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清蘭州府義學初探

2018-01-29 10:22秦曉林
天水師范學院學報 2018年5期
關鍵詞:義學蘭州辦學

秦曉林

(青海師范大學 人文學院,青海 西寧 810000)

義學,又稱義塾學舍,是一種公益性啟蒙教育,《甘肅新通志》記載,“義學之費亦取辦于地方,官為稽查,擇士人學品兼優者為之師,城鄉皆有之,近多改為初等小學堂云”。[1]卷36,290也有書籍對此作以解釋,“地方上出錢聘請教師,在公眾地方設塾以教貧寒的子弟,稱為義學或義塾?!盵2]206此解釋與義學的實質性質相差無二,義學的確是由官府集資、地方士紳捐建或利用地方公益金創辦而成,義學所籌經費主要用于采買教學設備、付給教師束修及福利等,其招生對象多為家境貧寒、無力繳納入學學費的兒童,年齡一般在六歲至十一、二歲。義學早在宋代時就已興起,于清朝達其發展的頂峰,晚清時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下更是快速發展,并逐漸形成了較為完備的體系。晚清蘭州府地區義學的發展程度及普及狀況雖遠遠不如江南地區,但在政府及民間力量的支持下,相比前期獲得了較為可觀的發展。雖然此時義學的辦學仍帶有濃厚的傳統色彩,但在區域教育文化中的地位和影響極為重要。本文主要就晚清時期蘭州府義學的創辦、發展及經費、教學等做初步探究。

蘭州既是一個行政區劃單位,也是社會文化單位。蘭州地處甘肅省中部,位于黃土高原西部,黃河上游,隴山之西。據道光《蘭州府志》記載,當時蘭州府地區面積不大,大約東西之間相距約460里,南北之間相距約760里。清前期地方建置為省、府(直隸廳、直隸州)、縣三級制,除縣之外,府還領有散州,簡稱州,州與縣同級,屬三級建置??滴趿辏?667年),陜甘分治,蘭州(屬臨洮府)成為甘肅省省會。蘭州設府始于乾隆三年(1737年),是年,分別改蘭州、狄道縣為皋蘭縣、狄道州,并將臨洮府改為蘭州府,下轄原臨洮府金縣、渭源、河州。另外,將鞏昌府所屬靖遠縣劃歸蘭州府。此時,蘭州府下轄2州4縣。晚清時期蘭州府的建置也大體如此。自陜甘分治后,蘭州府地區封建文化教育得以迅速發展。自雍正朝起,書院創辦權由官府掌握,當時創辦了蘭山、龍崗、五泉、皋蘭、求古等幾大書院,為當時社會培育了一大批學子,可謂是當時的文化教育中心,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當地社會文化水平。即使在科舉沒落、新學傳入的晚清時期,蘭州仍然充當著甘肅區域文教中心之角色,為當時區域文化的發展提供了示范,義學在這一時期的迅速發展也為當地的社會教育做出了貢獻。

一、晚清蘭州府義學的創辦、發展

清代康熙、雍正時期,國家政權基本穩固,社會經濟大大發展,為了提升整個社會的文化教育水平、更好地進行政治統治,統治者也逐漸開始關注邊疆地區的文化教育。此時甘肅地區義學的創辦、發展速度較之前代加快許多,其所轄蘭州府的義學教育在這個時期得以初步發展,出現了最早的幾所義學,即“康熙七年(1688年)巡撫華善在蘭州府治所建立的明倫義學與序賢義學,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河州同知劉永祺在城內和南關建立的3所義學等?!盵1]卷36,290但從總體看,康熙時期義學發展較為緩慢,且幾乎全由地方官吏創辦。自雍正朝開始,全省相繼創辦義學,各地義學緩慢發展起來。雍正元年(1723年),清政府令“各直省現任官員自立生祠、書院,令改為義學,延師受教,以廣文教”。[3]卷396同年,在清政府詔令影響之下,甘肅巡撫許容在蘭州南關拱蘭門內設立了回民義學。雍正三年(1725年),“按察使張適在賢良祠皋蘭縣義學”。[1]卷36,293但康、雍時期的義學多由官府大力倡導創辦,士紳等民間力量的參與程度較低。

