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喀什2016年8月24—25日強降雨天氣過程分析

2018-02-03 22:37謝葉顏智江努爾帕提曼·買買提熱依木
農家科技 2017年11期
關鍵詞:物理量喀什強降雨

謝葉顏 智江 努爾帕提曼·買買提熱依木

摘 要:本文利用常規天氣圖、自動站觀測資料、NCEP全球分析資料等對2016年8月24-25日喀什強降雨天氣過程分析。結果表明:熱低壓維持使得喀什處在倒槽內,倒槽輻合促使水汽持續向喀什匯集,700hPa有西南風不斷向喀什地區輸送水汽,同時喀什處在高溫高濕的高壓邊緣,有大量不穩定能量在此累積。高空槽引導冷空氣不斷東移南下,強烈的大陸高壓推動冷空氣主體朝著偏東移動,冷鋒動力抬升作用與地面熱倒槽輻合影響,促使不穩定能量爆發,導致此次強降雨天氣發生。

關鍵詞:喀什;強降雨;天氣形勢;物理量

強降雨是我國主要天氣現象,引發暴雨洪澇災害,致使城市內澇、山體滑坡、大面積農作物被淹、交通運輸阻斷、電力和通訊線路被破壞,嚴重威脅社會經濟及人們生命財產安全??κ蔡幵谥衼喐共?,新疆西南部,境內地形地貌復雜,屬暖溫帶大陸性干旱氣候帶,四季分明,光照時間長,雨水少,蒸發旺盛,夏季炎熱短暫;冬無嚴寒,但低溫期長;春夏多大風、沙暴、浮塵天氣??κ渤D杲邓∩?,但年際降雨分布不均,夏季降水集中,時常會受中亞降水系統影響,發生強降雨天氣,給農作物生產帶來不利影響。本文對喀什2016年8月24-25日強降雨天氣過程診斷分析,加強對強降雨天氣發生發展規律性認識,找到強降雨天氣系統演變規律及物理機制,為今后發生此類天氣預報預測及防災減災提供重要指導依據。

一、天氣概況

受中亞降水系統影響,2016年8月24-25日新疆喀什出現強降雨天氣過程,喀什偏北偏南部分區域24h降水量超過24.1mm,局地伴隨雷雨大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此次強降雨引發各河來水量增加,出現城市內澇、山洪、泥石流等災害氣象風險,同時對棉花及部分林果果實生長發育及加工產生不利影響。

二、天氣形勢

此次強降雨天氣發生過程中,亞歐大陸中高緯度環流形勢呈兩脊一槽型,橫槽分布在巴爾喀什湖至貝加爾湖一帶,兩高壓脊分別處于東北區域及烏拉爾山至巴爾喀什湖西部。蒙新高原有東北偏東向鋒區,我國大多數地區受副高及大陸高壓疊加構成的較大高壓控制,中心值5920gpm。伴隨低槽東移,持續有擴散冷空氣南壓,24日20時500hPa上(圖1),低槽位于貝加爾湖偏東,對我國高壓控制,喀什處在高壓邊緣,鋒區主體處在東北至內蒙古。25日08時,低槽位于東北區域,鋒區處在東北至華北一帶,逐漸變成東北-西南向,喀什處在西北偏西氣流中。24日08時700hPa上,冷切變線分布在東北區域至山西北部,新疆北部到甘肅一帶有一東北西南暖切變線,對喀什地區造成影響,20時700hPa喀什變為東北風。

在地面形勢上,24日,新疆主要受熱低壓所控制;14時,中高緯度主要處在巴爾喀什湖冷高壓中心,持續分裂的冷空氣南下在新疆北部積聚,侵入喀什地區;20時,整個新疆均有冷空氣,為正變壓、負變溫。冷暖氣流匯集共同促使強對流天氣發生。

