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初中學困生的成因和轉化策略探究

2018-01-24 12:52曾毅穎
讀寫算·教研版 2017年5期
關鍵詞:轉化策略農村初中成因

曾毅穎

摘 要:農村初中學困生的轉化直接關系到他們的前途和農村的教育質量,關系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因此,要結合學困生的特殊性,選擇合理的方法教育并轉化他們。文章闡述了農村初中學困生的成因和轉化策略,提倡用愛來溫暖他們的心靈,使其奮發圖強,達到轉化效果。

關鍵詞:農村初中;學困生;成因;轉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5-248-02

所謂“學困生”,即學習上有困難和思想上有待進步的學生。轉化一名學困生的付出并不亞于培養一名尖優生。轉化農村初中學困生是農村教育工作的重點和難點,對于學困生,教師要用愛去溫暖他們的心靈,尊重他們的人格,把愛心無私奉獻給他們,并與他們建立互相尊重、信任、理解的朋友式的關系,多關心、體貼、親近他們,并用良好的師德去影響、感化、熏陶他們,以精湛的藝術啟發他們,讓他們樂于接受教育,最終達到轉化的目的。

一、導致農村初中學困生的成因

1、家庭原因

多數家境困難的農村初中生,他們有的是父(母)雙亡,由祖父母(外公外婆)管教,他們又不嚴格要求;有的是父母常年在外務工,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和成長;也有的是單親家庭,又缺少家庭溫暖。種種原因導致他們貪玩、懶散、不好好學習,外出上網,甚至與社會上的閑雜人員“混”在一起,學習成績差,品德表現也不盡人意。

2、學生自身性格原因

部分學困生性格孤僻、內向、不善于交往、不合群。有的是單親家庭,缺少家庭溫暖;有的是抱養的孩子,他們往往有自卑、逆反心理。他們大多數智力正常,由于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態度不端正,導致學習成績差。

3、社會原因

社會上的不良風氣,社會中的陰暗面,也是導致學困生的外部條件。大千世界,花花綠綠,游戲廳、網吧的大量出現,誘惑他們去過把癮,像“鴉片”一樣毒害他們、“吞食”他們,使他們不能自撥、甚至無法自拔。這些來自社會上的外部因素,使他們放縱享受,不求上進,脫離集體生活,他們厭學、逃學,甚至與社會上的閑雜人員“混”在一起,做一些與中學生不相符的事情,甚至“偷雞摸狗”。

4、教師因素

如果教師缺乏高尚的師德,缺乏獻身教育事業的責任心、事業心,缺乏正確的教育方法,缺乏耐心細致的說服教育,對待學困生的教育方法既簡單又粗暴,這樣的話,不但收不到轉化實效,反而會促使學困生走向更壞的一面,導致“破罐子破摔”的結局。

二、轉化農村初中學困生的策略

1、努力架設師生間的“情感橋梁”

教學中,我深深體會到:轉化初中學困生的關鍵是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要與他們建立親切、親密的朋友式的師生關系。尤其對于農村初中學生,由于種種原因,他們比城市學生更需要老師用師愛去關愛、溫暖他們。要轉化學困生,必須建立起師生之情,形成“情感效應”,用師愛去創設“和諧共振”的最佳教育情景,教師要經常帶著理解、關心、關愛的心態與學困生交朋友,經常有意無意地對他們寄予良好的愿望,他們就會與你真心傾訴內心的秘密,從而有助于我們捕捉最佳的教育時機轉化他們。

例如,我班陳佩敏同學,學習成績較差,平時沉默寡言,不喜歡參加集體活動。從和她的幾次談話中,我了解到她父母常年在外務工,與奶奶住在一起,是典型的農村留守少年,她認為自己家境不好,智力不如人,同學看不起她,平時不愿與同學們接近,學習上有困難也不問老師和同學。針對她的思想表現,我主動與她交朋友,同她講解一些名人成才的故事,使她懂得“聰明在于勤奮”的道理。課堂上有意識地對她投送親切的目光和友好的微笑,并及時表揚、鼓勵她,使她感受到“老師關心幫助我,關愛我”的溫暖,從而使她找回自尊心、自信心。經過幾個月的努力,她對老師從“戒心”變為“貼心”,從“疏遠”變為“親近”,和同學們從“沉默寡言”到“一起說笑”,學習成績有了明顯進步,人也變得開朗起來了。

