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變觀念 轉變角色:課程建設與教師關系

2018-01-23 10:39周彥卿
環球市場信息導報 2017年14期
關鍵詞:校本學校能力

周彥卿

近年來,學校課程建設工作,已被義務教育段學校提升到重要研究開發議程。最近,本人聽了幾個全國著名教育專家關于校本課程建設的講座之后,確實感受頗深,獲益匪淺,且進一步認識到:大勢所趨,形勢逼人,不破不立,不改不行!眾所周知:學校是教育的主體,而教師又是學校的主體,因此更新教育觀念,轉變教師角色適應課程建設需要,是每一個教師走進課程改革的首要條件,也是今后能否搞好教學工作,培養高素質現代化建設人才的關鍵。

那么,教師角色應該如何轉變,才能適應校本課程建設的需要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隨著課程改革建設的不斷深入,教師應從過去僅作為知識傳授者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來,促進以學習能力為重心的學生整體個性的和諧、健康發展。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這是教師最明顯、最直接、最富時代性的角色特征,也是教師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其內涵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教師是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者。強調能力的培養,主要是因為現代科學知識量多,而且發展快,教師要在短短的紀念學校教育時間里,把所教學科的全部知識傳授給學生已不可能,而且也沒必要,因此,教師作為知識傳授者的地位被動搖了。其次,教師作為學生唯一知識源地之地位已給動搖了。學生獲得知識信息的渠道多樣化了,教師在傳授知識方面的職能也變得復雜化了,不再是只傳授現成的教科書上的知識,而是要指導學生懂得如何獲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識,掌握獲取知識的工具以及學會如伺根據認識的需要去處理各科信息的方法。因此,教師應把重心放在如伺促進學生“學”上面,從而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教師是學生的人生引路人。要求教師不僅僅是學生傳播知識,而是要引導學生沿著正確的道路前行。同時,要求教師從過去作為道德說教者“道德偶像”的傳統角色中解放出來,成為學生健康心理、健康品質的促進者和催化劑,引導學生學會自我調適,自我選擇。

教師應該是學習型的研究者

要更新教育觀念,教師必須是學習型的研究者。首先要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學習國內外的先進教學經驗;學習社會經濟飛躍發展的知識;學習現代信息化實踐操作技能,促使自己以科學的教育教學思想內化為現代化教育教學觀念。因為教師的教學,如果沒有一定的理論指導,沒有以研究為依托的提高深化,就容易固守在重復舊經驗、照搬老方法而不能自拔的原地上,它不能適應新課程的要求。新課程蘊含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校本課程在實施中所出現的新問題,都是過去的經驗和理論難于解釋和應付的,教師不能被動地等待著別人把研究成果送上門來,再不加思索地應用到教學中去。

教師不僅僅是學習型,還要逐步進入研究型。在具體的教學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態,置身于教學情景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和分析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中的問題,對自我行為進行反思,對出現的問題進行研究,對積累的經驗進行總結,使其形成規律性的認識。者實際上是國外早就倡導的“行動研究”,即不脫離教師的教學實際而又是為解決問題而進行的?!靶袆友芯俊笔莿撛煨詫嵤┬1菊n程建設的保證。

教師應該是校本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

在幾十年里,上百年的傳統教學中,教學與課程總是彼此分開的,教師被排斥于課程研究與建設之外。教師的任務只是教學,是按照教科書、教學參考資料、現成的教案、考試試卷和單元練習標準答案而專教;課程研究游離于教學之外,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是由國家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規定的(甚至某種內容,教多少課時都作了規定),教學參考資料和考試試卷是由專家或教研部門編寫提供的,教師成了機械執行者,成了各科資料的簡單照搬者。更有甚者,不少教師離開了教參教案就不知道怎么上課,離開了練習冊就不知道怎樣出考卷。教學與課程的分離,使教師失去了鉆研課程的意識,喪失了課程能力。

當今課程建設提出民主、科學、開放的課程理念,同時,確立了國家地方校本三級課程整合體系,這就要求課程與教學必須相互整合,且教師必須在課程建設中發揮主體性作用。因此,教師教,形成了強烈的課程意識和參與意識,改變以往學科本位論的觀念和消極被動的做法;要了解掌握各個層次的課程知識,包括國家層次、地方層次、學校層次、課堂層次和學生層次,以及這些層次間的關系,教師要提高課改能力,課程評價能力,學會對各種教材進行品鑒,對課程實施的狀況進行分析,對學生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定。

教師應該是開放型的實踐者

隨著課程建設改革發展的需要,學校從各個方面不同程度地與社會發生著各種聯系。一是學校教育資源向社會(學校周邊、社區)開放,引導社區(學校周邊)教育活動。二是社會(社區)向學校開放有用的教育資源,參與學校的教育活動,因此,學校與社會(社區)正走向終身教育要求的一體化、學校教育社區化、社區生活教育化。在這種情況下,教師也要轉變角色,不能僅局限于學?;蛘n堂了。因為教師不僅僅是學校的一員,而且是整個社會的一員,是整個社區教育、科學、文化事業建設的共建者。所以,教師的角色必須從專業型教師拓展為“社區型”教師、開放型教師。在整合課程建設中,要積極、主動參與實踐,引導和帶領學生成為綜合實踐活動的每一個環節的參與者,從而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

如帶領學生獨立思考和獨立完成任務的能力,人際交往和團隊合作的能力、語氣表達的能力、領導和被領導的能力、收集資料和整理歸納的能力,動手操作的實踐能力。讓師生在理解所學知識的同時,與親身體驗和社會實踐密切結合,從而達到學與致用的目的。

因此,教師根據課程建設改革的要求,必須從專業型教師拓展為“社區型”和“開放型”教師,才能適應課程建設和改革發展的需要。

(作者單位:四川省資中縣三塊石小學)endprint

猜你喜歡
校本學校能力
消防安全四個能力
高中地理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以閩江環境保護校本開發為例
《紅樓夢》(新校本)
《紅樓夢》(新校本)
點校本《史記》中的“曆”字
大興學習之風 提升履職能力
你的換位思考能力如何
學校推介
I’m?。睿铮簟。纾铮椋睿纭。猓幔悖搿。簦铩。螅悖瑁铮铮?!我不回學校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