和復合總被引頻次, 其中綜合統計源為基礎研究、技術研究、技術開發類科技期刊以及引證科技期刊的人文社會科學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工作研究期刊, 而復合統計源則包括期刊綜合統計源、博士學位論文統計源文獻、碩士學位論文統計源文獻、會議論文統計源文獻。首先, 從綜合被引頻次來看, 2011~2015年《海洋與湖沼》、《海洋學報》、《海洋科學》的累積被引頻次達1萬次以上, 年平均高于2 100次; 《海洋環境科學》、《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海洋通報》的年平均被引頻次只有1 000次以上。從復合總被引頻次來看, 《海洋與湖沼》、《海洋科學》、《海洋學報》2011~2015年累積總被引頻次達2萬次以上, 其中《海洋與湖沼》平均被引5 009.6次/年, 后兩者則是不少于4 000次/年; 《海洋環境科學》、《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海洋通報》累積總被引頻次達1萬次以上, 平均被引頻次略高于2 000次/年。

根據CSCD-JCR數據庫的統計, 在排除自引的情況下, 《海洋與湖沼》、《海洋學報》年均它引頻次在1 500次以上, 《海洋科學》和《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在1 000次以上。從刊物本身貢獻的引用頻次所占比例來看, 《海洋環境科學》與《海洋工程》的自被引率達到了20%以上, 而其他指標表現良好的期刊在這一指標上都排在中間位置, 如《海洋學報》、《海洋與湖沼》、《海洋科學》都為10%左右。從參考文獻中引用自刊文獻的比例來看, 《海洋與湖沼》、《海洋環境科學》的自引率為6%以上, 《海洋工程》、《海洋學報》、《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為4%以上。

需要指出的是, 自引率和自被引率指標不是越高或者越低就越好, 有的期刊屬于該領域的優質期刊, 期刊登載的論文也是高引用率的高質量論文, 所以其刊物的自引率和自被引率也會相對高一些, 但過于高的自引率和自被引率肯定是不健康的狀態。

除了引用頻次以外, 引文和參考文獻的半衰期也能衡量期刊體現學科發展最新進展的能力。引用半衰期指的是期刊引用文獻的新舊程度, 它反映了該刊參考文獻的新穎度。被引半衰期則是指被引文獻的新舊程度, 是確定被引用期刊的年齡基準, 反映出了期刊的老化速度(羅式勝, 1995)。

從CNKI統計的2011~2015年引用半衰期來看, 《海洋工程》與《海洋環境科學》的引用半衰期較短, 引用的參考文獻相對較新, 其次是《海洋通報》和《海洋與湖沼》; 《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海洋科學進展》與《海洋學報》的引用半衰期則較長, 且《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和《海洋科學》兩個刊物的半衰期出現了逐年增長的趨勢。而從被引半衰期來看, 《海洋學報》與《海洋與湖沼》的被引半衰期相對較長, 其文獻的老化速度較慢; 《海洋環境科學》、《海洋工程》與《海洋湖沼通報》的被引半衰期相對較短, 另外《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與《海洋科學》的被引半衰期同樣出現了逐漸延長的趨勢, 表明其文獻老化速度在逐漸放慢。

圖2 2001~2015年10種期刊的被引頻次分布

而從CSCD-JCR統計的2006~2015年數據來看, 引用半衰期大致情況同CNKI的數據表現一樣, 被引半衰期較長的仍是《海洋學報》與《海洋與湖沼》, 10年平均被引半衰期較短的則是《海洋科學進展》、《熱帶海洋學報》和《海洋環境科學》。

表2 2011~2015年10種期刊的引用半衰期

表3 2011~2015年10種期刊的被引半衰期

2.4 綜合評價分析

引用頻次只是簡單給出了期刊論文被二次使用次數, 它受到期刊年齡、論文數量、論文篇幅、出版周期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對此, 還有一些基于引文數據的綜合性引證指標, 可以為從多個方面評價期刊學術影響力提供適當的補充, 以構造多維的期刊質量視角。

首先, 影響因子指的是期刊前兩年發表的可被引文獻在統計年的被引用總次數與該期刊在前兩年內發表的可被引文獻總量之比。影響因子計算的是期刊的平均被引率, 修正了被引頻次由于期刊年齡、刊載規模、出版周期等外在因素造成的偏差(周冰清, 2011)。

不管是基于CNKI復合統計源和綜合統計源, 還是CSCD-JCR數據庫統計源, 《海洋與湖沼》2011~2015年的平均影響因子和5年影響因子都是最高的, 其次是《海洋學報》和《海洋通報》。單獨來看, 《熱帶海洋學報》的綜合影響因子排名表現相對較好, 《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的5年影響因子排名相對較好, 《海洋學報》排除自引的影響因子高于《海洋與湖沼》。此外, 《海洋與湖沼》刊物的影響因子有逐年下降的趨勢, 《海洋學報》和《海洋通報》則呈現出一定的上升趨勢。

