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背景下高職學生學習方式現狀研究

2018-01-23 22:36王麗娟
未來英才 2017年24期
關鍵詞:學習方式互聯網+互聯網

王麗娟

摘要:本文通過網絡帶來的影響、學習方式的內涵、高職學生學習現狀的分析,提出了在互聯網+背景下提高學習效果的三點建議:要有一個過渡階段、專業教師對課程的設計與組織、對學生潛移默化影響的大環境。

關鍵詞:互聯網+;工程類;學習方式

一、網絡帶來的影響

教育部為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在 2012 年發表的《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 年)》中提出重點建設“三通工程、兩平臺”,以期利用信息化技術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等規劃目標的實施。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教育必將迎來深層次的變革。以前信息閉塞,交流途徑少,學生在課堂上沒有弄透的問題難以得到有效解決,而讓學業變得繁重。網絡時代,信息傳遞快,沒有理解的內容不再局限于當面向老師請教;有了互聯網,老師答疑解惑更及時,課程預習方向更明確,溫習知識更系統、更完善,而且能及時地補回落下的課程。在互聯網的支撐下,重構了學習環境與學習模式,讓學生從單一地與老師面對面交流,發展到隨時隨地可以向老師們請教,課后作業也蛻變為諸多良師的適時輔導。對學生個人而言,遇到問題就能得到及時的應答,對薄弱科目更有針對性,讓學習擁有更加充分的自主性。在互聯網背景下,學生擁有豐富多樣的輔助學習途徑,以前作業中遇見問題,不懂的只能留著第二次上課請教老師,現在學生能通過平臺及時查找相關老師提供的資源,便捷、高效地自助解決?;ヂ摼W + 教育的出現,激活了過去靜止的課堂[1]。

二、學習方式

“學習方式”比較權威的定義是指“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過程中的基本的行為和認知的取向[2]”。傳統的學習方式傾向于老師將知識灌輸給學生,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完成知識的傳授與學習,是一種被動型的學習方式,基本是以教師為主,學生為輔。傳統的學習方式一般采用講授法、演示法、練習法、談話法、討論法等進行教學。隨著時代的發展,利用互聯網平臺逐漸產生了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即自主學習方式[3]。自主學習方式指在老師的科學指導下,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學生自己做主,不受別人支配,通過學生獨立的分析、探索、實踐、質疑、創造等方法來實現學習目標的行為方式。

三、高職學生學習現狀

按照教育改革要求目前在校的高職學生應該具備一定的利用網絡開展自主學習的技能。并且高職教師也積極創建了大量的學習資源,逐漸在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在線學習活動,試圖把傳統學習與互聯網學習整合成一個有效的整體。自主學習方式的最大特征在于學習者的高度自主性,它要求學習者要具有非常明確的學習動機、高度的責任感、強烈的學習意識和自我控制、自我激勵的能力。自主學習不僅能使學生掌握知識,還能使學生學會如何學習,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的能力,適應每個學生的個性發展。

但相關研究的結果顯示,高職學生網絡學習水平表現非常低,他們缺少利用網絡空間發展自我知識與技能的意愿,這就造成了實際培養學生利用網絡學習的困難。高職學生雖然都很喜愛上網,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很強,但是利用網絡學習的卻很少。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很多:學生多年為了高考而逼迫的學習習慣還沒有改變,以往的學習都是被動的在學習;高職學生的自由時間相對于高中時期變得多起來,對自己的時間沒有一個合理有效的安排;網絡的誘惑很多—游戲、影劇等,消磨很多時間。由此產生了在互聯網+背景下,高職學生如何能適應教育改革的要求進行有效的學習這一具有時代特性的問題!

四、幾點建議

1、要有一個從傳統授課方式到學生自主學習方式的過渡階段。高職學生的學習基礎差,是其固有的特點,但是其動手能力強,這又符合了高職教育的要求。改變學生原有學習方式,培養自主學習方式,需要一個過渡過程。如果能從小開始培養學生的自覺性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不僅與學生自身因素有關,還與家庭因素和所受到教育等因素有關。需要家長、老師、學生、學校共同努力,達到學生最優學習效果,滿足企業要求,適應高職教育終身學習理念,使高職教育適應時代要求。

2、專業教師對課程的設計與組織。更新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手段、教學方法,運用互聯網技術,改變傳統的以教師、教材、教室為中心的知識傳遞模式,逐步轉變為以責任人、崗位、企業環境為中心的創新能力培養模式。把企業引進學校,使校企高度融合,利用互聯網技術進行傳遞。對于理論知識方面,或是較為難以理解的知識點,教師可以通過視頻錄像,錄制整個教學過程。上傳至QQ群、空間、微信群等以供學生學習參考。也可以將一些企業現場的圖片、小視頻等上傳,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既豐富了網絡學習資料,也可以讓學生有針對性的選擇自己需要的問題進行學習,并能夠及時的提出相應的問題,通過線上進行解答,或者是學生線上進行討論研究,使每次授課的重點、難點等都變得不再是難點。以上這些設計與組織的效果表現在對學生的考核中,包括學習成效的考核,學習過程的考核,學習興趣培養的考核。

3、對學生潛移默化影響的大環境。①構建整個校園積極學習的環境:開展各種社團,文化氛圍的培養,注重學習心理的培養。②持續進行專業建設:對相應硬件和軟件進行更新,請著名專家、工匠能手講座。③對學生良好品德的培養:食堂文化、寢室文化、教室文化、節假日獻愛心等活動的舉行。④學校圖書與網絡資源的應用:圖書館中電子書刊和紙質書刊的豐富。

參考文獻

[1] 賀凱強.“互聯網+”背景下中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J].發明與創新(教育信息化),2016,(01):50-52.

[2] 蔣禮.中學歷史教學應用信息技術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理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4.

[3] 李樹.學習方式對學生學習效果影響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endprint

猜你喜歡
學習方式互聯網+互聯網
關于新課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學的思考
淺議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中學生數學學習方式創新研究
從“數據新聞”看當前互聯網新聞信息傳播生態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的實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