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歙縣賣花漁村花木盆景與特色鄉村旅游業發展探析

2018-01-24 19:21王蘭英
中國林副特產 2018年4期
關鍵詞:徽派賣花漁村

王蘭英

(歙縣徽城鎮林業工作站,安徽 歙縣 245200)

黃山市歙縣賣花漁村是徽派盆景的發源地,歷史文化悠久,徽派盆景藝術獨樹一幟。近年來,該村在做好特色花木盆景產業發展的基礎上,大力發展鄉村旅游,連續7年舉辦賣花漁村梅花節,打造賣花漁村徽派盆景等特色旅游品牌,把盆景變風景。同時,充分發揮網路銷售和盆景協會作用,匯聚信息,推廣技術,培育人才,創造特色產業最大效益。通過花木盆景合作社+農戶、花木盆景銷售線上+線下、林業+旅游的轉型發展,推動林業產業、地方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林農增收致富。

1 賣花漁村概況

歙縣雄村鎮賣花漁村又名洪嶺村,地處山青水秀的新安江上游,皖南山區的丘陵地帶,是我國著名的盆景之鄉。全村206戶、人口670人,總面積237.1hm2,有林地面積219.6hm2,森林覆蓋率高達92.6%,其中培育盆景苗木的山場達133.3hm2,有盆景初坯苗圃66.7hm2,每年成型可銷售盆景花卉約4萬缽。家家戶戶以種植盆景花卉、培制花樁、制作盆景為生,村中形態各異的盆景處處可見,羅漢松、梅花、杜鵑、榆樹隨處撒綠;庭院內、房前屋后、山洼溪邊,無邊無際的盆景躍入眼簾,各種各樣高低錯落的樹樁將庭院裝扮得猶如花園一般,天井里、窗臺上、陽臺上到處都是樹樁盆景,就像一個巨大的盆景公園。山間的苗木花卉沿著山勢向山頂蔓延,村莊屋舍淹沒在綠樹修竹間,綠意盎然,更顯天藍地綠云白風清,一年四季皆是景,徜徉其間,讓游人體驗花海中的田園生活夢。

該村2005年獲市級“生態文明村”;2008年該村徽派盆景技藝被確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并榮獲花卉盆景“省級示范村”稱號;2011年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市級“十有”村;2012年榮獲“安徽省徽派盆景發源地”、“ 歙縣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稱號;2013年被評為“省級森林村莊”;2014年榮獲“全國生態文化村”稱號;2016年被授予“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教學實踐基地”;2017年獲國家級美麗鄉村示范村、省優秀旅游鄉鎮鄉村旅游示范村、省級特色景觀旅游名村。賣花漁村,已成為皖南遠近聞名的生態富裕村,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黃山市樣板。

2 “賣花漁村”由來與種植花木盆景特點

2.1 美麗村名由來及徽派盆景

據當地史料記載,賣花漁村本名洪嶺,唐朝末年,中原一支洪姓人氏因避戰亂遷于此而形成村落。因這里四面環山,唯山底一條谷地,不足兩米寬的小溪沿村中小道流淌,登臨山頂一覽村莊,形如魚。村頭如嘴,村腰漸寬如魚肚,村腳如魚尾。再之,村里人多姓洪,喻水洶涌,魚得水則生機盎然。于是洪姓家族遂將三點水加到魚字旁邊,期望洪家能像得水的魚兒一樣快樂自在。村莊自此興業發達,又因村民以種花、賣花為業,故賣花漁村名聲漸振,遠近聞名。

賣花漁村種植徽派盆景歷史雖然悠久,但因為歷史原因于20世紀六七十年代曾一度中斷,改革開放后慢慢得以恢復。但是,在1971年,上海市為歡迎美國總統的來訪,特派員來歙縣賣花漁村選購花卉盆景用以裝點廳室園林。尼克松總統在參觀訪問之余,偕夫人一行在周總理的陪同下游覽了上海人民公園,觀賞了陳列在那的“徽梅”,對“徽梅”的艷姿美態贊不絕口,此后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人民日報記者又專程到賣花漁村采訪。1995年,國際友人鮑漢威先生組織加拿大徒步旅行團,首次來該村觀賞盆景花木,成為轟動一時的大新聞。后來,村里一條通往外界的4.5km公路開通后,加上互聯網與聯通世界,“賣花漁村”因而也成了“徽派盆景”的代名詞。