從這些不同統計源得到的影響因子對比數據表明, 《海洋與湖沼》刊物的累計影響最為突出, 但近兩年影響因子有所滑落, 且排除自引的影響因子不如《海洋學報》?!逗Q髮W報》與《海洋通報》近兩年增長勢頭明顯, 影響因子已經連續兩年趕超《海洋與湖沼》, 其余刊物的各類影響因子則變化起伏較為平緩。

即年指數指的是統計年發表的文獻在統計年被引用的次數與載文量的比值, 它反映的是期刊最新文獻的被引速率, 從一定程度上表征了期刊的新穎度和受關注程度(同方知網, 2017)。從CNKI 2011~2015年的復合即年指標與綜合即年指標來看, 《海洋學報》基本上都是排在第一位的, 其次是《海洋與湖沼》和《熱帶海洋學報》, 《海洋與湖沼》近3年的即年指標有所下降, 《海洋通報》2015年的即年指標下降明顯, 《海洋工程》與《海洋環境科學》的即年指標則是起伏較大。但從CSCD-JCR統計的2006~2015年的即年指數來看, 《海洋學報》的表現最佳, 其次是《海洋與湖沼》。另外, 從逐年發展情況來看, 各期刊的即年指數都處于起伏變化間, 其中《海洋學報》2015年上升較大, 《海洋與湖沼》2014年下降明顯, 2015年又出現了回升。

表4 2011~2015年10種期刊的平均影響因子

表5 2006~2015年10種期刊的即年指數

注:“—”表示缺乏數據

由于影響因子存在統計源不明確性和引用行為不確定性, 并且兩年統計時間受出版周期、引文時滯等影響而存在偏頗, 不能完全反映刊載論文的實際平均影響力, 也容易受高被引論文的影響等局限, 我們引入了H指數這一指標。期刊自創刊以來的所有載文在統計年的被引頻次集合中, H指數的取值為該刊有H篇論文至少被引用了H次。H指數設置了被引頻次和論文數量兩個制衡點, 可以避免少數高被引頻次論文對評價結果的影響, 反映期刊整體影響力的逐年動態變化。根據CSCD-JCR的統計數據, 《海洋與湖沼》的H指數排名第一, 平均值達到了7.3, 最高值達到了8, 其次是《海洋學報》和《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平均值為6.1, 最高值達到了7。

表6 2006~2015年10種期刊的H指數

H指數彌補了影響因子對期刊載文量的不敏感, 但對高低被引論文的計量不是很敏感, 且指數僅考察了部分高被引論文的引用情況, 忽視了整體的平均學術影響力。因此, H指數與影響因子結合起來能夠更準確地評價學術期刊。但是, 這兩個指標都假設所有的引文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這種假設本身就具有局限性。

在此基礎上, 我們可以采用特征因子這一指標進行補充分析。特征因子是基于期刊前五年發表論文在統計年的被引情況互引網絡, 運用PaggRank思想計算得到的期刊整體影響力指標。它將影響因子和H指數的假設修正為“引文重要性與施引期刊重要性成正比”, 彌補了對所有引文視作等同的缺陷, 在排除自引的同時, 也彌補了影響因子只統計前兩年引文的局限。從表7中的數據來看, 《海洋學報》和《海洋與湖沼》的特征因子排名靠前, 《海洋科學》排在了第三位, 但卻出現了逐漸下滑的趨勢。

表7 2011~2015年10種期刊的特征因子

影響因子雖然計算方法簡單且易于理解, 但它只直接計算引用的總數, 不排除期刊的自引, 不考慮每條引文的價值, 忽視引文所在期刊的質量, 因此在用途上更適合作為期刊普及程度和人氣的指標, 而特征因子在用途上更適合作為期刊聲望和可信度的指標。

除以上指標外, CNKI還給出了論文影響力分值這一指標, 它是期刊的特征因子取值與該刊前五年發文量總和的標準化取值的比值, 可以用來衡量期刊的篇級影響力。根據表8中的數據, 影響力分值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海洋學報》、《海洋與湖沼》和《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 而《熱帶海洋學報》與《海洋環境科學》兩個刊物有逐年下降的趨勢。

