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流動人口職業發展研究

2018-02-20 23:58張雯
現代營銷·學苑版 2018年11期
關鍵詞:職業發展供給側改革流動人口

摘要:供給側結構性的改革對流動人口的職業發展造成沖擊,流動人口中的藍領人群和白領人群受到的影響并不一樣。藍領由于其可替代性,短期造成大量失業;白領雖處于有利地位,但受制于戶籍問題,無法充分實現其價值。這時就要有效發揮政府促進就業的職能,加大對相關勞動力的培訓力度,提升相關勞動力職業轉換能力,同時優化職業教育專業結構,加快勞動力供給側改革。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流動人口;職業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快速增長,在這一時期主要依賴資本形成總額和服務凈流出拉動經濟增長,是這種人為加大投資和依靠外需的經濟增長方式很難持續。在這個背景下,中央適時提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整體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經濟發展正加快向第三產業主導的形態轉變。

其重要內容之一是去過剩產能和優化產業結構,產能過剩行業的雇員必將面臨被裁的風險。如根據全國經濟普查,煤炭、鋼鐵、水泥、平板玻璃和電解鋁五個產能過剩行業若在未來兩三年減產30%,將有三成的勞動者就業崗位受到影響。流動人口是在這個過程中職業發展受到波及的主要群體。長期來看,經濟發展吸納就業的能力將不斷增強,但是短期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會對流動人口就業產生一定的沖擊。

一、流動人口職業發展現狀

“流動人口”是中國特有的現象,與戶籍制度有著密切的關系。本文以鄉鎮街道為邊界,把流動人口定義為居住地與戶口登記地所在鄉鎮街道不一致且離開戶口登記地半年以上的“人戶分離”人口,減去“市轄區內人戶分離人口”。

傳統流動人口常被認為是文化程度低、收入水平低、生活質量低的城市邊緣人群,其主體為新生代農民工。這部分人群就業面狹窄,行業低端,可替代性較高,大量集中于第一、第二產業和部分低端第三產業。其中制造業是吸收這部分流動人口最多的行業,2015年制造業吸收的流動人口占32.0%,其次是批發零售行業占21.9%。此外建筑業、交通運輸、郵電通信業和低端零售餐飲服務業也是這部分流動人口從事較多的行業。

而現在的城市中生活著一群受過良好教育、從事白領職業的青年人,他們專業技能強,可替代性低,大量集中于高薪或知識產業密集型的行業,大部分是因為工作調動、學習培訓、拆遷搬家等原因遷移到不同的城市長期定居,因為戶籍問題,成了流動人口。這部分人群是新時期城市發展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其規模在近幾年中迅速增長。根據《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16》中的數據,2015年流動人口中大學本科級以上學歷占比10.5%,同比增加2.1%。以科研和技術服務行業為例,北京有26.7%本科及以上學歷的青年流動人口從事科研和技術服務行業。

二、流動人口職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初期,產業的升級與結構化改革過程中,給兩類流動人口職業發展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中國經濟增長開始放緩,在經濟運行中存在一些勞動力低效配置的部門、行業和企業,改革推進中會釋放出一定量的勞動力以降低成本和增加效率。這些行業企業的雇員大多屬于藍領階層,其中流動人口所占的比例較高。流動人口中的藍領群體職業替代性較高,勞動合同的簽訂、失業保險等都不完善,所以在相關行業企業釋放勞動的時候,首先會受到波及,在供給側改革下處于極其不利的地位。2014年流動人口的失業率為0.81%,2015年為1.52%,對應兩年農村戶籍流動人口的失業率為0.68%和1.68%。流動人口中白領階層因其教育水平相對較高,大多處于我國著力推進的新興行業,即使部分白領工作于改革中的行業,但因其工作專業性強,可替代性低,在企業減少勞動力的時相對于藍領群里的境遇會好很多。2015年小學及以下流動人口失業率為2.13%,小學為1.88%,大專及以上為1.24%。

流動人口中的白領人群境遇較好,但同樣面臨一定的問題。流動人口中的白領階層逐漸成為城市發展中的中堅力量,然而由于戶籍因素的存在,他們許多方面并沒有得到與社會中間層所對應的社會地位以及福利待遇。白領人群對于戶籍獲得的渴望遠遠高于藍領人群,在面對職業選擇的時候會優先考慮戶籍問題,從而選擇一些更為穩定、可以獲得本地戶口的職業。根據2015年流動人口的數據,進入私營企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者的比重上升2.2、4.2個百分點,流動人口中選擇在國企工作的人數增長更快。白領階層擇業時很可能不會考慮與其自身能力更為匹配的工作崗位,這樣不利于新興企業經濟的發展。

三、如何應對流動人口職業發展問題

首先,針對流動人口中綜合素質較低的人群,核心是要加強專業技能培訓,加快流動人群中的藍領階層轉型,長期目標是提高這部分人群的受教育水平。要有效發揮政府促進就業的職能,加大對相關勞動力的培訓力度,著重做好以轉崗人員為代表的流動人口技能培訓,不斷提升相關勞動力職業轉換能力,使其盡快實現重新就業。

其次,針對流動人口中綜合素質較高的白領人群,核心是要做好配套政策落實。加強對創新創業的政策支持和經濟支持,積極促進大學畢業生、青年勞動者等特殊群體職業發展,做好技能培訓和后備保障工作。改革戶籍制度,完善和調整各地的落戶制度,暫時無法解決落戶的城市,應出臺相應的政策,縮小外來白領階層與本地居民的差距。

最后,因地制宜,根據不同城市的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對策。各地在制定政策的時候要從實際出發,針對各種可能產生的不利影響做好預案,有效解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流動人口職業發展遇到的問題,從而平穩的完成改革的過渡期。

參考文獻:

[1]劉社建.供給側改革對就業與勞動關系的影響探討[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16(06):6-9.

[2]王奕彬.我國供給側改革的問題分析——以勞動要素為例[J].中國商論,2017(09):5-6.

[3]張展新,楊思思.流動人口研究中的概念、數據及議題綜述[J].中國人口科學,2013(06):102-112.

作者簡介:

張雯(1993- ?),女,漢族,天津人,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2016級碩士研究生。

猜你喜歡
職業發展供給側改革流動人口
漫畫
論高職生未來職業發展
大學生職業發展和創業就業中的思想引導策略研究
中國高等教育供給側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內涵、路徑
人才領域也需“供給側改革”
韓媒:抓住中國“供給側改革”新機遇
給流動人口更多關注目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