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這十年

2018-01-15 18:34霍娜洪蕾楊光路沙陳曲張歡郭濤
中國信息化周報 2017年48期
關鍵詞:信息安全軟件管理

霍娜+洪蕾+楊光+路沙+陳曲+張歡+郭濤

十年前,云計算還身負“概念”炒作之嫌;

今天,它已經遍地開花。

十年前,軟件License賣得正火;

今天,已然是服務化交付的天下。

十年前,甲方乙方點對點鏈式合作;

今天,伙伴則是多對多網狀生態化。

十年前,CIO們正意氣風發;

今天,他們大多“壓力山大”……

第十屆中國信息主管年會即將到來之際,

來,讓我們靜靜地回憶一下

產業變遷的這十年,

回憶一下,

我們的這十年……

十多年前,以Web 2.0為基礎的基于互聯網的技術生態系統讓許多公司獲得成功。當時,云計算和移動技術仍處于初級階段。五年前,隨著手機在社區中應用越來越廣泛,云計算、移動互聯、社交媒體和大數據技術也越來越成熟,用戶對新的、更好的服務需求也越來越大。如今,移動技術、基于位置的服務和社交媒體已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香港鐵路有限公司資訊科技主管孫耀達如此向《中國信息化周報》記者總結他眼中這十年來的產業變遷?!叭斯ぶ悄?、物聯網、云計算等新興技術不斷成熟,與大數據、AR/ VR緊密結合,將不斷沖擊既有商業格局,改變傳統運輸行業的游戲規則?!痹趯O耀達看來,這些技術將在鐵路運輸系統中深度部署,服務乘客、造福行業。面對數字海嘯,我們必須改變自己和IT,通過采用新興技術更好地為客戶服務,從而繼續成為“商業推動者”。

“2007年保險業原保險保費為7035億元,2009年保險市場實現第一個年度萬億,2014年跨過年度保費2萬元億大關,2016年全國保費收入3.1萬億元,行業發展速度創近年新高。隨著保險業的快速發展,行業信息化發展也取得顯著成績?!碧彀踩藟郾kU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技術部總經理姚仁毅向本報記者娓娓道來保險信息化的這十年?!罢麄€行業在基礎設施升級換代、業務流程標準化整合、監管體系構造以及安全保障等方面全面深入的基礎上,形成了保險業業務、財務大集中模式,并通過BI、CRM等逐漸在集中的數據上挖掘業務價值?!?/p>

“十年的改變,對我而言,感觸很深?!?北京城市副中心投資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原北京新奧集團有限公司)信息中心負責人田紅兵告訴《中國信息化周報》記者:“印象里,我第一次接觸系統是北京市計算機中心的一個檔案系統,當時它叫京通檔案管理,可以實現檔案從收文一直到形成檔案的全業務流程的電子化,在當時來說已經是一個非常先進的系統。但是到了十年后的今天,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容器等新技術都逐步應用到了我們信息化系統或者項目中,信息化實現了跨越式發展?!?/p>

在服裝行業新的發展階段,無論是產業轉型升級的趨向,還是生產和市場要素,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北京威克多制衣中心信息部經理周華偉告訴本報記者,在這樣一種背景之下,對于服裝行業企業,都提出一個新的問題:如何利用各自的優勢揚長避短,整合產業上下游,占領行業高地。周華偉認為,從行業發展規律來看,以消費者為導向是必然趨勢。

“記得在十年以前,我們在做信息化的時候,很多時候還在從‘點上來考慮問題。那個時候信息化會比較復雜,要考慮整個信息化的安全問題,信息化如何服務業務部門的問題,信息化自身效率的問題。在這十年的轉變過程中,我們慢慢引入數字化、智能化,幫助IT回歸到產生價值的本質上,通過IT和業務融合產生新的價值?!睒涓ヂ摷夹g有限公司副總裁兼首席營銷官黃路川告訴本報記者,“我們要以數字化的方式,來幫助企業形成新的核心競爭力,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獲得更強的生存能力和持續性經營的能力?!?/p>

