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羅斯文學的思想維度與文化使命

2018-01-18 05:16尚美麗
北方文學·上旬 2017年36期

尚美麗

摘要:俄羅斯民族以俄語和東正教為基礎,又受到東西方文化的影響,俄羅斯文學作品中多有反映。俄羅斯文學在世界文學流派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所富含的藝術氣息和人文思想在很長一段時間影響著世界文學青年。文學作品源于現實又高于現實,俄羅斯廣袤的大地和漫長的冬季造就了俄羅斯作家對時代的深刻思考和不斷反思,他們的作品以時代發展為背景,對社會現狀進行白描或諷刺。文學將民族精神、民族形象進行升華,反映著一個民族的思想訴求,俄羅斯文學更是如此,本文就俄羅斯文學的思想維度與文化使命展開分析、探討。希望可以幫助人們更深層次的認識和了解俄羅斯文學。

關鍵詞:俄羅斯文學;反映社會現狀;思想維度和文化使命

民族文學是民族文化的精華體現,也是民族文化永恒的演繹。俄羅斯文學作品集中體現了俄羅斯文化的特點,不同時期的社會現狀和文化要素在俄羅斯作家的筆下或體現為宏大的戰爭悲歌,或表現為無力的個人掙扎。然而一個民族的文學作品并不能窮盡這個民族的文化特征,文化的特征體現在方方面面,例如:建筑、思想、服裝等。房舍建筑的風格迥異、個體思想的千差萬別、服裝搭配的不盡相同等都是文化傳播的結果?!笆纴y而詩家興”,在社會動蕩不安、發展遲緩的大背景下,俄羅斯文學家以蓬勃的熱情傳播俄羅斯文化,俄羅斯文化以文學作品為載體廣泛傳播到亞洲、歐洲國家,讓世界人民認識到俄羅斯思想和俄羅斯文化的魅力。

一、作為普遍性的文學與文化共生

人類進化發展至今,已經穩居生物鏈的頂端,這就使得人類的主體地位這一信息在童年時期深入個體意識。人類本身的生物性特征決定了人類的特性,比如:人類的形象思維早于人類的抽象思維。因為我們在認識一件事物的時候最先看到的是它的表象,而不是其內在特征。地域、氣候、溫濕度、文化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種族,人類由這些種族融合成整個人類社會。每個民族主體在睜開眼睛審視自我的時候都會發出驚嘆的聲音,這驚嘆聲因著自身的“具有”,也因著自身的“缺乏”,這被法國作家、精神分析學家拉康·雅克稱之為“小它”,因為語言本身就是由缺乏和缺席的概念所引入的,而文學則以語言的形式將這些“具有”和“缺乏”表達出來。

基輔羅斯988年定基督教為國教,文學、文化伴著宗教的興起共生發展,直至17世紀初,俄羅斯外有強敵困擾,內有諸侯爭霸,文學作品也因此如葉飄零,未成氣候。17世紀時,全俄市場逐漸形成,國際文化交流逐步開展,俄羅斯文學也漸漸豐富起來,如《戈列·茲洛恰斯基傳奇》等作品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中人民的民主傾向,人民的文化生活豐富多彩。18世紀俄羅斯社會在彼得大帝的強力推進下百業興起,人民受感染向自由的新生活奔去,文學作品新舊雜陳,文化、文字和文學及其他藝術形式多元共生。這一時期杰爾查文、馮維辛的作品開啟了俄羅斯文學現實主義的大門。19世紀俄羅斯社會由資本主義發展為帝國主義、無產階級革命運動興起,社會文化空前繁榮,俄羅斯文學也進入了“黃金時代”,赫爾岑、托爾斯泰、普希金等作家引領了這一時期的文學思潮,至今仍然影響著文學愛好者。

俄羅斯文學家一直以來用文學和哲理的緊密聯系來闡述自己的觀點,有些觀點經過了歷史的沉淀,仍具有其哲理意義,影響頗深,被人們不斷加以傳頌和解讀,逐漸演變為文化元素。如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以其人物形象的豐富,人物性格的生動描寫吸引著人們。

