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蒙古美岱召壁畫藝術初探

2018-02-14 02:30陳琪
關鍵詞:藏傳佛教壁畫

陳琪

摘 要:美岱召是一座“城寺結合”的喇嘛廟,是內蒙古西部地區保存最完整的藏傳佛教寺院,其建筑風格和壁畫藝術極具特點。美岱召壁畫是內蒙古所有寺院壁畫中目前保存相對完好的一處,繪制最早、保留最久、內容最豐碩、保存較為完好的壁畫群,既表現了明代蒙古貴族的生存條件,也展示了藏傳佛教的內容。壁畫表現形式多姿多彩,以工筆重彩為主,召內保留完好的明代壁畫共有1650多平方米,享有“壁畫藝術博物館”的佳譽。

關鍵詞:游牧文化;藏傳佛教;美岱召;壁畫

中圖分類號:K879.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8)11-0016-03

一、 美岱召壁畫概述

(一)美岱召修建背景

16世紀中葉,蒙古地域呈現封建貴族割據、彼此破裂對立的場面。擔任這一地區統領土默特的阿拉坦汗,是成吉思汗的第十七代孫,隆慶五年(1571年),明政府封他為順義王,1584年他自稱為汗,擁有十分雄厚的權勢。

嘉靖中期以后,隨著官府以及地主對邊境漢人的剝削和壓榨,不勝重負的大部分漢人逃到蒙古地域,阿拉坦汗為此制訂了優越的方針政策,使他們開墾土地,從此,漢人居住在一個“板升”的村莊,發展農業和手工業,通過一系列措施促進了土默特地域經濟文明的發展,為建造美岱召等部分寺廟提供了豐富的技術條件和物質材料。16世紀下半葉,因為符合蒙古地域和藏傳佛教格魯派的需求,美岱召得以在蒙古地區修建。

(二)美岱召壁畫分類

城寺建成后,美岱召的壁畫也隨之進行繪制,飽受歷史的積淀,歷經風雨的洗禮,該建筑已多次修復和翻新,建筑里面的壁畫也存在損壞、脫落、被掩蓋等情況。

蒙古地域藏傳佛教壁畫的格調全部出于漢藏繪畫,經過長時間的累積以及歷史的發展,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這種風格盡管不至于超越藏傳佛教繪畫風格和中原佛教繪畫風格,但也體現出蒙古地區不僅能夠接受其他風格的藝術形式,也能讓自己的藝術風格發展進步。

美岱召壁畫按照主題分類,主要有體現佛教創始人釋迦摩尼的佛傳圖、藏傳佛教各教派祖師、對藏傳佛教傳入蒙古地區做出巨大貢獻的宗教領袖以及十八羅漢、印度八十四大成就者、菩薩、度母、護法等諸神。壁畫內容豐富多彩,最具特點的蒙古貴族供養人像,是在其他寺廟中無法看到的畫面。

在內容上,美岱召的壁畫可以劃分為動物鳥獸、佛神、信徒類、花草樹木以及建筑類。作為藏傳佛教寺院的壁畫,有很多是以佛像造像為主,有《釋迦摩尼的佛傳圖》《十八羅漢圖》等,有藏傳佛教領袖人物為主的《宗喀巴成道圖》《三世達賴傳道圖》等,還有極具特點的《阿拉坦汗家族禮佛圖》。

(三)美岱召壁畫的分布

美岱召壁畫是在明朝時期開始盛行,以繪制時間不同,分為早、中、晚期。早期的美岱召壁畫大多保存在最早修建的琉璃殿和大雄寶殿內。美岱召的壁畫外形樸素有神韻,顏色純粹,畫面感較為古老,琉璃殿遺留了一層老壁畫,繪有十八羅漢及高僧大德、護法諸神,并且還包含了藏傳佛教中五大派別。在琉璃殿的東壁從左到右繪有金剛手菩薩、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及兩尊金剛。西壁繪有馬頭明王、金剛手菩薩、大威德金剛。琉璃殿與大雄寶殿都屬于美岱召早期建筑,據專家推測,建成時間是萬歷初年至十幾年。

