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眼中的區域社會史

2018-01-18 05:16馬志遠
北方文學·上旬 2017年36期
關鍵詞:發展

馬志遠

摘要:區域社會史是一種基于歷史學的基礎上,綜合利用其他學科如社會學、人類學、民族學等學科的知識,來整合各類資源,從而達到研究某一特定區域的歷史目的的方法論。近年來,隨著區域社會史的研究的不斷深入,這一研究方法也在不斷發展、進步。區域社會史作為一種新的研究角度,也有著自己獨特的研究理論。

關鍵詞:社會史;形成;發展

歷史,是記述人類社會活動、轉述過去事件的工具。我們多數人了解歷史多半不是通過史料、檔案等第一手資料,而是通過看教材、看專著等途徑來了解歷史,殊不知,這些歷史往往帶有很大的主觀色彩。歷史,就是一個還原真相的過程。我們所看到的歷史,都是傳統史學的著作,多半是從國家角度出發來了解我們的歷史,我們需要一種新的角度來看歷史,這個新的角度就是區域社會史。

一、區域社會史的背景

在中國,多年來就存在區域性的研究,尤其是在經濟史領域;在社會史的研究中,改革開放之后已有進一步的展開,許多論文中已表現出中國區域社會史研究的走向。但是,究竟如何看待這種歷史的、或者社會史的研究取向?恐怕還值得我們認真去理解和思考。

20世紀初新史學的出現打破了傳統的政治史一統天下的局面,新史學家在大量引用西方史學理論和社會科學理論的基礎上,用多學科的方法來研究歷史。不可否認的是,傳統的政治史是為統治者服務的歷史,不過它的存在也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的。因為國家是人類最偉大的和最重要的社會組織,君主發布的法律和政策是最容易被人記錄下來的。蘭克等人把政治史看成是真正的歷史,在實踐上的具體體現便是著述的主要內容都是政治史。不過,隨著學術界對舊史學的批判,新史學也就應運而生。梁啟超曾批判舊史學有“四弊二病”,在今天看來不免有失偏頗,但是舊史學確實存在一些問題。

二、區域社會史的形成

區域社會史作為一種研究歷史的方法論,它的形成過程是十分紛繁復雜的。中國歷來就有地方史研究的傳統,其中不乏有新編的地方史志,也有以各種空間范圍為基礎而撰寫的專史和通史,但是從嚴格意義上來講,它們并非真正的區域社會史。區域社會史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在田野考察的基礎上結合文獻的解讀,綜合運用各學科的研究方法來解讀某一地域的歷史。我們需要明確理解的是,區域社會史絕不是各地方歷史的簡單疊加,而是置于國家背景之下的對某一地域的研究,而它的研究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

“地域社會史是以社會及其發展的相近性為依據而劃定的一定區域的社會及其發展的歷史,它是社會史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地域社會史又往往被視為一種個別的,微觀的研究,或被看作為整體的、宏觀的研究之附庸,這種認識其實是史學方法論上的一種誤解。[1]”

從地域角度來說,整個社會無疑是多地域社會相互聯系的結合體。在整個社會史研究的過程中,并不排斥包括地域社會史在內的具體研究方法和手段。而是從特定地域內的經濟、社會等多層次出發去把握總體性。在區域的劃分上,我國學者提出過三種建議:按照行省劃分、按照自然經濟條件劃分和多元標準劃分(結合前兩種劃分方法)。

“把‘區域理解為一個分析的工具,其實就是要把‘區域跟‘人聯系在一起,我們是在做社會史,在做人的歷史,所以,當‘區域跟人聯系在一起的時候,‘區域這個詞就不是地理的概念,而變成是一個與人的思想和活動有關的分析工具”。

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區域社會史這一方法論,相對適用于明清史和近代史,而對于之前每個朝代則并不一定適用。因為區域社會史尤其強調的一點是田野考察,而這一考察主要依據實地勘探的成果,也就是說,如果沒有詳細的調查報告是無法取得進展的。

三、區域社會史的發展歷程

區域社會史的發展至今不過30多年,但是,不可忽略的是,區域社會史是從社會史分出來的,所以我們在討論區域社會史的時候可以以社會史的發展脈絡來展開。

首先是20世紀30-40年代的社會史,這一階段的社會史有兩個特征,一個是眼光向下,另外一個是社會變遷,這兩個特征構成了之后社會史研究實踐的兩條主線。所謂眼光向下,是指歷史研究應該打破傳統的政治史的狹窄研究領域,把眼光更多的投放于民眾生活。

其次是20世紀50-80年代的社會史,這一階段的社會史研究主要是在政治史研究范式之下進行的。在這一時期,與社會學密切相關的一些學科基本上處于停滯狀態。我個人認為,這一時期的社會史實際上處于一種停滯狀態。因為在這一時期,馬克思主義理論占據了研究主題和解釋工具的支配地位。當時學者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會性質、社會關系(階級關系)和民眾反叛(主要是階級斗爭或農民起義)這三個領域,就是后來我們時常提到歷史研究界中的五朵金花(1950年代以后中國歷史研究界的“五朵金花”:漢民族形成問題、中國歷史分期、封建土地所有制、農民戰爭和資本主義萌芽。)

