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新時代集體主義研究的著力點*

2018-01-25 23:54
教學與研究 2018年11期
關鍵詞:集體利益個人利益個人主義

集體主義作為社會主義道德的基本原則和價值導向,同時亦是我國社會主旋律的重要內容,因其在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引領社會風尚和集聚氣勢磅礴之力攻堅克難等方面具有強大功用,日漸引起學界的廣泛關注與探討。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集體主義研究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進一步推動該項研究,推出更多“高、精、尖”力作和學術成就,進而澄清理論是非、強化人們對集體主義的認同,并發揮集體主義所具有的積極效用,有必要認真梳理集體主義研究的發展歷程與成果,總結理論與實踐經驗,明確其發展趨向。這是在新時代加強集體主義研究的重要著力點。

一、客觀把握集體主義研究的興起與發展歷程

歷史是一面鏡子,立足新時代深化集體主義研究,離不開對集體主義研究興起的緣由及其發展歷程的認知與運用。集體主義作為一個政治名詞術語,最早產生于18世紀,但它在中國的出現則是五四運動以后的事情,而且是中共早期領導人和進步民主人士在反對個人主義的過程中提出來的。1936年11月,郭沫若在《青年與文化》一文中明確使用了“集體主義”一詞。他寫道:“個人都在以集體主義的精神努力,那努力的成果總匯起來便足以轉移時勢?!盵1](P110)后來,革命戰爭的勝利及新中國的快速崛起讓國人深刻地體會到,雖然每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們像石榴籽一樣緊緊團結在一起,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而這種磅礴力量的形成又必須依靠集體主義作為精神支撐。因此,為最大限度地發揮集體主義的功用,使之更好地成為對抗個人主義的思想利器,有些人開始把集體主義作為對象予以研究。

總的來說,國內集體主義研究的發展歷程大致可劃分為三個階段,呈現出不斷深化、系統發展的特點。

1.集體主義研究的初步探索階段。

這一階段大致是從20世紀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以毛澤東、劉少奇和周恩來為代表的中共領袖人物紛紛闡明集體主義觀點,倡導在兼顧個人、集體和國家三方面利益的基礎上堅持集體利益優先,這為學界開展集體主義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學者們不僅較為集中地探討如何在生產合作社、班集體中進行集體主義教育,如何破除資產階級的個人主義思想,還較深入地闡釋了個人、集體和國家的辯證關系。在這一時期,國外部分教育家有關集體主義研究的理論成果也通過多種渠道傳入中國,為日后我國集體主義教育的開展、集體主義研究的深化提供了相關理論借鑒。尤為值得肯定的是,這一階段的研究成果對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的定位比較準確,能夠從社會意識形態的高度加以認識,并指出,在社會主義社會,個人、集體和國家利益是根本一致的,之所以更加強調社會主義整體利益的至上性,只是基于當時的革命目的和需要考慮,而且集體利益發展得好也必然有利于個人利益的實現。但由于受到歷史條件的影響,研究者們對集體、集體利益、個人利益等概念還缺少必要的界定,對集體主義的外延及個人利益犧牲的條件等也缺少深入研究,沒有形成一致意見。

2.集體主義研究的不斷拓展與深化階段。

這一階段大致是從20世紀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也是集體主義和個人主義發生論戰與交鋒最為激烈的時期。1980年5月,《中國青年》雜志發表了“潘曉來信”。信中提到的“人性自私”和“主觀為自我,客觀為別人”的命題瞬間引起眾多年輕人情感上的共鳴,由此引發了一場全國范圍內的關于人生觀的大討論。之后,隨著改革開放程度的加深及商品經濟的發展,西方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的喧囂聲愈益猖狂,致使我國思想理論界又出現了一種宣揚“個人本位”的思潮,甚至有人公然提出“要為個人主義正名”。面對這些論調和由此產生的國民在思想認識上不同程度的混亂,很多學者紛紛扛起了集體主義大旗。他們不僅對上述論斷本身做出有力批駁,還揭露個人主義的虛幻性及其在我國傳播蔓延的危害,并從集體主義的產生根源、內涵、與個人主義的根本對立等方面進行回應和闡釋,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

這期間,黨和國家對集體主義的關注與重視程度也進一步加強。1992年9月,江澤民在上??疾旃ぷ鲿r明確提出,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應當成為我們社會的主旋律。隨后,黨的十四大又提出要在全國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少年中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教育。1994年8月,中共中央發布的《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則指出,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教育三位一體,有機地統一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之中。1996年10月,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上通過的《關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干重要問題的決議》則首次正式提出,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以集體主義為原則。隨之而來的是學界對集體主義道德原則的廣泛探討。

