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民俗博物館展示與體驗方式的問題與對策

2018-02-14 17:18劉家興
建材與裝飾 2018年45期
關鍵詞:展項民俗文化民俗

劉家興 朱 琳

(淮海工學院藝術學院 江蘇連云港 222005)

1 民俗博物館常見展項設置

民俗博物館的常見展項設置以民間技藝、民間習俗、民間生活生產、民間歌謠戲曲、民間雜技為主。除此之外還包括舉辦民俗相關的學術研討會,傳統節日民俗游園活動等。

常見展項的展示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櫥窗展示:櫥窗展示是常見的一種展示方式,這種展示方式適合展示較難保存或較珍貴的展品。如河南洛陽民俗博物館,刺繡廳展示內容主要有刺繡、年畫、雕版、烙花、掛屏、汝瓷、唐三彩、木雕、根雕、竹雕、剪紙、皮影戲等。這些精工細作的民間展品大多是通過櫥窗展示的。

場景模擬:場景模擬在民俗博物館設計中較為常用。如位于韓國首爾的“城中民俗村”——南山谷韓屋村,把5幢韓式傳統房屋進行組合,再現傳統房屋結構和家居生活場景。這種方式能直觀的使人感受傳統院落、建筑結構、室內布局等,給觀者提供了了解傳統的良好途徑。

體驗展項:體驗可以說是民俗類博物館的一大特色。例如連云港民俗博物館在大廳擺著一個婚娶用的花轎,觀眾可以觸摸甚至掀開體驗;還有很多民俗體驗場所會擺放著石磨、石碓、手推車等早期常用的生產工具,允許觀眾親自加工體驗,做到了融知識性教育于趣味娛樂之中。

2 當前民俗博物館體驗中的問題

2.1 人群結構單一

一二線城市人群相對豐富,包括學生,單位職工,城市居民,外來游客等。觀展目的主要以傳統教育、休閑娛樂、記憶懷舊、民俗體驗為主。而三四線城市人群結構較單一,主要以學生和事業單位職工為主,目的也較為單一主要以學習參觀為主。

2.2 體驗項目占整體比重小

當前民俗博物館整體展覽形式上以傳統平面、靜態為主,體驗項目占整體比重小。而觀展者由于年齡限制大多對展項了解較少,包括展品的使用方式、形成歷史等等。

2.3 民俗文化的原生環境的消失

在體驗方式上一些民俗文化的原生環境、文化語境已遭到巨大破壞正在慢慢喪失;一些民俗活動受季節性影響較強,一般難以體驗。

2.4 展覽缺乏整體脈絡

在博物館展示內容脈絡設計上,雖然展示大綱遵循整體脈絡,但展示的方式的延續性較差,在觀展中節奏性不強,整體體驗方式單一。

2.5 陳列展覽的內容及形式不夠新穎

展覽的內容與形式直接影響著參觀者的視覺體驗,大量櫥窗式的展示方式阻隔了人們的感官體驗。

2.6 配套設施不完善

大多民俗博物館僅僅提供了一個遺產收藏的場所,其休閑游憩的功能并不突出。缺少解說系統。

2.7 導視系統不夠明確

民俗博物館是展示當地文化,增強對外交流的一個重要場所,導視系統的不完善直接影響外來游客參觀體現效果。

3 策略與出路

通過對展項、空間、以及觀展者在參觀體驗中問題的分析,主要提出以下策略:

(1)體驗方式和展覽脈絡的創新。

體驗方式的創新已經成為各大博物館著重發展的方向,從“以人為本”的理念去進行設計也充分說明了設計的人為關懷。改變隔著玻璃看,聽錄音講的固有設計模式和設計思維,用全新的多方向的體驗方式變教育為體驗,變講述為啟發,是展示設計的關鍵所在。另外展覽脈絡的創新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展示體驗的效果。新會陳皮文化體驗館以“竹光隧道”“4D多媒體體驗區”“陳皮飄香展示區”“互動展示區”為展示線索,運用動靜結合的設計方式,整個展覽將休閑、娛樂、體驗融為一體向觀眾敘述了一個關于新會陳皮的故事,讓觀眾感到適宜、便捷,并具有豐富的體驗感。

(2)創新展覽表現手法。

創新展覽表現方式,減少以傳統平面、靜態為主的展覽形式,依托聲、光、電多媒體信息技術增加現代化的新型展示手法,豐富展品的展示方式。通過情景模擬、影視觀賞、互動體驗等多種形式,使展覽劇情化、場景化、立體化、多維化。注意展項的更新,適時引進臨時展覽,增加展覽的豐富度,保持陳列展覽的新鮮感。

(3)現場展示與體驗。

邀請傳統手工藝人、行業大師、非遺傳承人等進行現場交流和展示,充分展現地域文化和民俗風情,展示地域魅力,增強互動感和親切感。

(4)不同年齡段定位。

50歲以上的游客由于歷史原因大多都對農村生活較為熟悉,自身生活習慣中依然留有部分傳統習俗。此類觀光者主要以回憶體驗為主。而70,80年代以后的觀光者,對傳統民俗文化有一定了解,但不系統不深入,因此這類人群主要以教育體驗為主。90年代后的觀光者對傳統民俗文化比較陌生,主要以感知體驗,教育體驗為主。

(5)開展民俗文化進校園活動。

通過民俗文化講座,邀請民間藝人進學?,F場演示,舉辦特色民俗活動等方式走進校園,進行當地的民俗文化講解和傳播。

(6)靈活機動搞展示,積極服務社會。

民俗類博物館應當經常舉辦民俗活動,以活動帶動展覽,以展覽促進活動,深入調查研究,關注社會熱點,了解觀眾的文化需求,以區別綜合類博物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態展示來貼近打動觀眾,取得展陳與受眾互動的良好效果。

(7)完善配套設施。

完善配套設施,提升民俗博物館的休閑旅游功能。除了滿足陳列、貯藏、修復、研究等基本的空間外,可增加多功能廳、圖書室、茶室、咖啡廳、民俗餐廳等附屬設施,滿足參觀者的綜合需求。通過提供更多的服務項目延長觀眾的逗留時間,增強民俗博物館的娛樂性。

(8)走特色化道路。

在特色化方面應做到“同中求異”,重點打造屬于該地區專有的特色展項或展示活動。開發具有設計特色的紀念品,特色休息區,特色餐飲服務空間等。在主題內容與項目上通過對當地旅游資源的深入挖掘,并依據市場需求、季節變化等因素進行事件打造,形成特色品牌。

4 總結

民俗館的設計必須根植與當地文化,充分的體現當地的物質和精神文化面貌。在環境空間設計中充分合理的運用當地的材料,提取當地的文化元素進行設計,營造出具有的當地地域特征符合當地風土民情的環境空間。在展項的設計上吸收具有創新性的設計理念和思想,注重體驗方式的創新和展示手法的創新。在經營方式上樹立特色化、品牌化的意識,找準賣點同中求異。

猜你喜歡
展項民俗文化民俗
冬季民俗節
情動理論下的“動情”科學教育及其科普展示化
地方民俗文化的傳承
金橋(2021年2期)2021-03-19
兒童博物館展項教育功能實現策略研究——以中國兒童中心老牛兒童探索館為例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談
民俗節
地震數字科普館救援技術展項的設計與實現
慶六一 同成長民俗歡樂行
兩岸民俗文化薈萃福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