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技術革命將改變人類什么

2018-01-19 22:04林永青
金融博覽 2018年1期
關鍵詞:人腦人類

林永青

第一次工業革命,以蒸汽機動力為代表,改變的是“人類使用工具”的方式。

第二次工業革命,以電力和電器的動力和動能為代表,改變的是“人類使用能源”的方式。

第三次工業革命,以計算機、信息技術、互聯網為代表,改變的是“人類與世界連接”的方式。

而這一次——第四次工業革命,以新智能技術、新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為代表,將要改變的是“人類自身”!

2008年,一場全球性金融危機讓全世界憂心忡忡,迫使我們中一些最聰明的大腦,開始思考人類的未來?!段磥?0年》正是這樣一本由幾十位諾貝爾獎得主和政治家“與未來的對話”。

10年前,這本書就預言了當時看起來許多令人震驚的“黑科技”,比如“奇點到來”、“人腦下載”、“量子糾纏”、“物質傳真”乃至“人類永生”,等等。

10年時間很快過去了,其中,有些預言我們剛剛看出端倪,而多數預言還遠遠超出今天人類主流社會的認知。但是,人類社會的主流認知的確獲得了一項了不起的進步,那就是——人類應當以最開放的精神,寬容變化、寬容未來。

雖然現在我們還無法確定這些預言能否一一成真,但從中可以窺見未來世界發展的一些端倪。正所謂——先創造信心,再創造知識,再創造未來。

一、信息技術、人工智能和人腦

“想象一下這些古怪的事情:一只雞長著鵪鶉的腦,像鵪鶉一樣點頭,像雞一樣叫。一位患了帕金森綜合癥的老人,置換了一點腦組織后,立刻就能出去打高爾夫球了?!边@不是科幻小說,而是科學家正在試驗的事實。

同樣,今天的人類情感和倫理所無法接受的事實是,未來25年左右,人類的大腦將可以植入記憶芯片。有更大膽的科學家預言,20至30年以后,人腦的信息和記憶可以下載到電腦硬盤上……

信息技術最令人驚異之處在于逆向工程的出現和人類智能的拓展。人類已經對人腦中的20個區域進行過模型分析和仿真,包括聽覺皮層、視覺皮層和小腦(關系到人類的技能形成)。

對大腦皮層(抽象思維能力)雄心勃勃的仿真也正由IBM公司進行著。大約20年內,我們將擁有更精密的模型和仿真技術對人腦中的數百個區域進行分析;我們還能將這些仿真技術用于廉價的計算機之上,它們將超越人腦的計算能力。

事實可能還遠不止如此。我們對人性將有更深的洞察,自人類開啟那些進化程序后,這將成為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的一個主要目標。如今人工智能程序已經完成數百項過去只能由人類來完成的任務。

智能技術已滲透到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如心電圖診斷、醫學圖像處理、財務欺詐自動檢測、數十億美元級的日常投資決策、產品設計、即時存貨維護、自動化工廠的產品裝配、智能武器制導以及其他數不清的應用。

未來25年內,這些技術將那些人類仍然占優勢(主要是模式識別能力)的智能與機器智能不可思議地結合起來。

不僅是人工智能,人類可能正在創造一種新“物種”。最新一代的神經系統移植技術,使患者在體外即可更新他們腦部的電腦程序。人類已經擁有血細胞大小的設備來實現復雜的功能,諸如在人體血液中搜尋和消滅癌細胞。

20年內,這些血液中的“納米機器人”將能從內部保障人類的健康,它們將通過毛細管與神經元相合,以“非入侵”的方式進入人腦內部。

人腦中數十億廣為分布的“納米機器人”將深入神經系統內部,為人們提供全方位的虛擬現實經驗。人類將直接擴展自身的記憶、模式識別功能、認知官能以及人類智能的所有方面。

二、能源、人口問題、地球環境

到2050年,我們將會有更多清潔的發電方式。例如更小更先進的核反應堆,它們附帶有自動防故障裝置,而且僅產生極少的核廢料,并將在全世界得到普及。

從太陽、海洋和地球深部捕獲能量的可再生發電機將進一步增多。煤炭仍將是很多國家的基礎能源,但是新材料和更高的蒸汽溫度將提高它們的利用效率。

人類活動排放出的二氧化碳也將被捕獲,然后安全地存儲到海底的地下水庫,而不是排泄到大氣層中。其他污染物,諸如硫磺和氮氣,也將被移除。當然還有許多人們聞所未聞的技術。

水管理將更少地涉及水管、水泵和混凝土澆灌,而更多地與創新和創造有關。水政策將從競爭走向合作。生態專家將促使全社會共同關愛自然基礎——濕地、漫灘、森林流域——在為人類提供清潔水的同時保護好人類自身,以及和野生動植物的生活環境。

