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遼上京博物館館藏遼代銅質文物研究

2018-02-14 02:30馬超
關鍵詞:遼代

馬超

摘 要:巴林左旗-遼朝的建都之地,出土了大量的遼代銅質文物,其馬具數量巨大,銅鏡精美至極,錢幣透露出時代氣息,共有銅鏡、銅錢、印章、兵器、馬具馬飾、宗教用品、生活用品7類;來源大部分為交獻、征集以及公安局收繳,還有一小部分為出土文物。

關鍵詞:遼代;銅質文物;巴林左旗;遼上京博物館

中圖分類號:K8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8)11-0010-06

遼上京博物館館藏銅質文物有234000多件,其中有青銅器1235件,遼代銅器共計794件,遼代銅鏡37面,包括素面銅鏡9面、龍鳳花卉銅鏡14面、帶簡單紋飾的銅鏡5面、人物鏡5面、鑄字銅鏡4面;遼金銅器41件,金代銅器20件,唐代銅器6件,宋代銅器5件,元代銅器50件,明代銅器2件,清代銅器87件,漢代銅器共計11件,其中包含西漢銅器2件、王莽時期銅器2件,鮮卑銅器4件,晉代銅器2件,匈奴銅器1件,后周銅器1件,東胡銅器1件,民國時期銅器1件,另外近代銅器43件,年代不確定的銅器有125件。

有銅錢記錄在案的共計12942枚加141590克,另外還有9萬多枚館藏銅錢是2014年公安局收繳并移送至博物館的,現存于遼上京博物館庫房,暫時沒做分類統計。(以克為單位的這些銅錢是2009年十三敖包雙龍村遼代錢印窖藏的,后移交到博物館,由于數量大只稱重,沒有計數。)記錄在案的12942枚銅錢中宋錢數量最多,據統計有8678枚宋錢,另外還有106518克宋錢,唐錢3150枚,另外還有唐錢31360克,年代不確定的貨幣有255枚加3712克。遼錢104枚,有保寧通寶1枚、壽昌通寶4枚、壽昌元寶3枚、清寧通寶3枚、清寧元寶1枚、大康通寶4枚、大康元寶10枚、咸雍通寶3枚、咸雍元寶2枚、天慶元寶21枚、乾統元寶14枚、重熙元寶8枚、光天元寶1枚、大安元寶16枚、壓勝錢6枚、十二生肖銅幣3枚、花錢4枚。金代貨幣25枚,元代貨幣8枚,明代貨幣13枚,清代貨幣457枚,燕幣20枚,秦幣12枚,漢代貨幣共計92枚,包含西漢貨幣11枚、東漢貨幣20枚、王莽時期貨幣5枚,北朝北齊幣2枚,北朝北周幣1枚,五代十國幣66枚,民國時期貨幣7枚。日本幣12枚,偽滿幣1枚,蘇聯幣1枚,高麗錢1枚,西夏錢1枚,蒙古幣1枚。

館內保存的這些銅質文物保存狀況基本良好,除了銅鏡有鈕殘情況以及銅錢損壞嚴重有注銷的外其它極少一部分有微殘情況。來源大部分為交獻、征集以及公安局收繳,還有一小部分為出土文物。

本文將館內保存的遼代銅質文物做了統計并進行了系統分類,分為銅鏡、銅錢、印章、兵器、馬具馬飾、宗教用品、生活用品7類。

一、銅鏡

遼上京博物館館藏銅鏡共計37面,分為以下幾類:

(一)素面銅鏡

素面銅鏡共有9面,其中包括亞字形素面銅鏡6面:亞字形素面方鏡1面,1972年出土于十三敖包鎮寶泉村,重量0.05千克,長寬均為8.8cm,橋鈕,保存完整;另外5面不是方鏡,1991年秋福山鄉三合村盧鳳有在古墓中盜掘一面銅鏡后被派出所收繳,直徑為15.4cm,鼻鈕,保存完整。2001年公安局又移交一面銅鏡,直徑11cm。另外還有一面銅鏡中鐵十九局修鐵路時挖出,直徑14cm,無紋飾,橋鈕,保存完整。隆昌鎮村民還交獻一面,直徑10cm,鼻鈕。館藏一面,直徑9.7cm,橋鈕。另外還有3面,素面不是亞字形,其中一面殘裂,有一孔,直徑13.8cm,隆昌鎮村民交獻。另一面出土于1975年白音敖包鎮聯合五隊,重量0.25千克,厚0.7cm,直徑為11cm。館內工作人員在毛寶力格鄉焦家營子村還征集一面銅鏡,直徑12.5cm,保存完整。

