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中醫 沒有熱鬧 只有門道

2018-01-23 07:15張會永
樂活老年 2017年1期
關鍵詞:征象陰陽人體

文/張會永

時下中醫養生保健備受人們青睞,很多中老年朋友甚至主動學習中醫。有感于此,我想為大家介紹一些中醫的基本知識,包括基礎理論、發病學、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等,希望能為那些想學中醫、想了解中醫的人提供一個通俗的學習材料,也希望更多人能夠通過這個欄目,更多地理解中醫、應用中醫,用中醫的養生保健知識來指導自己和家人的日常生活、飲食起居,真正達到增強體質、減少疾病的目的。

◆◆◆中醫之名◆◆◆

為了區別西醫才有的中醫

中醫是源于中國古代文化,本來無中醫之稱,清朝末年,隨著西方醫學的傳入,為了區別“西醫”,才有了“中醫”之稱。在歷史長河中,在人類慢慢認識人體與疾病作斗爭的過程中,世界各地誕生過很多民族醫學。不過,絕大多數民族醫學,因為只是總結了一些應用草藥治病防病的方法,沒有形成獨特的理論體系,因此在歷史長河中,早已漸漸消亡。幸而存留的,也因為沒有強大的文化根基,隨著現代醫學的沖擊,漸漸萎縮。我們祖先流傳下來的傳統醫學,在現代高速發展的時代,非但沒被同化,反而因為它的神奇療效,備受關注,愈發充滿活力。

◆◆◆中醫之師◆◆◆

醫學文學 亦官亦醫

醫學與傳統文化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古代很多醫生都是讀書人出身。古代讀書人,因有傳統文化之背景,學起醫來更容易入門,諺語有云:“秀才學醫,入籠捉雞?!惫糯娜耸看蠓蚱毡橥〞葬t學,部分文人亦官亦醫,或者由儒轉醫,不僅著書立說,而且懸壺濟世,因此才有“儒醫”之雅稱。如宋朝許叔微,讀書同時精研醫學,為官后仍不忘行醫,人稱“許學士”,他留下來的《傷寒百證歌》《普濟本事方》等醫學名著,流傳至今。我們熟悉的宋朝大文豪蘇軾、以《夢溪筆談》著稱的科學家沈括,都曾留心醫藥,搜集名方,二人都有醫學著作,后人將二人著作整理成《蘇沈良方》一書,現今仍是我們研究宋朝方劑的一本重要參考著作。正是醫文同源的這種特殊背景,才有了范仲淹“不為良相,愿為良醫”的千古名言。

由此可見,如果想更深入地了解中醫藥,需要先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我們就從古代哲學的陰陽、五行學說說起。

◆◆◆中醫之實◆◆◆

陰陽理論 傳承千年

陰陽是古人通過觀察自然現象而總結的最基本規律。陽光照射下,山的南面陽光充足,而稱為陽,山的北面,形成陰影,而稱為陰;對于河流來說,河床北面陽光照射,而稱為陽,河床南面形成陰影,而稱為陰,因此稱為“山南為陽,水北為陽”。古代很多地名就是用陰陽來命名的,如:洛陽,意思是洛水之陽,也就是洛陽城在洛水的北面,因此得名;同樣,沈陽也是因為坐落在渾河(沈水)之北,而得名沈陽??梢哉f,陰陽學說是古代哲學的最基本內容,被廣泛應用于天文、地理、歷算、星象當中,當然也滲透到了醫學中。

萬物皆有陰陽

任何事物均可以用陰陽來劃分。凡是運動的、外向的、上升的、溫熱的、明亮的、無形的、興奮的、外延的、主動的、剛性的、方的、山南水北都屬于“陽”;凡是相對靜止的、內向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有形的、抑制的、內收的、被動的、柔性的、圓的、山北水南都屬于“陰”。同樣,我們把對于人體具有推進、溫煦、興奮等作用的物質和功能統歸于陽,對于人體具有凝聚、滋潤、抑制等作用的物質和功能歸于陰。

人體中的陰陽

古人也用陰陽學說來劃分人體各個部位及結構。就人體部位而言:上部為陽,下部為陰,體表為陽,體內為陰;背腹而言:背部為陽,腹部為陰;四肢而言:四肢外側為陽,內側為陰;內臟而言:大腸、小腸、胃、膽、三焦、膀胱六腑為陽,心、肝、脾、肺、腎五臟為陰。

這種陰陽劃分,直接指導臨床診斷與治療。例如:對于濕疹患者而言,如果濕疹長在手背或胳膊肘外側,就是長在屬陽的一面,病程一般會短,相對容易治療;如果濕疹長在肘窩內側,也就是長在屬陰的一面,病程一般會長,有時纏綿難愈。

臟腑里的陰陽

臟腑之內,亦可以分陰陽,分別代表臟腑的不同功能活動。例如腎臟可以分為腎陰、腎陽。正常人體內的陰陽是平衡的,只有在陰陽平衡狀態下,人體才是最健康狀態,任何的疾病狀態,都存在著陰陽的不平衡。

如果陰偏勝,即陰偏多,就會表現出寒的征象;如果陽偏勝,即陽偏多,就會表現出熱的征象。例如,人體在感受風寒的情況下,就出現怕冷的表現,即便是蓋上厚厚的被子,仍然感覺到冷,其實就是陰偏勝的表現;人體在“上火”的情況下,就會出現口舌生瘡、小便發黃等熱象,其實就是陽偏勝的表現。

當陽不足時,陰就會相對偏勝,表現出陽虛陰勝的虛寒征象;陰不足,陽則偏勝,即表現出陰虛陽勝的虛熱征象。例如,體質瘦弱、脾陽不足的人,常常手腳發涼,不敢喝涼水,喝涼水就拉肚子,其實就是陽虛陰偏勝的表現;年過半百,肝腎陰虛的人,常常面紅目赤,容易發脾氣,甚至有點小事就發火,其實是陰虛陽偏勝的表現。

陰陽通常是對立的,但陰陽也是互相依從的,陰陽在一定情況下,還可以互相轉化,正所謂寒極生熱、熱極生寒。上述所說的陰陽對立、陰陽互根、陰陽消長和陰陽轉化四個方面,就是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

張會永,副主任醫師/副教授,現任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血液科副主任。畢業于遼寧中醫藥大學本碩連讀中醫學專業。2004年拜國醫大師李玉奇先生門下,隨學8年,系統學習傳統中醫理法方藥,并研習舌診、脈診。2007年起,師從楊關林教授學習中西醫結合臨床與研究。2008年始,從事血液科臨床工作至今。臨床之余,整理名老中醫學術經驗,并從事生存質量及中醫藥療效評價方法研究。

猜你喜歡
征象陰陽人體
產前超聲間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體發育不全診斷中的價值
Lung-RADS分級和CT征象診斷孤立性肺結節的價值
人體“修補匠”
人體冷知識(一)
The Visible and the Invisible as Shadows of Light and Dark Shad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人體可笑堂
奇妙的人體止咳點
服藥先分陰陽
法于陰陽
論朝醫體質學的陰陽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