基于人類當前的“碳交易”的經驗,一切資源服務都將在未來衍生出相應的市場,包括土壤、水、空氣(碳和其他元素)、陽光等。通過這些交易機制獲得的經濟收益將被用于全球性的生態恢復機制。

生態經濟學已成為一門主要學科,包括完整的全球生態核算和會計體系??沙掷m發展得到強調,消費格局將置于新的全球性條約的約束之下,以遏制原料的開發利用。

接下來50年,雖然世界人口的增長率將會降低,但世界總人口仍將繼續增加。大多數的增長來自第三世界的沿海地區(包括中南美洲、非洲、中東、中亞和東南亞)。人口增長既是第三世界國家相對較高的出生率的結果,也與長壽國家(如美國、加拿大、日本和西歐)相對較低的出生率有關。在2058年的世界人口組成中,今天的工業化國家的比例將更小,它們的年齡中位數也將更高。人口增長將加劇對自然資源、食物和生存空間的爭奪。一旦處置失當,污染和貧困水平,以及政治與經濟不穩定性將會上升。

三、生物學、醫療和人類基因

未來的生物學主要范式變革是建立在生物學與工程學的結合之上的產業革命。研究者們將學會如何模仿綠色植物在自然中的能量生成機制——二氧化碳和水的光合作用生成了氧氣和能量,并產生基于植物生化成分與結構的能流與能量存儲器,關鍵性突破將隨之到來。

“人類已經有一個重大發現,那就是只需要一點人類的幫助,大自然將能實現自我恢復,還能清除我們排放的垃圾?!保ㄍ呃つ滤_,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主席)比如人們再也不需要購買諸如電話或電腦這樣的產品,而是購買“通信服務和計算服務”。任何事物都將是可再生和可重復利用的,一個人的廢物可能是另一個人的資源。所有的廠商都有責任回收他們的產品,其將通過可再生企業的網絡來實現。在此意義上,與其說是人類在利用新材料,不如說人類在進行新的生物工程。

美國國家人類基因組研究院院長、遺傳學家弗朗西斯·柯林博士領導著人類基因組計劃,這個最大膽的工程讀出了人類DNA“說明書”上的全部30億個字母。50年后也許每個人都會有一份完整的自身DNA序列的拷貝。這份拷貝將會結合到高度精確的電子病歷里,電子病歷甚至會和其他大量的重要醫療資料一起,被刻錄到已經植入人前臂皮膚下的芯片里。

那些對每個人來說都是獨一無二的DNA序列信息,將成為一種高效式預防性藥物的基礎;在嬰兒出生前,我們就能預知他或她的體質是否會患上心臟病、精神病以及一系列的其他疾病。我們甚至在嬰兒出生前,就能大致判定一個人的能力和性格。當然使用這些知識要面臨多大的倫理挑戰??!

同樣,在過去的30年間,我們在神經疾病的診斷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其中的一些可以用于神經退化性疾病。(史坦利·布魯希納博士,美國神經學家,在1997年被授予諾貝爾醫學獎)50年后的景象不會是數千萬人承受著老年癡呆癥和其他神經退化性疾病的痛苦,針對各種疾病的蛋白特異性藥物將被創造出來,退化性腦疾病將很快得到根除。我們可以樂觀地估計,50年后心血管疾病將會因為醫療的進步而消失(亞倫·西查諾瓦,以色列醫學教授,2004年獲諾貝爾化學獎)。

由于基因計算和排序的成本每年下降一半,目前已從1990年的每堿基對10美元下降到1美分。大腦掃描的空間分辨率每年會翻倍?;蚣夹g漸漸成為信息技術的一個子學科。

在過去200年里,人類的平均壽命已經翻倍。在10年內,生物工程將比今天要強大得多。根據美國發明家雷·庫茲維爾的模型,未來15年內,我們每個人的預期壽命將增加1歲。雖然這遠非人們理解中的“人類的永生”,但最終必將出現一個臨界點。

如果這些都成為現實,人類又將會是怎樣呢?各項科技進步互為基礎,相互促進,不斷加快變革的腳步,生物工程技術、計算機科學、納米技術、人工智能、人機交互工具、人類大腦研究等領域的進展,將在30至50年內給人類生存方式帶來徹底變革,其影響將比工業革命或近期的信息技術革命更加深遠?!?/p>

(作者為價值中國智庫創辦人、價值中國網創辦人)endprint

猜你喜歡
人腦人類
顫抖吧,人類
人腦擁有獨特的紋路
人類會成長起來嗎?
讓人腦洞大開的繪畫方式
人類第一殺手
1100億個人類的清明
讓人腦洞大開的智能建筑
Sox2和Oct4在人腦膠質瘤組織中的表達及意義
“人腦計劃”出臺前后的故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