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云班課”的中職數學信息化教學實踐

2018-01-30 15:50劉顯俊
考試周刊 2017年86期
關鍵詞:手機app云班課中職數學

摘要:在信息化時代的今天,中職學生使用手機的現象越來越普遍,如何讓學生的手機成為有效的學習工具呢?利用手機APP“云班課”進行信息化課堂教學,讓課堂更有活力,從而提高教學效果。文章結合中職數學《棱錐》案例,詳細介紹了云班課的教學特點、應用模式和應用反思,旨在為信息化教學的實踐提供新的思路。

關鍵詞:云班課;手機APP;中職數學;分層教學

據統計,2017年我國手機規模達7.39億,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人群的占比提升至97.8%。如今中職學生基本都是人手一部手機,成為了低頭族。如何讓學生的手機成為有效的學習工具呢?本學期筆者初次嘗試讓學生用云班課手機APP教學軟件,進行信息化課堂教學,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一、 什么是“云班課”

“云班課”是在移動網絡環境下,利用移動智能設備開展課堂內外即時反饋互動教學的云服務平臺。平臺以教師在云端創建的班群和班課空間為基礎,為學生提供移動設備上的課程訂閱、消息推送、作業、課件、視頻和資料服務。

在云班課的界面里,教師可以像創建QQ群一樣來創建一個或多個學科班課,每個班課都有一個邀請碼,教師在課堂上或者通過QQ、微信等方式將邀請碼公布,學生使用邀請碼加入班課,這樣教師就可以通過云班課來管理班里的每一個學生了。

二、 云班課的教學特點

(一) 有效利用學習資源

學習資源包括學習素材、圖片、視頻、微課、課件等等。當下互聯網教學技術已經在學校廣泛應用,教師備課經常需要準備一些微視頻、音頻、動畫、圖片、PPT課件、文檔等資料,如何分享給學生卻沒有特別便捷的辦法,云班課恰好解決了問題,教師只需將這些資料上傳到班課中,班里的每一個學生就都能夠及時得到分享。比如,教師有機會參觀工廠工人在流水線上制造零部件,而正好這是一個不錯的現場教學,那么教師可以將工人的制造過程拍攝下來,通過云班課及時分享給班里的所有學生。

(二) 全面掌握課堂情況

課堂教學互動是衡量教師教學水平的一個標準,也是當前教育領域積極倡導的一種極為有效的教學方式。比如,教師在課堂上采用提問、開展辯論賽、分組討論等互動方法,也能夠達到一定教學效果,但實際上這種互動方法,基本上都是班里性格比較外向的學生和成績較好的“尖子生”在參與,性格內向的學生和班里的“后進生”大都被排除在外了。不僅如此,教師所投入的時間和精力也大大增加了。云班課恰好彌補了這些缺陷。教師可以通過云班課的互動功能在課堂內外隨時隨地進行投票、問卷、頭腦風暴、討論、答疑,班里的所有學生都能參與,對于沒有參與的學生教師也能知道,課外還可以利用云班課的通知功能及時提醒沒有參與的學生。

(三) 深入進行分層教學

中職學生普遍基礎薄弱、成績不理想,習慣沿用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記的“滿堂灌”“抱著走”的教學方法,學生的學習效果兩極分化嚴重。在云班課的實施中,無論是學習資源、課堂檢測還是教學評價都可以結合學生個體的差異,實行分層教學。學生不再因為基礎的差異而導致“吃不飽”和“啃不動”的現象,同時學生因為看重參與度、課堂表現、經驗值的排名,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更高。

三、 云班課的教學實踐案例

本學期筆者在微格教室開展了一堂信息化課堂教學《棱錐》,該教室配備了35臺學生平板電腦及無線網絡和5套交互式電子白板。學生基本上都有手機并且已經掌握了手機APP云班課的基本使用方法.

(一) 我的云班課教學思路

(二) 我的云班課教學環節

1. 學習資源的學習

云班課之“學習資源”:在課前預習環節,要求學生可以利用電腦或者手機APP登錄云班課,瀏覽生活中的棱錐形圖片,學習微課視頻《棱錐》,教師設置經驗值2分。教師課前對學生的參與度進行評價。全班32位同學全部參與,均獲得經驗值2分。

2. 答疑討論

云班課之“答疑討論”:在課前學習云班課的學習資源后,同學和教師在答疑討論區進行討論,對棱錐的基本知識有什么問題,有怎么樣的理解,在云班課平臺上進行辨析。在隨后的課堂學習以及課后作業中碰到的問題,后續還可以繼續討論,教師及時點評。

3. 課中隨堂檢測

云班課之“課堂測試”:課堂上新知識講授后,教師設計了4道隨堂測試題,設定時間為4分鐘,每題經驗值5分。

學生現場提交答案,并得到相應的分數。云班課教師端顯示學生答題詳情,其中難度較大的第4題,知識點為棱錐的定義、棱錐底面和側面的理解,學生掌握得較差,應重點講解。

另外,鑒于學生的層次不同,檢測需要的時間也不一樣,此環節除了設計4道必做題以外,還設計2道難度較高的選做題,根據答題情況酌情加分!

