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要問我從哪里來

2018-02-08 23:07龐培
讀讀書 2017年4期
關鍵詞:伊莎貝拉旅行文學

龐培

楊沐有那么一點昔日三毛的氣質,她們都不是她們自己,而她們置身其間的空間的透徹、自由和極限。是海平面、海岸線、地平線邊緣。她們始終渴望遠方,熱愛暴雨將至的漂泊無依。她們自成一個孤單的族裔:依莎貝拉-鄧肯。依莎貝拉-伯頓?!兑幻屠枧拥睦_歷險記》。凱倫·布里克森以及《夜航西飛》的作者柏瑞爾·馬卡姆。這些都是現代女性中的武士,或者說男人堆里出走的柔情女兒。想當初,柏瑞爾-馬卡姆的文字,連海明威讀了都自嘆不如,一讀之下,驚為天人??上?!楊沐的《香巴拉》要是能夠續寫成長篇;或者說,事后繁衍成一個長篇,我們時代的文學,肯定又添出了一部女性版、新版的《南行紀》。換句話說:楊沐的旅行文字,絕對具備中國文學最卓越的品質之一。一種往往男性作者都不具備的堅忍不拔,同時又小心翼翼洋溢出來的母愛特質——某種女性極致的熱氣、柔情和香氛。生命是一種熱情的放逐。超凡夢想的勇氣的現實或現象版。在《走出非洲》一書的扉頁上,題寫著這樣一句非洲諺語:“騎馬、射箭,說真話?!蔽也孪?,這同樣也是楊沐風格。1997年我和另外幾個朋友同行,初次踏人傳說中神奇的藏地,自拉薩、那曲、當雄、納木錯而輾轉山南,歷時28天?;爻踢^唐古拉山口,到青海的格爾木?;氐郊?,僅用一個星期,寫出七萬余字的《西藏的睡眠》。主寫藏地風光中的云影、氣象、寺廟輪廓和群山影映的奇妙光影,幾乎不涉及日常人事。自那以后,我就格外留意同時代寫作中涉及西藏的旅行文字,瀏覽到手的一切報刊。包括《韃靼西藏旅行紀》這樣的西方來華著作書籍。二十年過去了,除了藏族作家阿來之外,我只讀到過兩位同行的類似文字——同樣寫西藏的——帶給我不同的驚喜。其中一位男的、一個女的;男的,寫西藏的,發表在2004年左右的《人民文學》某一期,可惜,日子久了,記不得作者名字了。女的,那就是楊沐的成名作《香巴拉》了。

唯有熱情,可以替代偏僻荒涼。很多人根本就不了解自己身上有多少對于生命和生活的熱情。長途出游出行,飛機或大巴車上一下來,頓時懞住了,明白過來。自己的心靈、氣量是多么狹窄陰郁。楊沐這樣的作家,正是為了提醒現代生活中的這類自私自利、反智類型的人生,可以休矣。她的書寫提供新鮮高海拔的氧份,里面的天色藍得出奇,其呼吸十分有益于病怏怏的當代寫作的肺部功能:目前,地球上有一奇特人種,謂之中國人。和別的多數國家、種群的人類差異明顯,幾乎是人類中的某種尚未被命名的人種變異。網絡上稱:奇葩。飲食豐富,人性貧乏。有生存而無生活。有生活,而無經驗。有經驗,而無想象。有想象力,而詩意全無,非??菰餆o趣。

關于想象,說得最好的,大概要推別斯土舍夫一馬爾林斯基了。他說道:

“紊亂、混沌的狀態——是某種真實的、崇高的、詩意的創作的前奏。只待天才的光芒沖破這片黑暗,迄今還是敵對的、互相抗衡的微塵便會在友愛與和諧中再生,凝集成最強有力的整體,嚴密地黏合在一起,牢固地聚合成閃光的晶體,升起為高山,泛濫為大海,于是生機勃勃的力量便在新世界的額上寫滿它那巨大的象形文字?!保ㄒ远韲骷?、十二月黨人亞歷山大·亞歷山大羅維奇·別斯土合夫·馬爾林斯基(1797-1837)于1832年致俄國作家尼古拉-阿列克謝耶維奇-波列伏依(1796-1846)的書信。)