3.集體主義研究的全面推進階段。

進入21世紀以來,黨和國家繼續強調要深入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一系列體現集體主義精神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與此同時,學界也加強集體主義研究,迎來了高水平發展狀態。

一是產生了一批頗有學理性的專著和碩博士學位論文。據不完全統計,在此期間出版的有關集體主義研究的著作、教材達20余本,包括專門研究集體主義的學理性論著。一些研究生也開始將集體主義作為學位論文題目進行研究。在中國知網學位論文庫中,從2000年起,以集體主義為選題、篇名中含有“集體主義”字樣的學位論文共125篇,其中博士學位論文17篇,主要涉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集體主義、集體主義的歷史發展、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的關系及集體主義教育等方面的研究。不僅如此,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數據庫中也增加了對集體主義的課題研究。這不但豐富了集體主義研究的切入點,使前兩個階段的綜合性研究取得很大突破,而且有新拓展。

二是集體主義研究的領域不斷細化、論題愈益豐富。從縱向研究來看,有些學者著力闡釋集體主義的內涵、功用以及它與社會主義人道主義原則和社會主義公正原則之間的關系,從而促使人們對集體主義的理解更為明朗;還有一些學者試圖以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真實集體”思想為指導,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構建新集體主義思想體系;也有學者對集體主義的其他要素或側面展開研究,使研究更為精細。從橫向研究來看,學者們的視野更加開闊,不僅注重從倫理學角度探究集體主義,還傾向于從心理學、政治學、組織管理學等多個視角展開研究;還有學者針對學生、軍人、農民等不同群體開展了相應的集體主義教育研究;也有學者重點進行了集體主義比較研究。這表明集體主義研究正處于不斷發展中,但同時不能否認,近幾年集體主義在部分領域也出現了“失語”的現象。

二、全面理解集體主義研究的成果及主要觀點

對集體主義研究業已取得的成果進行認真梳理和全面把握,是有效開展新時代集體主義研究的基本前提,有利于明確其今后的發展方向,使研究更具有針對性和創新性。綜觀國內集體主義研究成果,可將之歸納為五大論題。

1.集體主義的內涵及歷史嬗變。

受蘇聯集體主義理論與實踐的影響,特別是斯大林有關集體主義的定位,國內學者一般從社會主義道德原則的意義上理解集體主義,認為它不僅強調集體利益優先,還堅持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的辯證統一,重視個人利益。后來,隨著集體主義研究的逐步深入,一批學者認識到:“集體主義不僅是共產主義(社會主義)道德的基本原則,它還是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是社會主義社會時代精神的重要體現?!盵2](P183)羅國杰則認為,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根本對立,作為一種道德原則,它以集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為最高原則,并強調在個人利益同集體利益矛盾時,要犧牲個人利益,以保全社會主義的集體利益;作為一種哲學思想,它體現著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精神,強調整個人類歷史是由人民群眾所創造的,強調在改造社會和改造自然的斗爭中,發揮群眾集體力量的極端重要意義;作為一種有關財產制度的思想,它維護社會主義公有制的經濟制度,并以鞏固和發展這一公有制為主要目的;作為一種政治學說,它體現的主要是社會主義民主集中的政治制度。[3](P58-59)

關于集體主義的歷史嬗變問題,學者們一方面從人類思想史的角度考察集體主義的歷史形態。首先是“三階段論”。如有學者指出:“集體主義經歷了整體主義、虛假的集體主義和無產階級的集體主義三大發展形態?!盵4]其次是“四階段論”,即“原始社會生存之道的集體主義、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專制統治的集體主義、資本主義社會利益博弈的集體主義、傳統社會主義社會利益代表的集體主義”。[5](P86)再次是“多階段論”,即認為集體主義經歷了原始集體主義、家庭公社集體主義、城邦共同體集體主義、農業公社集體主義、宗法家族集體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幾種類型。[6](P93-101)另一方面,立足中國考察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的演進模式,認為,“它主要包括兩個明顯的階段,一是宗法家族集體主義向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的演進,這是計劃經濟下集體主義逐步形成的過程;二是計劃經濟下集體主義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集體主義的演進過程?!盵6](P102-103)還有學者基于對歷屆黨代會報告內容的解讀,或者把集體主義放在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語境下去研究,認為中國集體主義是在不斷地實踐中逐步產生的。

