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遼朝太祖時期的宗廟制度構建

2018-02-20 14:35康建國李月新
關鍵詞:宗廟太祖

康建國 李月新

摘 要:10世紀契丹建立政權,耶律阿保機為在契丹社會中實現皇權世襲,改變契丹傳統世選制度,借鑒中原制度文化,通過移植、改造,將"受命于祖"的政治理念引入契丹政權;將宗廟觀念與契丹社會政治實踐相結合,通過設置惕隱官,約束宗族力量,并于木葉山修建祖陵,于上京立親廟,確定并鞏固了遼初建立起來的皇帝制度??傮w來看,太祖時期宗廟設置目的性明確,具有按需營造的特點。

關鍵詞:遼朝;太祖;宗廟

中圖分類號:K24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8)12-0007-05

在中原王朝國家體系之中,宗廟制度與皇帝制度、都城制度是結合在一起的。如《禮記·曲禮下》載:“君子將營宮室,宗廟為先,廄庫為次,居室為后?!眥1}北宋司馬光也有論述:“先王之制,自天子至于官師,皆有廟。君子將營宮室,宗廟為先,居室為后?!眥2}由此可知,宗廟作為國家政權正統性的象征之一,地位十分重要。契丹作為一支崛起于北方地區的草原民族,在建國初期為了擺脫部族傳統,也為了擺脫首領的“世選”制度的束縛,從耶律阿保機時期開始即有意識地效仿中原制度,將宗廟觀念引進契丹政權,開始構建遼朝宗廟制度。在以往的研究中,學者雖均認可遼朝仿造中原禮制建有宗廟,但是關注的重點在契丹是否具有七廟,有無昭穆制度及對契丹宗廟民族特點的討論,{3}對遼朝太祖時期的宗廟觀念引進、宗廟建設等問題尚未有系統的論述。本文即對太祖時期遼朝宗廟的相關問題展開討論,以期加深學界對遼朝宗廟制度特征的認識。

一、阿保機時期引進宗廟觀念

宗廟是古人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場所,宗廟祭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崇拜。建立于公共意志之上的統一宗教神權和族權的逐步確立,通過祭祀近祖和“懷遠尊先”,把原始的氏族、部落心理升華為統一的、新的社會意識,可以達到團結部民、穩定社會的目的。{4}由此可知,宗廟祭祀的實質乃是運用統一的神權和族權實現對王權的維護。先秦時代,中原統治系統之中宗廟制度與宗法制度密切相關。{5}進入封建社會之后,宗廟成為封建皇帝制度的基礎之一。因而,在中原傳統國家禮制秩序之中,宗廟祭祀占據重要的地位。

契丹族始興朔漠,祖先崇拜是其原始信仰的重要內容之一?!端鍟肪陀涊d著契丹祭祀活動:“父母死而悲哭者,以為不壯。但以其尸置于山樹之上,經三年之后,乃收其骨而焚之。因酹而祝曰:‘冬月時,向陽食。若我射獵時,使我多得豬鹿。其無禮頑嚚,于諸夷最甚?!眥6}由此可知,早期契丹人對于已死去的父母采取3年之后收骨而焚、酹酒而咒的方式,通過燔燎、酹酒、禱告等儀式來表達靈魂升遐、祈求保佑庇護的愿望。但是,這一時期對祖先的祭祀并沒有固定的時間、地點,尚未與契丹社會公共權力發生關聯。同時,焚骨而咒所表達的也不是對已逝父母的孝思,更與宗法制度無涉。由此可知,早期契丹人并無中原傳統的“尊祖敬宗”“宗法”等觀念,同時亦無宗廟建筑以及相關的制度文化。

公元907年,阿保機命有司設壇玉如迂王集會堝燔柴告天,即皇帝位,完成了契丹部落聯盟可汗位置的交接。其后的一段時期內,契丹政權無論是經濟結構還是統治模式大體沿用了原有的部族模式。雖然契丹政權政治結構沒有發生根本的變化,但是由于遼初漢官集團的參與,契丹政權在政治制度方面已經開始有了傾向于中原統治制度的轉變。