(二)帶簡單紋飾銅鏡

帶簡單紋飾銅鏡共計5面。1983年4月6日白音敖包山前劉國才起石頭時發現的墓葬中出土一面銅鏡,直徑12cm,邊較厚重,四乳紋,圓鈕。毛寶力格村民交獻一面,直徑9cm,鏡體厚,完整,有小魚紋飾。館內工作人員還在毛寶力格鄉焦家營子村征集一面銅鏡,直徑為10cm,帶有簡單花紋,保存完整。館藏還有一面銅鏡為橋鈕番革紋,直徑11.5cm,鈕殘。1987年4月擴建油漆廠時工人挖出1面銅規矩鏡,7月28日交獻,直徑11.2cm。

(三)鑄字銅鏡

鑄字銅鏡共計4面。1982年7月21日哈拉哈達五間房村民交獻一面銅鏡,直徑11.3cm,有“金城、東京”字樣,鑄字不清。1985年7月2日東白音高洛一隊村民交獻1面福壽家安銅鏡。1989年7月3日三中學生在遼上京遺址石碑處撿一面銅鏡,7月18日交獻,重量為1.375克,直徑22.5cm,上有完整6字。還有一面福字銅鏡,1973年征集,重量0.15千克,厚0.2cm,直徑10cm,橋鈕,鏡子背面有一福字。

(四)龍鳳花卉銅鏡

龍鳳花卉銅鏡共計14面。館內舊址出土四鳳鏡1面,重量0.325千克,厚0.3cm,直徑14.5cm,橋鈕,鑄有4鳳凰,清晰可辨。1984年5月20日白銀敖包饅頭敖包大隊老五隊村民在牛奶廠干活時發現鳳紋銅鏡1面,直徑14.7cm,其上鑄有彩云、4鳥、4鳳、4枚銅錢。1988年7月30日林東師范學生交獻銅鏡1面,直徑9.9cm,半橋形圓鈕,鏡體薄小,有外廓,周邊有纏枝牡丹,雙鳳云朵。1986年1月浩爾吐鄉富河溝門村徐樹君在東溝撿到龍紋銅鏡1面,11月15日交獻,直徑8.8cm,單龍戲珠,上有一鈕。1994年浩爾吐鄉烏蘭壩村蠶場被盜掘后派出所收繳1面4龍4神銅鏡,直徑19.5cm,4龍4神紋飾,橋鈕,保存完整。雙勝還曾出土一面鑄有兩只鳳凰的銅鏡,直徑10.2cm,半球鈕,一周似云紋,外一圈纏枝牡丹。1975年8月遼上京皇城乾德門出土團花鏡1面,重量0.45千克,厚0.4cm,直徑18cm,中間有一團花。1975年10月23日白音敖包鎮村民平整土地時發現銅鏡1面,重量0.2千克,厚0.1cm,直徑14.5cm,背面雕刻牡丹花。1978年征集團花鏡1面,重量0.125千克,厚0.2cm,直徑10cm,背面雕刻纏枝團花。1983年9月白音敖包優勝1號墓出土銅鏡1面,直徑10.2cm,厚0.4cm,完整,有纏枝花卉。1990年10月19日針織廠員工在遼上京城西北發現團花銅鏡1面后交獻,直徑9.5cm,完整但已經銹蝕。1991年秋福山鄉三合村盧鳳有在古墓中盜掘銅鏡1面,直徑17.2cm,殘,有纏枝花卉。隆昌鎮村民交獻了銅鏡1面,直徑9.6cm,鼻鈕,并飾一圈花卉圖案。雙勝還曾出土銅鏡1面,直徑10.8cm,半球鈕,其上有天鵝花蝶。

(五)人物鏡

人物鏡共計5面。1978年征集一面許由故事鏡,重量0.225千克,厚0.2cm,直徑14cm,背面雕刻人物山水,質劣不清。1982年6月4日又征集兩面銅鏡,一面為八子游戲鏡,直徑10.7cm,鑄造粗糙,似為8個孩童正在游戲。一面為雙童坐蓮銅鏡,直徑8.5cm,雖然直徑較小,但較厚重,圓鈕。2001年公安局移交1面許由故事鏡,直徑8.5cm。毛寶力格小二八地還出土1面迦陵頻迦銅鏡,重量為514克,直徑23.5cm,通高11cm,橋鈕,羽人紋,保存完整。

