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期康復護理對病毒性腦炎患兒運動功能障礙恢復的影響

2018-01-30 01:53柏玲利
當代護士 2017年33期
關鍵詞:腦炎病毒性肢體

柏玲利

小兒病毒性腦炎發病后具有較高致殘率,患兒多出現肢體功能障礙,對患兒身、心發育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1]。本文重點分析了早期康復護理對病毒性腦炎患兒運動功能障礙恢復的影響,旨在提高護理效率,促進患兒恢復?,F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基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療并實施早期康復護理的86例病毒性腦炎患兒做為研究組,其中男49例,女性37例;年齡6個月-11歲,平均年齡(4.2±2.8)歲。另外選取同時期在我院接受治療只給予常規康復護理的85例病毒性腦炎患兒作為對照組,其中男48例,女性37例;年齡6個月-11歲,平均年齡(4.5±2.7)歲。兩組患兒性別、年齡、病程等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兩組患兒入院后均給予積極綜合治療與細心護理。對照組患兒在發病1-2個月后病情穩定的情況下在施以康復護理;研究組在患兒急性期內(2周內)生命體征穩定的情況下即開始康復護理。

1.2.1 康復護理方法 ①為患兒營造溫馨、舒適、安靜的治療環境,提高患兒治療期間心理、生理舒適感;與患兒家屬進行有效溝通,收集患兒資料,掌握病情的嚴重程度,根據多方面評估結果為患兒制定針對性護理方案與康復計劃,保障治療期間護理服務、康復訓練的連續性。②重視基礎護理,幫助患兒積極預防靜脈炎、呼吸道與泌尿系統感染等并發癥。為患兒建立床頭護理卡,主要用來填寫實施護理操作的時間,便于醫生護理人員掌握患兒病情;定期幫助患兒翻身,按摩受壓處肌肉,同時填寫床頭護理卡片,記錄患兒翻身前體位與皮膚情況,此外,患兒可臥氣墊床或在身下放置氣圈、海綿墊,每天使用溫水幫助患兒清潔皮膚;定時按摩患兒肢體,促進局部血供,按摩時保持動作輕緩有節律,可應用彈力繃帶在患兒小腿處實施間歇加壓,協助患兒進行被動全關節活動?;顒舆^程中指導患兒采取合適體位,加壓動作保持一定節律,以無痛標準為原則循序漸進的進行。③臨床證明,兒童病患對父母依賴性較強,而父母的認知水平是提高患兒治療積極性與配合度的關鍵。因此,患兒接受治療后應及早對患兒父母開展健康教育,為其講解疾病相關知識,治療方案、治療流程、治療要點。放疾病手冊,主要內容為飲食、功能鍛煉、并發癥預防等方面知識,囑咐患兒家屬閱讀,增強自我防范意識。④重視關節攣縮等肢體廢用綜合癥的預防。由經過培訓的護理人員每天幫助患者進行肢體被動運動2次,要求與肢體攣縮的傾向相反,上肢運動順序從肩關節開始,至肘關節、腕關節、指關節, 下肢運動順序從髖關節開始,至膝關節、踝關節,活動量與活動幅度嚴格執行循序漸進原則,以適宜的小幅度開始,慢慢增大,對患兒攣縮的肌肉、肌腱及關節局部組織加以鍛煉;患兒入睡時,協助患兒采取抗痙攣體位,預防異常姿勢對肢體造成的影響;指導處在痙攣期的患兒進行抓握、屈伸鍛煉,并適當輔以按摩,幫助患兒放松。若患兒的肌張力較弱,可重點幫助患兒重點按摩三關、風池、百會、補腎經、補脾經等上下肢的常用穴位,并遵醫囑配合針灸、理療等手段。⑤實施以聆聽為主的音樂療法。護理人員需根據患兒對音樂的喜好選擇適當的音樂播放,每次治療時間持續30min,每天2次;音樂治療過程中保持病房內外安靜,避免患兒受到外界打擾,定期評估治療效果,并隨時根據治療效果調整治療方案。

