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議老舍小說中的平民形象塑造

2018-02-07 02:26李曉敏
中共鄭州市委黨校學報 2018年6期
關鍵詞:平民老舍小說

李曉敏

(中共鄭州市委黨校 基礎教研部,河南 鄭州 450042)

老舍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引人注目的人物,對現代小說藝術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袄仙帷边@一筆名,在其1926年發表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時首次使用?!袄稀北硎疽回?、永遠,而非年齡大,“舍”取忘我之意,合起來就是永遠忘我的意思。他一生以筆為矛,通過描寫平民題材小說作品,來表達他對舊中國多災多難的人民的愛。老舍始終將人置于文化的背景之下來關注,因此他塑造了多種多樣的市民形象,以人物性格構成來闡釋文化困境中的世態人情,精神蛻變。老舍的平民形象塑造,體現了他的文化批判傾向。但這種批判,不同于魯迅的冷峻,也有別于巴金的熱情,他執著于書寫平民生活的艱難和悲劇,以及對特定文化背景下人的命運的追問,從而引起讀者對于民族命運和民族精神的深入思考,也因此,他被冠以“人民藝術家”的稱號。

一、老舍小說平民形象塑造的淵源

1.獨特的成長經歷?!拔椅羯鷳n患,愁長記憶新”。貧困的生活環境,讓老舍習慣于從平民老百姓的角度看待人生,具有鮮明的平民意識。1899年,老舍生于北京一個貧困潦倒的旗人家庭。他的父親早逝,一家人的生計靠母親給人縫補苦苦支撐。貧苦的出身讓老舍的童年嘗盡了社會底層生活的酸甜苦辣。對富裕物質生活的渴望,和對尊嚴生活的追求都讓老舍更為包容社會上的各種生命形態。老舍的平民情懷還和他母親“生命的教育”分不開。老舍的母親善良、寬厚、好強、富有同情心。對老舍產生了深深地影響,孕育了其深厚的平民情懷。正是由于童年的經歷讓老舍對平民階層存在天然的親近感和深深的憐憫之心,為其小說的平民意識奠定了基礎。老舍對平民的人文關懷并非顧影自憐,而是一種親如兄妹、骨肉相連的感情,這種情感力量賦予了老舍強有力的創作能量,“迸著血和淚”的筆墨融化了老舍小說的平民情懷。

2.時代思潮的影響。五四運動帶來的文化新思潮是老舍成為一名人民作家的思想前提,同時為其今后的創作方向奠定了基調。五四運動的爆發,對于剛從學校畢業踏入社會的老舍極具震撼力。他曾經激動地說,五四運動給了我一雙新眼睛,給了我一個新的心靈,也給了我一個新的語言。是五四民主科學、個性解放的呼聲,把他從“兢兢業業地辦小學,恭恭順順地侍奉老母,規規矩矩地結婚生子”的人生信條中驚醒,使他的人生發生了巨變。第一,讓深受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壓迫之苦的老舍在內心萌生了反抗種子。他說:反封建使我體會到人的尊嚴,人不該作禮教的奴隸,反帝國主義使我感到中國人祖國的尊嚴,中國人不該做洋奴[1]。從此,老舍變得更加敢于懷疑,敢于沖破封建桎梏。第二,文學革命的興起,又使他“醉心新文藝”,由此開啟了新的生命和事業。1922年,老舍任南開中學國文教員。同年發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說《小鈴兒》。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中文講師。教學之余,他讀了大量外國文學作品,并正式開始創作生涯。所以,是五四運動喚醒了老舍小說的平民意識,讓他對都市平民的熱愛從自發提升到自覺的層面。五四運動大力提倡白話文,反對繁文縟節,這個主張對于土生土長的北京人老舍來說大受裨益。