春華秋實,十年成長創新發展;耕耘跋涉,十年重塑轉型升華。來,在傾聽各行各業CIO在總結十年產業變化的同時,讓我們共同回憶一下我們的這十年。

云計算這十年 走向繁榮 未來要“三化一提升”

中國科學院院士梅宏曾在回顧云計算十年發展之路時認為,云計算的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從2007 年到2010 年的概念探索期,第二階段是從2010 年到2015 年的技術落地期;第三階段是從2015年開始至今的應用繁榮期。

在這十年里, 國家發布了一系列推動云計算及相關發展政策, 各部委、各地方發起了各種云活動、云計劃、云項目, 大量企業也進行有效云實踐, 推動了我國云計算的發展。

對于未來云計算發展趨勢以及展望, 梅宏用“三化一提升” 來概括。

應用領域化

應用領域化是指面向不同領域的各種應用需求的云不斷出現。比如電力云、醫療云、交通云等。能不能提供面向不同領域的按需開發, 提供支持云開發運行的API解決方案, 從而支撐更多應用,是未來云發展在應用繁榮方面面臨的重要挑戰。在這方面, 云感知軟件服務正在成為一種新形態。軟件即是服務概念已經提出很久,以前信息系統都是緊耦合、一體化的,而SOA 出現之后帶來了松耦合的分布式應用?,F在,越來越多的應用運行在云中, 通過基于云的服務或者微服務進行構建,充分利用各種API 感知云環境中各種資源的變化。

資源泛在化

從桌面到后臺, 從客戶端到服務器端, 新型的計算機構讓云和端融合形成新的架構, 兩邊的軟件資源、硬件資源、能耗資源可以合理分布, 數據可以在兩端合理分布并有效共享。這樣, 云端不僅可以支撐包括智能手機在內的移動端,甚至可以包括各種物聯網設備。在這種態勢之下存在一個挑戰就是泛在化環境下對新硬件、新介質的虛擬化管理, 以及它們與原有系統資源的無縫管理。

在泛在化云資源下,云呈現出多種模式,包括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怎樣通過云計算將各種資源聯合管理起來,從單云到多云,云之間的開放協作,多方云的深度合作,怎樣方便定制云服務、獲取云價值也是一種挑戰,同時也是泛在的重要內容。endprint

系統平臺化

現在的云操作系統還沒有到達我們所期望的形態和態勢。操作系統是什么?目前云操作系統主要管理云的資源,上面支撐各種操作系統運行,而未來云操作系統除了管理云資源之外,還要管理云上面各種各樣的作業,包括各種應用容器、中間件來支撐各類云服務,從而達到向下無限管理所有云端、終端的所有資源,向上對多種多樣的資源應用按照需求提供相關的API 服務。云操作系統面臨一系列挑戰:一是復雜多樣的應用需求與傳統應用如何實現無縫云化,支持基于互聯網多終端的交互,實現云內海量資源的管理;二是如何支持新的編程語言、新的編程方式、新的技術體系,云作業如何統一調度和管理跨云資源,服務協同的相關模式等。所以,在新資源定制方面,軟件定義是重要途徑,要透過軟件定義的方式完成深度定制,管理各種資源,實現分布式資源高效融合。

服務質量的提升

服務質量的提升用三個詞語概括來講,就是“更高、更快、更強壯”?!案摺币馕吨С指咄掏?,聚合大規模資源提供海量處理能力實現高吞吐并發訪問。在高吞吐前提之下,同時還要“更快”做到快速響應,形成新的用戶體驗,提升服務質量?!案鼜妷选?體現在可靠可用上。通過各種技術方案來實現高可靠和高可用的云計算系統。

