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2018-01-24 08:04旦求
讀寫算·教研版 2017年5期
關鍵詞:自學能力趣味教學因材施教

旦求

摘 要:新課程標準強調:“教師在教育教學中一定要重視各階段學生的自學能力的培養”,特別是要重視小學階段基礎學科語文的自學能力,幫助和促進他們養成自我學習的自覺性和習慣,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習技能,為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自學能力;小學語文;趣味教學;因材施教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5-223-01

學生將來的學習及發展就需要靠自己的自學來推動,所以對學生的自學能力就必須從幼兒或小學一年級開始抓起,以不同的教育教學方法和形式來激發他們自學的興趣,調動自學的動力,挖掘學生自學的潛力,激勵和鼓勵他們爆發內在自學的能量,將教師“讓我學”轉變為“我要學”,促進他們養成自學的習慣。特別是要重視培養小學生自我學習的習慣,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習技能,為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奠定堅實的基礎。下面本人從以下幾點入手淺談一下小學教學中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的體會和認識:

一、實施趣味教學,激發自我學習的興趣,培養自學能力

新課程標準強調:“教師在教育教學中一定要重視各階段學生的自學能力的培養”,因為自學能力是學生未來學習和發展的基礎,特別是小學階段的基礎語文自學能力是學生在中學階段學習和發展的基礎和關鍵。所以,我們教師一定要特別重視小學階段的語文自學能力的培養,從小學一年級去重視來培養,幫助和促進他們養成自我學習的自覺性和習慣。古人說得好:“授人以魚,只供一日之餐,教人以漁,則可終身受益”,從而可知,教師傳授于學生學習方法,使學生融會貫通的理解和掌握,將會使他們能成為自我學習的優秀者和前進者。語文新教材的教學內容中有許多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知識和范例,教師要充分利用此內容,發揮此內容的作用,挖掘其中積極的思想,引導學生進行自學,讓他們體會、感悟和認識學者們的學習方法,吸收其中的精華,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和技能。教師也可在講授好現有教材的基礎上,再去精心選取一些課外的閱讀材料,如:有關的報紙、有關的小兒看的圖畫書、有關的作文書、有關故事書,等等,當然,閱讀的材料要有一定的趣味性、誘發性和知識性。把這些有趣味、有啟發性的知識融入學生學習的內容之中,當學生在聽或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求他們做讀書筆記,把一些要點知識記錄,可以是以提綱的形式記錄,也可以是進行抄錄,還可以是讓他們寫聽后感、讀后感。教師在講授時做必要的重點提示,如:用聲音和語調的高和低來提醒學生注意,做好記錄的準備,幫助他們完整地記錄有關學習知識,完全的的掌握知識要點。當學生自己進行自讀時,要求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做到邊讀邊記錄,邊讀邊理解,在讀的過程中學會記錄的方法,全面地理解和掌握有關的知識,感悟和體會有關的思想內容,因而發展自己的思維技能,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形成自己良好的自學能力。在學習中,教師要及時的去挖掘和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并利用發現的”閃光點“來鼓勵和激勵他們克服困難,勇往直前,更進一步的努力學習,激發他們學習的意志和決心,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

二、滲透學法指導,激發學生的自我學習的意志和精神,培養自學能力

提高學生學習質量和效率的有效途徑和方法就是在課堂的學習中給學生做必要的學法指導,把學法貫穿于教學的每一環節之中,以來調動學生的學習動力,促使他們自己學習和探究,學會學習方法,掌握學習技能。再具體的教學活動中,老師在授課的同時,要重視教學生如何進行分析、理解、比較、總結及歸納等方法。如,在單元小結時,放手讓學生自己分析、總結和歸納,老師只給于他們大概的范圍及框架,在框架內學生自己填寫總結的要點,教師做必要的點撥、指導及指引,學生可以能自學的,能做的,可以會做的,盡量教師做到少講或精講,啟發學生自己探究學習,讓學生多發問,引導他們多討論,因為小學生喜歡問長問短,教師利用他們的這一特點,激發他們提問題,進行辯論,以幫助他們提高自學能力,發揚自學的精神,形成自學的能力。自學能力的培養不是一天或兩天的事,它是一個循序漸進、逐步提高的過程。在接受一個新班級后,教師要對全班學生的總體知識水平、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學習情感及學習方法等方面要做一個全面和細致的了解和掌握,為設計學習內容及學習方法最好基礎。大多數學生都感覺到做課堂筆記較困難,這是教師必須要設置和制定培養學生聽課并記錄課堂筆記能力的計劃,通過實施計劃,逐步把學生的紀錄水平提高一個臺階,使學生能夠達到在沒有教師的板書寫字,也可以使學生在老師的口頭敘述下的情況下能夠做到邊聽課、邊記錄、邊思考、邊分析、邊理解以及撲捉教師授課的重點,并能完全的記錄課堂有關學習要點知識內容,促使學生自學水平提高,實現能進行自學的愿望。

三、重視“因材施教”,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欲望,培養自學能力

在素質教育和新課改下,語文教學逐步走上了從單一能力的培養向綜合學習能力的培養及發展,語文學習主要體現在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聽、說、讀、寫能力的全面發展,以及語文書本知識與實踐活動聯系的能力,通過教師的指導和學生努力的自學來發展他們的聽說讀寫及運用知識的能力,激發他們自學的熱情和思想,從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綜合實踐和應用的能力,促進學生提高語文學習質量。在布置作業的時候,既要重視作業的質量,又要考慮的學生的差異,必要時布置作業選擇層次作業,既要面對個體,又要面對全體,布置滿足不同水平及能力的學生,讓“優等生”吃飽吃好,“后進生”吃飽,“優等生”能吃,這樣富有針對性的布置作業,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欲望,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自學能力,促進學生積極學習和探究。在教學活動中要重視實施因材施教,要根據不同水平和能力安排布置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相應的作業,從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和熱情為出發,使學生在自身知識水平和能力的基礎上得到相應的提高,使每一層次的學生都能有相應的發展,讓每一層次學生都能有所收獲,滿足不同水平和能力的學生的需求,使學生養成自覺完成作業的好習慣,形成一定的行為和品質,從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endprint

猜你喜歡
自學能力趣味教學因材施教
小學作文如何實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確“因材施教” 促進個體發展
從《論語》看因材施教
淺析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初中生語文自學能力的培養
中高職銜接的關鍵在于因材施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