2.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及中共領導人的集體主義思想。

這是我們堅持和發展集體主義的重要理論基礎,學界對這方面的研究主要體現在:一是對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文本研究。例如,有人揭示“真實集體”所具有的思想內涵:個人對于集體的依賴性;各個人“自己的聯合”;建立在真實合理的價值基礎之上。[7]還有觀點指出,共同體是否具有虛幻的性質,與它對個人利益的滿足程度有關,也與人們對它的設定有關,而克服“虛幻”的最終途徑是要在經濟上實行公有制、政治上實行民主化、社會生活中實現法制化。[8]另有學者常引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神圣家族》等經典名篇中的相關論述,探究馬克思恩格斯的集體主義思想。

二是對中共領導人的集體主義思想研究。首先是毛澤東的集體主義思想,有學者將之概括為:一切從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的整體利益出發,堅持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局部利益服從整體利益,眼前利益服從長遠利益;當個人利益和社會集體利益發生沖突時,為了保護人民群眾的集體利益,能毫不猶豫地犧牲個人利益;在保證集體利益的前提下,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結合起來。[9]關于鄧小平集體主義思想研究的文獻比較多,不僅探討他對前人集體主義思想的繼承與發展,還歸納他的集體主義價值觀內容,突出他對個人追求正當物質利益合理性的肯定。關于江澤民和胡錦濤的集體主義思想,更多散見于一些集體主義研究的學位論文中,且多是泛泛之談。關于習近平的集體主義思想,有觀點指出,他在集體主義的價值導向方面,提出了中華民族復興的中國夢,強調國家、民族的發展和個人發展的統一;在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關系方面,提出人民利益第一位的觀點,讓人民有“獲得感”,要“老虎”“蒼蠅”一起打;在集體主義的表現形式方面,提出黨的團結和統一的重要性,強調民主和集中、集體領導和個人負責的統一;在集體主義教育方面,倡導服務意識和大局意識,對于與集體主義相背離的極端個人主義等錯誤思潮進行批判。[10]

3.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的關系。

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總是密不可分的,它們之間的斗爭猶如一根主線,貫穿于我國倫理道德等許多領域。關于二者的關系,第一種代表性觀點認為,它們是根本對立的。持此種觀點的人通常從兩個方面加以論證。一是以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為依據,認為集體主義和個人主義是分屬于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種截然相反的制度的產物。因此,在社會主義社會必須堅持集體主義的價值導向,否定集體主義就意味著對社會主義道路的背離。二是以集體主義和個人主義的主張為依據,認為它們分別以“集體”和“個人”為本位,“兩者對人的本性、社會以及人與社會的看法有著根本的沖突”,“在日常生活中,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也許是混合在一起的,但是,作為兩套政治哲學,它們卻是根本不相容的”,“因此,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之間的關系在內在的邏輯上是非此即彼的關系,并無調和的余地”。[11]

第二種觀點則認為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存在交流與融合的可能。持此種觀點的人認為,首先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在內涵上有相似性,“二者都包含對單純利己、為己利他思想的合理性的認同,對利他主義的支持以及對集體利益重要性的深刻認知”,“西方的個人主義能夠實現集體利益,中國的集體主義也能夠實現集體利益”。[12]且“隨著中國工業化社會的來臨,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不再是根本對立的”,“極端個人主義才是與集體主義根本對立的”。[13]其次,個人主義也有歷史進步性,可以為集體主義的發展提供有益借鑒。不過,我們要確立的集體主義“是以吸收個人主義的基本價值并有效地抑制其可能出現的負面影響為條件的”,“是在個人主義本來意義上揚棄個人主義,摒棄個人主義可能導致的絕對化傾向而把個人主義的基本價值納入自己的整個體系之中”。[14]值得注意的是,盡管隨著時間的推移,集體主義和個人主義在對抗中相互借鑒,致使二者在理論表述上呈現出趨近的特征,如都強調尊重和保障個人利益、鼓勵自我犧牲,但它們在哲學前提、經濟基礎、政治制度、個人利益的實現方式等方面仍存在根本差異。

4.集體主義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關系。

自從我國作出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大決策,學界也隨之展開了對集體主義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關系的探討,首先圍繞到底要不要堅持集體主義發生爭論。一種聲音是“集體主義過時論”,認為我們現在實行市場經濟,社會已經“轉型”,集體主義沒有繼續存在的空間,甚至有學者公然聲稱,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個人主義才是合情合理的。另一種聲音則與之針鋒相對,認為集體主義作為社會主義道德的原則,是由我國社會性質決定的,市場經濟的確立并沒有改變集體主義道德原則的現實基礎,反而更加凸顯出其存在的必要性。更何況,“集體主義是社會主義價值體系觀念的核心,在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有時就把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并稱;而一些反社會主義的資產階級學者則常常把社會主義同集體主義作為一對可以互稱的概念而加以非難和攻擊??梢?,集體主義是社會主義的一種本質內涵,要堅持社會主義,就必須加強集體主義的價值導向”。[15]

