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公共英語教學困境問題分析

2018-01-27 17:55李琳
校園英語·中旬 2017年16期
關鍵詞:教學困境高職英語教學改革

【摘要】本文分析了導致當前高職公共英語陷入教學困境的一些問題,例如學生學習動機缺乏的問題,學生無法適應新的學習和教學模式的問題,過度的教學改革舉措產生的新問題等,并針對性地提出了應對的策略。

【關鍵詞】高職英語 教學困境 教學改革

我國高職英語教育已經走過了一段不算短的歷程,在這其中歷經的多次的教學改革改變了過去以語法翻譯教學為主的英語教學模式,從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學生成績考核方法等方面改革,其中包括從 “以教師為主”轉向“以學生為主”,教學內容偏向注重聽說教學,注重教學內容與學生所學專業掛鉤(ESP教學),教學方法由教師講授為主逐漸向任務型(或項目化)教學過渡,課堂融入學生分組討論等環節,學生的成績構成也不再僅僅包括期末筆試成績(終結性評價)而在此基礎上結合了形成性評價,由平時成績、口語考試成績、項目成績和筆試成績各占一定比例構成,教學手段也日益豐富,多媒體、網絡輔助教學,微課、慕課、翻轉課堂等新課堂形式層出不窮……毋庸置疑,這些年我國的高職英語教學改革成績斐然。

然而,雖然經過種種努力,現實中有不少學生仍然表示自己進入大學后英語水平沒有提高甚至有所下降,自己對于英語學習提不起勁。作為一名在一線從事英語教學且親身經歷高職英語改革的教師,筆者也時常感到老師們雖然使出渾身解數卻也沒能有效喚起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疲憊之余困惑也不少。本文試對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的一些問題進行研究。

一、高職公共英語教學困境分析

1.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缺乏。高職學生普遍缺乏英語學習的動機恐怕是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最需要面對的問題。在二語習得的過程中,動機是指達到語言學習目標的愿望和努力的結合。大部分的高職學生英語入學基礎較差有的甚至接近零基礎,他們坦言自己在中學階段就放棄了英語學習,只是迫于通過高考就讀大學繼而能找一份好工作的壓力機械地記憶一些單詞和語法。進入大學后,這種功利性的學習動機不復存在,自覺無望通過大學里的英語等級考試索性徹底放棄了英語學習。至于每學期的英語期末考試,有人寄希望于臨時抱佛腳,有人寄希望于臨場發揮。在很多高職院校,英語只是一門公共基礎課,相比于專業課程遠不受重視,學生自身又無法看到學習英語對于其未來人生的作用,以至于對于英語課總是避之唯恐不及??梢哉f,學習動機缺失是造成目前高職英語教學困境的最主要原因。

2.學生面對高職學習和教學模式無所適從。進入大學前,學生大多身處在一個分秒必爭的高中學習群體中,這樣的群體無形中會約束和督促其中成員的言行;大學的學習模式則并不一樣,以自主學習為主,不少學生進入大學后仿佛給自己松了綁,學習勁頭嚴重不足,英語學習僅限于應付英語課堂。另一方面,高職英語的教學模式也讓不少學生無法適應。中學和大學的教學模式不同,前者偏于強調單詞、詞組、句型等語法知識的分析,而經歷了多次教學改革的高職英語教學模式則重視聽說教學。很多學生上高職后表示之前沒聽也沒說過英語,讓他們在高職階段有限的英語課時里去適應這樣的轉變談何容易?因此,大學英語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其實不只是大學英語教學的問題。

3.過度的高職英語教學改革做法產生負面影響。高職英語教學改革歷經多年早已深入人心,但有些過度的改革做法造成的負面效果也不容小覷。例如在某些院校,自上而下都因為追求“課堂氣氛活躍”這一目標而忽略了課堂的知識性。一堂“熱鬧”的課往往會得到教學管理者的表揚和督導(尤其是非英語教師出身的督導)的較高評價。相應地,英語教師也為了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一味迎合學生的需求,課堂內容一味趣味化和簡單化,導致英語課堂娛樂有余而知識不足。這種做法無形中會帶來許多問題,例如學生會越來越不當英語學習是一回事,學習態度日益散漫,繼而導致英語能力下降等等。也許這些問題只是改革過程中的陣痛,但我們卻要警惕高職英語教學改革由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實際上,任何學習都是一個辛苦的過程,英語學習要經過系統的聽說讀寫訓練,絕不是通過唱幾首英文歌、玩幾個游戲或者看幾段視頻就可以輕松提高的。再比如,改革后的英語考核方式在終結性考核(多指期末筆試)的基礎上加入形成性考核(平時成績、口語成績等)的成分,能有效刺激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不斷學習,但在實踐中,教師如果在主觀性的口語考試等部分過于“人性化”就會助長學生的投機心理,其后果是部分學生甚至連期末筆試都懶得復習。

