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初中數學課程教學改革中的問題及策略

2018-01-23 01:42唐玲
未來英才 2017年24期
關鍵詞:教學改革初中數學策略

唐玲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初中數學課程教學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傳統初中數學課程教學往往以學生成績為主,忽視了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及創新能力的提高。往往只重視學生單一方面的發展,忽視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數學課程教學改革以后,對這些方面有所傾斜,但依然存在著問題,需要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予以改善,這是教學改革發展中的必然趨勢。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改革;策略

初中,是學生成長成才的一個重要階段,初中階段的教育對學生綜合素質提高和綜合能力的培養有重要作用。初中開設數學課程,可以使學生在學習這門課程的過程中,提高邏輯思維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理性認識,從而客觀的分析事物。但是,初中數學這一課程在教學改革中依然存在著諸多問題,因而,對這些問題的處理解決,是大勢所趨。

一、初中教學階段開展數學課程的意義

1、提高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初中階段開設數學課,意味著學生每天要與概念和公式交道,看似枯燥無味,實則讓學生從內心深處樹立了客觀看待事物的意識,繼而改變學生小學階段感性處理問題的方法,將其轉變為透過現象看本質,抓住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提高了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從而使學生在認識上有了一次質的飛躍。

2、增強學生理性意識。在未邁入初中的大門,學生看待問題依舊是感性認識,即通過眼睛、鼻子、耳朵等感覺器官來感知這個世界。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社會發展的需要,學生需在以往的認識階段上再一次提升。初中階段開設數學課程,通過講解立體幾何、規律定理,把學生的世界觀由面引入到了點。數學課堂上,老師講解三角形的每一次旋轉,對學生來說都是一次世界觀的洗禮,把學生帶入一個全新的世界,讓理性意識在學生內心深處扎根[1]。

3、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得到提高。未邁入初中校門,學生對他人的依賴意識較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低。初中開設數學課程,培養了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樹立了理性意識,因而在面對問題時,會客觀、理性的去分析、解決,隨著而來的是學生獨立意識的增強,從而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促使學生在中學階段更好地成長。

二、初中數學課程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1、依舊以“直灌式”講授為主。初中數學課程教學雖然在不斷改革,但是改革的只是老師講授課程的方法,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教學的形式。教學課堂依舊以老師“直灌式”的教學方法為主,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在課堂學習上處于被動地位,積極性得不到提高。這種授課方式,沒有把學生調動起來,往往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2、對數學問題拓展不深。初中數學雖經歷了教學改革,改革的形式并沒有深入到老師授課內容中去。為了提高升學率和績效評估效益,初中數學老師在授課時往往只抓基礎,讓學生死記并套用公示,對開發學生智力的數學知識沒有深入延伸,這種教學模式類似于純理論教學。從而使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只知皮毛。在面對特殊性問題時,常常束手無策,一籌莫展,使學生挫敗感增強,因而很難再次激起學生的求知欲,繼而也不利于數學課程教學質量的提高。

3、重教不重學。初中數學教學改革后,存在著一個明顯的特征:重教不重學。也就是說,改革使數學老師在講授時只重視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教學方法,而忽視了學生這一學習主體。對于學生怎么學習,用什么方法學習效果更好,什么方法最適合學生等等,老師對這些問題并沒有更多關注。初中數學老師在引導學生學習這一方面還存在欠缺,有待完善。

4、不懂得因材施教。初中數學老師在教學授課中存在著一個共性:對所有學生的教學采用統一方法,不懂得因材施教。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性,有的學生計算能力強,有的學生記憶力好。對于不同的學生,數學老師要做好引導,幫助學生尋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數學解法也不一,因而要盡量多羅列解法,讓學生挑選適合自己的最佳解法。

三、對于初中數學課程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應該如何改進

1、啟發式教學取代“直灌式”教學。初中數學老師要改變以往“直灌式”的教學方法,用啟發式教學取代傳統的教學模式。老師要對學生多提問,多啟發,引發學生思考,循循善誘,在此基礎上使學生更好更快的學到知識。啟發式教學,意味著老師要改變傳統的機械性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點撥引導,促使學生邊思考邊學習,在思考中不斷提升能力,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

2、實施參與性學習。在初中數學課堂上,要實現老師學生互動參與的目標。為此,初中數學老師可以采取各種措施,以此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把舞臺更多的留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例如,鼓勵學生主動上臺講課,這樣會激勵學生在課下主動預習,增強學生學習的動力,加深學習印象,從而使學生“要我學”的被動局面轉變為“我要學”的積極局面。老師也可以在課堂上開展小組討論,鼓勵學生合作完成,這樣有利于集思廣益,促進學生發散性思維的開發,提高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實踐操作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學生的溝通技能,增進同學之間的情感交流,繼而有利于同學之間的團結。

3、因材施教,因勢利導。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這就要求初中數學老師在授課時要結合學生的各自特點,循循善誘,發揮所長,在數學學習中形成自己獨特的技能。千篇一律的教學方法只會增加學生的厭煩情緒,積極性受到打擊,對于自制力很強的學生,可以完成老師的授課問題,但是對于自制力相對較弱的學生,對其來說則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久而久之,則會出現優者更優,差者更差的不良現象,兩極分化現象嚴重,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

四、結語

教育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基礎,關系到民族的興衰。青少年強則國強,青少年智則國智。初中數學老師作為青少年成長路上的擺渡人,應結合教育改革的實際情況,化不利為積極,因勢利導,因材施教,從而為青少年的科學文化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為國家建設提供棟梁之才,促進社會主義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曉萍.初中數學課程教學改革中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6,(S2).

[2] 唐順艷.淺析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現狀及策略[J].新課程導學,2017,(5).endprint

猜你喜歡
教學改革初中數學策略
例談未知角三角函數值的求解策略
我說你做講策略
高中數學復習的具體策略
例談數學教學中的“頓悟”
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創建策略
學案式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培養團精神,開展合作學習
Passage Four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