綜上所述,由環流形勢和高底層配置情況分析可知,熱低壓維持,使得喀什處在倒槽內,倒槽輻合促使水汽持續向喀什匯集,700hPa有西南風不斷向喀什地區輸送水汽,同時喀什處在高溫高濕高壓邊緣,有大量不穩定能量累積。高空槽引導冷空氣東移南下,強烈大陸高壓推動冷空氣主體朝著偏東區域移動,冷鋒動力抬升作用與地面熱倒槽輻合影響,促使不穩定能量爆發,導致此次強降雨天氣發生。

三、物理量場分析

1.水汽條件分析

通過對23-25日水汽通量散度分析可知,700hPa高度層,23日20時新疆大多數區域為正值區,24日08時青藏高原中東部水汽存在顯著增加趨勢,25日20時新疆南部有一較大輻合區,最大中心值-36×10-7g/(cm2·hPa·s)??κ采峡蛰椇现颠_-7.8×10-7g/(cm2·hPa·s),同時最大降水落區都處于水汽通量輻合帶內。500hPa上,喀什地區屬于輻合區,上升到400hPa與300hPa為輻散區。強降雨天氣發生期間水汽通量散度場上,低層輻合、高層輻散給強降雨天氣的發生給予了有利水汽條件。

2.渦度場分析

在此次強降雨天氣發生前期,由24日渦度場分析可知,新疆偏南區域500hPa有一較強輻合中線,中心值46.1×10-6g-1。由渦度場分析可知,新疆南部300hPa以上均屬輻散氣流影響,輻散中心主要處在150hPa附近,中心值是-35.8×10-6g-1,在300hPa高度層下方區域均屬于正渦度區,最大輻合中心處在新疆偏南區域,中心值為33×10-6g-1,高低空強輻合輻散中心和強降雨落區對應。渦度場上低空輻合高空輻散配置,為這次強降雨天氣給予了動力條件。

3.不穩定能量分析

24日08-14時,新疆喀什地區K指數由40℃上升至44℃。伴隨降雨天氣開始,不穩定能量釋放,K指數有所減小,24日20時降至39℃左右,至25日白天降到33℃左右。通常,當K指數≥38℃時,可能會引發暴雨天氣。而此次喀什K指數>40℃,預示著出現暴雨天氣,同時,K指數先上升后不斷變小,說明不穩定能量由積聚開始釋放,推動強降雨天氣的發生。

四、結語

1.在此次強降雨天氣發生過程中,亞歐大陸中高緯度環流形勢呈兩脊一槽型,一橫槽主要分布在巴爾喀什湖至貝加爾湖一帶,兩高壓脊分別處于東北區域及烏拉爾山至巴爾喀什湖西邊。

2.由環流形勢和高底層配置情況分析可知,熱低壓維持使得喀什處在倒槽內,倒槽輻合促使水汽持續向喀什匯集,700hPa有西南風不斷向喀什地區輸送水汽,喀什處在高溫高濕高壓邊緣,有大量不穩定能量累積。高空槽引導冷空氣東移南下,強烈大陸高壓推動冷空氣主體朝著偏東移動,冷鋒動力抬升作用與地面熱倒槽輻合影響,促使不穩定能量爆發,導致此次強降雨天氣發生。

3.低層輻合、高層輻散給強降雨天氣發生提供了有利水汽條件。渦度場上低空輻合高空輻散配置,為這次強降雨天氣給予了動力條件。K指數先上升后不斷變小,說明不穩定能量由積聚開始釋放,推動強降雨天氣的發生。

參考文獻:

[1]譚麗娜,趙亮,趙占秀,等.祁連山區短時強降水天氣過程成因分析[J].青海氣象,2016 (3).

[2]陳春艷,孔期,李如輯.天山北坡一次特大暴雨過程診斷分析[J].氣象,2012,38 (1).

作者簡介:謝葉(1991-),女,漢族,甘肅民勤人,大專學歷,助理工程師,從事氣象預報、觀測工作。endprint

猜你喜歡
物理量喀什強降雨
巧用求差法判斷電路中物理量大小
化學用語及常用物理量
電場中六個常見物理量的大小比較
遇見喀什 讀懂喀什
遇見喀什
帕米爾高原的精靈
勻變速直線運動學習指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