1.3 觀察與評定指標 兩組患兒接受康復護理前后分別應用FMA運動用能評價表評定肢體運動能力,得分越高,表明肢體能力恢復越好。根據兩組患兒恢復情況與FMA評分判定康復護理效果:患兒肌張力基本恢復,步態明顯流暢,FMA評分超過50分,為顯效;患兒肌張力有所恢復,步態有所改善,FMA評分超過30分,為有效;患兒肌張力無改善甚至下降,FMA評分不足30分,為無效??傆行蕿轱@現率與有效率相加。

1.4 統計學方法 實驗所得數據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數據資料使用ˉχ±s表示,實施t檢驗;計數資料使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接受康復護理前后FMA評分對比 接受康復護理前兩組患兒FMA評分對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接受護理后兩組患兒FMA評分有所提升;研究組患兒接受康復護理后FMA評分提升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接受康復護理前后FMA評分對比

2.2 兩組患兒康復護理效果對比 研究組患兒康復總有效率為91.86%;對照組患兒康復總有效率為80.00%;研究組患兒康復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康復護理效果對比

3 討論

毒性腦炎屬發生于中樞神經系統的感染性急性疾病,為兒童常見疾病,發病后病毒經患兒血液循環入侵至腦中樞的神經系統,可導致患兒腦組織發生彌漫性水腫、充血,最終造成神經細胞壞死、變性,表現出相關神經癥狀或體征[2]。痙攣性的肢體功能障礙是該病最為常見的并發癥,對患兒生活能力、生活質量影響嚴重。因此,給予患兒及時、有效的康復護理,最大程度幫助患兒恢復肢體能力,成為了治療期間醫護人員關注的重點。以往康復護理一般在患兒發病后2個月,病情穩定的情況下開展,但此時開展康復護理的效果并不盡如人意。有研究證明,若患兒發病后神經征狀已無進展且生命體征穩定,觀察48h即可開始早期康復訓練,以促進正常的運動模式并抑制異常的運動模式為原則,將康復護理變為主動,從而有效減少關節僵硬、足下垂、肌肉萎縮等機能障礙的出現,還可預防壓瘡、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起到藥物治療無法替代的作用[3]。

我科室護理人員在研究組患兒發病急性期但生命體征穩定的情況下及早開始康復護理,通過制定針對性康復方案、改善治療環境、增強基礎護理、提高家長配合度及專業康復指導等方面積極配合治療,輔助患兒恢復。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兒接受康復護理后FMA評分提升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研究組患兒康復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充分說明,早期康復護理能夠提升病毒性腦炎患兒運動功能障礙的恢復效率,改善臨床癥狀,促進肢體功能恢復,值得臨床應用。

[1] 麥堅凝.小兒病毒性腦炎腦損害的康復治療[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 .2012,19(7):439-441.

[2] 滿力,高明全.音樂療法在護理工作中應用的現狀[J].中華護理志 .2012, 38(3):205-206.

[3] 王琪,胡曄,蘇珍輝.早期康復護理對病毒性腦炎患兒運動功能障礙恢復的影響[J].臨床醫學工程.2015,8(22):1076-1077.

猜你喜歡
腦炎病毒性肢體
牛病毒性腹瀉病特征、診斷與防治研究
肢體語言
六例自身免疫性腦炎的臨床特征分析
肢體寫作漫談
如何防治子豬病毒性腹瀉
腦炎早期診斷的腦電圖與磁共振成像比較
VSD在創傷后肢體軟組織缺損中的應用
炎琥寧治療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良反應分析
一起豬乙型腦炎病的診斷與防治
Action?。樱穑澹幔耄蟆。蹋铮酰洌澹颉。裕瑁幔睢。祝铮颍洌蟆∧銓χw語言了解多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