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劑量丙種球蛋白聯合阿司匹林治療小兒川崎病的臨床效果

2018-01-26 07:24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7年28期
關鍵詞:丙種球蛋白川崎阿司匹林

川崎?。↘awasaki disease,KD)也稱皮膚黏膜淋巴結綜合征,屬于發熱性急性兒童病[1-2]。病變主要為全身中小血管炎癥,多在年齡2個月~5歲兒童中發病。癥狀主要表現為眼結膜充血、口腔黏膜充血、手足硬性水腫、淋巴結腫大、體溫增高等。此疾病主要對心血管系統造成損害,最為嚴重的則為冠狀動脈。小兒川崎病患兒血管內皮出現免疫炎癥狀況,會牽涉到全層血管壁,增加血管通透性,嚴重時可能發生動脈瘤,引發冠狀動脈瘤破裂或心肌梗死,進而讓患兒喪失生命[3-4]。所以,改善血管內皮因子和血清炎性因子、提升免疫功能屬于治療小兒川崎病的重要方式。近年來,我院將大劑量丙種球蛋白聯合阿司匹林藥物應用到小兒川崎病治療中,其療效明顯,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3年2月—2017年4月收治的小兒川崎病患兒80例,用隨機數字法分2組,每組各40例。對照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齡(3.6±0.2)歲,病程(6.5±0.5)d;研究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齡(3.8±0.3)歲,病程(6.7±0.5)d。兩組研究對象基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比較。診斷標準[5-6]:依據國際第3屆川崎病會議制定標準進行判定,(1)患兒發熱時間為5 d或以上;(2)兩側眼球結膜存在充血癥狀;(3)口腔癥狀為:口腔咽部黏膜彌漫性充血、楊梅舌、口唇潮紅;(4)多形性皮疹;(5)急性期四肢發生硬性水腫,指趾及掌跖紅斑,恢復階段甲床皮膚移行部位存在膜狀脫皮癥狀;(6)急性階段發生頸部非化膿性淋巴結腫大癥狀。

入選標準:(1)均滿足臨床小兒川崎病判定標準;(2)臨床病歷資料記錄完整;(3)患兒家屬均知曉此次診治方案;(4)年齡<8歲者。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感染或心力衰竭患兒;(2)精神異?;純?;(3)依從性差以及身體殘疾患兒;(4)無法配合此次研究者。

1.2 方法

兩組患兒入院后均接受阿司匹林藥物治療(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53020321,生產單位:云南云龍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口服,每日3次,40 mg/(kg·d),退熱3 d后,每日藥物劑量為4 mg/kg;研究組在以上治療基礎上接受大劑量丙種球蛋白治療(批準文號:國藥準字S10970081,生產單位: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靜脈注射,2.0 g/kg單劑使用;對照組在阿司匹林藥物治療基礎上接受小劑量丙種球蛋白治療,靜脈注射,0.5 g/kg單劑使用。兩組患者均持續治療8~12周,若患者合并冠狀動脈受累癥狀,其療程需根據受累程度確定。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

治療療效依據臨床標準進行判定,顯效:癥狀消失,實驗室指標正常,如PCT、CRP、PLT、WBC等;有效:癥狀和治療前對比有明顯改善,實驗室指標WBC、PLT、CRP等指標明顯改善;無效:以上標準均未達到。

記錄癥狀消失時間,包含住院時間,以及淋巴結腫大、發熱、手足腫脹、黏膜充血等癥狀消失時間,并比較。

1.4 統計學方法

研究所得計量資料、計數資料用統計學軟件SPSS 22.0分析,表示方式、[n(%)],用t檢驗,χ2檢驗,若P<0.05則判定結果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治療療效

研究組治療總療效92.50%,高于對照組77.50%(P<0.05)。詳見表1。

表1 對比治療療效[n(%)]

表2 癥狀消失時間、住院時間對比

表2 癥狀消失時間、住院時間對比

表3 對比實驗室指標

表3 對比實驗室指標

表4 對比血清炎性因子

表4 對比血清炎性因子

2.2 癥狀消失時間、住院時間

對比兩組患者淋巴結腫大、發熱、手足腫脹、黏膜充血等癥狀消失時間,以及住院時間,研究組均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2.3 實驗室指標

對比兩組實驗室指標(PCT、CRP、PLT、WBC),治療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3。

