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樣讓家長對孩子的成績滿意

2018-01-19 00:42張禹川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12期
關鍵詞:人才班級家長

張禹川

基礎教育就是解決人們在成長中為了獲取更多學問而在先期要掌握的知識,它作為造就人才和提高國民素質的奠基工程,在面向21世紀的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作為基礎教育成果評價的成績為上一級學校選拔學生提供了重要依據,越來越多的家長關注孩子的成績,街頭巷尾、茶余飯后人們談論教育最多的是教學成績,有的家長甚至因為孩子的成績不如意對班級橫加指責。那么,班級怎樣讓家長對孩子的成績滿意呢?筆者認為,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轉變評價方式,樹立整體素質觀

(1)轉變單一的質量觀,關注全體學生的成長。由于高一級學校選拔學生以考試成績為主,再加上社會對學校的評價主要看高分學生的多少,高分學生多的班級一俊遮百丑,班級科任老師在評優評模中優先考慮。為了追求升學率,有的班級課程表上雖然有音、體、美、勞技等課程,但實際上課時被語、數、英等應試學科占用,任課老師往往偏重于知識的傳授,機械訓練學生的應試能力,忽視全體學生多方面能力與智慧的培養,學生的個性受到壓抑,學生身心的健康受到影響。更有甚者,催生了有的班級重視尖子生的培養,給尖子生開小灶,對差生聽之任之,極不公道地歧視后進學生。

《義務教育法》規定:“義務教育必須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努力提高教育質量,使兒童、少年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人面發展?!弊鳛榘嗉?,應該轉變以分數論優劣的單一質量觀,關注全體學生的成長。

(2)提倡多角度、多樣化的評價方式。單一的以分數論優劣的質量觀讓學生的個性受到壓抑,學生的身心健康受到影響。如果孩子的身心健康,并能沖破選拔考試的瓶頸,上高一級學校,家長當然喜笑顏開。但選拔考試是殘酷的,上高一級學校的學生只是部分學生,造成每次考試分數一公布,有的家長對班級抱怨、指責。所以應該改革單一的評價方式,探索多角度、多樣化的評價方式,將學生的學習生活過程納入成績,有的學校探索綜合素質評價,近年來高中招生將綜合素質評價納入考查科目,初中實行劃片招生就是很好的嘗試,通過多角度、多樣化的評價方式讓家長看到孩子的進步,能力的提高,認識到孩子是有用之人。

(3)舉辦多種形式的活動,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未來的社會需要的不僅僅是專家、學者,各行各業都需要有突出特長的人才。班級應該合理安排學習時間,留出一定時間,放手讓學生組織,舉行體育競賽、采訪等活動,在活動中讓學生能力得到培養,發現學生的特長,讓家長發現孩子的閃光點,認識到孩子是有用之人。

二、培訓家長,轉變家長觀念

(1)明確正確的人才觀。從古代的科舉制度到今天的升學考試乃至公務員考試,為國家選拔人才作出應有貢獻,為廣大寒門學子提供了一個公平競爭的機會。但是每年高考后各學校對狀元的炒作,誤導了家長,他們認為考得高分就是人才,考不了高分什么都不是。遙想在民國時期,數學考0分的吳晗、張元和,數學考了15分的錢鐘書,三次高考落榜的曹禺,數學低分的季羨林后來都成為世界級人才,按照多元智力理論,偏才、怪才、奇才會在我們的學生中出現的。

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步完善,將對人才整體素質提出更加全面、更高規格的要求。從才交流趨勢看,沒有哪個單位愿意選擇品德修養水平低、個人名利至上,責任心差的人。哪些只會背書本知識,智力平庸,實際能力低下者,勢必難以謀生;體質弱、心理疾病患者,勢必難以找到合適出路;缺乏獨立思考和是非判斷能力者,難免會碰壁;蔑視勞動、靠投機發財者,終將被淘汰。而哪些品德、智力、體質、審美和勞動技能等方面獲得全面發展的人才,將日益受到重視。

專家預測,我國今后一二十年仍急需大量合格的初中級勞動者和中層技術人員,而目前阻礙經濟發展的顯著問題是因為缺少這些人才導致已有的科技成果不能迅速而有效地轉化為生產力。所以班級應該在家長中宣傳什么是人才,讓家長明白人才是那些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職業素養和較高工作技能,能夠持續為社會創造價值的人。一個清潔工人,能夠長期把地掃成世界一流,就是人才。一個員工能夠安心本職工作,持續不懈地提高工作效率,更是人才。例如廣州從2008年開始每年評選表彰一批優秀異地務工人員(含“優秀異地務工技能人才”),2016年表彰的有22年戰斗在保平安工作一線的鄧耀修,駕駛灑水車的童清委,下水道清疏工作一干就15載的李永文,汽車維修廠的黃建山,貢獻“金點子”優化出租屋管理的戴發開,忙碌在重癥監護室的白衣天使楊培芬等。所以我們的孩子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可能成為人才。