其次,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堅持和發展集體主義。不可否認,市場經濟的發展造成了縱橫交錯的利益格局,使社會利益關系中的各方都成了利益主體,且相互間是一種平等關系,由此給集體主義的運行與發展帶來了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但這也促使人們思考如何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新集體主義。因而,有學者提出要對集體主義的內容進行適當調整、區分層次?!耙环矫?,集體主義原則的最高要求是發揚無私奉獻、一心為公的精神,它是先進分子所力求做到的;另一方面,集體主義原則也要求人民群眾做到先公后私、先人后己,或至少做到公私兼顧、不損公肥私,并且不斷地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盵16]還有學者建議,通過批判吸收我國傳統道德,豐富集體主義內涵,特別要注重吸收中國傳統道德中重視整體利益的思想;注重采用實證科學的方法,建設集體主義的現實作用機制,包括加強民主政治建設,優化集體主義道德建設的外部環境,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讓法律規范與集體主義相協調,建立健全道德賞罰機制。[17](P46-47)

5.集體主義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價值觀)的關系。

學界有關這方面的研究成果相對較少,大體上都認為集體主義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價值觀)具有內在一致性,后者是前者內容的具體展開。如有學者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內容,是以集體主義為其基本內核的,是集體主義價值觀在國家、社會與個人層面的具體展開。培育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能丟掉集體主義?!盵18]也有學者側重探討堅持集體主義原則之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作用,認為這不僅有利于彰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政治屬性、民族特色和時代特色,還有利于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資本主義價值觀之間的區別,減少人們誤解。由此可見,現在的主流話語系統中雖然很少直接使用“集體主義”一詞,但并不代表不重視集體主義。相反,隨著時代的發展,集體主義也被不斷賦予新的內涵和話語表達形式。只不過,這些新的話語表達形式與集體主義之間的關系還有待更深入地挖掘和探討。

除了上述重點敘述的幾個方面研究以外,學界還進行了集體主義教育研究和集體主義比較研究等。就前者來說,一般以大學生為主要對象,順延至中小學生,甚至包括幼兒園的個性教育和集體教學;關注集體主義教育的困境,并重點探討如何提升集體主義教育的實效性。就后者而言,其成果主要涉及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集體主義古今比較,側重談封建整體主義與集體主義的異同及其反思性探究。另一方面是集體主義中外比較,主要有兩種研究路徑:一是探討西方的個人主義、社群主義等理論流派與集體主義間的本質區別和內在聯系;二是對比中國的集體主義教育與日本、俄羅斯和新加坡等國的集體主義教育,以充分挖掘其中的有利因素。

三、正確評估集體主義研究的現狀

應當說,國內學者近年來在集體主義研究方面做出的努力,不僅促進了集體主義自身的發展,還促進了人們對集體主義的理解與踐行,為強化互助合作的人際關系及良好的社會風尚奠定了堅實的思想道德基礎??v觀學界這些年對集體主義研究的情況,可以發現以下幾個顯著的特點。系統歸納和探討這幾大特點,對于進一步把握新時代集體主義理論的生長點和增強集體主義研究的持續性大有裨益。

第一,在集體主義的內涵研究方面,學者們往往將之理解為社會主義道德的原則,對其具體內容闡述較多,而對集體主義基本概念界定不夠,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對集體主義的定位比較模糊。如前所述,很多學者立足不同的學科領域和視角對集體主義進行闡發,或者全面梳理其歷史形態,或者深入探討其理論基礎,或者條分縷析其具體內容,但是,學者們對集體、集體利益、個人利益、集體主義等概念卻缺少準確界定,對集體主義的外延及個人利益犧牲的條件等也缺少深入研究,沒有達成太多共識。不能否認,著重探討集體主義的歷史發展、理論基礎、主要內容等基本理論問題很重要,有利于人們更深刻地理解集體主義的內涵、正確看待集體主義。然而,任何一項理論思考的首要前提都是概念清晰準確。集體、集體利益、個人利益以及集體主義這些概念,可能在生活中已經為人們所熟知,但恰恰由于它們本身內容的豐富性和理解角度的多樣性,所以,在理論上和學術上還存在一定程度的朦朧模糊,甚至經常被當作與社會意識形態毫無關系的中性詞匯使用。其實,我們所堅持和倡導的集體主義本質上是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它所關涉的具體概念都承擔著社會主義的某些屬性,因而,需要我們加大研究力度,做進一步的深入思考和準確界定。