太祖二年(908)正月辛巳:“始置惕隱,典族屬,以皇弟撒剌為之?!眥7}惕隱,《遼史·百官志》“北面朝官”條下稱惕隱治宗族,{8}惕隱“掌皇族之政教”。又載:“太祖有國,首設此官,其后百官擇人,必先宗姓?!眥9}這是強化契丹宗族勢力的一項措施,其設置的主要目的在于防止宗族內部的爭斗和篡權,同時也表明惕隱官職的設置與契丹傳統的世選制度有密切的關系。在契丹部族時代,世選制也是部落聯盟可汗的選任方式。阿保機取代遙輦氏,意味著汗位世選范圍由遙輦氏轉移到了迭剌部的世里氏。但是,阿保機繼任可汗之后并未打算沿襲以往可汗3年1代的慣例,這一點從其燔柴告天宣告權力合法轉移之后效仿中原封建政權即皇帝位、“尊母蕭氏為皇太后,立皇后蕭氏”以及“群臣上尊號”{10}等舉措可窺一斑。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契丹皇族實行世婚制,阿保機雖未與原有后族結親,而是重建了蕭氏后族,并將原后族納入蕭氏后族之中,這實際上是削弱傳統勢力之后的一種緩和矛盾的手段。置惕隱、典族屬之舉既有明確皇族宗室身份和范圍、提升世里氏社會政治地位的用意,更為重要的也是為了加強對皇族的管理和監控,為其將契丹政權從“世選制”向“世襲制”過渡做準備。同時,置惕隱官專屬其事,也意味著在契丹政治系統中,宗室事務與其他部族事務已被區分開來,說明此時阿保機已經有意識地效仿中原封建皇帝制度,設置專門的職官來處理宗族事務。

大惕隱司,《遼史·百官志》稱其為:“太祖置……太祖有國,首設此官,其后百官擇人,必先宗姓?!痹O置時間應該在太祖二年(908)。另外,《百官志》“北面皇族帳官”條下又系一大內惕隱司,掌皇族四帳之政教。1974年版中華書局點校本《遼史》的《百官志一·??庇洝分凶⒂小榜T校,大內惕隱司即大惕隱司”。{11}2016年中華書局點校本《遼史》的??庇浿?,提出《遼史》中出現的“惕隱”,在石刻資料中多做寫作“大內惕隱”,疑惕隱即為大內惕隱之簡稱,而北面朝官下的“大惕隱司”實為“大內惕隱司”的重出。{12}遼代皇族有二院、四帳(橫帳、三房)之分,有“二院治之以北、南二王,四帳治之以大內惕隱,皆統于大惕隱司”,{13}從中推測大惕隱司似有總掌皇族政教之意,而皇族之中猶以一帳三房宗室地位最為尊貴,身處遼朝權力的核心,所設“大內惕隱”專門管理皇族四帳政教及具體事務。且大內惕隱皆出身橫帳,從眾多“大內惕隱”簡稱為“惕隱”以及朝堂班列居上等情況來看,其在遼朝政權中的地位尤為特殊。{14}大內惕隱一職出現于神冊三年(918),“春正月丙申,以皇弟安端為大內惕隱”。

908-916年,遼朝政權中先后有撒剌、化葛(滑哥)、忽烈等擔任惕隱一職。除忽烈不知其世系之外,撒剌為阿保機之弟,化葛(滑哥)為于越釋魯之子、阿保機之侄,均為處于權力中心的皇族核心成員。據不完全統計,有遼一代擔任惕隱的官員絕大多數出身于四帳皇族。惕隱是契丹皇族宗室組織管理者,同時也在遼朝中后期掌控著遼朝官員世選權力。由此可見,在阿保機時代通過設置專門的惕隱來管理宗族事務,既有效地按照契丹傳統掌握了世選的權力,同時也巧妙地將中原王朝宗室制度引入契丹政權,在“典族屬”的同時也為契丹宗廟建設做了制度上的準備。

由于這一時期阿保機尚未建立皇權世襲的制度,因而雖然設置了專門監管職官惕隱,仍未能阻止同樣在汗位世選范圍的諸弟對最高權力發起的爭奪。從911年到914年間,阿保機依靠軍事上的絕對優勢,實現了契丹汗位的連任。但是,從平定剌葛叛亂之后阿保機“與諸弟登山刑牲,告天地為誓而赦其罪”{15}的行為可知,當時的禮儀是告天地而非告宗廟,這說明此時的阿保機仍然利用天地崇拜的契丹原始精神崇拜力量,以“受命于天”的權威地位宣告對諸弟的審判。從另一角度來說,這次叛亂是皇族內斗,諸弟違反的是家法而非國法,阿保機雖赦免諸弟,但對其進行了審判,而執行審判的是宗族,故將此事祭告祖宗天地??梢?,阿保機引入中原禮法的根本意圖,乃是防范守舊勢力,防止宗族篡權。