2.2 賣花漁村花木盆景特點

賣花漁村是中國最古老的五大盆景流派之一“徽派盆景”的發源地,至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造型藝術源流長。因為當地盛產梅花,自唐朝起就開始制作梅樁盆景,傳統造型以三臺式、扭轉式、屏風式、疙瘩式為主要形式,講究主干造型,其中以盛產“游龍式”梅花馳名海內外。龍游梅樁頭大如龍頭,干如龍身,枝如龍爪,一株樹樁上常常有10~20個彎不等,遒勁彎曲,如游龍一般。培養一株較好成品的龍游梅常常需要幾十年的時間,利用蟠扎、整型等手段才能成型,是一門精細技藝。賣花漁村流傳“爺爺種花,孫兒賣?!敝f法。古徽派盆景技藝已列入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據悉,一般地區的梅花盆景基本是用桃樹、李樹等嫁接的,而賣花漁村的梅樁盆景全部用梅花的枝條壓枝而成。由于梅花是長壽樹種,而桃李樹壽命短,有些盆景看起來老態龍鐘,而實際上盆景根部很容易因蟲蛀而死亡,而當地出產的梅樁盆景因為沒有嫁接,不但壽命長,而且品位高。由賣花漁村培育的梅樁盆景,在全國舉辦的歷屆“二梅”展覽中,幾乎囊括了近1/2的金獎、銀獎和銅獎,足見其實力之雄厚。目前,在賣花漁村擁有3名國家級“盆景大師”和12名省級“盆景園藝師”。

現在賣花漁村村民種植的花木盆景種類繁多,有梅花、蠟梅、雀梅、復色楓、碧桃、紫薇、黃荊、杜鵑、天竺、桂花、六月雪,還有黃山松、翠柏、檜柏、羅漢松、榔榆等,尤以梅花、檜柏、羅漢松、榔榆為代表樹種。該村花木盆景的造型,受新安畫派的影響,也逐步形成獨特的風格,尤以梅花樁景最為著名,它與徽州的文房四寶同時著稱于世。

3 盆景特色村助推美麗經濟快速發展

自改革開放后,這里的盆景產業逐步形成了規?;?,產業化,信息化。盆景種植面積占全村總土地面積的一半以上。該村和當下一些山村不一樣,村里幾乎沒有人外出務工的,基本蹲在家中“拈花惹草”,憑著一把刀、一把剪,不停地雕塑著自己的“藝術人生”。來到黃山歙縣賣花漁村,就像走進一個巨大的盆景公園。如今這個村已成為一個集花卉盆景種植、良種繁育、技術研發、示范推廣、休閑觀光為一體的現代生態特色村。2017全村的旅游綜合收入超1000萬元。賣花漁村已成為遠近聞名的生態富裕村。家家戶戶房前屋后都是盆景,現在全國各地莫名而至的顧客、游客絡繹不絕到村來旅游光觀或采購盆景,有力促進了該村盆景產業走向海內外。

每年到初春季節,賣花漁村漫山遍野、房前屋后盛開的梅花姹紫嫣紅,美不勝收,成了攝影家的天堂。據了解,今年春花季游客最多的一天有上萬人,村里都接待不下,一直到晚上6點多用換乘車才將游客送完。每逢花開的季節,但凡周末,游客都有數千人。例如,該村的“景秀園農家樂”創辦于2014年,一次性可接待100多人的吃飯和20多人的住宿。創辦靈感緣于鎮政府介紹了100多名游客來吃面條。越來越多的游客促發已在蘇州市開豆腐店多年的張麗仙和老伴從蘇州返回家鄉辦農家樂?!熬靶銏@”業主張麗仙介紹說:“第一年人氣不算旺,只接待有1000多人,不過一年比一年好,2017年達6000人左右。今年花季根本就忙不過來,每天要請8~10個人相幫,多的時候一天接待400多人。今年一個月的花季旅游毛收入就達到了10多萬元”。

該村良好的生態環境、濃郁的藝術氛圍吸引著各地游客紛至沓來,到賣花漁村走古道、賞春花、看盆景、吃農家飯的客人逐年遞增,發展農家樂特色旅游,延伸了盆景產業鏈。該村多戶村民改造庭院辦起了農家樂,目前,賣花漁村的農家樂有15家,每年接待游客10萬多人次。同時帶動了當地茶葉、筍干、臘肉等土特產銷售,形勢日益紅火。通過“賞花”更加提升了花木盆景的商業價值,“中國徽派盆景第一村”的品牌效應已經給村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致富效果,實現了農、林、旅融合創新發展。全村206戶、670人,通過種花、賣花及接待游客,家家戶戶走上了富裕路,2017年,年收入10萬元以上30戶,5至10萬元40戶,全村人均收入達23000余元,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4 主要經驗及做法

4.1 借助互聯網平臺促銷

自2012年開始,賣花漁村每年舉辦梅花攝影、鄉村旅游節等,提升對外知名度和美譽度,同時隨著通村公路建設,特別是隨著網絡電子商務的逐漸興起,賣花漁村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一批年輕人帶領村民通過網絡拓展市場。目前,村里有50多戶村民通過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開設網店、微信、微商進行線上銷售盆景。他們在網上不僅賣自家的盆景,還義務幫助村里其他花農銷售。去年,該村支書洪定勇的兒子就通過網絡聯系了3批客商到村里購買盆景。其中,來自山東林營的客商在村里一次性就挑選了20多萬元的梅花和羅漢松盆景。而且近兩三年的盆景銷售,不僅僅限于春季和冬季的繁忙,就連往年淡季的夏季也忙碌了起來。2017年,該村盆景網絡銷售額突破500余萬元,解決就業300余人。優質的盆景依托電子商務平臺和便利的物流,正不斷走向全國。電商的快速發展,促進了盆景的銷售,帶動了該村旅游業的發展,提高農民的收入,實現該村經濟轉型發展。

