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肘關節骨折脫位的保守治療與手術治療效果對比研究

2018-01-26 07:24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7年28期
關鍵詞:冠狀肘關節橈骨

肘關節骨折脫位屬于現代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骨科疾病,臨床發病率比較高,在骨科疾病中占據較大比例。肘關節骨折脫位往往會傷及韌帶組織以及關節囊組織,并且還會傷及橈骨及尺骨近端,對患者身體健康會產生嚴重影響,給患者帶來較大痛苦,因而對該疾病以科學合理方法進行處理也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及價值。在肘關節骨折脫位的臨床治療中,包括保守方法與手術方法,保守方法對患者造成的創傷雖然比較小,但效果不如手術方法理想,為能夠更好分析保守方法與手術方法的臨床效果,本文研究中特選擇2014年1月—2017年1月間曾在我院骨科接受治療的肘關節骨折脫位患者106例,分別選擇保守方法與手術方法對其進行治療,比較其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文研究中選擇的對象均為2014年1月—2017年1月曾在我院骨科接受治療的肘關節骨折脫位患者106例,以隨機方式分為兩組,分別標記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在對照組中患者總人數為53例,其中共包括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3例,年齡均處于25~56歲,其年齡平均值為(36.8±2.8)歲;在觀察組中所包括患者人數為53例,該組患者中的男性與女性分別為28例與25例,其年齡區間值為24~55歲,平均年齡為(35.6±2.6)歲。在年齡及性別方面比較兩組患者,其差異并不顯著,兩者之間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中患者以保守方法進行治療,主要為手法復位及常規外固定。在手法復位方面,其具體操作內容如下:患者取仰臥位或者坐位,依據患者實際情況給予其局部麻醉或者臂叢麻醉,使患者前臂旋前,醫生助手握住前臂腕部進行牽引,醫生雙手呈交叉狀抱住患者肘上臂,兩拇指保持相并且抵住尺骨鷹嘴位置,沿助手反方向進行牽引。在進行1~2 min牽引之后,助手一直保持牽引力狀態,使患者前臂逐漸屈曲,直到完成復位。在固定操作中主要及時以長臂石膏進行固定,主要固定功能位,固定時間為2~3周,也可選擇頸腕帶懸吊方式進行固定。

觀察組中患者以手術方法進行治療,即依據不同骨折類型選擇不同手術方法進行治療。對于冠狀突骨折Morrey Ⅰ型患者,由于該部位骨塊比較小,無法進行固定,因而需要實施摘除手術;對于Morrey Ⅱ型及Morrey Ⅲ型患者,選擇空心鈦釘對其進行固定。對于粉碎性冠突骨折患者,則先利用空心釘對較大骨塊進行固定,在此基礎上以克氏針或者絲線行縫合固定,對損傷前關節囊及內側副韌帶進行修復。對于橈骨骨折Mason Ⅱ型及Mason Ⅲ型患者,以螺釘或者斷尾釘行內固定,即選擇肘后外側切口入路,在手術中應當對骨間后神經進行保護,對鷹嘴骨折脫位選擇肘后正中切口,使鷹嘴顯露,對非粉碎鷹嘴骨折以克氏針張力帶進行固定,也可選擇螺釘固定及接骨板固定,對合并冠狀突患者共同實行可靠固定。對于肘關節恐怖三聯征患者,在手術中選擇肘后切口入路或者肘內外側相聯合切口入路,對橈骨及冠狀突以螺釘進行固定,若患者橈骨骨片較小,則應當予以摘除,以螺釘對冠狀突進行固定。對于內側及外側副韌帶損傷應給予其修復或者重建。

在手術結束之后,以常規方法對患者行石膏固定,在固定過程中可使患者行肌力鍛煉及手指活動,在3周之后將石膏拆除,然后以鉸鏈式外固定支具進行固定,且輔助以功能鍛煉。在手術之后給予患者吲哚美辛口服,劑量為25 mg,每天3次,以對異位骨化進行預防,并且給予其帕瑞昔布進行靜脈滴注,劑量為40 mg,每天2次,以達到消炎鎮痛效果。同時,在手術后給予患者傷口引流,持續1~2 d,在引流量低于50 ml時將其拔除。對于骨質疏松癥患者,在手術后應當實行抗骨質疏松治療[1-2]。

1.3 療效判定標準

在經過治療之后,患者臨床癥狀及體征均消失,患者肘關節功能恢復到正常情況,則表示為顯效;患者臨床癥狀及體征部分消失,其肘關節功能部分恢復,則表示為有效;患者臨床癥狀及體征與治療前相比未發生變化,肘關節功能受限,則表示為無效。

1.4 統計學分析

選擇統計學軟件SPSS 18.0對患者臨床治療結果相關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對結果中患者肘關節功能評分相關數據以均數±標準差表示,對患者臨床有效率相關數據以率(%)表示,且分別對其行t檢驗及χ2檢驗,以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存在。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有效率

在經過治療之后,觀察兩組患者臨床有效率。結果顯示觀察中患者總有效率為94.3%,對照組中患者總有效率為75.5%,兩組患者之間存在顯著差異(P<0.05),具體情況如表1。

