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業融合視角下特色優勢產業發展路徑
——以開魯紅干椒為例

2018-02-02 03:07周丹丹郭淑珍龐中偉高逢敬趙毅周悅陳飛王希卓徐熙穎
中國蔬菜 2018年8期
關鍵詞:農戶加工融合

周丹丹郭淑珍龐中偉高逢敬趙 毅周 悅陳 飛王希卓*徐熙穎

(1農業農村部規劃設計研究院,農業農村部農產品采后處理重點實驗室,北京 100125;2開魯縣農牧業局,內蒙古通遼 028400)

從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視角出發,分析開魯紅干椒產業發展特征,提出:開魯縣應通過激發現代農業要素,利用新技術新業態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構建利益聯結機制,探索多種融合模式,支持和鼓勵農民就業創業等措施,拓寬增收渠道,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加快實現農業現代化。

開魯縣位于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西部,地處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地區,經濟上屬于東北經濟區,在環渤海經濟圈內,是聯結內蒙古、東北三省的主要通道和交通要塞。開魯縣處于世界辣椒產業優勢帶(陳宏研,2012),縣內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有機質含量適中,光照充足,環境條件極適宜紅干椒生長,特色產業優勢明顯,2016年被確定為紅辣椒出口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和第八批國家級紅干椒農業標準示范區,紅干椒產業已成為開魯縣強農富農的基礎產業、支柱產業和主導產業?;谑糯髨蟾嬷刑岢龅摹皩嵤┼l村振興戰略”要求和高度,分析開魯紅干椒資源優勢及農業產業發展現狀,研究開魯紅干椒產業創新發展的新路徑,具有典型的理論意義與實際價值。

1 開魯紅干椒產業發展現狀

1.1 辣椒產業基礎堅實,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

特色農業產業是以區位優勢、資源優勢、技術優勢為基礎,根據市場需求和社會發展需求開發出具有一定規模且高效的農業。開魯辣椒種植歷史悠久,經過近30年的發展,逐步形成了小規模、大群體的發展格局,構筑了產、加、銷全產業鏈(鮑巖峰 等,2014)。在種植方面,2016年開魯縣辣椒種植面積已達3.33萬hm2(50萬畝),年產鮮辣椒100萬t(折合干辣椒20萬t),無公害認證1.53萬hm2(23萬畝),綠色原材料認證1.33萬hm2(20萬畝),綠色食品紅干椒0.24萬hm2(3.6萬畝),產值近15億元,已成為中國北方最大的縣域紅干椒生產和集散地,享有“中國紅干椒之都”的美譽。在加工方面,開魯縣現有各類紅干椒收儲、加工企業43家,產品有辣椒堿、辣椒粉、辣椒醬、調料等20余種,并逐漸從以出售原料、加工初級產品為主向保健品、醫藥中間體等“高精尖”方向發展,年加工紅干椒能力達30萬t,實現加工產值35億元左右,加工業與農業總產值的比例約為2.33∶1,商品化率達99%。2015年開魯縣縣政府以工業園區為平臺,積極引進辣椒加工企業,園區內現有內蒙古晶山食品有限責任公司、開魯縣蒙椒都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等紅干椒加工企業18家,年加工能力18.2萬t,加工集聚效益進一步凸顯。在流通建設方面,開魯縣投資2億元在東風鎮規劃建設了紅干椒專業市場,年交易量0.5億kg以上,市場集收購倉儲、冷凍保鮮、電子交易、產品展示、物流配送、金融服務、檢測檢驗、洽談辦公、餐飲服務等功能于一體,是東北地區規模最大、功能最全、設施最先進的紅干椒特色農副產品交易中心,產品銷往東三省、山東、湖南、湖北等國內十幾個主要省、區、市。鮮椒和部分紅干椒產品出口韓國、日本、俄羅斯等國家,有效帶動了開魯縣辣椒產業提質增效和農牧民增收致富。在產業功能拓展方面,依托開魯歷史、文化和產業優勢等,創新推進“旅游+”發展策略,加強旅游與農業、文化、歷史融合,將開魯縣鄉村旅游線路與紅干椒科普教育、農業觀光、采摘等農業特色景觀、節慶會展等結合,成為通遼等周邊城市居民假期短途出行的首選地,實現年接待游客60萬人次,旅游收入6億元。

1.2 經營主體培育成效顯著,引領示范帶動能力強

截至2016年底,全縣有辣椒專業合作社114個,實現經營收入12億元;產業化龍頭企業21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1家,市區級10家,實現銷售收入8.7億元,帶動3.5萬戶農牧民參與一體化經營。開魯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經營范圍覆蓋了辣椒產業育苗、種植、加工、流通以及生產性服務等全產業鏈條,新型經營主體總體發展態勢良好,充分發揮了引領示范帶動作用,有效推進了開魯縣紅干椒產業發展。

