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地適度規模經營研究

2018-02-11 04:29李盼盼
鄉村科技 2018年11期
關鍵詞:農地經營農民

李盼盼

(重慶房地產職業學院,重慶 400000)

農地適度經營規模是一個具有爭議性、備受關注的話題,也是一個與糧食安全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相關的重要問題。自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來,農民的農業生產積極性得到了提高,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國農業的快速發展,但隨之出現了土地碎化問題。截至目前,農村耕地適度經營規模問題仍然是學者們一直爭論不休的一個重點問題。實現中國農業發展的第二次飛躍,考慮適度耕地經營管理具有重大意義。

1 我國關于鄉村振興戰略及農地適度規模經營的政策

鄉村振興戰略是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來的,其目的是使農業成為行業先鋒,農民富有魅力,農村成為美麗的地方。為貫徹落實國家振興戰略,順應國家就業管理,重視農業和農村發展,保護農民的主體地位,保障農村發展的全面啟動,人們要順應農村發展與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整合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的長期穩定,延長第二輪土地承包期限30年。確保中國糧食產量充足,牢牢握緊手里的飯碗,農村基層應加強基礎工作,培育了解農業、熱愛農村、熱愛農民“三農”農民隊伍。

鄉村振興三步走戰略:到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30余年全面實現鄉村振興。

第一,以“互聯網”帶動農產品的擴展銷售。深受互聯網影響的今天,淘寶、天貓、聚劃算、拼多多等電商平臺的先后涌現,為農產品市場的打開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渠道。家庭農場、農莊、合作社等新興農業經營方式的異軍突起,能在帶動廣大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方面起到一個很好的引導作用,是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和“多方式提高農民收入水平”的成功應用。

第二,注意地區品牌,擴大產業鏈。對于某個區域特別突出的農產品給予重視,利用品牌效應積極擴大農業生產規模,加強物流處理、農產品加工等其他的社會服務,以農業產業聯合化的組合建立一個全面的交易中心,大力促進現代農業生產系統、管理系統的建設。這是對“創新農業促進發展”“農場產業融合發展促進”的成功應用。

第三,各個地域相互合作,從“互聯網+”扶貧政策切入,依靠業內領先的農產品電商平臺和先進的科學管理手段,為農民出售農產品提供一個可靠的、市場廣的交易平臺,為縣級地區的扶貧政策提供技術支持,向農民提供免費的多方式電商基礎培訓,幫助有條件的新型農業經營模式可以走電商發展之路,線上線下結合銷售,促進農業市場更快更好地發展。這是對“互聯網+農業”在鄉村振興戰略方面的成功應用,與推廣運營理念的結合,符合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養,幫助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貫徹執行。

第四,農村自行組建銷售團隊。將前期的農產品宣傳,中期的客戶訂單、驗貨、集貨、收貨、分級、裝卸、配車和后期的售后服務等完美銜接,實現一條龍服務,幫助農民產地直銷,達到買賣雙方的利益最大化,有效促進了幫貧政策的落實,幫助農民更快地脫貧致富奔小康。

因地域遼闊,且各地風俗、地方政策的不統一,進而使我國適度規模經營僅僅只有個大體的方向,而沒有明確的定義,其政策設定如下。對于農地規模的適度問題,并不是說農地規模越大就越好,越小就越不好,在農地規模的選取上,有一個投入產出比的評量標準。規模越大,投資越大,但高投資能帶來高收益的同時也伴隨著高風險。如果發生自然災害等不可抗拒事件,其后果難以預料。由于中國農村幅員遼闊,規模適度難以有統一的量化標準,地方政府應根據各自的資源特點,農業經營環境和生產力水平分析農業用地的情況制定適當規模的政策法規。同時,在適度規模的農地經營過程中,有必要按照農民自主原則保護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主體地位,不得迫使農民遷移土地。另外,引導和推動農地中型企業,根據條件提供稅收優惠和財政支持,為農地流轉提供立法保障,促進農地適度有序發展。

2 農地適度經營影響因素

2.1 農戶收益

農地適度規模經營是因為農民收入停滯甚至減少而針對性提出的。因此,對農地經營進行適度規模的研究,農民收入是一個不能忽視的重要問題,適度經營的目標可擴大農民耕作面積,從而增加農民收入,進而穩定農業生產。如果提出的相關政策沒有達到適度經營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的目的,就無法解決農業發展面臨的障礙。農業用地適度規模經營必須重視農民的收入問題,確保經營規模的改變能滿足農民的生活需要,增加他們的收入和改善他們的生活,并滿足農民日益增長的物質精神需求。