2、善于挖掘學困生的閃光點

摸透學困生的個性特點,努力挖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給予正確引導,及時疏導,堅持正面教育,這是轉化學困生的基本原則。教師必須耐心細心、循循善誘、不厭其煩去努力挖掘學困生身上的閃光點,給他們形成一種無形的師愛,以此來激勵他們,使他們的勇氣和信心劇增。

農村初中生大多樸實、勤奮、善良,更有不少學生因家庭原因早早當家,思想成熟早,其中不乏一些學困生。于是,我有針對性地找他們談心,鼓勵他們,挖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表揚、鼓勵,還任命一些學困生為班委會的學生干部。這樣,學困生感到老師和同學信任他們,學習積極性明顯提高,作業基本上能按時完成,成績也有進步。

(三)、善于運用集體的力量

學困生在集體環境里學習、生活,他們必須要融入班集體中,與班集體同呼吸。一個團結友愛、奮發向上的班集體,既是學困生矯正不良道德品質的熔爐,又是學困生實現轉化、走向進步的搖籃。教師在轉化學困生中起主導作用,但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必須充分發揮集體力量,使學困生身處一個團結友愛、融洽和諧的環境中,運用集體的力量影響、感化他們??稍诎嗉壷虚_展以下活動:

(1)互幫互學的“一幫一”活動

安排成績優秀的同學與學困生同桌,提醒、督促學困生遵守紀律,專心聽課,按時完成作業。課余當“小老師”輔導他們,幫助他們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成績。

(2)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

如學雷鋒做好事等,使學困生融入歡樂愉快的班集體中,并為他們提供展示自我、表現才能的機會和舞臺。

(3)爭當“文明學生”和“改正一個缺點,為班級爭光”的活動,在班中樹立正氣,發揚正氣,抑制歪風邪氣,形成一個比先進、學先進、爭先進的良好班風、班集體。通過開展活動,使學困生感受到大家庭的溫暖,消除了他們的自卑心理,克服了孤僻性格,振作精神,樹立與班集體一起爭取進步的自信心和榮譽感。

(4)注重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結合

隨著現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長望子成龍心切,不顧孩子自身的因素,常常給他們施壓,一味追求孩子們考出高分,久而久之造成了孩子畏學,進而出現一系列的不良行為。農村中也存在另一種現象,就是家長由于種種原因疏于對自家孩子的教育,家庭教育體現并不充分。因此,良好的家庭教育是轉化學困生的重要因素之一。為有效轉化學困生,建立學生轉化跟蹤制,我積極與家長聯系,取得家長支持,將學困生存在的問題和進步都記入學習跟蹤檔案中。

例如我班梁健浩同學,他父母整天在外忙于生計,對他的學習和生活疏于管理,最終導致他成為學困生。了解情況后,我主動與其父母聯系,要求他們經常給兒子打電話,關心他的衣食起居和學習。經過半年時間,他性格逐漸變得開朗起來,學習興趣大增。感受到父母的關心和關愛是促使他轉變的重要原因。

結束語:轉化學困生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農村初中學困生有其特殊性,教師要善于采取合適的方法和手段對其轉化,但不論采取何種方法,用“愛”去溫暖學困生的心靈應是教師做一切工作的指導思想和出發點,在學法上指導他們,在思想上教育他們,使學困生成為德才兼備的人才,真正提高農村初中學校的教學質量,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 周 毅 向明 愛滿天下——陶行知文學傳記[M] 江蘇教育出版社1991(6)

[2] 盧世芳 以人文本,以愛育人——淺談我的班主任工作體會[J] 學園2011(5)

[3] 薛秋霞 王恭訓 讓愛溫暖學困生的心靈[J] 中國體衛藝教育2009(12)endprint

猜你喜歡
轉化策略農村初中成因
暈紋石成因解讀(上)
“轉化”在數學教學中的運用
農村初中英語口語教學之我見
淺談農村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效率的提高
如何提高農村初中數學課堂效率
翻譯實踐問題及成因
“酒”類語符兩個修辭場及其成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