至晚清,甘肅省義學的發展達到了清朝之頂峰,此時蘭州府義學的數量不斷增多,在整個甘肅地區遙遙領先。道光前期,社會經濟迅速發展,人口也達至發展高峰。此時蘭州府義學在前期發展速度較快,且地區覆蓋范圍擴大,不斷形成了相關義學發展、管理的制度。此時,清政府對義學也有一些明確規定:“義學……州、縣所宜整飭,惟在各州、縣率由舊章,擇經明、行修之士,認真董教,自不致空支修脯。至籌議間款,勸捐富紳,亦恐不肖州、縣侵蝕勒索諸弊。其所請教官、稽查生儒各章程,并令該督撫歲終將各郡屬辦理情形開單匯奏?!盵4]780-781但至晚期,蘭州府義學發展趨于緩慢,僅在河州等少數民族地區有所創辦。

咸豐、同治時期,義學的設立、發展不太穩定,受社會經濟、戰亂等影響較大。咸豐年間,甘肅社會受戰亂影響較大,經濟遭到破壞,此時蘭州府地區義學并無較大的發展。同治前期,蘭州府所轄河州、榆中縣等地發生了大規模的回民抗清斗爭,此次斗爭范圍廣泛,破壞力極強。許多義學中途停辦,且新辦義學之活動也受到極大影響。如“同治年間,(今榆中縣)三處義學被廢”。[5]606但左宗棠入甘對蘭州府義學的恢復與發展起了很大作用,他認為西北發生動亂的原因在于文化教育的缺乏,在平定西北回亂后,積極創辦義學?!皫熜兴?,飭設漢、回塾,分司訓課”。[6]561同治八年(1869年),左宗棠在涇川直隸州所轄崇信縣設立義學,此后各地興起義學創辦熱潮。此時蘭州府各州、縣都興辦了大量義學“蘭州16處,狄道4處、河州3處……”。[7]92

光緒時期,甘肅社會趨于穩定,社會經濟逐步發展,蘭州府義學在左宗棠任陜甘總督期間得到了恢復與發展,此時所辦義學數量達晚清之最。光緒元年(1875年)“文襄公撥北山荒絕田七百七十五畝,收租供各官學經費,于是又有四個義學重新修建,就是正德、序賢、養正和存誠,后面兩所專收回民子弟”。[8]256光緒三年(1877年),“崇文義學在通濟門外關帝廟總督左宗棠建、講義學舍在新關祖師廟左宗棠建”。[1]卷36,290除了官辦義學之外,這一時期蘭州府所轄河州地區也出現了許多由地方自籌資金而創立的義學,“在廣河縣三甲集鎮創立南鄉三甲集日興義學;在積石山縣吹麻灘鎮設立西鄉吹麻灘明善義學……”[9]1055總體來說光緒時期義學在政府主導創辦及民間士紳捐建下獲得了迅速發展。但至清末,國門大開,西方近代文明逐漸進入中國,影響社會的各個方面。在西方新式教育影響下,義學作為傳統的蒙學教育,其發展及轉型開始受到統治者的重視,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光緒帝下令各省“地方自行辦理社學、義學等一律中、西學兼習”。[10]461-502此舉可謂是義學的一大變化及轉型。當時蘭州府大小義學全部改為小學堂、蒙養學堂,“光緒二年(1875年),知州李汪洋設立四鄉義塾……宣統三年(1911),又改為蒙學堂”。[11]667“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就原有義學改蒙養學堂六處……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遵令均俱為初級小學堂”。[12]791改革后的義學,作為官學體系內的初等教育繼續推行下去。就晚清時期蘭州府地區義學數量而言,總量超過60所。其中所轄之皋蘭縣、河州數量最多,占總數大半,約有50多所(其中皋蘭縣約15所、河州約35所)。

