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2018-01-19 17:50蔡衍球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12期
關鍵詞:思維習慣想象思維

蔡衍球

思維的最高境界是創造性思維,而創造性思維是由發散性思維和集中性思維相互結合而成,其中發散性思維起主導作用。發散思維又稱求異思維、輻射思維、開放思維等,它是不依常規,尋求變異,對給出的材料、信息從不同角度,向不同方向,用不同方法或途徑進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一種思維方式,是創造性思維的一種主要形式,是創造力的核心。它具有生動、活潑、富有獨創性的特點。小學生由于受知識水平和思維定勢的影響,思維較狹隘,表現在語文學習中,就是答案的千篇一律和作文驚人的相似性。因此,在教學中,我不但注重培養學生思維習慣,還深入挖掘教材,努力尋找思維訓練點,引導學生創新,鼓勵學生多動腦筋,表揚、肯定他們的別出心裁和與眾不同,從而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使學生真正擺脫思維的僵化、刻板和呆滯,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使他們敢于思考、善于思考,最終使問題得到圓滿解決。

一、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發散思維習慣

良好的思維習慣,即不囿于見聞和現有的結論,不迷信教條,不盲從權威,更不輕易附和一般人的見解;敢于超越傳統習慣的束縛,擺脫原有知識范圍的羈絆和思維定勢的禁錮,對眾人通常認為完美無缺的結論,能從新的角度去思考、分析和審查,找出缺欠和不足,加以修正或揚棄,從而有所創新,有所發明。傳統陳舊的課堂教學或應試教育的課堂教學,教師采用的是師道尊嚴,我講你聽,我寫你記,學生只能循規蹈矩,機械模仿,死記硬背,想說不敢說,想做不敢做,這樣的教學環境無疑會扼殺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我覺得應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1)教師應致力于和學生建立一種平等、民主、親切、和諧的關系。教師要充分相信每個學生都有創造的才能,要尊重與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始終把學生看作是共同解決問題的伙伴,在課堂教學中變“師道尊嚴”、“教師權威”為“師生平等”、“以誠相待”。這樣,師生關系融洽,學生感到寬松和諧,在毫無顧慮、毫無壓力的氛圍下,才能以愉悅的、自由的心情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來,才能敢想、敢說、敢做,創新的見解才會不斷地涌現出來。多用激勵獎賞的辦法,允許不同意見相互爭論,培養學生“不惟師”、“不惟書”、“只惟實”的良好學風。

(2)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運用誘導語言,引導學生從新的觀點和新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敢于突破常規,敢于提出大膽的設想和獨特的見解。如“你認為他這樣做好嗎?為什么?”“換個角度想想,你還有不同的看法嗎?”“你有什么疑問嗎?”“你還有什么不同意見嗎?”“比較一下,這幾種看法哪種更為合適?”等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做到敢于補充修正他人的意見,能發現他人的長處和短處,不盲從,能大膽發表自己的不同見解,展開不同意見的爭論,敢于質疑問難。這樣,教師始終處于從旁指點的地位,起著穿針引線的作用,學生則始終處在主體實踐的地位,易形成濃厚的創造研究氛圍。

(3)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催化他們的學習情緒,對學生的思維火花要小心呵護,多加贊賞,堅持以表揚和鼓勵為主,正確引導。老師常掛在嘴邊的話應是:“你真會想!”“你的看法很獨特!”“你敢向名家名篇挑戰,真了不起!”等等。盡可能多地發現每個學生的聰明才智,盡力捕捉、開發他們身上潛在的創造力,充分利用獎勵和贊揚機智,使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創新的樂趣,樹立我能行的自信心和進取心。長此下去,學生就會產生敢于向一切人、一切事物挑戰的勇氣,變得越來越有創見。