太后廟是為全封閉式的建筑,是供奉阿拉坦汗之妻三娘子骨灰的靈堂,殿內的壁畫人物大小適中,品類豐碩,數量繁多,和琉璃殿與大雄寶殿的繪畫水平相比較,太后廟的繪畫風格更加豪放,沒有其他殿的繪畫風格細膩。太后廟的正壁描繪的是三世佛像,東西壁繪制的是八大菩薩像以及十八羅漢像,相傳八大菩薩能夠把人的靈魂引領極樂世界。

散布在大雄寶殿經堂二樓、大雄寶殿佛殿三壁和琉璃殿二樓的,是美岱召清朝中晚期繪制的壁畫,晚期的美岱召壁畫受清政府的重視以及繪畫的格局較大,所以繪畫時間較長。琉璃殿二樓的精美壁畫可以說是美岱召晚期壁畫最精巧的部分,色彩清雅、楚楚動人的人物形象、遒勁有力的線條。

大雄寶殿、三佛閣、太后廟是美岱召最主要的3個建筑。從大經堂進入大雄寶殿,殿內遍布繪畫,雄偉壯觀,殿內同樣不分層,二十多米高的金柱一向到頂,令人嘆為觀止,眼前一亮。墻壁的北面繪有釋迦摩尼像,阿難、迦葉二弟子分別居于他左右。背景繪有釋迦摩尼和太子游四方、出家剃度、牧女獻乳糜、降服魔女、得道成佛的故事畫,外型活潑風趣,充斥凡間樂趣?!氨诋嫷臇|側繪有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得道成佛的故事,下壁是瑪哈嘎拉(也稱大日如來,即大黑天,腳踩白象的抽象形象,象皮披在身上)以及巧爾吉金剛(即稱勝樂金剛,擁抱明妃踏在牛身的抽象)和巴拉登哈蒙(吉祥天女)等多位藏傳佛教中的護法神,形狀詭秘虛夸,線條豪邁靈敏?!??譹?訛

二、美岱召壁畫的藝術形象

(一)蒙古貴族生活

美岱召是蒙古族文明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深刻體現蒙古生活的是蒙古貴族禮佛圖,這一壁畫中,西部的下方是一組蒙古族供養人群像。整個繪圖主要人物有9人,陪襯人物53人。在這組畫中,所有人物手中持有念珠等宗教器物,用來禮佛,都身穿蒙古族服飾,體現謙遜,虔誠信仰佛教。在壁畫的北側刻畫有一位老婦人,她頭戴皮帽子,身著皮領對襟袍服,滿臉豐腴,體態雍容天然,端坐在一張木桌上,身旁有兩個喇嘛伺候?!皳<铱疾?,這可能是三娘子老年時代的抽象畫像。據推測,在她左邊的是一位蒙古貴族為三代順義王扯力克?!??譺?訛三娘子駕馭兵權40多年,在明朝和土默特蒙古之間的關系起到重要作用,促進和維持了兩個地區長達將近半個世紀的和平與穩定。因為三娘子的豐功偉績,她不只得到了蒙古族人民的敬愛與擁戴,也得到朝廷的肯定,所以封她為“忠順夫人”?!坝幸晃簧泶┐蠹t披甲,頭戴紅纓席帽的嬌艷少婦在壁畫上須彌山南部,并且與之相對的是一位蓄須的紅衣喇嘛,這是烏蘭妣吉迎請麥達力活佛的場景?!??譻?訛烏蘭妣吉是俺答汗孫子把漢那吉的妻子,也是在順義王家族中鼎鼎有名、聲威顯著的女子,代表了一個家族的榮耀。在烏蘭妣吉執政期間,一向是以睦鄰友好的態度與明朝交流,明朝在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封她為“忠義夫人”。壁畫中,她盛裝出席,年輕貌美,頸掛連環鑲嵌著松石方形項墜,左手托淖爾布,右手執烏木佛珠,半圓墩臺上祥和的靜坐。在這組壁畫中,所有人物頭像皆側向麥達力活佛,呈現出恭敬迎佛的形態,虔誠禮佛。壁畫所體現的內容場景,與泰和門石匾記載的歷史完全吻合,《蒙古源流》也對此有所記錄。在烏蘭妣吉身后有一位俊俏少年,頭上戴的是一頂紅色帶珠帽子,身上穿著黃色的圓領長袍,表情平和寧靜,據推斷這個少年是她的孫子猛克臺吉。最南側的男子頭戴席帽,身穿圓領長袍,右手持碗,面相極其兇煞,據史料記載,此人可能是三娘子的親孫子,從小嬌生慣養,高傲無禮、胡作非為。這組壁畫以精細逼真的筆法刻畫了明代時期中葉蒙古族上層社會的生存場景,絢麗的色彩,刻畫了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對于探究明代的蒙古史、服飾史、美術史以及佛教史等方面都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二)宗教生活

