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大學與研究圖書館協會《2018年高校圖書館發展大趨勢》解讀與思考

2018-01-24 19:04高大偉許麗麗黑龍江大學圖書館黑龍江哈爾濱150080
圖書館建設 2018年12期
關鍵詞:圖書館員館藏圖書館

高大偉 許麗麗 (黑龍江大學圖書館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1 引 言

美國大學與研究圖書館協會(Association of College and Research Libraries,簡稱ACRL)下屬的研究、規劃與評估委員會(Research Planning and Review Committee)負責對高校圖書館、高等教育發展的外部環境進行持續跟蹤和掃描,并確定高校圖書館發展的主要趨勢。2010年以來,該委員會每兩年發布一次《高校圖書館發展大趨勢》報告,對影響高校圖書館及高等教育發展的趨勢和問題進行深入分析,為美國高校圖書館未來發展規劃和定位提供支持[1]。2018年6月,該委員會發布了《2018年高校圖書館發展大趨勢》[2]。

雖然中美高校圖書館發展狀況不盡相同,但在全球化背景下,影響高校圖書館發展的各種因素正日趨同化。ACRL《高校圖書館發展大趨勢》報告對我國高校圖書館亦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已引起國內圖書館界的廣泛關注。谷秀潔[3]、閆娜[4]、王春生[5]分別對2010、2012、2014年的報告內容加以解讀,徐路在對2010至2016年4份報告內容進行對比分析的基礎上,重點解讀了2016年的報告內容,并提出了相應發展建議[6]。筆者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2018年高校圖書館發展大趨勢》進行解讀,并結合我國高校圖書館的實際情況,對我國高校圖書館的未來發展提出建議。

2 內容解讀

《2018年高校圖書館發展大趨勢》報告共提出9項發展趨勢,涉及高校圖書館管理、資源建設和服務的各個方面,具體包括:出版商和供應商環境,虛假新聞與信息素養,圖書館項目管理方法,負擔得起的教材與開放教育資源,學習分析、數據收集和倫理問題,研究數據集采購、文本挖掘和數據科學,館藏采購模式的發展,開放獲取館藏發展政策和資助計劃,傳承紙本館藏。

2.1 出版商和供應商環境(Publisher and vendor landscape)

出版商和供應商正超越傳統的學術傳播功能,深入到知識發現、創造和傳播的整個過程。2017年8月,愛思唯爾(Elsevier)購買了機構倉儲和出版平臺Bepress。最近,數字科學(Digital Science)宣布推出新的信息發現和分析工具Dimensions,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則購買了同行評審平臺Publons和科研文獻獲取平臺Kopernio。這些大型出版商和供應商越來越關注學術基礎設施和學術交流諸要素,正轉變為全方位的服務提供者。在未來幾年,這些變化會給小型出版商、獨立的服務提供者和高校圖書館帶來重大影響。

為促進學術生態系統持續發展,歐洲的一些機構正積極與出版商談判,推動學術成果的開放獲取。德國馬普學會(Max Planck Society,簡稱MPG)發起了“開放獲取2020”(Open Access 2020,簡稱 OA2020)計劃[7],嘗試改變學術出版的支付模式。這些趨勢將對館藏預算和訂閱費用產生很大影響。

為簡化對訂購內容的訪問步驟,出版商、圖書館員與其他利益相關者合作開展了RA21(Resource Access for the 21st Century)計劃[8],Highwire 出版社與谷歌學術(Google Scholar)合作開發了 CASA(Campus-Activated Subscriber Access,校園激活用戶訪問)系統[9]。這些合作項目建立了用戶聯合身份認證系統,不需IP認證和代理服務器,用戶只需登錄一次就能夠被所有參與平臺識別。聯合身份認證系統的建設和應用還面臨著隱私保護等問題,促進資源發現與獲取仍然是圖書館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2.2 虛假新聞與信息素養(Fake news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

虛假新聞并非一種新現象,但已被證明具有很高的影響力。在2016年的美國總統選舉中,虛假新聞就產生了很大影響。圖書館界積極回應虛假新聞問題,將其定義為蓄意發布假信息,通過吸引公眾注意或以煽動性的內容來廣泛傳播和影響他人,而提升信息素養有助于人們更好地判斷信息的準確性和可信度。對此,國際圖聯(IFLA)發布了“如何發現虛假新聞”作為指導[10]。

虛假新聞引發了人們對資源評價和信息可信度這一傳統問題的關注。信息可信度和抵制虛假新聞成為圖書館界研究項目和專業期刊探討的主題。高校圖書館員就如何打擊虛假新聞和提升信息素養舉辦了多次講座,并編制了相關指南。圖書館還應注意到虛假新聞的復雜性和信息素養抵制虛假新聞的有限性。因為人們對虛假新聞的接受與否,還與自身信念和價值觀有關。圖書館員應與高校關注該問題的組織或個人積極開展合作。