民族的地域風俗會影響個人的性格特征,基輔羅斯通過征戰和掠奪建造了偉大的俄羅斯,這一民族特點決定了俄羅斯人民驍勇善戰、百折不撓的性格,俄羅斯漫長的冬天,遼闊的疆土,寂寥的夜晚決定了俄羅斯民族文化中既有熱烈奔放的一面,也有抑郁冷漠的一面。所處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使得俄羅斯文化融合了中西方文化。要想了解俄羅斯民族的思想內涵,我們需要從語言、歷史等方面深入研究、探討,找準切入點。俄羅斯文學作品體現了俄羅斯民族的風俗特征和時代精神,是對每一個歷史時期社會現狀的真實寫照。

二、與俄羅斯文化密切相關的源文本

俄羅斯文學中的民族史詩《伊戈爾遠征記》是一部宣告俄羅斯民族主體性的作品,在塑造俄羅斯人的心智方面有重要意義?!兑粮隊栠h征記》以民族史詩的形式描述了俄羅斯歷史上的第一次大型戰爭,但人們對于《伊戈爾遠征記》到底是歷史文本還是文學文本存在爭議,大家看法各異,但無論它是哪種文本,可以確認的是《伊戈爾遠征記》記錄了俄羅斯民族的歷史事件,并且被后人所熟知和傳誦。對于一部文學作品而言,不在乎它到底是歷史文本、文學文本還是神話文本,只要它能記錄一個民族的歷史事件,并且能被后世傳誦,具有其獨特的文學意義,就可以被稱作為一部好的文學作品。伊戈爾夫人在城墻上高歌時,天地為之變色,然而天上的諸神并沒有對伊戈爾施以援手,她悲憤的歌聲里也有對諸神的指責。

《伊萬雷帝與庫爾布斯基通信集》是一個極有特色的小型書信選,它引導了諷刺文學的出現。庫爾布斯基曾是伊凡雷帝手下的一位名將,后因不滿沙皇的作為于1564年叛逃立陶宛,并從立陶宛給沙皇寫了四封信指責沙皇的暴政。伊萬給庫爾布斯基的第一封信件中,強調俄羅斯民族所做的一切都體現了神的意志,宣揚了皇權神授的思想。伊萬深信基督教,認為只有俄羅斯民族才擁有上帝。通信集的獨特之處在于雙方是通過書信體的形式體現了他們獨特的個性和政治主張。伊萬強調皇權神授,而庫爾布斯基給伊萬雷帝的第二封信中主張和平、保守,不理解伊萬雷帝同貴族之間斗爭的意義,兩人因此產生分歧。伊萬雷帝認為人應該具有無限的權力,一方面強調斯拉夫人的優越地位,另一方面也否認了自己“消滅以色列的強者”的主張,他辯解說:俄羅斯的土地是受到神和圣母庇護的,他并不知道以色列的強者是誰,也并沒有想消滅以色列的強者”。庫爾布斯則是批判和指責沙皇的暴力。往來信件清晰地反映了兩人截然不同的世界觀,庫爾布斯基主張削弱沙皇的權力,伊萬雷帝則認為可以通過暴力手段幫助斯拉夫人鞏固權力和地位,認為沙皇是整個斯拉夫人地位的體現,強調斯拉夫人優越的地位。

無論是《伊戈爾遠征記》還是《伊萬雷帝與庫爾布斯基通信集》,都不同程度地體現了俄羅斯思想,雖然在表現技巧上還是粗糙的、不精細的,但也足以看出俄羅斯文學和思想之間的緊密聯系,也正是由于這種認知把俄羅斯文化推向高潮,為俄羅斯文化塑造做出了巨大貢獻。

三、俄羅斯文學的思想維度體現為俄羅斯文化的厚度

俄羅斯文學作品是對一定歷史時期社會現狀的寫照,俄羅斯文學作品中滲透的俄羅斯文化思想具有極大的魅力和藝術價值,塑造了栩栩如生的文化形象。其魅力主要體現在文學作品飽含詩意和理性深度上,無論是《伊戈爾遠征記》中氣勢磅礴的吟唱還是《葉甫蓋尼·奧涅金》中的清唱都體現了俄羅斯文學詩意的美;《伊戈爾遠征記》中伊戈爾夫人對國內各大公不支持伊戈爾遠征,只想自己稱王稱霸的悲憤,對天上諸神的不理睬的指責,《葉甫蓋尼·奧涅金》中塔基雅娜最后對奧涅金的拒絕都表現出了絕對的理性。俄羅斯文學作品塑造了人民性格,體現了民族精神,是具有豐富的哲理意義的文學作品。俄羅斯民族普遍善于通過文學作品表達自己的觀點、主張和感受,被賦予絢麗的哲理色彩。