通過以上的調查整理與系統分類,可以看出遼上京博物館館藏的遼代銅鏡題材有人物、風景、動物、植物,還有祈求福祿安康的文字,例如龍鳳花卉、牡丹云朵、天鵝花蝶、孩童游戲、迦陵頻迦、山水游魚、雙童坐蓮、福壽家安等。遼代契丹民族是游牧遷徙的民族,建國后才為定居,所以喜歡自然物象,同時又崇拜神靈,凸顯了其草原民族原始本真與天然淳樸的特點。

二、銅錢

館內保存遼錢共計104枚,其中有普通貨幣91枚,十二生肖錢3枚,壓勝錢6枚,花錢4枚。

(一)普通貨幣

館藏遼錢中有43枚1972年出土于遼上京漢城小新莊,直徑均為2.4cm。同年土木富州大梁溝趙慶有挖出一陶罐中有7枚遼錢,后交獻至博物館。十三敖包雙龍窖藏遼代貨幣40枚,多數保存完整,重熙元寶4枚微殘。遼上京漢城還曾出土天慶元寶1枚,直徑2.3cm,楷書旋讀。

(二)十二生肖錢

1981年8月22日林東知青商店在蜘蛛山撿到1枚十二屬吉利錢,直徑7cm,面人物,背有十二屬。1983年遼上京漢城出土十二生肖銅幣1枚,重量為76.7克,直徑5.7cm,穿孔寬11cm,正面鑄4組人物,背面鑄十二生肖。1987年3月12日烏蘭壩蘇木文化站雙俊在哈布其拉北山撿到十二生肖銅幣1枚后交獻,直徑4.3cm,面十二屬,背12個小孩。

(三)壓勝錢

館藏壓勝錢1枚,直徑2.5cm,千秋萬歲。1980年2月21日土木富州雙井溝村民交獻壓勝錢1枚,直徑6cm,面有人物,背有漢字32個,保存完整。1984年6月14日勝利大隊村民墊豬圈時發現1枚壓勝錢,直徑6.4cm,重2.5兩,背面為4組蓮花荷葉,共4格,兩格鑄交頸鴛鴦,兩格鑄相伴鴛鴦。1987年9月7日公安局收繳壓勝錢1枚,殘,銹蝕嚴重。小辛莊曾出土壓勝錢2枚,直徑2.5cm,千秋萬歲旋讀。

(四)花錢

2001年公安局移交花錢4枚,大的直徑6.5cm,小的直徑4.3cm,圓孔,有鳳和花卉。

遼上京博物館館藏宋錢比較多,遼錢數量遠不及宋錢,每一枚都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其中館藏有一枚存世量極少的保寧通寶,十分珍貴。

三、印章

遼上京博物館館藏印章共計42方。其中有花押印25方,普通印章17方。

(一)花押印

1972年遼上京漢城小新莊出土花押印5方:1方長2.8cm,寬2cm,高6cm,鈕為一童像;1方長2.5cm,寬2.2cm,高2cm,鼻鈕;1方長1.8cm,寬1.2cm,鈕殘;1方直徑1.2cm;還有1方長2.7cm,寬1.9cm,鈕已殘。1973年出土1方,長2.5cm,寬2cm,鈕失。1977年又出土1方,長2.7cm,寬1.8cm。1972年哈拉哈達公社征集花押印1方,長2cm,寬1.9cm,高2.6cm,鼻鈕。1977年哈達英格索不嘎地里發現花押印1方,長2cm,寬2cm,鈕失。同年遼上京漢城出土花押印1方,長2.5cm,寬2cm,鈕失。1977遼上京漢城周家窩鋪出土花押印1方,長2.2cm,寬2.2cm,高0.8cm,完整。1979年4月17日八一村民干活時拾得花押印1方,長2.2cm,寬1.4cm背有鈕。1982年4月27日劉德高交獻花押印1方,長2.7cm,寬2cm,缺鈕。1982年6月6日野豬溝村民交獻花押印1方,長2.2cm,寬1.1cm,有“家常富貴”銘文。1983年3月14日林東公社東風三合黑山頭出土后在村民手里征集契丹花押印1方,長2.1cm,寬1.8cm,稍殘。同年3月22日交獻契丹花押印1方,長2.7cm,寬2cm,鈕殘。1984年10月18日哈達英格鄉村民交獻花押印1方,長2.9cm,寬2cm,缺鈕;契丹花押印1方,長2.5cm,寬2cm。1987年5月14日派出所收繳花押印1方,長2.5cm,寬1.9cm。1987年8月5日小辛莊村民在遼上京城墻附近撿契丹花押印2方,長2.7cm,寬2cm,長2.5cm,寬1.8cm。同年9月7日公安局收繳契丹花押印2方,長2.2cm,寬2cm。1988年3月17日烏蘭壩蘇木村民交獻花押印1方,長2.3cm,寬2.1cm。館藏還有1方花押印,長2.1cm,寬1.3cm,高1.3cm,鼻鈕。