4. 小組合作學習

云班課活動之“小組任務”:根據資料,小組討論研究正四面體三峽截流石的重量,并分小組提交方案,顯示在各小組對應的電子白板上。四個小組提交的方案歸納如下:

方案(1)用地磅直接秤重;方案(2)放入盛滿水的容器,水的溢出等于截流石的體積,后用體積乘密度;方案(3)分割后稱重;方案(4)曹沖稱象法;方案(5)用數學的計算方式,算出體積后乘密度;方案(6)根據杠桿原理,一邊放上截流石,另一邊放已稱量物體,計算出截流石重量;方案(7)做一個小型鋼筋混凝土模型,稱出重量,按比例算出三峽截流石的重量。

四個小組代表分別將討論結果投影在各組的電子白板上,教師逐一進行點評,并給予學生肯定性評價,并對各組進行量化評分。

此環節是解決問題的環節,學生既可以利用所學知識,又可以利用其他學科知識和生活經驗,還可以借助網絡查詢密度數據,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此環節還用到學生互評,小組內部的方案由誰提出的,請為該同學加分。endprint

5. 課堂頭腦風暴

云班課之“頭腦風暴”:在小組討論和教師總結的基礎上,師生一致得出最優方案:利用數學知識計算正四面體截流石的重量,轉化為利用本課所學解決正棱錐的體積。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正四面體的結構特征,求體積的關鍵是求正四面體的高。作出平面圖形,引導學生應用已學的平面幾何知識解決本問題的關鍵點——正四面體的高。這就是立體圖形平面化的方法,也是本節課的難點和知識升華。

6. 學生表現評價

云班課之“課堂表現”:教師對這一節課上學生的發言、聽講和專注度進行評分,對表現活躍的同學和進步明顯的同學分別予以加分。

課后學生可以在平臺上留言提出自己的疑難、困惑,同學可以一起討論,教師進行答疑,并給提出好問題的同學加分,給解答有理的同學加分。

學生可以在云班課平臺上看到自己的經驗值、自評分、同學互評、教師評價和最終排名情況。

四、 云班課的應用反思

(一) 以手機為學習工具,符合學生生活習慣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已經離不開手機,學生也是如此。既然離不開,不如好好利用起來。云班課可以讓學生隨時隨地地學習,看看微課、課件等。學生課后完成作業的過程中,不能當面問老師,也可以從手機云班課中找到線索。因此,以手機為學習工具,深受中職學生的歡迎。

(二) 資源展現形式新穎,符合學生認知習慣

相對于查找教材和參考書,云班課教學平臺可以匯集大量的學習資源,教師平時積累的教材、PPT、圖片和視頻等等多種資源可供學生下載學習。尤其是針對某一節課或者一個單元的教學內容,資源新穎而且集中,也符合學生的認知習慣。

(三) 系統功能方便簡單,符合學生學習習慣

學生在使用云班課時,只需要按照教師的指導完成看視頻、做測試和討論,動動手指即可完成,并且每個環節都在10分鐘以內,學習就更加簡單,這也符合學生先易后難的學習習慣。

(四) 互動評價全面及時,符合學生心理習慣

云班課根據學生參與學習的程度累計經驗值,結合學生自評、同學互評和教師評價,評價更加全面及時,即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著較強的學習熱情。學生可以在自己的手機上即時看到自己的經驗值排名和加分,更有信心挑戰新高度。

云班課教學平臺簡潔方便,功能貼合教師教學的實際需求。更重要的是,這種輕松、有趣的教學模式深受中職學生的喜歡,大大地提高了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1]張金磊,王穎,張寶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4).

[2]王愛武.手機APP云班課教學應用初體驗[J].廣東教育(職教),2016(3).

[3]姜翠.校園APP應用探討[J].信息通信,2015(11).

作者簡介:劉顯俊,浙江省嘉善信息技術工程學校。endprint

猜你喜歡
手機app云班課中職數學
職業院校車工實訓教學資源庫建設研究
職業院校車工實訓教學資源庫建設研究
互聯網+背景下的手機APP安全性測試研究
淺析如何提高中職數學課的教學質量
基于手機藍牙的無線智能控制系統的設計
中職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思考
網絡虛擬仿真實驗中心建設研究與實踐
以“swot”分析視角下探析移動設備在高校教學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