2.3 圖書館項目管理方法(Project management approaches in libraries)

項目管理作為一種漸進的、基于團隊的方法,在處理大型數字化項目時,能夠使圖書館更高效地確定人員配置模式,以及館藏和預算的優先順序。項目管理方法已被很多高校圖書館運用于日常工作中,尤其是運用于高校圖書館單獨或與其他機構合作開展的學術數字化項目中。項目管理方法和工具在不斷發展之中??屏_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圖書館采用敏捷項目管理方法,來提供數字對象和館藏[11]。迭代過程的文檔和可視化,已由敘述文本、甘特圖等發展為更強大的協作軟件和應用程序,能夠在多個用戶和合作伙伴之間共享。

隨著對項目管理知識和技能需求的不斷增長,許多受過傳統圖書館和信息科學教育的專業人員發現其需要額外的課程來學習項目管理。恩波利亞州立大學信息管理學教授James H. Walther在所講授的研究生課程中整合了項目管理內容,并建議在圖書館和信息科學教育中推廣該方法[12]。Brett D. Currier等指出:隨著越來越多地參與數字人文項目,圖書館員需要有更整體性的思維方式,應將自身定位為項目的合作者,而不只是服務的提供者[13]。

2.4 負擔得起的教材與開放教育資源(Textbook affordability and OER)

開放教育資源(OER)可以替代傳統教材,降低高等教育成本,已成為課程開發的新方向,其重要性日益顯現。教師采用開放教育資源,面臨著資源查找困難、學科領域資源缺乏、資源質量及內容更新等挑戰。圖書館員可借此機會與教師合作,開展OER的發現、推廣和保存。

具體而言,圖書館員在了解課程需求的基礎上,可以幫助教師確定OER的可用性、評估OER的質量,并將相應資源添加到課程管理系統(CMS)中。圖書館員可以采取獎勵措施推動教師采用OER,也可以協助OER的開發和出版。很多圖書館還促進電子書在教學上的利用,為教師提供指定教材的電子版,或者可選用的電子書書目。此外,出版商的產品和CMS平臺也為圖書館與教師合作創造了機會。例如,EBSCO推出了課程構建器(Curriculum Builder),與Blackboard課程平臺實現整合,教師可以在Blackboard平臺上搜索EBSCO數據庫,并快速創建課程的閱讀資源列表[14]。

上述服務是圖書館傳統教學參考資源服務的延伸和發展。圖書館利用自身資源,在新的環境下,以新的方式支持教師課程發展,彰顯其在教學支持中的作用。

2.5 學習分析、數據收集和倫理問題(Learning analytics, data collection, and ethical concerns)

利用學習分析技術,挖掘和分析學生數據,預測學生成績并促進其成績提升,在高等教育中的應用日益廣泛。高校圖書館也嘗試采用學習分析技術,證明圖書館資源和服務與學生成績的聯系。很多圖書館員和管理者將學習分析視為一種有效工具,能夠使學生和高校取得積極成效,并顯示圖書館對高校教學與科研的貢獻。ACRL發布了《高校圖書館影響力報告》,倡導圖書館與利益相關者共同開展對學生學習和成功的分析預測[15]。

然而,應用學習分析可能會與美國圖書館協會(ALA)的倫理準則,以及圖書館促進知識自由、保護用戶隱私和秘密等職業責任發生重大沖突。關于圖書館發現工具如何獲取用戶數據、怎樣共享、與誰共享的問題,也引起了圖書館員及其他信息專業人員的關注。圖書館試圖提供更精準和高效的服務,如改善資源發現界面、促進館藏利用、開展服務營銷,這些都需要深入分析用戶數據,同樣會與用戶隱私保護產生沖突。圖書館必須充分考慮數據整合和保留帶來的隱私問題,采取適當的措施,實現服務提升與用戶隱私保護的平衡。

2.6 研究數據集采購、文本挖掘和數據科學(Research datasets acquisition,text mining, and data science)

隨著數據科學的發展和定量研究需求的增長,圖書館正積極進行數據集的采購,數據源已經從文本和數字數據,擴展到多媒體數據、社交媒體數據、超文本及超媒體數據。而數據集的采購和管理面臨著多重挑戰,主要包括:數據來源分散且采用不同標準,導致數據整合困難;社交媒體數據、企業數據和健康數據包含大量敏感信息,對這些數據進行整合、共享和處理,需要妥善采用隱私保護技術;在數據獲取方面,很多數據集是受版權保護的,合理使用受到限制,而不同供應商提供的數據集有不同的訪問方法,有的可能不符合圖書館的需求或技術能力。