此外,913年六月甲申,在完成追擊剌葛、摧毀反叛勢力不久,阿保機即有“登都庵山,撫其先奇首可汗遺跡”{16}的行為,這進一步說明阿保機在對契丹傳統宗教信仰的改造中加入了“受命于祖”的政治考量,這與中原禮法中本就內含的“君權神授”是不謀而合的,其目的是為了維護禮法,加強皇權。這一切表明契丹統治者開始在制度層面上實現對權力的維護,只是這種政治理念尚未完全被當時的契丹權力核心階層所接受。

二、從政治理念到祠廟建筑

913年阿保機登都庵山,親自緬懷先祖。有關這位阿保機尊崇的契丹始祖奇首可汗,史文之中并無完整的記述,僅寥寥幾條信息散見于《遼史》。

《太祖本紀上》:“太祖七年(913)六月辛巳,至榆嶺,以轄賴縣人掃古非法殘民,磔之。甲申,上登都庵山,撫其先奇首可汗遺跡,徘徊顧瞻而興嘆焉?!?/p>

《太祖本紀下》:“贊曰:遼之先,出自炎帝,世為審吉國,其可知者蓋自奇首云。奇首生都庵山,徙潢河之濱,傳至雅里,始立制度,置官屬,刻木為契,穴地為牢……”

《營衛志中》:“契丹之先,曰奇首可汗,生八子。其后族屬漸盛,分為八部,居松漠之間。今永州木葉山有契丹始祖廟,奇首可汗、可敦并八子像在焉?!?/p>

太宗會同四年(941年)二月丁巳,“詔有司編始祖奇首可汗事跡”。

刻于942年的《耶律羽之墓志》中記有(耶律氏):“其先宗分佶(奇)首,沠出石槐,歷漢、魏、隋、唐已來,世為君長?!眥17}

上述記載表明,奇首可汗應當是契丹民族發展史中真實存在過的一位著名首領。阿保機時期首次提出奇首可汗為耶律氏始興之祖,并成為其后世的契丹統治者的共同認知。關于奇首可汗活動地域都庵山,本文認為這只是奇首可汗活動的地域之一?!哆|史·世表》開篇即說:“考之宇文周之書,遼本炎帝之后,而耶律儼稱遼為軒轅后?!贬槍@樣的矛盾,《遼史》編修者認為:“儼志晚出,蓋從周書?!痹凇短婕o·贊》中同樣肯定了遼之先出于炎帝的觀點,因此可知“奇首生都庵山”并非出自遼人自己的記載,不足征信。都庵山的地理位置大致在轄賴縣附近,按《遼史》記載可知,契丹語中的石烈即為漢語中的縣,因此轄賴縣即轄賴石烈?!稜I衛志》中所記轄懶石烈即霞瀬益石烈,即為契丹迭剌部的霞瀬益石烈,同時漢語又作世沒里或世里沒里?!哆|史·地理志》中稱:“祖州,天成軍……本遼右八(大)部世沒里地?!币驗槎尖稚缴媳A袅似媸卓珊够顒拥倪z跡,則奇首可汗活動的核心區域應該在祖州附近。在阿保機時期,僅有山上存留奇首可汗遺跡的記載,可知至少在此時都庵山上尚未出現祠廟類的固定建筑。

同年十一月,阿保機“祠木葉山”,這是《遼史》中契丹皇帝首次在木葉山舉行祭祀活動的記載。細覽《遼史》可知,遼代對木葉山的祭祀幾乎都用到了“祠”?!办簟痹谙惹貢r期專指春祭,即春天用新物薦享祖先的祭禮,用以表達孝子思親,以別死生。同時“祠”亦指得福謝神,從而引申為祭祀之義,漢代以后多建廟以祠。到了宋代,祠多為祠堂之祭祀,保留了其原始的繼嗣而食的含義。那么,“祠木葉山”則說明至少在阿保機時期,木葉山上已經修建了供奉始祖的祠廟。

木葉山在契丹人的精神世界中擁有超然的地位,不僅是契丹祖神(白馬天神、青牛天女)所居之地,也供奉著契丹的始祖可汗,同時阿保機時期也將其比擬為國家大宗之所在。{18}史書記載:“還次昭烏山,省風俗,見高年,議朝政,定吉兇儀?!奔又畯?08年開始的對上京的營建,神冊三年(918)二月城皇都,五月乙亥,詔建孔子廟、佛寺、道觀等。從這一系列活動之中可知,阿保機為了鞏固統治地位,確?;蕶嗍酪u,營建都城、祖廟,效仿中原制度,著手國家禮制方面的建設了。