(二)普通印章

1978年博物館收購小銅印1方,高3.3cm,上有一盤龍鈕,漢字玉和獻印。1980年小辛莊出土玉字印1方,長1.2cm,寬1.1cm。1983年2月8日林東公社東風村民交獻稱意銅印1方。1983年3月18日征集銅印1方,高2cm,殘缺一半。1983年3月24日花加拉嘎鄉村民交獻銅印1方,長3.4cm,寬2.9cm,保存完整。1985年9月12日勝利村村民交獻“得”字印1方,長2.3cm,寬1.8cm,保存完整。1987年7月27日旱吐柏鄉新房身村村民犁地時發現1方銅印后交獻,長5.2cm,寬4.8cm,保存完整,九迭篆“兲廊之印”。2001年公安局移交銅印1方,長7.5cm,寬7cm,似為契丹字。遼上京漢城出土銅印5方,其中一方長3cm,寬2.8cm,一方長2.8cm,寬2.2cm。另外館內曾征集“臨潢府軍器庫”銅印1方,重量為550克,長5.1cm,寬4.5cm。館藏還有銅印2方,有印模。遼上京漢城出土甫字印1方,長2.4cm,寬1.1cm。

四、兵器

館內保存銅質兵器共計兩件,1985年5月征集銅劍1件,劍長22cm,柄把長10cm。1986年5月18日在白音溝古井子征集銅鏃1件,殘長4.1cm。

五、馬具馬飾

遼上京博物館館藏共計銅鈴36件、馬具406件、馬鞍飾104件、莫和勒23件、銅質馬飾件31件。

(一)銅鈴

1962年碧流臺鉛礦出土銅鈴1件,重量0.7千克,高21cm,圓扁形,下部是尖形,頂部略殘。1978年征集銅鈴兩件,重量0.95千克,大的高19cm,小的高12cm,扁圓形,保存完整。1989年福山鄉三合村姚鳳軍在其村挖掘出銅鈴1組,1994年6月26日公安局追繳后移送博物館保存,最大直徑7.2cm,最小直徑3.2cm,鎏金,銹蝕嚴重,完整12個,殘破8個。館藏鎏金小銅鈴3件,有紋飾。馬銅鈴2件,直徑5.5cm。銅鈴1件,高8cm,直徑5.2cm,內有一珠。銅鈴1件,高6cm,直徑6cm,保存完整。另外烏蘭壩蘇木墓葬中還清理回1組銅鈴,共6件,5大1小,微殘。

(二)馬具

1989年福山鄉三合村姚鳳軍在其村挖掘出銅馬鞍具1組,共2件,1994年6月26日公安局追繳后移送博物館保存,長6.2cm,寬4.1cm,長2.8cm,寬1.5cm,銹蝕嚴重,不完整。2010年公安局移交被盜于烏蘭壩蘇木的銅鎏金馬鞧帶1套,共27件,走龍紋。銅鎏金馬鞧帶5組,1組共63件,銅鎏金走龍紋;1組共14件,銅鎏金走龍紋,扣6件,葉形器3件,節約1件,帶飾4件;1組共41件,銅鎏金牡丹花紋,擺為鳳紋;1組共19件,銅鎏金素面,1組共19件,銅鎏金騰龍紋。烏蘭壩遼墓還出土馬具(獅子)1組,共40件,保存完整。同時清理回的還有馬具帶飾2組,共64件,銅鎏金。馬具葉形器1組,共2件。馬具龍頭飾件1組,共2件。館內工作人員還征集鎏金馬帶飾1件,銅質鎏金,用銅片模壓成形。館藏還有馬具(帶飾)1組,共47件。銅鎏金馬帶飾1組,共18件,萱草紋。銅鎏金馬纓罩1件,殘,飾花紋。銅馬具46件,其中有鎏金銅帶卡等,帶卡上雕有花紋。