最后是20世紀80—90年代的社會史,這一時期,社會史才真正可以擺脫束縛,重回正軌。這一時期的社會史是由“眼光向下”到“自下而上”書寫的?!白陨隙隆笨礆v史在中國的實踐,是對前者概念體系的重大改進,有可能避免新舊史學之間界限的模糊性。

“自下而上”看歷史的一個重要產物就是區域社會史的研究方法?!白陨隙隆笔恰白韵露稀毖芯康幕A,區域社會史的研究不僅意味著對草根社會的關注,而且要從民眾的角度和立場出發,來重新審視國家與權力,審視政治、經濟和社會體制,審視帝王將相,審視重大的歷史事件和現象。

至此,區域社會史成為了一種新的方法論,進入我們的視線。歷史研究實現了“眼光向下”的轉變,使得學者越來越注意將廣闊的地域置于研究的視野之內,注意區域整體的研究。

四、區域社會史的展望

陳春生前輩曾提到過,

“我們可以把區域社會史研究理解為一種方法論,因為它的目的并不在于區域或者地方。而在于通史——它體現了一種重寫歷史的努力”。[2]

是的,區域社會史的目的在于一種嘗試——重寫歷史的嘗試。在20世紀,中國的史學經歷了巨大的變化,區域社會史提出的擴寬研究領域,運用多學科的理論方法等研究理念,成為中國史學變革的核心內容??梢哉f,區域社會史有其成就,但是也有其不足之處。

(一)區域社會史取得的成果

可以說,區域社會史作為一種全新的方法論,首次挑戰了傳統史學的穩固地位。它所倡導的新的研究方式也極大地拓寬了我們的研究思路,可以說,它的提出對于以后的歷史研究頗為有益。

區域社會史提出了“明清史”的概念,我們以往的歷史研究多以二十五史為基礎,多從各個朝代的更替來書寫歷史,很少從下層民眾的角度來考慮。以劉志偉前輩的《從倭亂到遷?!窞槔?,提出所謂的改朝換代對于下層的民眾來說不過是換了統治者而已。倭亂是明朝時期所面對的問題,而遷海則是清朝的政策,二者在時間上有著很大的連續性。所以我們在看待這一問題是不應把它割裂開來。這就是區域社會史中的提到的“時間的連續性”。

區域社會史的途徑是推重問題的,是允許跨時段的,其最終目的一定是跨區域的,甚至是整合性的。[3]

可以說,區域社會史以區域劃分來作為社會史研究的基礎,從國家和社會的角度加以考察,使得各種分散的選題加以整合,從而提供一個更廣闊、更宏觀的研究視野。使得我們的關注點由過去國家層面的政治制度轉向關注基層社會與國家的互動關系,是中國的社會史研所邁出的重要一步。

(二)區域社會史存在的問題

不可否認的是,區域社會史的研究仍然存在很多的問題。由于學者大量借鑒國外的理論研究方法,導致自身學科理論嚴重不足。但是問題的關鍵不在于引進學科理論方法的多少,而在于如何消化利用。如何協調本土化的中國歷史研究與主要以西方文明為模式而發展出來的社會科學專業領域的解釋系統成為了現在面臨的主要問題。也就是說,我們現有的理論還不能完全的消化吸收從而導致我們無法更好的有效利用現有資源,這仍然成為了困擾幾代學者的難題。

同時二元對立關系的存在也干擾了我們進行研究的進行。我們通常提到的精英—民眾都是把二者割裂開來的,而我們所做的研究也通常是以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進行的。殊不知,這樣的研究是片面的。我們研究區域社會史,更多的應該以小見大,而不是從上看下。也就是說,我們的歷史研究從來就不是割裂開來的。這樣的結果只能是忽視各種各樣的統一性,而其研究結果也可想而知。

參考文獻:

[1] 喬志強,行龍.從社會史到區域社會史[J].山西大學學報 ( 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8 (3).

[2] 陳春生.從地方史到區域史—關于潮學研究課題與方法的思考[C].區域社會史比較研究中青年學者學術討論會.

[3] 趙世瑜.小歷史與大歷史[M].三聯書店,2006 年 11月第一版,第 76 頁 .

(作者單位:內蒙古師范大學)

猜你喜歡
發展
印刷術的發展
習近平的可持續發展之“策”
京津冀協同發展
區域發展篇
圖說共享發展
圖說協調發展
圖說創新發展
教師發展
領導的囑咐
我們究竟來自哪里

北方文學·上旬2017年36期

北方文學·上旬的其它文章
做客浩罕村
海邊
我期待
吶喊者的心
溫柔
一夜思親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