釋迦摩尼(公元前642年—前544年),本名喬達摩·悉達多,是佛教創始人,同時也是古印度宗教家,可以說是古印度宗教方面的旗幟。他的一生都在致力于創建佛教,通過細心鉆研,創建了佛教根本的教義與教規,在釋迦摩尼的眼里,世人都是平等的,沒有階級斗爭,無論貧富貴賤,男女老幼,他傳授佛法,普度眾生,讓世人感受到善良。他使用佛教教義,化解村落、族群之間的矛盾,使其和平相處。佛教在印度迅速展開得益于釋迦摩尼的這種慈善為懷、普度眾生的精神,在信眾中扎下深沉根基,讓世人斷除煩惱,破迷開悟。美岱召佛殿北壁的壁畫中,刻畫了釋迦摩尼所生活時代的日常生活故事。壁畫中,釋迦摩尼位居正中,可以看出他右手做出降魔印,用左手托盛花藍缽,結跏跌坐在蓮花寶座,神態莊嚴,侍立在兩側的分別是他的弟子阿難、迦葉。在其兩側分別繪有四大天王、羅漢尊像。釋迦摩尼的兩側則繪有他的生平事跡,釋迦摩尼出生前,他的母親摩耶夫人夢見一位菩薩乘著一頭白色的大象,從空中而來,又進入了腹部,隨后她就生下了釋迦摩尼,出世7天后,他的母親摩耶王后就因病逝世了,是摩耶夫人的妹妹將釋迦摩尼撫養長大。年幼喪母,又見慣了眾生相殘,于是他決定出家。經歷了出游四門、苦行、成道、降魔、游行教化、涅槃、火化等歷程。每個故事中,釋迦摩尼的形象都是結跏跌坐,在畫面中每個人物都是占有很大比例,構圖不是很緊湊,然而每個故事都是陳列有序,環繞著釋迦摩尼大畫像在其四周展開,故事情節一目了然。

宗喀巴(公元1357年——公元1419年)意為善慧,本名羅桑扎巴,創立了格魯派,是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創始人。宗喀巴以前是紅教派,因為紅教派戒律松弛,喇嘛胡作非為,為了繁榮戒律,表示與紅教絕對不一樣,在他31歲時抉擇戴上了與過去的戒律者們相同的黃色的帽子,目的是復興戒律,標新立異,從此宗喀巴的弟子們也隨之戴黃帽,因而稱之為黃帽派,并以實踐為主,踴躍提倡戒律,進行宗教變革,撰寫佛教著述,振興舊寺,修筑新寺,大量收授徒弟,講述宗教經典,宣傳教義,正式創立了格魯派。美岱召大雄寶殿佛堂東壁繪有宗喀巴成道圖,主要講述了宗喀巴的一生,畫面以宗喀巴為中心,兩側為宗喀巴“最著名的八大弟子”,主要繪有宗喀巴的父親魯布木格、母親阿卻以及宗喀巴童年出家受戒、游學辯經、講學靜修、著書立說、新建甘丹寺、開創格魯派等一系列故事。