前面提及的、我十分崇敬的英國女作家伊莎貝拉-伯德,她的旅行類文學《1898:一個英國女人眼中的中國》就是在這種社會大背景下完成的,它第一次在英國出版時就被英國媒體譽為“對那些有關中國和中國問題方面的公眾意見的形成,提供了一手資料”(《作者自序》),成為當時西方了解中國的重要文獻。作者伊莎貝拉-伯德女士這次長江流域及川藏地區的旅行,歷時15個月,全程5千多英里,她經歷了三峽的急流險灘,跋涉了四川東、西部的崇山峻嶺,穿過了富庶的成都平原,翻越了海拔4、5千米的川藏雪山,歷盡艱險,旅行結束后回到英國,根據日記和隨筆寫成此書,并將沿途拍攝的照片附于書內,計有113張。

伊莎貝拉在長江及川藏地區的游歷路線,可分為七個階段。第一段,乘當地人的木船從上海到杭州,經紹興、寧波又返回上海(1~3章)。第二段,乘外國的輪船從上海經鎮江、蕪湖、九江至漢口,再由漢口經沙市到宜昌(4~9章)。

伊莎貝拉在1896年來到中國時,已經是位65歲的老人了,并且身患“血脂性心臟衰弱”、肺部感染、痛風和“周期性脊柱萎弱”等多種疾病,竟能遠涉重洋,獨闖長江的驚濤駭浪,深入川藏人跡罕至的地區,寫出數十萬字的考察游記,這在100年前交通不便的情況下,不能不說是個壯舉。1904年伊莎貝拉在愛丁堡去逝,大夫們在醫學雜志上發表文章,認為她的生理和心理在構造上存在著神秘的矛盾,有人這樣寫道:“她在國內疾病纏身,而一到國外就變成了參孫一般的大力士,疾病與力量是如何并存于一個極為平常的肌體之中呢,然而,她的情況卻是這兩者并行不悖地運行許多年?!币辽惱难芯空哒J為,人們“完全由所處環境以決定成就某種事業的可能性”,艱苦的環境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出個人潛能。實際上,她的這種勇于探索的精神,直到今天仍鼓舞著無數嚴肅的社會科學工作者進行不懈的探索努力。

《1898:一個英國女人眼中的中國》曾被評論家譽為“十九世紀末,一本最耀眼的,徹底證明中國價值的書”。

列奧-斯特勞斯指出,現代人的特征在于不再知道如何評價好與壞:“現代西方人再也不知道想要什么——再也不相信自己能夠指導什么是好的,什么事是壞的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寥寥幾代之前,人們還普遍確信,人能夠知道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

有作家,而無寫作。有寫作,而無文學。有文學,而無經典。楊沐的文字是有生活的,不光生活,猶有閃亮寶貴的生活經驗。她試圖一次又一次重返生活現場,一次次地逼視生活的懸崖。并且創造出了一種直視日常經歷的“零距離”式表白或自我剖白。這文字之上,始終飄蕩著《橄欖樹》的歌聲。這是一種不言自明的自然文學。人在自然之中,首先成為了自然。閻錫山在民國27年8月13日日記中說:“擔事者第一不敢憤?!蔽覀儧]有時間憤怒,在民國28年8月31日日記中,他又說“常人不足以共非常事?!彼^“白晝畏人依故隴,黃昏覓伴嘯孤村?!边@是洪亮吉為其9幣長痛失女兒而作詩句。而潛山丁秀才鵬年又翻進一層云:“如何夢亦偏愛汝,怕我傷心未肯來?!奔白x??h周大令遇渭詩:“來時有母去時無?!币嬗X沉痛。文學,有時就這樣關系到人生的來去,來來去去,皆為深情。張問陶在《論詩絕句》中說:“寫出此身真閱歷,好詩不過近人情?!睏钽寰褪沁@樣一個真閱歷、近人情的作家。她的臉從其書頁深處探身,體現出了正直、幻想、熱情的臉龐和現代女性美麗而驚人的勇氣。在全球化普遍加速的今天,我們除了重溫儒學和道家經典,還要提倡讀真性情的好書,以避免法國哲學家米歇爾·塞爾對未來人類的睿智論斷:“……我們不知道誰最終能獲勝,但是我們已經知道。即使勝利,我們仍將被打敗?!保ā渡胤▌t》中譯本第55頁)endprint

猜你喜歡
伊莎貝拉旅行文學
街頭“詛咒”文學是如何出現的
連體姐妹花
不可能旅行
小黑的旅行
文學小說
夏日旅行
吃出“歷史的味道”
我的伊莎貝拉
文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