圖書館員可以幫助研究人員厘清法律方面的問題,與出版商協商數據的授權許可問題,并建立文本和數據挖掘工具以及圖書館數據資源的相關指南,與技術人員共同提供數字化、數據抽取、數據分析模型設計等服務。在文本和數據挖掘項目結束時,圖書館可以協助研究人員保存數據、編制元數據記錄,促進數據的開放獲取和再利用。很多機構已經設立了數據科學專業,圖書館員需要學習數據管理、數據獲取相關知識及技術,以更好地提供支持服務。專業協會和信息學院應繼續加強數據管理、數據分析等方面的培訓,使圖書館員能夠與用戶一起解決大數據問題。

2.7 館藏采購模式的發展(Collection management acquisition model developments)

需求驅動采購(Demand-Driven Acquisition,簡稱DDA)模式正在發生變化,多數出版商改變、限制或取消了短期出借方式,尤其是新出版的圖書。這些市場變化以及出版商避免利潤損失的措施,已影響到電子書DDA的可持續性和吸引力。對多數圖書館而言,更可行的方案是與現有供應商合作,建立新的電子書DDA項目,取消短期出借方式,支持用戶以無數字版權管理(Non-DRM)的方式訪問大學出版社的電子書。另外,DDA模式也越來越多地應用于流媒體視頻的采購,以更好滿足用戶對流媒體內容的需求。

循證采購(Evidence-Based Acquisition,簡稱EBA)是近年發展起來的另一種采購模式。該模式下圖書館要就出版商的書單支付一定的前期費用,然后根據使用量選擇約定數量的圖書作為永久館藏。EBA模式對圖書館和出版商都頗具吸引力,但采用該模式要注意兩個問題:一是是否需要每年連續購買,取決于各學科電子書的使用情況;二是需要為決策提供可靠的使用統計數據。

2.8 開放獲取館藏發展政策和資助計劃(Open access collection development policies and funding schemes)

圍繞資助開放獲取計劃的館藏預算和政策發展還面臨著現實困境,包括對文章處理費(APC)的支持。David W. Lewis呼吁圖書館考慮將2.5%的預算用于支持開放獲取[16]。根據開放獲取投資的定義和單個圖書館的預算,2.5%可能對館藏預算產生很大影響。

如果很多圖書館投入2.5%,累積起來,也能夠對開放獲取計劃產生實質性影響。因而圖書館有必要制定明確的政策,確定如何支持及資助具體的開放獲取計劃和項目。關于如何將開放獲取發展納入館藏發展決策的討論也日益增多,尤其是關于持續增長的期刊預算,如Kristin Antelman提出根據開放論文的下載量扣減期刊訂購費[17]。歐美很多機構都在積極爭取供應商許可,使本機構作者在所訂購期刊上發表開放出版論文時不再支付APC。

2.9 傳承紙本館藏(Legacy print collections)

一些新的大規模的紙本保留項目正處于不同的發展階段,例如,HathiTrust紙本保留計劃(Print Retention Program),各成員館已確定對HathiTrust數字圖書館480萬冊圖書對應的紙本復本進行長期保存[18]。在圖書館進行館藏數字化和購買更多電子資源的同時,圖書館界還就如何更好管理和促進用戶利用紙本館藏開展討論。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圖書館在梅隆基金會資助下,探索數字時代高校圖書館開放書庫的管理模式和館藏營銷方法,發布了《高校圖書館紙本館藏的未來》報告,在報告中提出以多樣化、定制化的方式開展紙本館藏營銷,并提供了相關參考資源和工具[19]。此外,很多圖書館還通過一些傳統措施(如室內閱覽),以更好地了解用戶的館藏利用行為。

3 思考與啟示

我國的高等教育和學術出版環境與美國還存在一些差異,高校圖書館的發展亦具有自身的特點。筆者結合我國高校圖書館的實際情況,對上述趨勢加以思考和借鑒,就我國高校圖書館的未來發展提出如下建議。

3.1 積極應用新型采購模式

館藏資源建設是圖書館開展各項工作的基礎。而國內外高校圖書館普遍面臨著經費緊縮與用戶需求日益多樣化的難題。為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需求驅動采購(DDA),也稱為讀者決策采購(PDA),以及循證采購(EBA)等新型采購模式,在美國高校圖書館中的應用日益廣泛。近年來我國已有一些高校圖書館進行PDA的實踐嘗試。國內高校圖書館應用PDA模式,要注意根據用戶對不同文種、不同類型資源的實際需求及利用特點,與供應商積極合作,選擇可行的實施方式。對多數高校圖書館而言,可以從館際互借或讀者薦購的紙本圖書起步[20]。高校圖書館還應利用各種資源使用統計分析和績效管理工具,加強資源使用統計和效益評估,為資源采購提供決策支持,推進循證采購模式應用。