表8 2011~2015年10種期刊的論文影響力分值

2.5 學科內評價分析

為了更好地衡量一組期刊的學術影響力, 我們選用了CSCD-JCR數據庫統計的學科內總被引頻次、學科排名以及CNKI提供的影響力指數CI值作為參考指標。首先, 從2011~ 2015年學科內總被引頻次來看, 10種期刊的學科內總被引頻次都呈現出一定的增長趨勢, 其中《海洋學報》5年間的學科內總被引頻次排名第一, 其次是《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和《海洋與湖沼》。另外, 從CSCD-JCR數據庫對海洋學期刊的總學科排名來看, 5年間《海洋學報》的排名一直是第一, 《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和《海洋與湖沼》則交替在第二和第三之間, 《海洋通報》2011~2012年排名靠后, 2013~2015年一直是第四名。

CNKI影響力指數CI值是反映一組期刊中各刊影響力大小的綜合指標, 它是將期刊在統計年的總被引頻次(TC)和影響因子(IF)雙指標進行組內線性歸一后向量平權計算所得的數值, 用于對組內期刊排序, 且計算時排除了自引數據。根據2014~2015年的CI值來看, 排名第一的是《海洋學報》, 其次是《海洋與湖沼》和《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 再是《海洋科學》和《海洋通報》。相對于其他指標排名, 《海洋科學》在這一指標上的排名表現相對出色。

3 總結與討論

3.1 期刊學術影響力總評

從期刊基本情況、文獻量與下載量、引文與半衰期、綜合評價以及學科內評價等五個方面, 本文對10種海洋學期刊的各項指標進行了對比分析。10種期刊中, 《海洋與湖沼》創刊較早, 其余刊物多集中在20世紀70~80年代?!逗Q罂茖W進展》為季刊, 《海洋學報》與《海洋科學》為月刊, 其余7個都是雙月刊。這些刊物均被多個權威數據庫收錄, 也獲得過多種榮譽, 屬于國內海洋學的代表性期刊。

表9 2011~2015年10種期刊的學科內總被引頻次

圖3 2014~2015年10種期刊的影響力CI值(Clout Index)

從文獻量與下載量來看, 《海洋科學》、《海洋學報》和《海洋與湖沼》的累積發文量最多, 《海洋科學》與《海洋環境科學》的年均發文量較多; 《海洋與湖沼》、《海洋科學》和《海洋環境科學》三種期刊的可被引文獻占比較高; 《海洋與湖沼》、《海洋科學進展》、《海洋學報》和《海洋科學》的基金論文占比較高。此外, 《海洋科學》的總下載量與年均下載量較高, 《海洋環境科學》的平均Web即年下載率較高, 《海洋學報》、《海洋與湖沼》、《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的下載情況也處于前列。

從引文與半衰期來看, 《海洋與湖沼》、《海洋學報》和《海洋科學》的總被引頻次較高, 其次是《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和《海洋環境科學》?!逗Q蠊こ獭放c《海洋環境科學》的引用半衰期較短, 引用的參考文獻相對較新, 但同時被引半衰期也相對較短; 《海洋學報》與《海洋與湖沼》的被引半衰期相對較長, 其文獻的老化速度較慢。

綜合評價, 《海洋與湖沼》的平均影響因子較高, 《海洋學報》 的它引影響因子較高, 兩種刊物的發展趨勢呈相反的態勢, 《海洋通報》的影響因子有上升趨勢; 《海洋學報》的即年指數最高, 其次是《海洋與湖沼》和《熱帶海洋學報》, 《海洋與湖沼》、《海洋通報》的即年指數有所下降, 這預示著接下來的兩年其影響因子也可能會相對下滑; 在H指數方面, 《海洋與湖沼》排在第一, 緊隨其后的是《海洋學報》和《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 《海洋學報》和《海洋與湖沼》的特征因子排名靠前, 《海洋科學》的特征因子表現較佳; 在論文篇均影響力方面, 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海洋學報》、《海洋與湖沼》和《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

從學科評價來看, 《海洋學報》的學科內總體排名一直是第一, 《海洋與湖沼》和《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不相上下, 《海洋通報》有上升趨勢; 影響力CI值方面, 仍然是《海洋學報》、《海洋與湖沼》和《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三種刊物領跑, 其次是《海洋科學》與《海洋通報》。

3.2 期刊發展討論與建議

總體來說, 海洋學領域的國內刊物擁有較好的穩定發展狀態, 對我國海洋科技發展的揭示狀況也比較不錯, 其載文量、下載量、引文增長情況都呈現出逐年增長態勢。但相對國外期刊的發展速度而言, 這些刊物仍存在發展不夠顯著和吸引力不足的情況(莫京和馬建華, 2012)。以上10種中文海洋學刊物的影響因子和即年指數都處于波動中, 沒有較明顯的增長勢頭, 個別刊物還出現了下滑的情況。需要指出的是, 期刊評價指標之間各有利弊又相互關聯, 對比分析期刊影響力時應該結合考量多個指標。例如, 刊物的即年指數下降, 接下來的兩年影響因子也會相對下降。又如, 影響因子、H指數、特征因子這三個指標關系緊密, 可根據不同指標特征加以判讀。