(三)馬鞍飾

1978年征購節約8件,重量0.275千克,高4cm,寬5.2cm,鎏金,其上雕刻花紋。同時征購的還有馬鞍飾銅帶箍6件,重量0.275千克,長2cm,寬1.2cm。以及馬鞍飾銅帶卡5件,重量0.275千克,長2.8cm,寬2.8cm。馬鞍飾7件,重量0.275千克,長2.8cm,寬1.5cm。馬鞍飾5件,重量0.275千克,長2.7cm,寬2.4cm,鎏金,上雕花紋。另外館藏還有馬鞍飾12件,一式10件,二式2件,重量0.4千克,一式長5cm,寬4cm,二式長6.5cm,寬4.5cm,鎏金,上雕樹枝獅子。一組馬鞍飾45件,重量0.4千克,長3.3cm,寬1.6cm,鎏金,上雕花紋。

還有一組馬鞍飾,共計12件,重量0.2千克,長3.2cm,寬1.8cm,鎏金,上雕花紋。1989年浩爾吐樺桿子溝又發現馬鞍飾2件,長4cm,寬3.4cm,雕鑄有人物和牛圖案。2010年公安局移交1組被盜于烏蘭壩蘇木的馬鞍飾件,共2件,馬鞍前橋飾件和側板飾件。

(四)莫和勒

1978年查干哈達征集莫和勒1件,高4.2cm。同年9月花加拉嘎全勝征集莫和勒1件,高5.7cm。1980年2月21日土木富州雙井溝村民交獻莫和勒1件,高6.4cm,完整。1980年10月7日劉德高交獻莫和勒1件,高5.5cm,保存完整。1984年5月20日林東一中學生交獻莫和勒3件,一件高6.4cm,完整,另兩件高分別為4.6cm、5.8cm。1984年8月5日小辛莊出土莫和勒2件,一件為爬式,另一件高為4cm。1985年6月征集莫和勒3件,其中一件高4.4cm,一件高3.8cm。1985年10月11日派出所收繳莫和勒2件,高2.5cm,小型。1988年5月廣播局羅樹昆交獻小莫和勒1件,高4cm,完整。1988年8月21日在十三敖包尖山子村民家征集莫和勒1件,高3.5cm,頭頂有一孔,邁步走樣。小辛莊曾出土莫和勒7件,其中3件高分別為5.6cm、4.8cm、3cm。

(五)銅飾件

1980年7月6日碧流臺大營子村民交獻單耳銅環2件,通高7cm,造型美觀,攢花精細,圈足。1980年7月18日征集銅馬片1件,高4.4cm,殘。1984年1月19日征集鏤空銅飾件1件,直徑6cm,完整。1984年1月27日隆昌鎮烏蘭哈達村民交獻銅牛飾片1件,長4.7cm,寬2.8cm。1985年2月5日張艷珍在遼上京遺址撿到銅飾件1件,長2.8cm,寬1.4cm。1986年5月26日征集鎏金銅飾件1件,上有動物,鎏金,殘。1987年5月在油漆廠出土銅飾件2件,1987年7月28日張玉祥交獻,長2.5cm,寬1.7cm。1987年9月7日公安局收繳銅飾件1件,高4.5cm,似獅子頭;剪形飾件1件,長4.3cm。1988年8月18日職中學生交獻魚形銅飾件1件,長3.6cm。1988年4月白音敖包村民盜墓收繳鎏金銅飾件8件,其中有馬鞍飾件等。1989年6月5日王家溝收繳鎏金銅飾件3件,分別長7cm、8.5cm、9cm,殘,有花紋飾。遼上京博物館館藏2件銅飾件。館內工作人員征集十字形銅飾件1件,前面有花紋,背后有釘,團龍飾件1件,直徑4.5cm,銅質,鏤空。另外館藏銅飾件2件,一件長9.2cm,寬4.7cm,雙鳳紋飾;另一件長3.5cm,寬1.8cm,有紋飾。還有一組銅飾件2件,一件為十字形,長5cm,寬3.3cm,另一件為動物,長4.8cm,寬3.1cm。

