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建筑構造(一)》課程發展的實踐性教學改革

2018-01-17 01:14王崴姜涌WAGNWeiJIANGYong
生態城市與綠色建筑 2018年4期
關鍵詞:建筑構造建筑材料場館

王崴 姜涌/ WAGN Wei, JIANG Yong

建筑構造課程作為建筑學專業的技術類課程,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專業基礎課。該課程旨在讓學生了解和掌握民用建筑的基本構造組成、構造特點以及建筑構造的基本原理;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建筑構造設計,為建筑設計提供技術服務,建立比較系統的建筑構造技術觀念;提高學生在建筑創作中綜合運用建筑構造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全面提高學生建筑設計能力的一門重要建筑技術課程。與建筑制圖、建筑結構、建筑材料、建筑施工和建筑設備等課程密不可分,也是進行建筑施工圖設計必不可少的專業技術課程(趙敬辛 等,2009)。

目前建筑學畢業生面臨就業問題主要是建筑行業招聘單位更需要實踐能力強的學生,建筑構造課對培養學生建筑構造知識、建筑技術和識圖能力等方面則顯得尤為重要。此外,在考研方面,很多高校的研究生初試或復試時都將建筑構造作為專業課的考試內容。因此,建筑構造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改革勢在必行(樊振和,2007)。

1 建筑構造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根據多年建筑構造課程的教學經驗,學生在建筑構造課程學習中遇到的主要問題表現為以下3個方面。

與建筑學專業主干課程《建筑設計(二)》相互滲透不緊密。在傳統教學體系中,建筑構造與建筑設計被人為分裂成兩個獨立的課程,導致學生錯誤地認為建筑構造屬于技術類,與主干課程的建筑設計沒有關系,因此對其不重視、不積極(陳瑜,2009)。

對建筑構造組成及施工工藝理解不全面。由于建筑構造實踐性、現場性強,但教材只能通過文字和圖片介紹知識點,無實物、無施工現場可言。大部分學生雖然對建筑中可見的組成部分有相應的認識,但對看不到的內部構造節點及層次做法則難以理解。

教材中講述如何搭建建筑結構體系的內容較少?!督ㄖ嬙欤ㄒ唬方滩陌颜麄€建筑物拆解為幾大部分,重點講述每個部分的組成和細部構造,構造課的實踐環節和結構體系搭建的內容較少,與建筑學專業學生通常喜歡動手的特點互相矛盾,導致學習過程枯燥,學生興趣不高等問題。

2 基于《建筑構造(一)》課程發展的實踐性教學改革

為進一步促進本科學生對專業課的學習,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專業素質,全面強化學生建筑設計綜合能力,下文結合實際授課過程,探討近幾年建筑構造教學改革的措施與成果。

2.1 對課程標準及教學設計進行修編

2.1.1 《建筑構造(一)》課程標準的修訂

早期《建筑構造(一)》按照2011版的教學大綱執行,課程開設是在第四學期,先修課程是《建筑力學》、《建筑材料》,后續課程為《建筑構造(二)》,同期進行的有《建筑設計二》。但經過幾年的課程講授,教師們發現課程開設的時間滯后,與同期和后續課程銜接不夠緊密,同時也無法為主干課程發揮更大的作用。

經過多次教學討論,在2016版的教學課程標準的修訂中將《建筑構造(一)》課程開設時間提前至第三學期,并在第四、五學期增加兩個《建筑構造實踐周》實踐課程,通過課程開設時間的調整,重新梳理了課程間的關系,使其相互銜接關系變得更為緊密,實現專業課程的相輔相成。

修訂后《建筑構造(一)》與其他課程的關系為:《建筑構造(一)》課程與《建筑設計(一)》、《公共建筑設計原理》和《建筑結構力學》同期進行,為同步開設的其他課程提供必要的建筑技術方面的支持與補充。后續課程有《建筑構造實踐周》、《建筑構造(二)》和《建筑設計二》,《建筑構造(二)》是《建筑構造(一)》課程的下冊內容——后者側重構造體系的基礎,而前者則強調構造體系的擴展,二者間有著很好的銜接關系。

2.1.2 《建筑構造實踐周》課程的增設

為了使《建筑構造(一)》課程教學能得到更好的延續,實現理論與實踐的轉化,在新版的培養計劃中新增《建筑構造實踐周》課程,開設在第四學期。

(1)課程目的:成為加強專業訓練和鍛煉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環節,通過一周時間完成構造設計任務,使學生掌握民用建筑常見的構造作法,熟悉建筑構造節點的識讀與繪制,提高學生工程訓練和解決建筑實際問題的能力。