存儲網絡這十年 因軟件定義而變

過去的十年對于存儲和網絡來說,真的是巨變的十年,甚至可以說原有存儲和網絡的基礎到今天已經“動搖”了。而動搖其基礎的正是軟件定義。

以前,企業習慣為每一個應用單獨建立一套完整的系統架構,獨立的計算、存儲和網絡,在應用和數據量較少、管理不太復雜、基本無需共享的情況下,這種架構可能是性能高、安全性和可靠性佳的。但是現在,應用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互聯網應用快速興起,數據量呈爆炸式增長,分布式架構漸成主流。人們經常掛在嘴邊的不再是小型機、高端存儲、數據庫這些軟硬件產品,而是互聯網金融、智慧城市、大數據分析等這些新應用。

軟件定義一切的世界已經來臨。不僅計算、存儲、網絡是軟件定義的,就連整個數據中心都是軟件定義的?!败浖x、硬件重構”可以代表現在存儲領域的一種主流方式。軟件定義存儲、超融合、分布式、開源等技術正在顛覆傳統存儲。以超融合為例,它將以前分離的計算、存儲和網絡高度集成在一起,主要以軟硬一體的方式交付,簡化了系統部署和管理,降低了成本,同時在性能、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并不遜于傳統SAN存儲。

現在對于存儲來說正是一個關鍵的過渡期,或者說轉折期:一方面,一些暫時還無法云化的應用仍需要傳統存儲的支撐;而另一方面,隨著云化進程的加速,越來越多的傳統應用遷移到云上,再加上云原生應用的興起,傳統存儲在這些新興應用領域已經捉緊見肘,可以更好滿足海量數據存儲需求的對象存儲、具有更高性能的可以替代傳統高端存儲的全閃存陣列、融入了人工智能的可自動運維的存儲,還有云存儲等開始大展拳腳。

如果網絡的瓶頸不能被打破,那么我們所說的軟件定義的數據中心、云計算、邊緣計算等就真的成了紙上談兵。網絡帶寬和網絡性能的持續提升,網絡延遲的不斷降低,這是網絡發展的主旋律。從1GbE到10GbE的網絡轉換大約用了10年時間,專業人士預測,從10GbE之后,網絡的轉換升級速度會更快,25GbE、40GbE、50GbE、100GbE、200GbE……替換可能就發生在短短幾年中。

軟件定義網絡(SDN)早已落地?,F在新上馬的網絡系統基本都默認采用SDN。一些云服務商在談到自己在網絡功能方面的創新時,其前提都是SDN。SDN讓網絡的構架、調整和管理都變得更加高效和靈活。在夯實SDN的基礎之上,現在又開始流行談論“自動駕駛的網絡”,也就是實現網絡的自主學習,以及自動運維、管理和修復。就像自動駕駛的汽車一樣,網絡也可以實現無人值守,這是減輕網絡管理的復雜性、解放網絡管理人員、提升網絡品質的必然趨勢。IBN(基于意圖的網絡)正在全球和中國悄然興起,它融入了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分析,讓網絡從“人治”變成“自治”。

未來的網絡除了在基本的性能、延遲方面繼續改善以外,自動化、智能化的管理和運維將是一個重點。

信息安全這十年 攻防不斷升級 躍至國家戰略

從2007年的熊貓燒香到2010年震網病毒入侵伊朗核設施、2013年的美國 “棱鏡”遭曝光,再到2017年5月的WannaCry勒索病毒在全球的大爆發,十年來安全事件愈演愈烈。各國圍繞網絡信息空間安全的角逐愈發激烈,工業控制系統、智能技術應用、云計算、移動支付領域面臨的信息安全風險不斷加大。

過去十年,計算機網絡快速發展,網絡高技術不斷應用,計算機網絡對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同時也深刻地改變了人類的安全觀念和狀態。信息安全已成為事關國家安全和發展,關系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問題,已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戰略高度與長遠角度,將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政策支持力度不斷上升。信息安全被劃入“十三五”重點建設方向,重磅支持政策加速出臺。包括《網絡安全法》、《國家網絡空間安全戰略》、《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產品和服務指導目錄》在內的多項重磅政策密集出臺,加速推動信息安全產品需求釋放。