遼上京博物館館藏大量馬具馬飾,并且銅鈴、馬具、銅飾件鎏金者居多,可見契丹民族對愛馬的重視,善騎射,喜征戰,不愧是馬背上的民族。

六、宗教用品

館藏宗教用品基本以佛教用品為主,包括銅佛14件、法器9件、佛教用品32件,另外還有喪葬祭祀用品等。

(一)銅佛

1974年林東鎮出土佛造像殘片1件,重量0.15千克,長8cm,寬7cm,厚0.2cm,上造萬佛像。1976年林東鎮學生楊文清交獻龕佛1件,重量0.1千克,高7.5cm,一小佛龕中塑一佛。同年漢城大新莊出土菩薩1件,重量3.1千克,殘高27cm,頭頂殘。1977年十三敖包鎮敖包后遺址出土銅佛1件,重量0.4千克,高11cm,兩手殘,無座。1980年11月21日花加拉嘎繼肯溝征集鎏金銅佛1件,高7.8cm,鎏金,座式,手殘。1981年8月22日林東知青商店在蜘蛛山撿到小銅佛1件,高4.8cm。1981年12月哈拉哈達下朝陽營子村民交獻小銅佛1件,高5.7cm,完整,銅佛坐一塔上。1984年6月13日后召廟征集小銅佛1件,高6.7cm,完整。1984年8月5日小辛莊出土小銅佛1件,高5cm,完整,銅佛站立。1985年5月9日在野豬溝征集小銅佛1件,高4.6cm,盤腿坐一底座上。1987年9月7日公安局收繳釋迦牟尼銅座佛1件,高14.5cm,底部有一蓮花座,兩手在胸前。2001年公安局收繳并移交至博物館保存銅佛1件,高14cm,立式釋迦牟尼,一耳殘,無手。館內工作人員征集銅佛頭1件,重量0.25千克,高11cm,僅存頭部,面目慈祥。館藏銅佛像頭1件,殘高5.2cm,釋迦牟尼佛像頭部。

(二)法器

1975年征集銅質圓形法器1件,重量0.4千克,厚0.09cm,直徑9cm,法器中間雕刻十六臂佛,外周雕刻梵語。1980年7月6日碧流臺大營子村民交獻法器金剛杵1件以及符咒牌1件,金剛杵長10cm,有紋飾,完整。1985年1月10日三山鄉村民交獻契丹大字符咒牌1件,長9.5cm,寬3cm。1986年6月一居民區蓋房時在深2米處挖出銅法器1件,11月25日交獻,長10cm,鎏金,8個龍頭飾。1988年10月28日廣播局羅樹昆交獻銅法器1件,高5cm。遼上京漢城曾出土銅符咒牌1件,長7cm,寬2.7cm。館藏銅法器1件,直徑2cm,長5cm,完整;銅符咒牌1件,長4.1cm,寬1.5cm,完整。

(三)佛教用品

1974年豐水山東風大隊叢家屯出土鎏金佛龕門形物一件,重量0.25千克,長13.5cm,寬6cm,厚0.3cm,上雕二佛,鎏金大部腐蝕。1976年在哈達英格公社征集“佛法僧寶”銅印1方,重量0.45千克,長6.8cm,寬6.8cm,高5cm,篆刻。1977年南塔遼墓出土凈瓶2件,一件重量0.125千克,高16cm,尖頂,頂下有一盤狀物,鼓腹,腹中有一空。另一件重量為0.2千克,高11cm,最大直徑為6cm,喇叭口,鼓腹,圈足外侈。1979年5月15日征集人首蛇身銅器1件,高3.7cm,爬式,完整。1980年小辛莊征集八頭佛柱1件,高10cm,完整,中間有花,柱子樣,完整。1983年大興莊六隊村民在南塔龍頭山撿到花式口銅碟1件,1985年7月3日交獻,直徑13.9cm,花式口,六瓣蓮花。1986年6月30日鮮演大師墓葬出土花式口銅碟1件,直徑10.3cm,花式口,蓮花瓣,稍殘。2002年池建學移交銅鎏金面具1件,殘。遼上京漢城曾出土一組兒童形銅垂飾器,共計16件,重量0.15千克,2—4.5cm,有的頭頂上有環形鈕,兩腿下垂,露出生殖器。還有一組兒童形銅垂飾器,共計4件,重量0.15千克,5—6cm,有的頭頂上有環形鈕,兩腿下垂,露出生殖器。遼上京北塔塔宮出土鎏金銅經筒1件,直徑3.8cm,高11cm,蓋隆起,有鈕,蓋有字母口兩邊各焊一小耳;銅凈瓶1件,底徑6.4cm,高22.5cm,青銅鑄,圓肩直腹肩部有流口。白音敖包鄉老房身村二道溝古墓收繳了銅絲網絡1件,殘缺,已混亂,有手部。

