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污文化:被污名化的傳播形態

2018-01-11 09:10劉泱李奕雅李璐
今傳媒 2018年10期
關鍵詞:大學生

劉泱 李奕雅 李璐

摘要:網絡媒介為“污文化”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大學生則是使用“污文化”的主力軍。在眾多青年亞文化的形態中,“污文化”又尤為值得關注。社會各界對于“污文化”帶來的影響,評價褒貶不一。是否真如大眾所言,“污文化”是大學生素質意識的倒退?抑或是背后有更深刻的原因?該文針對“污文化”在大學生群體中廣泛傳播的現象,使用問卷調查法、深度訪談、SPSS數據分析等方法,探討其傳播的原因。

關鍵詞:“污文化”;大學生;網絡亞文化;認知與行為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 - 8122( 2018)10 - 0080 - 04

一、背景

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新媒體的普及應用,網絡亞文化獲得為其提供成長的豐沃土壤。以大學生為代表的青年群體的加入,極大的激發了網絡亞文化的文化創造力,迎來了豐富多元的青年網絡亞文化態勢。近幾年,從費玉清的段子“你追我,你追到我我就和你嘿嘿嘿”,再到惡搞古詩“停車坐愛楓林晚”,最后這種“污力滔滔”的網絡新勢力還是延伸到了現實生活中來。在大學生的日常交流中,我們經??梢砸姷街T如“賊雞兒好”“屌爆了”“蛋疼”這類表達,他們以表情包和網絡段子為載體,對兩性內容進行隱喻和暗示,極具青年人的反叛性和顛覆性?!拔畚幕迸c色情文化不同,它并非顯而易見、明目張膽地污言穢語的信息傳播,而是看似合情合理實則暗含弦外之音并暗含引發人們關于兩性的遐想的暗示[1]。這種獨特的語言表達方式讓青年網絡亞文化陣營又迎來了新成員——“污文化”。

二、研究目的

“污文化”作為一種青年人專屬的自我表達方式,具有很強的歸屬感召力。伴隨著“污文化”何以盛行?問題的是社會對這種新型青年網絡亞文化的質疑和否定,“污文化”在社會一度被污名化。但是,我們的訪談和調查中發現,在“污文化”廣泛傳播的背后存在著穩定的傳播情境設定和較大的行為主體差異。為了探究這種現象背后的深層原因,我們將立足于大學生群體使用“污文化”的現象,對大學生的“污文化”使用情境和行為進行測量。

三、數據分析

1.研究方法概述

本次研究以量化研究作為主要研究方法,并結合網絡青年亞文化的相關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深度訪談、sPss數據分析法等技術從“污文化”在當代大學生中的傳播現象、“污文化”的使用傾向、對“污文化”的認知等角度來研究大學生傳播“污文化”是否受認知程度的影響。我們通過對24位,來自不同區域學生進行深度訪談之后,根據訪談結果,設計一份較為科學、完整的問卷,于2018年2月~3月,通過問卷星在網絡上如微信、QQ、微博各大社交媒體、針對主要高校地區(華東、華南、華北、中部等)的大學生,發放356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293份。

為了驗證問卷所得結果的一致性和有效性,本研究運用SPSS23.0對問卷除人口統計變量外的20個測項進行信度和效度分析,如表1、表2所示。表中顯示Cronbach'sAlpha>0.853,問卷信度較高。KMO>0.878,問卷的效度較高,可以進行因子分析。分析結果顯示,本問卷測項和結果可靠且有效。

在問卷調查中我們制定了20個影響因子調查題,以及11個受訪者基本信息題。問卷采用5級Likert量表,“1”為非常不同意,“5”為非常同意,其中8—13題,因為題干是反向設置,所以選擇結果代表的數值也進行反向調整。

2.“污文化”使用行為的描述性分析

“污文化”作為一種青年人的圈層文化,在以大學生為代表的青年群體中,經過不斷傳播和發展,呈現出某種穩定的使用情境的傾向。通過大量的訪談和數據分析,筆者發現:

(1)大學生對于污信息的效用評價比較集中,問卷中關于污表述能夠讓交流生動有趣和污表述能夠調動聊天氛圍的問題均值較高,表明大部分人認同“污文化”的有趣屬性,認為它能夠緩解氣氛、拉近距離,是社交的工具并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大學生的表達方式。其中,社交效用成為大學生傳播“污文化”的主要認知,包括活躍氣氛、完善表達、拉近距離、尋求歸屬感、從眾跟風、渴望認同等。正是這種對“污文化”能夠促進聊天信息的趣味性效用評價,使得大學生群體在一種“自動化思考”促進“自動化行為”的機制下產生分享的行為,從而增加社交過程的舒適度和親密度,提高社交的成功率。這是適合當代大學生的傳播方式,并不代表在大學生群體中“污文化”傳播行為是反人類、反傳統的。