3.2 深化教學支持服務

教學支持是高校圖書館的重要職責。國內高校圖書館的教學支持服務主要包括提供教學參考書借閱服務、建設教學參考資源數據庫,近年來一些圖書館還嘗試開展嵌入式教學服務,由館員結合課程內容講授信息資源利用或將圖書館資源嵌入網絡教學平臺。而開放教育資源的不斷發展,為高校圖書館拓展教學支持服務提供了機會。高校圖書館可從3方面發展服務:一是搜集、評估、整理開放教育資源,建立課程資源指南,供教師和學生參考利用;二是與教師密切合作,推廣開放教材在教學上的運用;三是在網絡教學平臺中提供課程相關的圖書館資源和開放教育資源的鏈接,嵌入開放課件及圖書館的資源利用視頻,進一步發展嵌入式教學服務。

3.3 重視紙質資源推廣

數字信息時代,紙質文獻因其承載的人文價值無以取代,仍有其存在的意義和作用。紙質文獻的利用亦是圖書館彰顯自身地位與價值的重要途徑[21]。高校圖書館應積極變革館藏管理模式,擴大開架借閱范圍,營造良好閱讀環境,并通過各種途徑營銷館藏,促進用戶利用紙質資源。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圖書館在其調研報告中提出了多種紙質資源推廣措施,可供國內圖書館參考借鑒。其措施主要有:創新館藏展示方式,如在圖書館入口、服務臺、咖啡廳等場所,展示學術及暢銷圖書,以提高館藏能見度;針對教師和學生實際需求,舉辦各種紙本館藏展覽,如舉辦以特定課程為主題的紙本書展,并在圖書館網站上展示和宣傳相應圖書信息;深入分析館藏利用數據,了解用戶閱讀傾向,向用戶推薦好書,并制定獎勵措施促進館藏利用[19]。

3.4 重視用戶隱私保護

隨著高校經費的日益趨緊,高校圖書館亟需向高校展示自身資源與服務的價值。高校圖書館可充分利用學習分析技術,證明其對學生學業和成功的作用。高校圖書館還需要借助各種數據來分析用戶需求,發展更有針對性的服務及促進資源的利用。而對眾多來源的用戶數據進行收集、整合、挖掘和利用,極易引發隱私侵權問題。高校圖書館應積極采取措施,加強用戶隱私保護:首先,針對用戶數據的收集、共享和利用,制定明確的管理制度;其次,在數據處理過程中,采用適當的隱私保護技術,對敏感數據進行匿名化處理;再次,加強館員職業倫理教育,開展館員隱私法律知識培訓。高校圖書館應通過各方面措施的有機結合,努力實現用戶數據利用和隱私保護的平衡。

3.5 加強圖書館人才培養

圖書館的業務發展和服務創新離不開高素質的員工。高校圖書館需要持續促進員工的技能發展,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需求?!?018年高校圖書館發展大趨勢》強調館員應重點發展兩方面的技能:一是高校圖書館參與的數字人文項目、學術數字化項目日益增多,要求館員具有良好的項目管理技能,以更好地實現圖書館內部及與其他機構間的協作;二是數據密集型科研及數據科學的不斷發展,要求館員具有豐富的數據管理、數據獲取知識和技能,以拓展和深化數據服務。加強上述人才的培養,信息管理學院應開設相關專業課程,或在現有課程中整合相關教育內容,并與圖書館協會共同舉辦項目管理、數據管理與服務等方面的培訓;高校圖書館在引進專業人才的同時,還應為員工提供繼續教育機會,促進員工學習新技能并組織業務交流。

4 結 語

綜觀ACRL《2018年高校圖書館發展大趨勢》,我們從中能夠獲得多重啟發。高等教育環境與學術出版模式的發展變化,給高校圖書館的傳統角色帶來挑戰。高校圖書館應針對用戶需求,積極實施新型資源建設模式,依托開放教育資源拓展教學支持服務,基于數據分析改進和創新服務,并采用各種營銷方式促進館藏資源的利用,從而在新的環境下更好地發揮教學與科研支持職能,彰顯在學術交流中的作用。

猜你喜歡
圖書館員館藏圖書館
館藏幾件殘損《佚目》書畫瑣記
高校圖書館員之歌
近二十年圖書館員職業倦怠研究述評——以心理資本的視角
博物館的生存之道:館藏能否變賣?
知還印館藏印選——古印篇
圖書館
Wiz云筆記在圖書館員知識管理中的應用價值及案例研究
用博弈理論解決圖書館員排班問題
介紹兩件館藏青銅器
去圖書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