從Web漏掃產品到深度防御,再到內控安全產品,安全攻防的態勢和方法也在逐漸演變。從基于邊界防御、特征簽名等被動防御到基于行為模型,基于全方位對數據可能泄漏管道的監控,基于大數據關聯分析,安全市場從最早的產品驅動,逐漸地向用戶需求驅動、數據驅動轉變。未來的安全最終會進化到一種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的新形態。

賽迪智庫軟件產業研究所蒲松濤博士認為,信息安全產業發展呈現出以下特點:

第一,在技術創新的驅動下,信息安全產業邊界不斷延升。隨著信息安全技術與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新興領域的創新融合不斷深化,傳統的防火墻、防病毒、入侵檢測等信息安全技術與移動終端安全防護、虛擬化安全防護、大數據安全分析技術等新興安全技術加速融合。發達國家正在加強新的分組加密標準、密鑰托管和恢復技術、認證理論、公開密鑰密碼、協議的形式化分析等一系列理論和方法等研究。在技術創新的驅動下,信息安全產品體系不斷擴大,產業邊界不斷向外延升?;ヂ摼W、大數據、量子通信等新技術的創新與應用催生出新的信息安全產品及服務,形成互聯網安全、大數據安全、量子通信等新的產業方向。endprint

第二,信息安全產業市場規模在安全事件頻發的刺激下持續擴大。安全事件的頻發,促使世界各國、各界提高了對信息安全的投入,信息安全市場迎來了高速發展時期。據Gartner統計,2016年,全球信息安全產業規模達到835億美元,未來五年將保持10%以上的年均增長率。

第三,互聯網和云計算的快速發展加快了信息安全服務化進程。從產業結構看,全球信息安全產業正從技術、產品主導向技術、產品、服務并重調整。據Gartner統計,2016年,全球信息安全產業各細分領域市場份額分別為:安全服務62%,安全軟件28%,安全硬件10%。

第四,信息安全成為國家安全重要組成部分,戰略地位顯著提升。信息安全成為世界各國關心的重大問題,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紛紛將其上升為國家安全戰略,美、英、法、德、俄等主要國家都制定了網絡空間安全戰略。澳、加、荷、捷等國家相繼跟進,旨在增強綜合國力,保障國家安全。2016年,在全球信息安全市場中,美國、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份額達到80%左右,其中,在全球安全領域500強公司中,美國以366家名列第一名,其次為以色列24家。中國、以色列和俄羅斯等國的信息安全產業發展增速較快,后發優勢十分突出。

第五,信息安全產業生態不斷優化,龍頭企業引領作用持續增強。

從行業組織來看,目前全球有美國信息技術安全協會、美國網絡安全聯盟、日本安全監查協會等一批信息安全產業技術聯盟、協會等行業組織,這些組織通過企業間協作、互補有效促進了產業協同發展。此外,美國RSA安全大會、日本信息安全展覽會(IST)、英國InfoSec安全大會等頂級國際安全會議、論壇和展會也促進了行業交流和產業的發展,成為信息安全產業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全球信息安全龍頭企業不斷加大重組并購的力度,以實現人才、技術、市場等資源的整合,加快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鞏固自身的行業優勢地位。

管理軟件這十年 不斷蛻變 走向移動化、平臺化

第一屆中國信息主管年會是于2008年舉辦的,那時“上ERP是找死,不上ERP是等死”是最時髦的熱詞,各行各業還在熱火朝天地“幾上ERP中”,“吉利汽車五上ERP”的報道至今還讓記者記憶猶新。而最近這兩年,隨著云計算、大數據等話題的火熱,ERP、CRM、SCM、OA、MES等企業級軟件被提及的程度日漸清凈,似乎有點要“銷聲匿跡”的感覺。

但其實,這些軟件還在實打實地運行著,幫著企業加強管理、提高效率,只是不如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那么引人矚目罷了,而這些軟件本身也都在走向一體化、移動化和平臺化。