總體而言,蘭州府義學在晚清時期獲得了較為迅速的發展,并呈現出以下特點:1.數量最多、發展狀況最好。尤其在同治、光緒時期,許多義學得以創辦、重建,數量達40所之多,約占這一時期總量的三分之二;2.地域分布不均。蘭州府所轄皋蘭縣與河州所辦義學數量最多,而其他州、縣的義學屈指可數;3.以官府創辦為主、民間集資興辦為輔,但在社會經濟發展迅速時期,民間力量參與程度有所提高;4.與其他教育相比,其創辦、興衰易受社會政治、經濟環境變動的影響。雖然此時蘭州府義學時空分布不均衡(以同治、光緒時期皋蘭縣、河州兩地為主)、發展狀況也無法與江南地區義學相比,但它作為對官學教育的補充,其公益性使得許多家境貧寒、無力承擔學費的適齡兒童得以入學接受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當時地區落后的社會教育,同時也為當時其他地區義學的創辦、發展提供了示范、借鑒。

二、晚清蘭州府義學之經費、教學

在辦學經費方面,由于義學之公益性,辦學經費往往來自官府及民間士紳的捐獻。政府資助辦學的方式有多種,如直接撥錢、發放糧食、地方稅款收入、租息、給予義學田等。如道光年間,義學在經費方面往往出現某官捐獻俸祿發商生息,某紳民捐資生息等方式,這成為以后義學經費的主要來源,“制府楊遇春以五營子弟雖嫻弓、馬,宜明義理,乃捐俸銀一千二百兩發商一分行息,歲取息銀一百四十四兩均分五營為義學修脯之費”。[13]卷34,214-215前文所提左宗棠在蘭州開辟荒田775畝為義學田,用以出租,所收租費乃是正德、序賢、養正和存誠義學之辦學經費。雖然此時辦學經費很大一部分由官府捐助,但民間士紳捐獻、集資以辦義學之力度較前代有很大發展,如河州“南鄉三甲集日興義學、西鄉吹麻灘明善義學、西鄉劉家寨修文義學、東鄉扎木池敦德義學”等都是由民間集資創辦。[9]1055特別是整個晚清時期,蘭州義學的辦學經費大都是在官府及民間士紳集資下籌得,資金主要用于為學校聘請老師、置辦學習、教學用具等。經費是義學得以運營的關鍵,政府及民間士紳集資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義學的平穩運行。

在教學設施方面,第一,教學場所。義學作為官學的一種補充,是為出自貧寒家庭子弟專門設立的類似小學教育式的免費學堂,由于其公益性質,故義學之場地往往設立在寺廟、祠堂、城門等公共場所。蘭州“先后有龍泉里塾、中營義學、前營義學、后營義學、迎恩里塾、育英義學、正德義學等都占用廟產辦學?!盵14]這些地方往往被無償征用,且處于環境、交通優良之地,為義學的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也是義學順利發展的前提。此外,還有許多義學設在民家、官家或軍營、城門等地,但大多數場地的選擇還是會優先考慮其是否被無償征用,是否處在人員密集之處、交通優良之地。但這也使得義學的發展產生許多局限性,如難以擴大辦學規模、不能靈活選擇教學場所、不能使人民正確認識義學性質等。歸根結底還是其公益性質,致使經費來源有限,難以留出多余費用以自由選擇優良校址。第二,教學設備與學習用具。由于義學之公益性質,教學設備與學習用具往往較為簡單,不外乎桌椅板凳、筆墨紙硯等常規必備品。但因為義學之教學場地往往設立在寺廟、祠堂等公共場所,受地點、條件限制,師生們在教學設備不足的情況下依舊照常教學??傮w來說,義學為家境貧寒的學生免費提供學習場所、學習用具等,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學生家庭的負擔,能讓更多適齡孩童接受教育。