3.長期的北京生活奠定了其小說人物平民形象的基礎。水從源頭起,話自根上說。老舍作品活潑的語言無疑同現實的口語有著水乳交融的密切關系[2]。北京話詼諧幽默生動,老舍節選、加工和改造了北京方言,創造了一種屬于自己的“京片子”老舍不僅把平凡的話調動得生動有力,燒出白話的原味;而且追求精制的美,使之簡潔凝練,準確精當,有思想、有味道、有嚼頭。比如《駱駝祥子》里寫祥子的身體“挺脫”“硬棒”,寫曹先生家的女傭稱贊祥子是“老實巴交”,寫高媽勸祥子放錢時“不能放禿尾巴鷹”,都運用了北京市民俗白、淺易的口語,十分符合人物的身份、個性、教養。除了京味語言的運用,老舍還在作品中注入了真實的北京地理環境,大街、小巷、茶館、胡同、廟會,在老舍的筆下,錯落有致,活靈活現,仿佛把讀者領入了北京城。另外,老舍還勾畫了北京豐富的傳統習俗,描繪了北京逢年過節、婚喪嫁娶的禮儀風尚等。老舍通過描摹北京的地理環境、風俗民情,深入挖掘著北京城市平民的心態。濃厚的“京味”是老舍小說平民風格的一個重要構成因素。

4.宗教情結的影響。濃厚的宗教情結深化了老舍小說的平民意識。老舍少年讀書時期,曾受到佛教的影響。宗月大師是老舍接觸佛教的關鍵人物。宗月大師將普度眾生、救苦救難視為己任,心懷慈悲,當他看到老舍家庭貧困,但卻是可造之才時,便仗義疏財資助老舍讀書,使他成為識文斷字的讀書人。佛教普度眾生、慈悲為懷的信念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老舍的創作目的和理念。1922年,老舍受禮加入基督教。他崇尚基督與人為善和獻身救世的精神,但不受宗教儀式的束縛。他年輕時曾在一次演講中說:耶穌只負起一個十字架,而我們卻應該準備犧牲自己,負起兩個十字架:一個是破壞舊世界,另一個是建立新世界[3]。深厚的宗教情結,提升了老舍的平民意識。投身于創作事業后,老舍把畢生心血和情感都傾注于貧苦的平民大眾,把創作觸角深入到都市下層平民,老舍對貧苦的平民大眾充滿關懷,深刻同情理解他們的曲折悲慘命運,控訴社會的不平等、不公正,同時把對貧苦大眾的同情關懷之心和宗教情結緊密結合了起來。

二、老舍小說中的平民形象塑造的具體呈現

老舍生于北京、長在北京,一生的大部分時間在北京度過,是個地道的北京人。老舍曾寫道:我的最初的知識與印象都得自北平,它在我的血里……那里的人、事、風景、味道,和賣酸梅湯、杏兒茶的吆喝聲,我全熟悉……像一張彩色鮮明的圖畫浮立在我的心中。老舍筆下刻畫了數不清的北京普通平民形象,從車夫、教師、商販、暗娼到唱戲的、剃頭的、賣苦力的……可以說他寫遍了三教九流、五行八作[4]。各式各樣的市民形象體現了老舍對中國傳統文化不同層面的分析與判斷,在他的筆下主要有“老派市民形象”“城市貧民形象”“新派市民形象”三種人物系列。

1.老派市民形象。老舍生活在多災多難而又急劇變化的舊中國,他以敏感的神經觸摸著這個時代的陣痛,因此有了他筆下一系列“鄉土”中國的市民形象。他們是住在城里的鄉下人,骨子里流淌著守舊的封建宗法思想的血液;他們善良卻又自私;注重傳統禮節卻又因循守舊不知變通。這些“老中國的兒女”們是老舍平民形象中寫得最好的一類人,因為老舍深深地懂得在北京文化乃至傳統文化中生活的人們的精神病態。細讀其作品,我們不時可以窺見這些人物的影子,他們在作品中上演著人生的悲歡離合,因其所表現的文化共性,我們至今仍可觸摸到他們的溫度。如《離婚》中的張大哥,是一個墨守成規、知足認命的人。張大哥待人處事謹小慎微,從不說傷人的話,樂于助人。他一生所要完成的神圣使命是當媒人和反對離婚[5]。這樣一個樂于中庸之道、圓滑處世、老實本分、樂于助人的人也難逃動蕩舊社會的黑暗,兒子因共產黨嫌疑被抓走后,張大哥絕望地吶喊:“我得罪過誰,招惹過誰?”幾個月后兒子回到了家,張大哥又覺得自己受了幾個月的煎熬竟然沒死,所以洋洋得意地認為自己“超群出眾”,竟然擺出架子要“請客”。這里深刻地揭示和批判了張大哥們“好了傷疤忘了疼”和遇事順應天命的心理。讀了上述典型情節,我們能夠看到作家所揭示的是張大哥們性格中為了維護一己私利,在夾縫中求生存保平安的一種本能,并非大智大慧而是庸人自以為是的小聰明。再如《二馬》中的老馬,曾旅居國外,是歸國華僑。而正是這樣一個看似接受了新式教育的人,骨子里卻是一個迷信、中庸、馬虎、懶散的奴才式人物。老舍故意將其放到異國背景中進行刻畫,試圖從中西方文化比較中突顯“老中國”落后文化的荒謬之處?!端氖劳谩防锩娴钠罾咸珷斠彩抢媳本┦忻竦牡湫痛?,他身上集中體現了北京文化的“精髓”。他怯懦,因此回避一切政治紛爭;他忠誠,因此固執地按照祖宗習俗來辦事;他太“善良”,以致逆來順受……但就是這樣一位固執的老人,在民族尊嚴受到威脅時也毅然決然地站了起來。老舍以此深刻地反映出了在古老中國走向現代化的同時,整個民族的“國民性弱點”及這些弱點被不斷改造的過程。