在我國,企業信息化應用早已經從部門級的生產、辦公、財務、人力資源等初步應用,進入到以流程為中心,多點聚合的一體化管理模式,通過優化業務流程和組織架構,提升企業管理效率,信息化應用也從部門級拓展到企業級,成為企業管理網絡的基石。當下,移動互聯網和云計算的快速發展,從技術上推進了企業管理的革新。

科技的發展給企業管理帶來更多的便利,隨著云計算、大數據、商業智能等技術的洶涌而來,未來企業管理軟件的發展趨勢將如何呢?

一體化 如今,企業管理系統已不僅僅是一個軟件,更是一種工作和管理的新方式。企業更希望將有限的資金投入到業務、產品、服務創新上,而不用花大量的資金和精力去做流程管理和系統的運維管理等工作。相比多系統集成的企業管理方案,一體化的管理解決方案帶來更完整的管理架構。多管理模塊的設計,讓企業在互聯網上進行信息系統建設時,能夠快捷地進行功能擴展和信息交互。CRM需要商業智能工具進行客戶行為分析,同時BI工具也可以用于銷售預測和預算成本分析;一體化的管理架構讓企業與客戶、合作商、供應商能夠實時交互,數據信息共通共享,減少了層層流轉導致的數據偏差,實現敏捷可控的智能化數據處理,因此,企業在進行互聯網化管理建設時,能夠調用多種功能協作管理,實現企業能力的拓展與提升。

移動化 智能手機的出現,推動了移動辦公的發展。通過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記錄工作、與客戶互動、管理工作流程等越來越常見,移動化的管理系統為經常在外奔波的業務員、服務人員和管理者提供日常最關鍵、最方便的應用。企業管理系統可以通過網頁和手機APP登錄,數據信息實時連通,不用遷移數據,無論是商務旅行、休閑度假或是在家辦公,重要的客戶、商機、合約都能移動管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平臺化 平臺化將成為企業軟件未來發展的主要趨勢之一,ERP、OA等在逐漸平臺化。從單一應用系統向統一的信息化平臺發展,平臺化管理可以帶來諸多好處,如降低企業集成成本、升級及維護的成本;部署非常靈活;業務流程規范化運轉;統一界面讓用戶使用起來更加便捷;共享的信息便于不同部門人員進行業務協作和溝通。在企業管理軟件發展面臨瓶頸時,“平臺化”戰略以預知未來的姿態,實實在在地消除了傳統企業管理軟件轉型的切膚之痛。各個軟件公司在設計產品時,會公開越來越多的接口,以允許其他軟件跟其通信。管理軟件廠商會開發一些豐富的接口,讓其他軟件對接,自己可以專注于自己產品的設計開發,只開發相應的接口而不用考慮軟件之間的集成問題。

CIO這十年 從“工匠”到“設計師”不斷蛻變

十年來,CIO本身的角色定位、管理對象、管理模式和面臨的產業環境都在變化。

最初, CIO 是在企業或者其他機構里管理網絡技術部門的人, 后來開始管理信息,而后又和企業的自動化部門聯合,逐漸從一個企業中層領導成為企業高層領導。到了這幾年,CIO面臨著更多的挑戰。

首先,企業里開始出現CTO、CSO、CDO 等職位,這些職位都會和CIO 產生一些碰撞、交叉、矛盾。CIO 的位置在逐漸變化,而未來如果要走下去, CIO 還必須能夠從CEO、董事長的角度考慮企業發展戰略。

其次,過去,CIO 主要是管理企業的計算機和網絡部門,但現在CIO 管理對象在不斷擴展,信息技術本身在不斷發展,信息技術的應用在企業和機構里不斷深化,所以CIO 管理對象從計算機和軟件、網絡逐漸轉向系統,又從系統轉向企業或機構的整體IT 和應用,管理對象就越來越多。endprint