(2)大學生在傳播“污文化”時有一定的道德準則。問卷中關于從來不使用這種“污”表述和屏蔽、刪除這些污信息的問題均值都較高,表明“污文化”在大學生的傳播中,呈現出高接受度、低再傳播度的現象。大學生對于是否使用“污文化”這一問題上大學生的離散程度較高,也就是說部分大學生雖然參與了“污文化”的傳播過程,但只是作為受眾的角色,并不會使用、傳播,只有剩下的一部分大學生群體撐起了整個“污文化”的“盛世”,他們作為使用和傳播的主體,是“污文化”登上網絡亞文化舞臺的主力軍。

(3)大學生傳播“污文化”的對象多數為同齡人和同性別的人。大學生在使用“污文化”時,大多數不存在性暗示的意味,但是“污文化”又不可避免的含有“性”的成分。在中國傳統社會的“禁欲”觀念和現代“性”道德規范的共同作用下,大學生選擇保守地向同性表達污的信息,這又進一步體現出大學生作為使用網絡亞文化的青年群體,其反叛性、顛覆性在進一步弱化而約束性、規范性不斷強化成為趨向。

3.獨立樣本T檢驗

(1)性別

通過分析我們發現,在“污文化”使用行為背后有著較大的主體差異,如傳播主體的性別、年齡、所在區域、消費水平等各不相同,為了進一步探究影響大學生“污文化”使用行為的個體因素,我們設置了年齡、性別、家庭區域、學校區域、消費水平等測項,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比較兩個總體之間的均值差別。最終發現,性別和學校區域影響著大學生對“污文化”的傳播。

數據顯示,Sig(雙側)<0.05,說明性別是影響大學生傳播“污文化”的因素之一。

(2)學校區域

但研究發現大學生的家庭區域、消費水平等因素并不會影響大學生傳播“污文化”的行為。假設H2 (3)、H2 (4)均不成立。這可能是由于大學生受教育水平高,對于外來信息有自己獨特的判斷,作為年輕群體,已建立一套較為完整的社會交流體系。

數據顯示,Sig(雙側)<0.05,說明學校區域是影響大學生傳播“污文化”的因素之一。

通過上述分析,筆者發現男生對于傳播“污文化”的態度、行為較女生更為積極,使用頻率更高,生活在一線大城市的人對于傳播“污文化”的態度、行為較中小城市更為積極,使用頻率更高的行為趨向。為了深度探究行為背后的認知差別,我們對認知進行了測量,發現性別在認知層面的Sig(雙側)=0.002<0.05,學校區域在認知層面上的Sig(雙側)=0.003<0.05,而家庭區域和消費水平在認知層面上Sig(雙側)均>0.05。根據數據,筆者得出,性別和學校區域對大學生傳播“污文化”的認知有影響。根據認知行為理論,正是基于認知上的差別,使得以大學生為代表的青年群體對“污文化”的使用和傳播行為呈現出差異。

四、總結

“污文化”的使用受到性別和家庭區域這兩個因素的顯著影響。男生對于傳播“污文化”的態度、行為較女生更為積極。我們推測,女生因為受傳統因素、家庭環境、性格等因素的影響,對于“污文化”的接受度較低于男性。學校區域是影響大學生傳播“污文化”的又一因素。不同學校地域使大學生對“污文化”本身對社會的影響、使用“污文化”的主動性上有差異。我們推測,一線大城市的大學較為集中,學生受教育程度較高,在開放的環境中,更容易接觸和接納網絡傳播的信息。

“污文化”是一種專屬于90后新生代的自我表達方式。除了“有趣”,“污文化”另一個特質是“有文化”。作為“污文化”傳播的主體,大學生群體受教育程度高,又處于追求個性,表達自由的心理階段,才能真正創造出污而不“淫”、污而有“趣”的專屬于青年群體的表達方式??创拔畚幕辈荒軉渭儚牡赖碌闹聘唿c出發,一味否定“污文化”低俗沒內涵,而應該為污名化的“污文化”正名,認識到傳播主體本身的差異而導致的認知行為上的體現,更多地考慮到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青年群體在迷茫中的自我體現和自我表達,做好性教育知識的普及和情感表達的引導。另外“污文化”大行其道與當代社會壓力和青年人較為浮躁、缺少安全感的情緒狀態也有很大的關系。當下快節奏的生活讓諸多青年人接受更多比原來更加嚴苛的挑戰,同時也背負比以往更加沉重的壓力[2]。

參考文獻:

[1]王鈺,淺析互聯網“污文化”的傳播與對策[J].采寫編傳播研究,2016(6):44 - 46.

[2] 肖漢,青年可污,濃淡適度[J].中國青年,2016(20):24.

猜你喜歡
大學生
微信使用對大學生親子關系的影響
淺議大學生國家認同的培養路徑
淺析大學生校園兼職
暑期近萬名大學生兼職送外賣
第29屆世界大學生 冬季運動會精彩掠影
大學生就業趨勢
大學生“雙創”進行時
暑假調查 45%的大學生僅給自己放十天假
成立首個村級大學生創業園
第十二屆“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揭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