俄羅斯文學作品有塑造文化形象的功能,果戈理在自己的作品《塔拉斯·布爾巴》描述的歷史事件體現了當時的社會現狀,他這部作品中塑造了一個敢于殺死背叛族群的兒子和眼睜睜地目睹波蘭人活活燒死自己大兒子的父親形象,體現了哥薩克軍人的氣質,塑造了哥薩克軍人的人格特征和氣質特點,體現了俄羅斯文學作品的塑造功能,通過對模擬事件的假設,塑造了哥薩克軍人鮮明的氣質特征,為俄羅斯軍事題材文學作品的創作提供了靈感和創作源泉,這種氣質也成為之后俄羅斯軍事題材的主要元素,在俄羅斯軍事題材的文學作品中處處可見,足以可見其重要性。他所宣揚的“英雄就是要殺人的”這一信條在俄羅斯軍事文學作品中多有體現。

俄羅斯文學家作為文學作品的塑造者和主體,常常在俄羅斯思想中加入自己的話語作為見解,通過這種作者和作品的密切貼合,把自己的觀點融入到文學作品中,使其更具備現實意義和社會意義,更好的塑造俄羅斯文化形象。除此之外,俄羅斯文化還存在一個傳統,就是把文學文本當成闡述哲理的資源,通過文學作品體現哲理意義,被染上極強的哲理色彩。尼·別爾嘉耶夫、索洛維約夫和羅扎諾夫無疑是這方面的領導者和杰出者。以尼·別爾嘉耶夫為例,他的文學作品《俄羅斯思想》一書對托爾斯泰主義做出了闡釋,以作家的《戰爭與和平》一系列作品為依據,指出托爾斯泰主義的非暴力思想比人們所認知的要深奧,通過《戰爭與和平》中富含的哲理意義,向人們闡述某種哲理,幫助人們形成正確的認知。尼·別爾嘉耶夫在《戰爭與和平》一書中,看到了托爾斯泰主義的宗教無政府主義和非暴力主義,托爾斯泰主張非暴力思想,否認政權和暴力。

洛謝夫通過闡述俄羅斯思想,塑造俄羅斯文化形象,并根據思想的深度不同對俄羅斯文化形象進行豐富和再塑造。洛謝夫在1916年發表了《柏拉圖的愛神》一書,在此書中洛謝夫試圖將各種理論融合到柏拉圖學說中,其中包括:音樂和數學、超人學說理論、對上帝存在的質疑和黑格爾對美的闡釋等不相容的理論,洛謝夫通過把這些不相容的理論相融合,更深刻地研究和解讀其中體現的俄羅斯思想以及蘊涵的哲理意義,更好的塑造俄羅斯文化形象。

四、結語

俄羅斯文學作品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和社會價值。大部分文學作品有極強的哲理色彩,富有哲理意義。俄羅斯文學作品體現了俄羅斯民族的文化思想、民族精神,塑造了俄羅斯民族的人物形象。俄羅斯文學作品不應該局限于語言、文字,更應該傳達思想、使文學與思想密切聯系,從俄羅斯思想中解讀俄羅斯文化,深層次地理解俄羅斯文化。

參考文獻:

[1]姜磊.新俄羅斯文學中“現代知識分子”思想譜系研究[D].黑龍江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6.

[2]鄭永旺.論俄羅斯文學的思想維度與文化使命[J].東北亞外語研究,2015(01).

[3]劉錕.論俄羅斯文學研究的文化維度[J].外語學刊,2016(06).

[4]韓迎春.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本性及使命[J].求實,2012(05).

(作者單位:山西農業大學信息學院)

北方文學·上旬2017年36期

北方文學·上旬的其它文章
做客浩罕村
海邊
我期待
吶喊者的心
溫柔
一夜思親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