2.2 兩組患者肘關節功能評分變化情況

在治療前及治療后,分別對兩組患者進行肘關節功能評分,結果顯示觀察組中患者治療前后評分分別為(56.5±6.5)分、(85.8±5.8)分,對照組中患者治療前后評分分別為(57.5±7.5)分、(68.5±8.5)分,觀察組中患者肘關節功能評分治療前后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患者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肘關節骨折脫位在臨床上常見的類型主要包括以下五種:其一,肘關節脫位并發橈骨骨折,這種情況的發生主要就是由于肘關節發生外翻旋轉損傷,這種骨折在Moson分型中可能屬于任何一種,往往會伴隨外側副韌帶出現損傷。其二,肘關節后脫位并發尺骨冠狀突骨折及橈骨骨折,也就是肘關節恐怖三聯征,在肘關節內側及外側的副韌帶均可能會發生損傷,屬于外翻后外側旋轉損傷而導致的臨床癥狀,這種骨折目前臨床上仍缺乏豐富治療經驗,在疾病預后過程往往會有各種并發癥出現。其三,前方尺骨鷹嘴骨折脫位,這種骨折的發生原因主要就是前臂側面在處于半屈曲狀態時受到高能量暴力直接作用,往往會并發Morrey Ⅱ型冠狀突骨折。其四,后方尺骨鷹嘴骨折脫位,這種骨折的損傷特點為肘關節后發生脫位,在鷹嘴處發生骨折,往往會并發橈骨骨折、冠狀突骨折,并且可能會導致外側副韌帶發生撕裂,這種骨折主要在骨質疏松的老年人群中比較常見,但造成損傷的暴力并不大。其五,累積冠突前內側面骨折,這種骨折發生原因主要就是由于內翻后內側旋轉失去穩定,由于骨折會影響尺骨中前內側面部位的高聳結節,其內側副韌帶前束也就會喪失穩定作用,同時這種骨折在早期很容易發生漏診情況,通常情況在CT檢查及手術過程中發現。

目前,臨床上對肘關節骨折脫位的治療主要包括兩類方法,即保守治療與手術治療,其中保守治療主要就是對患者實施手法復位及常規固定,這種方法對患者造成的創傷雖然比較小,但是效果不理想,并且恢復時間比較緩慢,因而在治療中更傾向于選擇手術方法進行治療。在手術治療過程中,主要就是依據不同骨折類型選擇不同手術方式實行治療,從而可使臨床治療更加具有針對性,更好修復患者骨折部位,從而可得到比較理想的臨床效果,使患者肘關節功能能夠得以更好恢復[3-4]。在利用手術方法對肘關節骨折脫位實行治療過程中,手術入路方式的選擇屬于十分重要的內容,而臨床上比較常見的手術入路切口主要包括三種,即肘關節后方正中切口,肘關節外側切口,以及內外聯合切口。對于這三種不同切口而言,最為經典的就是后方正中切口,然而這種切口方式需要對軟組織進行剝離,對患者所造成損傷也就會比較大,因此臨床上應用最廣泛的切口方式就是單純外側切口與內外側聯合切口。相關臨床研究認為,在手術治療過程中盡可能選擇外側單一入路方式,在必要情況下才需要聯合其它切口,比如在肘關節恐怖三聯征臨床治療中,由于該疾病本身即存在較嚴重軟組織損傷,若輕易聯合內側切口入路,則可能會導致軟組織損傷進一步加重,不但會對治療效果產生不良影響,并且會導致僵硬、感染及異位骨化等癥狀發生率增加。若選擇單純外側入路無法較好顯露或者進行復位固定,可聯合內側入路,也可選擇肘后正中入路方式將手術完成[5-6]。對于內外側聯合入路方式而言,主要在以下幾種情況下進行應用:其一,選擇單純外側入路方式,無法將冠狀突骨折復位及穩定固定完成;其二,需要對MCL以及旋前屈肌群進行修復,以增強其穩定性,需行尺神經探查或者需行松懈前置術。在筆者看來,對于冠狀突骨折塊較大的一些Ⅱ型及Ⅲ型患者,可選擇前側入路方式,從而使冠狀突及橈骨頭均能夠得以充分暴露,可保證骨折塊復位更加良好,并且可方便進行固定,但同時應當注意的一點主要就是使橈骨前側顯露,在此處進行固定并非橈骨安全區,因而需要在橈骨內完全埋入螺釘尾端。依據筆者臨床手術經驗,利用這種入路方式對肌間隙辨別相對比較困難,且由于這種入路方式所暴露窗口比較小,在利用鋼板實行固定時也就缺乏充足操作空間,因而筆者認為對于單純冠狀突骨折患者,或者可經由該入路窗口實行固定的橈骨內側骨折,在臨床治療中可選擇這種入路方式[7-8]。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有效率

綜上所述,在肘關節脫位臨床治療中,應用手術方法治療效果優于保守方法效果,可使患者肘關節功能得以更好恢復,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在臨床上應盡可能選擇手術方法進行治療。

猜你喜歡
冠狀肘關節橈骨
橈骨遠端骨折掌與背側鋼板固定的生物力學分析
帶血管蒂橈骨瓣逆行轉位治療舟骨骨不連12例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咽拭子與糞便排毒規律及臨床表現
橈骨遠端不穩定骨折應用T型鋼板治療的效果探討
肘關節鏡治療肘關節僵硬手術技巧
尺骨冠狀突骨折的入路和預后
超聲結合應力實驗在肘關節側副韌帶損傷中的臨床意義分析
肘后路結合多種固定治療肱骨遠端冠狀面骨折
冠狀切面在胎兒完全型肺靜脈異位引流超聲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MSCT對老年橈骨遠端骨折診斷分型的應用價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