歸根結底, 采用文獻計量的方法評價期刊影響力時, 載文情況與引用情況是最基礎的度量數據, 而產生影響力最根本的要素則是把控好期刊論文的質量。而從目前的現狀來看, 國內刊物中一些特別突出的高質量、高被引論文還是相對較少, 這主要受我國目前的科研評價體系制約, 導致了一些國內刊物約不到、留不住優質稿件的情況(賀曉利, 2015)?;谶@一點, 我國的學術期刊在順應發展的前提下, 應努力思考提升自我、走出國門的有效途徑, 不僅要提升刊物本身的論文質量、優化審校出版流程, 還需要擴大期刊的閱讀傳播范圍和途徑, 以實現國內海洋學期刊內外兼修的良好發展前景。

王 燕, 胡筱敏, 陳 靖等, 2016. 2008—2014年《海洋科學進展》期刊學術影響力分析. 編輯學報, 28(S1): 82—87

馮士筰, 李鳳岐, 李少菁, 1999. 海洋科學導論.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田 昊, 賈玉文, 2007. 4種期刊評價工具的比較研究. 情報理論與實踐, 30(6): 821—824

同方知網, 2017(2017-08-24).《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數據統計規范匯編(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 [EB/OL].http://piccache.cnki.net/kns/images2009/PjzxDownloads/pdf/相關標準/《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系列標準%20. pdf

張冬冬, 2015. 中國16種海洋科學類核心期刊學術影響力分析. 農業圖書情報學刊, 27(1): 39—43

李 雪, 張瀟嫻, 邱文靜等, 2012. 我國海洋科學類期刊評價中的SJR指數應用研究. 編輯學報, 25(5): 506—510

邱均平, 張榮, 趙蓉英, 2004. 期刊評價指標體系及定量方法研究. 現代圖書情報技術, (7):23—26

周冰清, 2011. 中文學術期刊評價指標體系的優化研究. 南京: 南京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孟連生, 1999. 引文分析方法在科技期刊評價工作中的應用. 編輯學報, 11(4): 204—206

羅式勝, 1995. 期刊引用半衰期的概念——一種與期刊被引半衰期對應的指標. 圖書與情報, (2): 20—21

賀曉利, 2015. 國內期刊發展面臨的新問題——學術論文發表于國外刊物的評價誤區. 圖書與情報, (1): 38—43

莫 京, 馬建華, 2012. 中國科技期刊質量評價與存在問題——基于科學家問卷調查. 中國科技期刊研究, 23(6): 918—925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Academic Influence of Major Chinese Journals on Marine Science

YU Wei-Ying, WANG Lin, FENG Zhi-Gang*, GUO Lin

(Documentation and Information Center,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Qingdao 266071, China)

Marine scientific research is highly valued as an important research field in China and scientific journals are important conveyors of research findings tha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scientific communication and exchange. In this paper, we investigate a selection of 10 major Chinese journals of oceanography. Based on a series of evaluation indicators, including the number of articles published, the citation frequency, the aging rate of the journal,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the comprehensive index, and the journal rankings and influence scores in the subject, we used statistical data from the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 and 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 (CSCD) to analyze the performance of each periodical in detail to develop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urrent status of marine academic journals in China, and thereby provide more objective data to enhance the future influence of these journal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Oceanologia et Limnologia Sinica, Marine Geology, and Quaternary Geology and Marine Science ranked as top indicators and excellent representative journals in this field. However, there are a number of deficiencies to address, including the overall slow development of the journals, the considerable fluctuation of the impact factor, and the immediacy index. Thus, marine journals in China, as well as the entire range of China’s professional journals, must overcome the constraints of the existing scientific research system,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ublications to ensure high quality papers, and facilitate China’s marine publications to reach international-level standards in the near future.

Journal of oceanography; academic influence; evaluation indicators

G237.5

10.12036/hykxjk20170824001

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WPOS)子項目(XDA11020306); 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鰲山科技創新計劃子項目(2016ASKJ11-ZRW03)。於維櫻, 女, 館員, 從事海洋信息資源檢索及情報分析工作, E-mail: yuweiying@qdio.ac.cn

馮志綱, 男, 研究館員, 主要從事圖書館管理與情報研究, E-mail: zhi@qdio.ac.cn

2017-08-24,

2017-09-11

猜你喜歡
海洋學刊物影響力
《山海經》與上古海洋學知識
《海洋學報》編輯委員會
iPath在生物海洋學中的應用
刊物賀詞
系列刊物介紹
天才影響力
跟蹤導練(一)(6)
黃艷:最深遠的影響力
行業刊物介紹(十七)
3.15消協三十年十大影響力事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