2.城市貧民形象。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中國社會,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城市文明不斷侵蝕著傳統中國社會下的人性,破產的農民一步步走向毀滅。老舍深切地感悟到這種病態文明帶給人性的侵蝕。因此在他的市民世界里,還有一種形象占有顯著的地位,那就是城市貧民形象。老舍在對老派市民的描寫中通常具有喜劇色彩,而對城市貧民的刻畫則涂抹上了濃厚的悲劇色彩。他筆下的平民形象有妓女小福子,《我這一輩子》中的老巡警,《四世同堂》中的剃頭匠孫七及車夫小崔,還有《鼓書藝人》中的藝人萬寶慶等。而最被讀者熟知的作品就是《駱駝祥子》,它極為真實地反映了舊中國城市底層人民的生活,描摹了一個從農村來到城市謀生的底層市民在追求理想的過程中淪落為社會流氓無產者的過程。祥子一直夢寐以求有一輛完全屬于自己的車,如此看似簡單的愿望卻在努力實現的過程中讓他歷盡生活的磨難,承受了一次又一次軍閥和官僚統治的欺壓與迫害,最后讓他從善良、務實、勤勞、硬棒的洋車夫墮落成自私不幸的社會病胎兒、個人主義的末路鬼?!恶橊勏樽印凡粌H從物質層面上批判了資本主義的雇傭關系、勞資矛盾和貧富分化問題,而且從精神層面上挖掘了資本主義對純樸人性和傳統美德的戕害,隱含著老舍對城市病態文明與人性關系的思考。

3.新派市民形象。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古老中國不斷地走向現代化,城市文明不斷侵蝕著人性。因此,老舍對于外來的西方資本主義文明始終持謹慎甚至抗拒的態度,這在他對新派市民形象的塑造上就可以看出。新派市民形象雖不如舊派豐滿,但也有許多成功的典型,它又可以分為三類。第一,是老舍含淚鞭撻的“過渡人”。如《離婚》中的老李,《四世同堂》中的祁瑞宣等。他們都是接受過新思潮洗禮的知識分子,在理智上都瞻望未來,但在情感上卻仍身陷封建守舊的泥潭而難以自拔。這些人物在老舍的筆下,其歷史背景是中國社會從傳統過渡到現代的艱難時刻,具有特定時代的豐富內涵。第二,是“洋派”與“新派”的市井無賴。他們在封建社會的土壤中長大,卻好奇并沾染了許多西方人的弊病,可謂集合了中西糟粕。例如《離婚》中的張天真:穿西裝,愛看跳舞,假裝有理想,穿上運動衣睡覺,每天看三份小報,卻不知道國事,只記得影戲院的廣告??傊?,這是一個新潮而又淺薄的角色。這些人物一味追“洋”逐“新”,而喪失了真正的人格。老舍無情地嘲諷著他們:這些“假洋鬼子”阻礙改革,是最危險的敵人。在對這些人物的描寫中,表達了老舍對傳統文明的失落感及對“新潮”的憤激之情。在對這些新派市民進行嘲諷、批判的同時,老舍也塑造了他理想中的“國民楷?!?,他們是老舍探索新的社會出路的載體。比如《二馬》中的小伙計李子榮,老舍用英國現代科學知識、民主理想和獨立精神把他武裝起來,使他具有現代青年所應具有的優秀品質:獨立、務實、求真、敬業、愛國。老舍所刻畫的這類人物正反映了他的人生理想,反映了老舍天真的一面,可以看出他在批判現實時欠缺真正的深度刻畫。在這些市民身上,體現出了老舍的文化批判傾向。他不同于當時注重對社會現實做階級剖析的主流文學,而是關注文化背景之下人的命運,從而可以看出老舍對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國都市發展形態和文明現狀的深刻認識。