遼上京博物館館藏這些宗教用品又一次印證了契丹人最初信仰原始宗教薩滿,其后信仰佛教,崇佛禮佛。

七、生活用品

館藏生活用品共計57件,其中有炊具、餐具、日用品、娛樂競技、飾品等。

1974年6月浩爾吐富河溝村民放羊時發現有蓋銅瓶1件,通高39cm,口徑9cm,頸長14cm,青銅鑄造蓋有子母扣,圓凸頂,侈口,肩部弦紋。1975年遼上京小辛莊出土蟠龍銅燭臺1件,重量1.95千克,高30cm。1978年2月3日白音敖包熱河營子征集銅扣子1件,直徑2cm,正面有船背面有生利字樣。1980年5月25日吳占清烏蘭壩烏珠花路上拾到銅權1件,高5.5cm,黃銅6面,前有一京字,背黃甫二字。1982年6月1日小辛莊征集銅飾件11件,長4.3cm,寬2cm,其中有銅棋子等。1983年4月6日白音敖包山前劉國才起石頭發現的墓葬中出土銅盆1件,直徑36.5cm,葵瓣式口,殘破;銅執壺1件,通高9cm,口徑8.5cm。1985年1月二小學生在遼上京遺址撿銅牌子1件,高4cm。1985年8月23日張振國在黨校后院干活時挖出葵瓣口銅碗1件,直徑4.5cm,高5cm,六葵瓣口。1987年8月5日小辛莊村民在遼上京城墻附近撿到小銅鹿1件,長2.3cm,高1.4cm。1987年9月7日公安局收繳銅棋子1枚,直徑2cm,馬字;銅勾飾1件,長4.5cm。1987年10月24日公安局收繳銅勺1件,長26.4cm,完整;銅筷子1付,長24.3cm,其中一根斷為兩節。

1988年2月23日郵電局工作人員交獻銅摔打器1件,重量115克,高6cm。1994年3月哈拉哈達村民翻地時發現銅鍋1件,直徑58.6cm,高36cm,6耳,一耳殘,口殘。2001年公安局移交銅魚2件,一件長4cm,一件長3.8cm,鯉魚形。中興隆地六隊郭天才挖園子時發現銅獅子1件,距地表50cm,高11cm,張口翅尾,鑄做印座,完整。遼上京漢城大包地出土掏耳勺11件,殘;鑷子6件,殘;提梁匜1件,殘。館內舊址出土花式口銅碗1件,直徑16cm,六瓣花式口。館內工作人員曾征集鎏金銅冠1件。另外館藏三足銅器1件,口徑7cm,高5cm。銅壺1件,高16.2cm,殘,有蓋,外刻4組鳳圖。小銅鍋1件,直徑16.5cm,三足殘一,有裂痕,口有弦紋。鏤空金花球形銅香薰1件,直徑6cm,鏤空,有3組鎏金花鳥圖案。銅鋪首飾1件,長3.9cm,寬2.2cm,鏤空花卉圖案。銅佩2件,長1.4cm,寬1.3cm。銅飾件1件,長5.5cm,寬2.6cm,鑄頑童飛天。

通過以上七大類對遼上京博物館館藏遼代銅質文物的調查統計與系統分類,希望可以彌補學術研究的不足,使館藏遼代銅質文物的史料價值得以更大的發揮,對熱愛遼文化的學者們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元)脫脫,等.遼史[M].北京:中華書局,2003.

〔2〕(宋)葉隆禮.契丹國志[M].北京:中華書局,2014.

〔3〕巴林左旗志編輯委員會.巴林左旗志[M].赤峰:巴林左旗志編輯委員會,1985.

〔4〕金永田.遼上京出土許由巢父故事銅鏡[J].文物,1990,(04).

(責任編輯 孫國軍)

猜你喜歡
遼代
中國古代琥珀藝術
遼代中京道城市群發展特點評析
遼代鑿冰捕魚考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