同時,CIO 的管理模式也在轉變。原來的模式是企業IT 部門把設備、軟件買過來,把與IT 相關的一切牢牢把控在內部。但后來情況慢慢變了,先是有外包,接下來又有云計算,從IaaS、PaaS 到SaaS,企業信息化可以通過另外的方式實現。過去要做辦公自動化,整個過程會很累很辛苦, 而現在用微信就能輕松實現, 成本也在大幅降低。

這些變化都在發生,這對CIO來說都是巨大的挑戰。原來CIO只需要技術好,更像是工匠,就計算機而言,不管是主機還是PC; 對網絡而言,不管是網絡本身還是網絡的部件;對軟件而言,不管是一個軟件的系統還是軟件的開發工具,誰理解得深,誰理解得透,誰能把這些東西搭建成一個成功運轉的系統,誰就嬴,這跟工匠類似,需要有工匠精神。

而當下,對于企業的系統究竟該怎么構建, 應該用什么技術,什么才是最好的,這個事情往往需要CIO考慮,借鑒別人的解決方案并在此基礎上進行。

所以CIO 正在從“工匠”向整個企業系統的“設計師”轉變。

面對這些變革,CIO要從原來考慮如何建設應用MES、ERP、SCM、CRM 等系統轉變思路,轉變成從如何整合、融合、發展的角度看問題,轉變為真正從技術融合、業務融合,從外部的環境變革、競爭對手的變化去思考企業的IT 戰略,企業的整體戰略。

對CIO 來說,最大的變革是企業的技術體系究竟怎么構建,原來我們企業的IT 體系是自己構建的,往后究竟怎么構建?企業的信息、企業的數據歸誰管?怎么才能把企業的信息或者數據平臺建設好、管理好、使用好,企業整個IT 的能力,究竟用什么樣的模式來實現?這三個最基本的問題是要把握的。

從體系架構來說,核心的問題是原來企業都是做自己的,但是今天外部的基礎設施,從物聯網到互聯網到網絡平臺到云計算的能力和其他的基于互聯網的公共服務能力都在不斷地完善和發展,所以今天企業的IT 體系架構不再是獨立的。原來企業越大錢越多、獨立性越強,但今天必須擺脫完全由自己來建設企業信息化的方式,也就是說我們一定要根據性能、成本、可持續發展這樣一些最核心的要素來判斷企業的IT 體系架構該如何建,哪些是企業自己要做的,哪些應該是和別人合作的,哪些是要外包出去的,哪些是應該利用公共平臺來做的。

“CIO 要么充電,要么消失?!?“外包、云等因素下,未來企業只需要IT 代理、經紀人,不再需要CIO?!薄癈IO 要懷揣一顆CEO 的心?!标P于CIO 這個職業,種種說法,不絕于耳。

CIO如何跳出舒適區, 以新思維開創IT新格局?有人給出的答案是:第一,自身角色定位要從跟隨者轉變為變革創造者,從傳統的后端支援轉變為引領企業創新、變革的創造者,更加注重敏捷創新。

第二,從面向內部的“系統導向”思維,轉以面向終端使用者的“服務整合”思維,規劃、部署與運維兼具彈性與敏捷度的信息系統架構。

第三,通過伙伴合作補充企業人才缺口,與外部伙伴關系將從“項目式買賣關系”轉換為“長期合作伙伴關系”。

第四,重視客戶回饋,主動掌握需求,著重于通過大數據分析甚至是認知計算分析, 預測可能的業務需求,并且主動提供服務。

第五,輕資產運營讓財務保持彈性,從“采購資產”轉為“采購服務”,確保IT 部門成為服務整合者, 滿足內部與外部客戶對信息服務的需求。endprint

猜你喜歡
信息安全軟件管理
棗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盡棄
禪宗軟件
軟件對對碰
保護信息安全要滴水不漏
高校信息安全防護
保護個人信息安全刻不容緩
“這下管理創新了!等7則
人本管理在我國國企中的應用
談軟件的破解與保護
信息安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