2.2 社會因素

影響農地適度規模經營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是社會因素。雖然大量的農民工進入城市,但由于城鄉二元結構的長期存在,農民工下一代的教育、平日的醫療以及退休后養老問題未得到妥善解決,在城市得不到保護,自然會將希望寄托在老家的土地上。人口城鎮化不僅僅是勞動力的轉移,而且是農民身份、地位和社會保障的徹底改變。具體而言,就是戶籍的遷移,使農民真正轉為城鎮戶口,真正實現人口城鎮化。通過減少農村人口減少人地比例,消除社會因素對農用地的管理障礙,更高的經營規模和生產效率才可以實現。由此可見,合理的農地管理規模必須符合社會條件。

2.3 技術進步

農業科技進步是農業現代化進程的動力源泉,因此地區的農業科技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決定農業現代化的發展速度和發展水平,間接影響了農地適度經營的發展。歷史教訓告訴人們,農地經營需要與科學技術進步手段掛鉤,與科技力量相適應,不能只追求農地規模的擴大而與現實脫節??茖W進步技術對農用地經營規模的影響體現在很多方面,如品種、化肥、農藥、機械生產等方面是否有優勢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所在地區是否發達。中國農業的發展應著眼于科技進步,以科學技術作為擴大農地規模的前提條件,以保證糧食生產增收為目標,嚴格執行土地保護制度政策,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

2.4 經濟發展

科學技術進步,社會服務能力的提高,農民收入水平的增加,都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密切相關。社會服務水平的提高可以進一步解決農民工在教育、醫療、養老等方面的問題。農民收入提高了,農村生產秩序得到穩固,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也會隨之增強。經濟發展水平,特別是非農產業發展水平,決定了農業用地適度規模經營的發展程度。只有經濟不斷發展,城鎮里勞動密集型服務業才能更快發展,進而創造更多就業機會,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到城鎮,從根本上領導農民適度經營規模的良性有序發展[1]。

3 不同地區農業經營特征

不同地區的土地類型,經營方式千差萬別,根據人地關系和升值潛力將我國的地域進行劃分,可分為四大類,分別是東北“平原區”、西北“荒地區”、西南“碎地區”、東南“城郊區”。

3.1 東北“平原區”

作為全國最大的糧食基地,該地區在糧食商品化、農業機械化、農民職業化方面均處于領先地位。國有經濟占據主體地位,民營經濟和市場競爭環境不夠發達,初級加工簡單的小型農業企業仍占大多數。地方工商業沒有發展和經營的動力,外資少。此外,種植面積肥沃,糧食種植容易,個體戶收益好。

3.2 西北“荒地區”

西北地區自然條件下農業用地升值潛力不足。西北地區大部分是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土壤不肥沃,沙漠化和荒漠化現象嚴重,分布廣泛?!盎牡亍辈粌H指在自然條件下土地荒蕪,環境惡化的事實,也表現為人為因素造成大量耕地被棄置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農民廣種薄收,甚至種植荒地,擴大糧食種植面積來增加自身收入,很大限度上加劇了水土流失程度和環境惡化,進一步降低了農業生產用地增值潛力[2]。

3.3 西南“碎地區”

山地面積大,但耕地面積小,承包地嚴重碎片化。碎片化帶來了眾多的不利影響,如當地勞動力和土地資源配置效率低下,增加了收割機等農業器械的使用成本,影響了農戶生產效率等。此外,碎片化并沒有促進農業公共資源在農業生產過程中的使用,而是導致了水資源管理設施等公共產品的爭奪,甚至爆發沖突。

3.4 東南“城郊區”

密集的人口、便利的交通條件和優越的地理位置提高了東南“城郊區”農村土地作為稀缺資源的價值,無論是經濟作物的種植還是土地收購,都會為承包的家庭帶來巨大的效益。土地價值的上漲加劇了農村土地權利保護過程中的矛盾和沖突[3]。

4 結語

目前的農用地適度規模經營尚未達到最大利潤。為了實現最適規模的農地經營,可以通過農地轉移和勞動力轉移實現??蓴U大耕地整合面積,提高農業生產率,健全農地流轉機制,明確土地所有權;鼓勵農村富余勞動力向城市進軍,保障農村勞動力在城市的各方面社會權益;雙管齊下,確切實現農地適度規模經營的研究,實現鄉村振興的階段性目標。

[1]丁慧媛.沿海地區小規模兼業農業向適度規?,F代農業轉化的方向與機制研究[D].青島:中國海洋大學,2012.

[2]孫德超,曹志立.基于農地區域類型差異的農村土地確權模式研究——推進落實黨的十九大“鄉村振興戰略”之思考[J].商業研究,2017(12):1-10.

[3]王敬堯,王承禹.農業規模經營:鄉村振興戰略的著力點[J].中國行政管理,2018(4):91-97.

猜你喜歡
農地經營農民
園林一角與位置經營
農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鈣與您同在
農地細碎化對農地流轉的影響
饸饹面“貸”富農民
這樣經營讓人羨慕的婚姻
農村土地流轉問題及對策研究
小田變大田破解農地零碎化
變爭奪戰為經營戰
“特許經營”將走向何方?
當前農地產權與流轉制度改革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