三、美岱召壁畫的價值

美岱召建寺已有470多年的歷史了,作為喇嘛教傳入蒙古時的一個重要核心,它的歷史與阿拉坦汗家族還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對研討明代蒙古史、佛教史、修建史、美術史都有重要的價值。美岱召壁畫藝術內容體現在宗教與世俗這兩個方面,既有明清豪邁的格調,也有繪畫方面的繽紛多彩。藏傳佛教在蒙古地域的傳播和影響,以美岱召最為明顯,它的修建構造、壁畫體現方式以及所涉及到的歷史人物,都具備十分重要的文化遺產價值。

北元期間因為戰亂頻繁,蒙古軍戰敗以及明朝的種種封閉,蒙古各部落農業衰退,難以滿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因此,土默特部首領開始掌管部落大權,隨著他的各種改革,農業、手工業雖然有所改進,但還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蒙古牧區的經濟狀況。長期的征戰,蒙古與明朝兩敗俱傷,明朝與蒙古拒絕交往的政策也逐漸瓦解,隆慶年間,明朝與蒙古之間結束了長達20多年的對立,蒙古經濟得到了發展復蘇。三娘子協助部落首領處理各種朝政,對蒙明之間友好合作關系起了非常重要作用,所以在美岱召中特意修有三娘子的靈堂,以此彰顯她為明朝與蒙古之間關系所做的貢獻。

從繪畫類別、藝術流派等各方面來看,美岱召體現了土默特地方在明清兩代蒙、漢、藏、滿等多民族的交流統一,體現了蒙古族人民對于漢地文化以及藏傳佛教文化藝術的借鑒,進而形成了自己獨具特色的蒙古族審美風格。蒙古族人民在借鑒中學習、吸收了漢地文明以及藏傳佛教藝術文化中的精華,也創始了本身獨有的審美特征及風格,將外來的藝術風格融合成具備自己特色的藝術體現形式,構成獨立的藝術款式。美岱召壁畫代表了一個時代的藝術,展現了明代蒙古地區的壁畫形式,并在壁畫中傳達了其中所蘊含的多重信息。

對美岱召壁畫所顯示出的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等各方面的研究,其實就是對一個民族、一個時代賴以生存的文化的不同層面的研究,兩者是息息相關的。美岱召壁畫是一個民族在時代變遷和文明交融碰撞下所產生的一種藝術形態。

注 釋:

①鄂·蘇日臺.蒙古族美術史.內蒙古文化出版社,1997.16.

②金申.美岱召.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84.17.

③王磊義.阿拉坦汗家族供養人像壁畫.中國藏學出版社,2010.

參考文獻:

〔1〕內蒙古包頭市文物管理所.美岱召[M].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84.

〔2〕鄂內哈拉·蘇日臺.中國北方民族美術史料[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0.

〔3〕珠榮嘎.阿拉坦汗傳[M].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92.

〔4〕楚啟恩.中國壁畫史[M].北京: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2000.

〔5〕喬吉.內蒙古寺廟[M].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

〔6〕程旭光.美岱召建筑及壁畫藝術.實踐(思想理論版),2007,(09).

〔7〕烏力吉.草原文明尋蹤——美岱召壁畫.內蒙古畫報,2010,(06).

〔8〕張海斌.美岱召壁畫與彩繪.北京:文物出版社,2010.

(責任編輯 姜黎梅)

猜你喜歡
藏傳佛教壁畫
敦煌壁畫中的消暑妙招
敦煌壁畫中的消暑妙招
再論推進藏傳佛教中國化的三個維度①
正確認識和把握藏傳佛教中國化的幾個問題
撒哈拉沙漠壁畫之秘
我在敦煌修壁畫
幫壁畫“治病”
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藏傳佛教寺廟管理的思考
現代藏傳佛教系統初探
藏傳佛教認識論評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