2.4 血清炎性因子

對比兩組血清炎性因子(IL-10、TNF-α),治療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4。

3 討論

19世紀60年代首次將川崎病報道出來,川崎病屬于一種不明因素造成的全身性血管炎癥疾病,多在5歲以下的兒童人群中發病[7]。此疾病體征和癥狀主要表現為手足腫脹、口腔黏膜充血、長時間發熱等,少數患兒可發生冠狀動脈病變,患兒會受到極大危害,此為造成嬰幼兒出現獲得性心臟病的重要因素之一?,F臨床暫不十分明確川崎病發病機制,多認為引發此疾病的機制為冠狀動脈血管內皮損傷或炎性損傷。因此,疾病癥狀和感染性疾病具有一定相似性,因此往往會被誤診,耽誤治療最佳時機[8]。小兒川崎病發病后,全身中小血管會出現免疫炎癥反應,尤其是冠狀動脈受到損傷,會引發血栓前狀態、激活免疫、血管炎等,增高外周血淋巴細胞亞群,而免疫球蛋白指標先增高后降低,破壞血管內皮層,激活內皮細胞,增加通透性,引發惡性循環,進而引發心血管疾病,如冠狀動脈狹窄、心肌缺血、冠狀動脈瘤等而引發死亡。所以,早期確診和發現小兒川崎病并給予相應治療,抑制免疫反應進一步發展,加強免疫功能,使內皮活化得到抑制,此為目前臨床治療小兒川崎病的重要方式。

本研究中列舉80例小兒川崎病患兒分2組討論,從各指標以及總療效上證實了大劑量丙種球蛋白聯合阿司匹林藥物治療小兒川崎病的優勢性,且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阿司匹林為非甾體抗炎藥之一,應用于治療小兒川崎病的時間已久,因對環氧化酶有非選擇性抑制作用,可抑制環氧化酶和血小板結合位點,對血小板聚集和釋放過程有阻止作用,進而阻止形成內皮血栓,讓內皮活化得到抑制。另外,阿司匹林還對花生四烯酸轉變為前列腺素有阻止作用,抑制釋放炎性介質,進而發揮鎮痛、抗炎功效,對人體下丘腦發揮作用,達到退熱的功效[8]。丙種球蛋白也屬于臨床治療小兒川崎病的常用藥物之一,可調節免疫因子和細胞因子,進而讓自身免疫得到抑制,另外,還可阻斷細菌、病毒等病原體,中和抗原,加大血液內吞噬細胞含量。而有部分學者認為,大劑量丙種球蛋白藥物治療小兒川崎病,可急劇增高其體中血漿滲透壓,打破體內環境,誘發腦梗死疾病,所以,丙種球蛋白給藥劑量一直為醫學界廣泛性討論的話題之一。本研究結果PCT、CRP等指標均可提示治療療效。PCT為促炎因子,從甲狀腺細胞中分泌而出,川崎病患兒血清內PCT指標為高表達,可提示血管炎性病變。CRP指標為促炎因子常見指標之一,PCT、CRP指標均可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川崎病程度。本研究結果證實,丙種球蛋白給藥劑量為2.0 g/kg時,治療川崎病的療效理想,但仍然存在樣本代表性小和樣本量少的缺陷,所以,為確保結論的準確性和科學性,可進一步選取大樣本量、多中心的研究實施佐證。綜上,經分析后建議臨床治療小兒川崎病給予大劑量丙種球蛋白聯合阿司匹林藥物,療效優于低劑量丙種球蛋白,患兒癥狀以及PCT、CRP、PLT、WBC等指標改善更為明顯,值得應用。

猜你喜歡
丙種球蛋白川崎阿司匹林
微軟進軍“工業元宇宙” 川崎要用HoloLens設備制造機器人
丙種球蛋白聯合光療治療新生兒ABO溶血病的臨床療效
TCF3基因突變至無丙種球蛋白血癥1例病例報告并文獻復習
Me & Miss Bee
餐前還是飯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川崎病的研究概況及診斷治療進展
伴急腹癥的川崎病兒童臨床分析4例
如何權衡阿司匹林預防心血管病的獲益與風險
餐前還是飯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血清N末端B型利鈉肽在識別川崎病冠狀動脈損傷中的研究進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