在教學內容方面,考慮到義學之蒙學性質,教師往往選擇較為簡單、押韻的書籍,基本上與普通私塾教學內容有相似之處。清政府對西北民族地區教育內容有明令規定,即各義學必須準備有“《小學》、《孝經》、《論語》、《孟子》、《大學》、《中庸》、《詩經》、《易經》、《春秋》,各回童擬每歲令各廳州縣考試一次”。[15]如河州義學“教以《三字經》《百家姓》《四書五經》等課程”,[16]530左宗棠任陜甘總督時期義學“先用《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經》等,教他們識字;并用楷書仿格,教他們寫字”。[8]259可見,大多數義學均以基礎、簡單的識字、普及知識以及培養傳統道德等作為教學的基礎。但個別地區亦會出現變化,將基礎知識文本予以改編,作為義學之教材以代替《三字經》等基本文書。咸豐年間,“皋蘭縣馬步青授徒苑川義塾,將《詩經》中的有關動植物與山川湖泊名稱、器物名目、典章制度用語、人物稱謂等詞語抽出來,編為駢儷韻語30首,結集為《峽蝶集》,作為教材,給學童傳授聲律對偶知識?!盵17]59卷,133總體而言,教學內容基本上還是以儒家為中心的傳統道德教育為主,即使在義學改為蒙學堂、小學堂后的新學推行時期,蘭州府地區乃至整個甘肅地區的教育大多仍是傳統教育,在新式教育的口號下給固守傳統的人們灌輸著四書五經,只不過是披著新學教育外皮的舊式教育罷了。這一點也體現出晚清時期教育乃至文化變遷的緩慢性,但我們也不能否認教育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那一群看似在守衛傳統實則已逐漸被納入新社會的人民。

三、結 語

自古代以來,蘭州府地區的義學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展,并且其辦學性質沒有較大變化,是專門為寒門子弟免費設立的學校。義學可以視為官學的一種補充,國家雖未將其納入國家官學體系之中,但對于其創辦、發展,還是在政策、資金上給予了極大的支持。本文所述蘭州府義學可視為甘肅義學教育的優秀成果之一,雖然其辦學規模、成果無法與江南地區義學相比,但對當時甘肅地區社會教育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作用。第一,義學使得許多無力承擔學費的貧寒子弟有了入學的機會。在當時不注重教育及經濟落后的背景下,往往義學的辦學規模、水平有限,難以與私塾、書院等官學教育相比,但義學的創辦卻使得一部分孩童得以接受教育,也改善了當時甘肅社會落后的教育狀況。第二,義學在很大程度上是對官學的補充,有利于人才的培養,也使得社會的文化水平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義學作為基礎教育的一部分,其畢業生可直接進入與此銜接的官辦學校繼續進行教育,因此可將義學視為官學的基礎教育,而基礎教育的發展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可減少未接受教育者的數量,有利于提高當地社會的文化水平。第三,因為義學的招生對象多為出身貧寒的家庭子弟,且辦學經費多由官府及民間士紳集資、捐獻以及辦學場地多選為公共場所,我們不難看出其公益程度之高。從長遠來看,義學作為公益性教育一支,政府與民間對其的公益性資助行為對整個甘肅社會公益思想及行為的發展也有極大影響,也為近代的公益性教育提供了一定的辦學經驗。

猜你喜歡
義學蘭州辦學
在晉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梳理
在晉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梳理
我的蘭州夢
蘭州瑣記
中外合作辦學在晉招生錄取情況一覽表
網絡平臺補短板 辦學質量穩提升
晚清山西義學與寺廟文化的沖突
清代湘西苗疆“義學”研究
清代中越邊境地區義學教育探析
漳南書院的由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