(2)學習科學分析成績的方法。我們家長每次看到孩子成績,總是關注分數的高低,有的還拿自己孩子的成績同其他高分孩子的成績作比較,分數高重獎,分數不理想訓斥體罰,有的家長甚至報怨、指責老師。所以班級要培訓家長,讓他們既要把孩子的成績同他過去的成績進行縱向比較,還要與班級其他學生成績橫向比較,看出孩子成績發展的趨勢是上升、下降還是沒有波動。同時應該分析試卷,找出每科薄弱環節,如果孩子成績下降嚴重時,要及時與老師、孩子溝通,找到外在原因與內在原因,制定提高措施,采取行動,盡快提升孩子的成績。

(3)引導家長關注孩子的成長過程。我們有的孩子課堂積極參與,課間與同學相處融洽,課后認真復習,按時完成作業,但就是成績不理想。這就需要班級對家長作引導,分數不是萬能的,只要孩子道德品質好、身心健康、生活愉快就行,成績與成長相比,成長是非第一位的。還可以舉廣州日報2016年4月7日報道的《神童17歲考上中科院研究生遭退學,母親后悔代喂飯》中的魏永康等類似事例證明孩子不健康成長的危害,引導家長關注孩子的成長過程。

三、狠抓班級管理,讓每個學生學有所獲

(1)狠抓與班級價值取向一致的班級行為模式。班級應該在建班之初根據黨的教育方針,充分了解班級學生情況,廣泛征求社會、家長的意見,師生共同制定班級價值取向——班訓,用以指導師生的生活、學習,形成積極的班級精神。例如北京廣渠門中學的“宏志班”的學生來自平均不足200元的家庭,但是他們說,和別的同學比吃穿,比父母,我們的父母一無錢,二無權。但十年后靠我們自己的力量立足社會時,我們一定不比別人差,他們制定“特別有禮貌,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忍耐,特別有志氣,特別有作為”作為班級精神,符合班級成員的發展特點,與宏志班特定的學生文化相適應,為班級的發展起到積極作用。endprint

同時通過調查問卷,師生共同制定符合班級精神的學生行為模式——班級管理制度,通過主題班會、墻報、演講、競賽等多種方式宣傳班級精神、行為模式,讓班級精神深深烙進每個學生的大腦中,并想辦法取得學校領導的支持,調動科任老師及家長的積極性協助狠抓與班級正確價值取向的學生行為模式,班上安排扎實的助手專人專管,專人專抓,一有問題立即整改,決不讓“破窗效應”出現。否則破窗效應一產生,受影響的不是一個學生,而是一個班的學生,會耽誤他們的一生。

(2)塑造健康的班級文化氛圍。健康的心理文化環境造就健康的人,不健康的文化環境造就不健康的人,甚至毀滅人。一個班級有健康的班級文化氛圍,師生人際關系和諧、心理健康,做事嚴謹,學生學習興趣濃厚,學習氛圍寧靜。同樣一個老師在同一所學校同級同層次隨機分班后的兩個班分別上課。過了一段時間,他發現這兩個班似乎完全不同。一個班上課,在老師一進入教室時,學生就現出對于老師的熱情,上課積極發言,老師精神振奮。而另一個班,老師走進教室時,學生似乎并未注意到老師的到來,課堂氣氛沉悶,學生昏昏欲睡,老師也打不起精神來。這兩個班不同的學習生活現象,就是不同的班級文化氛圍,產生了不同的課堂學習效果。

班級既要從有形的生態文化環境入手,也要從無形的行為、心理文化入手,根據制定的符合班級精神的學生的行為模式,創建健康的班級文化氛圍,讓老師樂教,學生樂學,師生、生生相處和諧。

(3)經常檢測學習效果,引導學生及時查缺補漏。學生來學校班級的最終目的是學到知識,我們班級的科任老師應該在加強業務知識學習,提高業務素質,鉆研教材,備好課,上好課的同時要對每堂課利用作業進行檢測,每個階段教學效果利用試卷進行檢測。通過檢測,發現如果是老師教學問題,要及時調整教學方法方式;如果是學生的問題,要及時與學生交流,找到問題的根源,及時查缺補漏,有時還要與家長溝通,爭取家長的支持。

總之,要讓家長對孩子的成績滿意,光有熱情不行,一定要有方法,花功夫,只要我們樹立整體質量觀,轉變好家長的觀念,狠抓班級管理,學生的成績會有所提高,家長會越來越滿意的。

參考文獻:

[1]萬福,于建福.《教育觀念的轉變與更新》.中國和平出版社

[2]魏書生.《魏書生文選》.漓江出版社

[3]陳萬年,李學農.《21世紀班主任文庫》.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4]周達章,方海東,王平杰.《21世紀班主任工作案例精粹》.寧波出版社endprint

猜你喜歡
人才班級家長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創新之城
班級“無課日”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家長錯了
班級FACE系列大放送
家長請吃藥Ⅱ
毛遂自薦
犯錯誤找家長
一年級語文上冊期末測試
以牙還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