二、充分利用教材的思維訓練點培養學生發散思維

語文學科不同于其它學科,在閱讀中涉及到的問題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為發展學生的發散思維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我在教學中精心鉆研教材,尋找思維訓練點,進行獨具匠心的設計,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思考,破除思維的單一性、直線性,激發學生的求異思維、發散思維,尋求多種答案。如:學習了《荷葉圓圓》一課后,我是這樣啟發學生的:“荷葉不僅僅是小水珠的搖籃,小蜻蜓的停機坪,小青蛙的歌臺,小魚兒的涼傘,還有很多小動物、小昆蟲也都很喜歡荷葉。請同學們想一想,荷葉還會是誰的什么?誰會把它當作什么?”教師的語言點燃了學生發散思維的火花。學生想象大膽合理,用詞準確與生動,充滿了童真童趣。

三、結合課文內容培養學生大膽想象促進發散思維

想象是人腦在已有知覺材料的基礎上經過加工改造產生新形象的心理過程。想象力是發散思維的重要基礎。沒有想象,就不能理解所有文學作品中那優美的自然風光和濃厚的風土人情;沒有想象,就不會作文、繪畫。而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更是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良好契機。教師要善于抓住有豐富內涵的故事情節和場景,把著重點放在學生積極思維的點撥與誘導上,啟發學生進行大膽、豐富地想象。課文中有些地方描寫比較簡略,這是作者寫作技巧的運用,我們可以利用這些空白激發學生想象。例如《黃山奇石》一文,對眾多的奇石只重點介紹了幾塊,而對其它的只提了一下名字,有的甚至連名字也未提。教學時引導學生仿照作者的描寫方法,對文中沒有作具體介紹的巖石“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等作創造性的描述,還讓學生想象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狀的巖石的樣子,讓學生給它們取個名字并進行描述,學生的創造熱情空前高漲,想象力得到了極大的激發,描述得栩栩如生,入情入境。

四、通過強化練習來訓練發散思維

在指導學生做練習時教師要擺脫傳統的教育觀念的影響,決不能以“能應付考試就行”為目的,面對學生的定向思維熟視無睹,滿足于淺嘗輒止,而應千方百計地激活學生的求異思維,使學生的思維不斷從一個角度轉向另一個角度,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如:引導學生造“我坐在什么地方干什么?!钡木渥訒r,要求每個學生開動腦筋,造出與眾不同、新穎的句子,別人說過的就不再重復,鼓勵學生“標新立異”。教師引導學生:“下面我們離開教室,到公園、郊外、田野、海邊去,同學們想象一下,我們會坐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睂W生的思維活躍了,造出的句子范圍廣了,內容豐富了,也顯得生動了。如:我坐在山坡上看風景;我坐在草地上寫生;我坐在河邊釣魚等。在練習中,我不僅僅滿足于學生答案的正確,而是激發學生去尋求多種答案。如在括號里填上適當的詞語:( )的金魚、( )的貝殼,大部分學生都填“美麗”、“漂亮”。這兩種答案是正確的,但顯示了學生詞匯的單一和貧乏。我并不到此為止,而是提示學生:“除了‘美麗和‘漂亮,還可以填上更好的詞嗎?從顏色、形狀、姿態等方面想一想?!痹诶蠋熥龀鍪痉吨?,學生的思路打開了:活潑的金魚、可愛的金魚、機靈的金魚、五顏六色的貝殼、各種各樣的貝殼、千奇百怪的貝殼……豐富多彩的答案不斷地涌現出來。通過這樣的訓練,既幫助學生積累了豐富的詞匯,又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

總之,發散思維能力的培養和形成絕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抓住時機,循循善誘,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加以正確的指導和訓練,善于發現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火花并及時引導。只要持之以恒,就一定能促進學生思維的靈活敏捷,提高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發散性思維不能受課本知識的束縛和局限,允許學生思考問題時標新立異。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授課時要結合語文的學科特點,通過多途徑多方法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發展學生的創造能力,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具有開拓能力的創新人才。endprint

猜你喜歡
思維習慣想象思維
快樂的想象
一生
探索發展學生科學思維習慣的方法——以初中生物學實踐活動為例
探索發展學生科學思維習慣的方法——以初中生物學實踐活動為例
那時我們如何想象未來
思維總動員(二十五)
思維總動員
提升學生數學素養的策略研究
提升學生數學素養的策略研究
善問讓思維走向深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