1.3 產業融合模式多樣,綜合效益顯著提升

開魯縣絕大多數合作社以產業鏈條延伸型為主,實現了統一供種、統一農資、統一管理、統防統治等種植技術指導以及烘干貯藏的市場化和專業化服務,部分龍頭企業已經延伸發展紅干椒初加工、精深加工以及流通環節,有效促進農業產業鏈各環節緊密結合,提高農產品附加值。部分實力較強的企業不斷拓展功能,以工廠化育苗和設施園藝為載體,充分與休閑、信息化技術等融合,發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推進農耕文化教育和中小學生農業科普和農事體驗。新形勢下,一些經營主體充分利用物聯網、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發展智慧農業、農產品電子商務,推進新業態新模式。

1.4 利益聯結機制逐步建立,聯農帶農模式多樣

開魯縣積極探索,逐步形成企業、合作社與農戶之間的多種利益聯結模式。絕大部分農戶通過組建合作社,合作社與合作社之間形成聯合社,推行保底價收購、二次分紅,提高市場議價能力和抗風險能力。部分合作社以資金、土地、技術入股的方式與企業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聯合體,企業在加工、流通環節中,將盈利按股份反饋合作社和農戶,確保農戶在生產環節的收益不斷擴大。一些企業、合作社與農戶長期訂單合作,解決農戶銷售問題,確保農戶收益。此外,還有以公司帶農戶、合作社帶成員等生產服務形式,以增加就業渠道、提高工資性收益等方式,實現農業工業化、農民工人化,切實提升當地農戶的持續增收能力。

1.5 新型業態不斷涌現,新模式新技術廣泛應用

將信息存貯和大數據與辣椒產業融合,搭建農業科技信息平臺,依托開魯農牧業信息網,將辣椒供求信息、病蟲害防治措施、種植技術、專家信息、視頻指導、二維碼掃描等相關內容整合進農業科技信息平臺,將寬帶網絡和手機客戶端互聯互通,使廣大椒農實現“坐在炕頭找專家,隨時隨地知行情,吃飯喝酒賣全國”。借助“互聯網+”發展趨勢,大力發展電子商務,涌現出野農優品、東北紅干椒專業網站等系列電商平臺,為辣椒產業經營者、消費者、政府提供全產業鏈完整技術及運營方案,實現辣椒品牌互聯網化和拓展,產業與設施配套,線上與線下互動,市場與政府聯動。

2 開魯紅干椒產業發展存在問題

2.1 產業融合程度處于起步階段

一是產業融合鏈短,大部分合作社以生產性服務和原料基地建設為主,種苗繁育、初加工和營銷能力薄弱,紅干椒品種、品質標準化程度低,產品多以原料進行銷售或粗加工,精深加工嚴重不足,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與農業總產值的比例及農業服務業產值占比低。二是商品化處理程度低,大部分紅干椒產品沒有經過商品化處理和品牌包裝,或是包裝設計簡陋、制作粗糙,附加值低。三是產業多功能性挖掘不夠,休閑農業、旅游農業以采摘為主,與科普教育、文化創意、會展貿易以及農事體驗等其他要素融合程度不深,高品位、多樣性、特色化和內涵不足。

2.2 共享利益機制創新內生動力不足

開魯縣紅干椒價值鏈分布呈現“重加工流通、輕種植生產”的不均衡現象,龍頭企業將業務重點放在利潤更高的加工和流通環節,與從事種植生產的合作社和農戶多以訂單合同模式為主,利益聯結機制不夠緊密;農民合作社的組織化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發揮,大部分合作社以生產服務指導和販運產品為主,加工能力弱,在銷售中也沒能做到帶領椒農共同爭取市場的主動地位,與農戶之間的關系也比較松散,多以訂單合同和服務協作利益聯結模式為主,以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緊密型利益聯結方式的占比很低。利益聯結機制創新不足,導致農民沒有成為共享利益的主體,企業和合作社帶動本地農牧民增收的作用不明顯。

2.3 現代要素支撐有待完善

隨著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對技術、人才、信息以及金融等現代要素的需求也不斷提升。開魯縣紅干椒產業發展中因種苗繁育、產品精深加工技術的制約,紅干椒品質標準化程度低,主要作為初級原料銷售,附加值不高;紅干椒產業發展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做保障,高效、完善、多元化的金融服務體系仍不健全;此外,紅干椒產業的農技服務隊伍薄弱,農民專業技能素質低下,農村產業融合型人才缺乏,抑制了先進技術要素的融合滲透。