第二,在集體主義的理論基礎方面,學者們對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及中共歷屆領導人的集體主義思想研究較多,而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集體主義思想研究較少,對西方集體主義思想的借鑒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對集體主義的歷史發展研究缺少立體感,缺少橫向與縱向的全方位比較。雖然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是伴隨無產階級的誕生及無產階級斗爭的深入開展而逐漸形成的,廣泛存在于以中國為代表的社會主義國家,但是,集體主義作為一種精神,早在古代社會就已存在,在國外亦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就中國傳統文化而言,其中蘊含的“公而忘私”“國而忘家”以及“見利思義”“先義后利”等優良道德傳統、“重民本”的政治理念、“尚和合”“求大同”的治理目標與社會理想,無一不為集體主義在中國的生成奠定了思想根基,既讓國人易于接受“集體本位”的價值觀念,也讓治國理政者真正重視起人民的利益,還奠定了當代中國集體主義始終不偏離“群己和諧”的基本走向。西方學者則通常把集體主義視為個人主義的對立物,側重于從多個學科視角開展集體主義研究,特別是傾向于把集體主義與文化特征結合起來進行研究,這一點對我們啟發很大。然而相對來說,學界對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有關集體主義研究中的相關有益因素的挖掘與探究都還不夠,這就直接影響到對集體主義的繼承性、發展性和創造性的整體把握。因此,這成為我們拓寬新時代集體主義研究視野的重要內容。

第三,在集體主義面臨的發展境遇方面,學者們較多關注個人主義給集體主義帶來的沖擊以及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發展、腐朽價值觀念的傳播帶來的挑戰,而較少關注集體主義面臨的機遇,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對集體主義發展境遇的把握不夠全面。確實,集體主義自誕生之日起就受到褒貶不一的評價,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之間的論戰與交峰、集體主義面臨的質疑和批判在我國改革開放之后也表現得愈加激烈。不但社會利益格局的改變致使個人本位傾向凸顯,激烈的競爭環境淡化人們的奉獻意識,互聯網的盛行日漸削弱人們的集體觀念,而且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等社會腐朽價值觀念的傳播也給集體主義帶來了重大挑戰。集體主義遇到挑戰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我們能不能辯證地看待這些挑戰,能不能主動收集整理社會各界對集體主義的質疑、批判乃至否定的相關論述,反思這些批評有無道理、為什么會有這些不同意見,進而從中找出應對舉措,并致力于將挑戰轉化為機遇。遺憾的是,我們在這方面做的還遠遠不夠。盡管當前也有人在探討集體主義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共享發展理念、人類命運共同體等新理念新思想之間的關系,以期豐富集體主義的話語表達形式,但談論得還很少,且闡釋得不夠深入透徹,急需我們進行開拓性研究。

第四,在集體主義的貫徹落實方面,研究者們對于集體主義的理論研究較多,而實證研究較少,研究方法相對單一,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理論的科學性與實踐的操作性對接不足。從已有研究成果可以看出,集體主義的理論研究已逐步由事例型、經驗型轉變為理論型、研究型,研究的視角也從國內逐步擴散到國外,其理論發展的程度不斷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逐漸實現了集體主義研究的科學性。另外,集體主義在理論體系建構上所表現出來的系統化水平也日趨完善,逐步重視建構集體主義思想體系的理論基礎,精心設計集體主義要求的層次結構。但另一方面,不能否認,集體主義研究的科學化水平逐漸增強的同時還存在理論和實踐的脫節,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理論的科學性和實踐的操作性難以彌合。并且,根據研究內容的統計分析發現,關于集體主義的研究多集中在一般理論敘述型文獻,大多數研究還停留在對一些問題的主觀討論和描述當中,調查研究較少,而且,僅有的幾篇實證研究文獻還都是以農村集體主義為研究方向展開的,這表明我國集體主義理論研究與實踐研究存在較大的差距。所以,致力于對接理論研究和實證研究具有迫切性和重要性,要求在日后的研究中更多采用比較研究、實證研究等方法,以不斷增強集體主義研究的力度和厚度。

猜你喜歡
集體利益個人利益個人主義
反對個人主義做合格共產黨員
《大魚海棠》個人與集體利益的價值沖突
集體主義話語權的重構
社會質量理論視角下鄉村社區治理中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的統一
為馬克思的集體主義辯護
漫畫哲理
概念起源時間錯了
個人主義能不能一分為二?
個人主義能克制得了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