(2)課程特色:加強專業訓練和實踐能力。通過圖學知識和計算機軟件操作綜合實訓,建筑構造理論的實踐操作,提高學生工程訓練和解決建筑實際問題的能力。

(3)課程內容:按照任務書完成構造設計。任務書主要內容是學生根據同期開設的建筑設計課方案,自行選擇建筑主要部位的構造設計,并繪制成圖。

(4)課程成果:以建筑構造詳圖為主,手繪完成構造節點的詳細繪制。

2.2 課程結合競賽——校園外的實踐體驗

2016年7月、2017年8月暑期,作者先后帶隊20余名學生赴貴州樓納村、四川德陽參加了第一、第二屆國際高校建造大賽。在比賽的20天內,需要師生全程參與團隊入圍方案的實際建造,發揮團隊協作精神,全方面充分利用建筑材料與構造的知識,親手完成設計方案的在地建造。在建造每一個階段,團隊成員都會思考、討論更適合建造的技術措施,嘗試、尋找安裝簡便、節點精美等技術。整個建造過程,是對材料、節點和工法全新的認識。學生在忙碌的3周時間內,體驗了“概念方案-方案設計-深化設計及節點設計-材料采購-加工-建造”的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完整過程,為了更好地描述整個活動的起源、發展與結果,了解整個活動每個階段的任務、策略及階段成果,將建造全過程制成表格(表1)。建造大賽對學生而言,最大的收獲是可以走出課堂,不再紙上談兵,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并實地營建,第一次對建筑和建造有了真實的認識和體驗。

2.3 完善建筑材料與構造實驗室基礎建設

2.3.1 建筑材料與構造實驗室概況

建筑材料與構造實驗室有助于學生更好地認知材料和理解建筑的構造組成,同時還能培養學生的材料意識、設計意識、現場意識、實踐意識以及審美意識。自2008年建筑材料與構造實驗室成立以來,由于條件較為簡陋,利用率很低。2016年7月,學院開始大力完善建筑構造與材料實驗室的建設工作,但因現有場館空間有限,無法滿足展示室單獨設置的要求,最終在場館內外零散空間中選擇3處場地、4個點位,重新進行構造材料實驗室建設(圖1)。經過為期10個月的建設,建筑材料與構造展示室基本建成并于2017年5月開始啟用,目前基地運行正常效果良好。

圖1 建筑材料與構造展示室展示節點分布示意

2.3.2 建筑材料與構造展示室的布置建設

場館A館一樓西側為材料展示區,以利用原有和新建展示柜為主,主要為建筑材料教學展示用途。

場館A館的三樓公共展示空間的西北側為墻體、地面、吊頂材料構造展示區,以鋼架搭建單元空間隔間,每個隔間地面、墻面和吊頂進行裝飾構造的剖切面展示,更直觀地說明了構造的材料層次與工程做法,為理論教學提供了實物模型的教具,輔以課程中墻體、地面

的構造與材料內容的講解,可供全學院師生學習用途(圖2)。

表1 建造實錄與階段展示

利用B場館北側室外的空地建造墻體模型展示區,共設置了2個實體模型,其一為砌體結構墻身模型,另一為框架結構墻體展示模型,比例均為1:1。墻體模型為課本中墻身構造的理論教學提供了實物模型的教具(圖3)。

A場館各個構件上均掛中英文對照的說明標牌,對每個構件進行詳細的介紹。除了可供建筑學專業及規劃專業學生使用外,還可以讓全學院師生了解到場館各個構件的組成與作用,并輔助《建筑構造一》課程中對廠房構造的講解。

圖2 墻體、地面、吊頂材料構造展示區在教學中的使用

圖3 室外墻體系實體模型展示區

3 結語

《建筑構造(一)》涉及范圍廣,綜合性和實踐性較強(李必瑜 等,2013),知識點和詳圖相對其他課程較為抽象。通過近幾年的教學與實踐研究,本文較為系統地從完善課程體系、改善教學軟硬件、理論結合實踐3個方面進行教改探討,以期提高教學成效,讓學生真正受益。同時,建筑構造課程的改革還要在教學中重視教師指導與學生自主創新相結合,以學生的主動的夢想發現與現實為主,師生在共同探索中發現和解決問題(姜涌 等,2004)。

猜你喜歡
建筑構造建筑材料場館
鋼筋混凝土仿古建筑構造與抗震設計方法
會前視察 支招亞運場館利用
創新標準打造綠色雪上運動場館
新型環保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應用
冬奧之約,場館先行
高職工程造價專業《建筑構造》課程教學實踐研究
新型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應用
建筑材料的控制與管理探討
建筑構造課程教學路徑探究
抗震建筑材料簡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