2.4 品牌建設經營能力有待提高

開魯縣紅干椒品牌總體經營能力較弱,“開魯紅干椒”地理標識品牌作用沒有充分發揮,申請的產品商標以及綠色食品、基地認證等在市場銷售中發揮作用不夠明顯,產品議價能力不強,造成開魯紅干椒在國內外市場作為普通紅干椒銷售,品牌價值發揮不夠。同時,農戶、合作社、龍頭企業區域公用品牌創建和提升意識不強,產品市場影響力較弱,知名度不高。

3 開魯紅干椒產業發展路徑

3.1 示范產業融合發展新模式

“三產融合”發展要以產業興旺為基礎,拓展融合新模式。一是產業鏈條延伸,支持開魯紅干椒企業,以生產、加工或營銷為關鍵環節,向產前產后鏈條延伸,夯實開魯紅干椒產業基礎,優化產業發展結構,提高產品附加值,平衡各環節利益分配。二是拓展農業多功能性,依托紅干椒生態景觀,積極引導農戶與合作社圍繞紅干椒生產環節發展多種形式的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推動工廠化育苗與科普教育、休閑采摘、觀光旅游、農事教育等產業的深度融合,拓展紅干椒產業多種功能性。三是紅干椒產業復合型發展,依托開魯縣農產品加工產業園區平臺,促進紅干椒加工企業集聚集群發展,打造融合生產加工、科技研發、物流儲藏、商務會展、信息咨詢、金融服務等于一體的復合型農業綜合體。

3.2 探索培育融合主體新方式

“三產融合”發展要以壯大融合主體為支撐,解決誰來干的問題。一是要加強對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和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從市場準入、稅收扶持、金融支持、人才引進、土地流轉等方面給予扶持,提升融合主體組織化程度和經營管理水平。二是發揮農民合作社帶動作用,鼓勵規范、有實力、前景好的紅干椒農民合作社發展統防統治、集中育苗、加工儲藏等生產性服務;支持紅干椒農民合作社抱團發展,依法組建農民合作社聯合社,共同開展生產、加工、銷售“三位一體”的綜合合作,強化合作社對農戶的帶動作用。三是強化龍頭企業引領作用,引導紅干椒龍頭企業與合作社通過資金入股、土地入股、資產入股、長期穩定訂單等方式聯合建設工廠化育苗、原料基地和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設施,帶動農戶和農民合作社規?;洜I水平。

3.3 總結推廣利益聯結新機制

“三產融合”發展要以構建利益聯結機制為紐帶,解決農戶增收問題。探索“優勢互補、利益共享、全鏈協作、共同投入、風險共擔、持久運營”的互利共贏關系(宗錦耀,2017)。一是要完善訂單帶動、利潤返還、股份合作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鼓勵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合作社+農戶”的“保底收益+按股分紅”模式。二是拓寬增收渠道,通過返租倒包再就業,農戶一方面獲得土地租賃費,另一方面通過再就業增加勞動收入,多渠道增收。三是探索推廣財政資金使用方式,特別是扶貧資金量化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戶后,以自愿入股方式投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讓農戶共享發展收益。

3.4 激發現代農業發展新要素

“三產融合”發展要借助先進要素激發新動能。開魯紅干椒產業發展依托開魯工業園區平臺建設,突出產業特色、優化產業分工,吸引紅干椒加工、流通企業向園區集聚。不斷完善園區服務功能,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推動科技、市場、人才、土地等要素整合集成和優化重組,實現要素集中、產業集聚、經營集約的產業服務平臺。將紅干椒產業發展由單純依靠土地、勞動力和投入等傳統要素轉變到依靠資金、技術、人才、信息、設施、裝備、生態、企業、企業家、合作社主體等新型要素協同發力上來。

3.5 創新產業融合發展新業態

“三產融合”發展要以創新發展業態為引領。一是加快推進信息技術應用,充分利用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信息技術在紅干椒生產、加工、經營、管理和服務中的應用,鼓勵對工廠化育苗、基地種植進行物聯網改造,培育發展網絡化、智能化、精細化紅干椒加工新模式,以互聯網技術與現代物流為驅動,健全配送和服務網點,大力發展紅干椒電子商務、農商直供等新型流通方式;二是推動科技、人文等要素融入紅干椒產業,發展紅干椒盆栽、陽臺園藝、萬畝紅干椒基地藝術景觀等創意產業,推動特色農業與旅游、教育、科普、休閑等產業深度融合;三是借助會展經濟,積極探索定制化服務等融合生產、生活、體驗和生態功能新業態。不斷創新開魯縣農村產業融合的新經濟和新業態,培育新經濟增長點。

猜你喜歡
農戶加工融合
農戶存糧,不必大驚小怪
認識“超加工食品”
后期加工
村企黨建聯建融合共贏
融合菜
讓更多小農戶對接電商大市場
從創新出發,與高考數列相遇、融合
《融合》
復雜三維微細加工技術創新與研究
糧食日 訪農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