二、走出高職公共英語教學困境的對策

1.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大學生僅僅將學英語學習與考試或者就業掛鉤則未免過于功利,是一種短視的行為。根據教育部2007年印發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大學英語不僅是一門語言基礎課程,也是拓寬知識、了解世界文化的基礎教育課程。通過學習英語,學習者非但可以掌握語言技能,還可以接觸本民族以外的思維方式,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傳統、習俗和習慣,對世界的多元化有充分的認識,形成多角度、立體的思維方式,這樣的素質對于他們未來人生的長遠發展十分重要。所以,拋開考試和就業的因素,在大學里學習英語都是十分有必要的。英語教師應該在大學生入學之初通過具體案例向學生說明大學階段學習英語的重要性,激發學生正確的學習動機。學校的管理者也應該意識到并非能跟學生就業直接掛鉤的課程才是有用的課程,他們應該重視公共基礎課程而不是將其邊緣化。

2.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幫助他們適應大學自主學習模式。大學階段是學生由孩子向成人過渡的重要階段,缺乏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會導致在學習中因為缺乏約束而后勁不足,因此高職入學教育十分重要??梢酝ㄟ^教師和老生的交流和分享讓新生充分了解大學英語學習的特點和規律,從而幫助新生為即將到來的高職英語學習做好相應地調整和準備。為非英語專業大學生所開設的英語課時畢竟有限,需要學生在課外自主進行英語聽說讀寫的訓練才能彌補學時的不足,因此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十分關鍵。另一方面,幫助高職生適應高職英語教學模式可通過開設選修課的方式來完成,比如可以針對入學前沒有接受過英語聽說訓練的學生開設基礎英語聽說選修課。但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做法效果畢竟有限。相比之下更急需解決的是讓英語教育的一脈相承的問題。我國英語教學改革應該讓基礎教育階段和大學保持高度一致的終極培養目標,做到層層遞進、相互承接以至于形成合力實現英語教學效果的新突破,而不是讓彼此相互排斥,到了大學階段才讓學生去適應中小學英語教育所沒有的做法。但是,在現實當中,我國的中小學英語教育目前除了個別發達地區的重點學校外,仍然非常落后,導致相當部分的學生在進入大學時根本不知英語國際音標為何物,開口讀英語單詞都靠中文注音來完成。

3.正確推進高職英語教學改革。多年的高職英語教學改革的確對改善課堂氛圍起了很大作用,學生參與課堂的人數也大幅度提升,但與此同時一些問題也浮出水面。高職英語教學改革的參與者需要辯證地看待教學改革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問題,與此同時靜下心來學習高職英語教育理論,理清高職英語教學改革的目標和落腳點。例如充分認識到高職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并未完全形成,學習上存在惰性,他們并不能清晰地認識到哪些知識是真正的營養。在這種情況下,教師不但要充分了解和尊重學生的需求,更要為合理選擇安排教學內容把好關,保證英語教學改革能夠朝著正確的方向推行下去。教學管理者也要透過表象看本質,通過更加合理的評價標準給每一堂英語課給出更客觀公正的評價,從而起到合理激勵教師發展的作用。

三、結語

幫助高職公共英語教學走出困境,需要教師和管理者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動機和自主學習習慣,需要通過自基礎教育開始的一條龍教學改革保證我國英語教育的一脈相承而不是互相排斥,需要教學改革的參與者冷靜思考認真分析改革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避免矯枉過正。

參考文獻:

[1]Gardner,R.C.Social Psychology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The Role of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M]London: Edward Arnold,1985.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Z].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3]于爽.教改新煩惱,課堂娛樂化?-從傳播學視角解毒高職高專英語教學改革困境[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1,(12).

作者簡介:李琳,海南政法職業學院公共教育部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英語教育。endprint

猜你喜歡
教學困境高職英語教學改革
高中作文教學的困境與建設性對策研究
如何走出小學音樂教學的困境
基于翻轉課堂的高職英語口語教學研究
現階段高職英語教學方法的創新研究
論高職英語多元化綜合評價模式的效度與信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