三、老舍小說平民形象塑造的文學價值

1.老舍小說的平民形象具有獨特性。老舍小說平民意識的獨特之處是他以“平民”的身份描寫平民,自身沒有摻雜政治或階級的抽象概念,讓創作客體成為作家過濾后的思想載體。老舍在創作時把自己沉浸在平民文化中,讀起來就像遇到鄰家大爺大娘、兄弟姐妹交談一樣,這種親近感不僅僅是技巧的產物,更是老舍真摯的情感流露。所以,在老舍的小說中創作主客體相互交融,并非對立。讀者可以感受到創作主體對創作對象情感上的認同和文化上的批判。這樣的水乳交融、不分彼此,更為真實、形象地表現了人物復雜的內心世界,平民的形象更加立體,更突顯本質。

2.拓展了現代文學中的平民題材。老舍的平民小說拓展了現代文學中的平民題材,讓現代文學更加豐富寬泛。五四時期,大多數作家紛紛將農民作為啟蒙對象,這就使得鄉土文學蓬勃發展,與此同時都市文學受到了冷落。而老舍和茅盾的出現改變了這個局面。他們兩人的作品表現了都市人的生活、思想和情感,將現代都市人展現在了文學舞臺上。

3.老舍小說平民形象的本體意義。研究老舍小說平民形象的本體意義,能夠確立老舍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獨立地位,可以更為透徹地理解他的文學精神和文學作品。探尋老舍小說的平民意識,我們會逐步深入到他的思想世界中,深刻感受他的思想深度和藝術魅力,理解他如何把自己的生存體驗融合到作品中,以平民的視角選擇平民題材,表現平民情懷,構建以北京為中心的平民藝術世界。

四、結 語

老舍的小說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人們一說起老舍,“北京味”會成為其立刻跳入人們腦海的中心概括詞[6]。他開創的詼諧幽默的京味語言,接地氣的平民題材,將他的名字永遠鐫刻在文學史的豐碑上??隙ɡ仙岬钠矫褚庾R不代表否定他對國民的批判性思維,不代表否認其對文化的思考,我們可以看到老舍小說中既有對貧苦群眾的同情,又有對國民性的批判和思考,兩者難以割舍,相輔相成,成為老舍小說的獨特之處。老舍多次說過:“我不論寫什么,總希望能夠信賴大白話;即使是說明比較高深一點的道理,我也不接二連三地用術語與名詞,我還保持著我的‘俗’與‘白’?!彼^“俗白”意思就是通俗易懂,樸實無華。老舍用一種自稱為“俗白”的語言,深入淺出地道出了其中深深蘊藏著的某種崇高的思想和儒雅底蘊。老舍的“俗”體現了雅俗共賞,而非俗不可耐,他的作品中沒有難懂的字,沒有拗口的句子,沒有文雅的辭藻,也沒有歐化句式,沒有粗俗的字眼,他的語言單純化、平民化,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和人情味。老舍的小說具有強烈的平民意識,語言詼諧平易近人,“京味”十足,深入淺出,有著獨特的語言魅力,吸引著廣大的讀者和學者拜讀研究其語言特點。所以,老舍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經得起挖掘和時間磨礪的作家之一。

猜你喜歡
平民老舍小說
北平的秋
烏克蘭戰火未息,平民在幫助平民
周恩來與老舍肝膽相照的友誼
那些小說教我的事
如何理解陶淵明的平民品格
老舍的求婚
老舍給季羨林“付賬”
平民領袖
盯緊!這些將是5年內最賺錢的平民職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