4.2 積極組織開展學習交流

近年來,該村緊緊圍繞“興村富民”目標,以“產業+文化+旅游”的新型產業經營模式,讓村民在產業鏈上比作用、做貢獻,開展技藝交流和參展,發揚和傳承徽派盆景制作技藝,通過傳統銷售+網上銷售,擴大經營渠道,增加經濟效益,強化品牌營銷,設計賣花漁村LOGO,完善售后服務。同時,賣花漁村的許多年輕人主動到外面去學習新的盆景制作技藝,研習閩南派、蘇派等各派技藝,提高盆景制作技術。年輕一代盆景藝人已逐步將盆景造型的重點轉移到自然式上,從傳統模式中逐步脫離出來。除了梅花、羅漢松、側柏等樁景,也嘗試制作赤楠、枸骨、角子楓等小型盆景,再陪襯上奇石,意趣橫生。賣花漁村在2016年第七屆安徽省花卉博覽會上榮獲金獎1個,銀獎3個,銅獎9個的優異成績。

4.3 加強非遺傳承,提升文化內涵

賣花漁村徽派盆景技藝已列入國家非遺名錄,該村現有省級非遺傳承人2人,市級非遺傳承人2人?;张膳杈霸煨图妓嚜毺?,具有濃郁的地域特色,被譽為“無聲的詩,立體的畫”。近年來,村兩委積極做好徽派盆景非遺傳承工作,培養青年盆景技藝人才近百名。賣花漁村還積極參加各類花卉盆景交流會,連續四年舉辦賣花漁村梅花攝影節,吸引了廣大攝影和戶外運動愛好者前來走古道、賞梅花,攝美景、品徽韻。并且將每次舉辦的“賣花漁村攝影節獲獎作品”在徽州府衙、黃山風景區、黃山市各大酒店等進行展出。同時給各攝影協會會員提供了一個鍛煉平臺,讓更多的攝影愛好者得到了交流,以傳播徽派盆景文化技藝,提升賣花漁村內涵。在全國各地著名園林及園林單位中都活躍著這里盆景制作經驗豐富的賣花漁村花農,他們的作品在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給人以美的享受。

4.4 發展鄉村旅游,完善服務功能

優美的生態環境,賦予了該村發展鄉村旅游的良好基礎。近年來,該村以建設生態宜居村莊美、興業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諧鄉風美的美好鄉村為契機,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完善功能,健全設施;規范管理,提升素質;突出特色,圍繞旅游發展經濟。同時村兩委班子齊心協力,以改善生態環境、交通環境、村中環境、飲水環境為主,大力改善旅游基礎設施建設。以硬化、凈化、亮化、美化為重點改造村中環境,良好的生態、優美的村莊、暢通的交通有力促進鄉村旅游的發展,給全村帶來了人流、物流,也給群眾發展旅游產業帶來了機遇,村兩委積極引導和鼓勵農民借助旅游資源優勢,改造庭院,發展農家旅游接待。整潔明亮的廳堂,擺滿盆景的農家小院,成了該村農家樂接待的特色。

隨著賣花漁村的名聲大振,當地也意識到鄉村文化的重要性。便把漁村小學的舊址修建了村史館,館內詳細記錄賣花漁村的歷史及習俗,還有梅花品種及10多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介紹。游客在欣賞梅花的同時,還能夠更好地了解當地的民俗文化。經濟發展了,村莊環境、衛生保潔、鄉風文明也得到了進一步改善。同時,該村在鎮政府和鄭村派出所的支持下,加強了技防建設。對賣花漁村名貴盆景進行拍照、編號、登記,建立專門檔案,納入公安信息平臺,給盆景定制“身份證”。截至目前,賣花漁村100余棵名貴盆景定制安裝了身份標牌,40余戶花農自發安裝了監控探頭。下一步,賣花漁村將深入挖掘更多的潛在價值和魅力,計劃制作精品盆景,提升產品吸引力,建設集觀光、展示、銷售為一體的盆景精品園,把盆景產業與鄉村休閑觀光相結合,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猜你喜歡
徽派賣花漁村
小漁村的變遷
意大利五漁村
夏日小漁村
徽派傳統建筑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的運用
賣花歌
賣花姑娘和小鳥
多元期新徽派版畫的傳承與革新
賣花歌
山水畫般的徽派建筑
淺談徽派“馬頭墻”在現代建筑中的運用與演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