三、立廟以祠的制度建設

神冊五年(920)閏六月丁卯,遼朝統治者以皇弟蘇為惕隱,康默記為夷離畢。第二年(921),蘇任南府宰相,由迭里繼任惕隱?!澳细紫?,自諸弟構亂,府之名族多罹其禍,故其位久虛,以鋤得部轄得里、只里古攝之。府中數請任宗室,上以舊制不可輒變,請不已,乃告于宗廟而后授之。宗室為南府宰相自此始”,{19}《遼史》中首次提及“宗廟”一詞。下面結合相關史料對此進行分析。

首先,南府宰相的世選不出自迭剌部,當為遙輦時期的舊制。北、南二府的設置早在遙輦時代就已經存在,涅里立阻午可汗之后進行了部落改革,“故有部眾分為八部”,立二府以總之,而“迭剌部自為別部,不與其列”。北、南二府作為遙輦氏部落聯盟時期主要的統治機構,其二府宰相地位超然?!栋俟僦尽分小氨备紫唷睏l載:“掌佐理軍國之大政,皇族四帳世預其選?!薄澳细紫唷睏l載:“掌佐理軍國之大政,國舅五帳世預其選?!毙?庇浽唬骸按颂幰蔀榛モ?。按本書紀傳及遼代石刻所見,北府宰相多出國舅五帳,南府宰相多出于皇族四帳?!眥20}907年,阿保機燔柴告天即皇帝位,宣告承遙輦氏九帳為第十帳,即由北、南宰相率領群臣上尊號,以示契丹統治集團對阿保機掌握汗權的認可。但事實上,遙輦氏的反對勢力一直存在。據《耶律海里傳》記載,阿保機初掌汗權之時,“屬籍比局萌覬覦,而遙輦故族尤觖望”。因此,實現對北、南二府的掌控是阿保機鞏固統治的重要措施之一。3年之后,蕭敵魯為北府宰相,從此之后確立了后族對北府宰相一職的世選權。而此時,阿保機借平定諸弟之亂之機對遙輦故族反對勢力進行了清繳,實現了由宗室掌控南府的目的。

其次,宗室出任南府宰相乃是契丹政權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因此阿保機先告宗廟而后授之,這與中原傳統禮制中的“國有大事,祭神而告之”的慣例相合。同時亦可說明,至遲到神冊五年時,遼朝國家已經有了宗廟之設,并仿效中原模式確立了宗廟的告祭制度?!哆|史·食貨志上》中亦稱:“及其有國,內建宗廟朝廷,外置郡縣牧守?!笨梢?,設立宗廟當是在遼朝立國之初。

《遼史·地理志》“上京·臨潢府”條下載:天顯元年(926),阿保機“平渤海歸,乃展(上京)郛郭,建宮室,名以天贊”,“又于內城東南隅建天雄寺,奉安烈考宣簡皇帝遺像”。雖然“宣簡皇帝”之號于興宗重熙二十一年(1052)才獲追尊,但是此時阿保機奉安其父親的遺像已具追尊之意,且效仿中原開國皇帝,立親廟以祠。這意味著在契丹政權之中,阿保機一系不僅成為擁有皇位繼承權的大宗,而且引入中原禮制觀念,用立廟來確定、鞏固遼初建立起來的皇帝制度??梢哉f,遼初契丹宗廟之設確保了阿保機家族契丹國家統治權力的合法性、正統性,宗廟觀念與契丹社會政治實踐已然緊密聯系在了一起。

綜上可知,從阿保機取代遙輦氏成為契丹可汗之后,為了能夠實現對契丹權柄完全掌控,已經開始傾向于引入中原傳統制度文化。為了擺脫世選制度對契丹權力的影響,阿保機設置惕隱,管理宗室;將“受命于天”與“受命于祖”的政治理念與契丹傳統精神信仰相結合,塑造始祖形象,在木葉山立始祖廟;最遲在神冊五年開始在國家層面上開啟了宗廟制度的構建。但是遼太祖時期立始祖廟,為其父親撒剌立廟,雖然是對中原宗廟制度的移植,但其形態與中原禮制之間仍存在一定差異。太祖時期引進中原宗廟觀念,建設宗廟,目的十分明確,有按需營造的特點;因為受傳統觀念與傳統勢力抵制,宗廟制度建設難度很大。至于阿保機契丹宗廟建于何處,{21}規模如何,是否與木葉山上的始祖廟為同一建筑,目前尚存分歧,需可靠材料佐證。

注 釋:

{1}[清]孫希旦.禮記集解(卷5)[C].曲禮下第二之一[A].北京:中華書局,1989.116.

{2}[宋]司馬光.傳家集(卷79)[C].河東節度使守太尉開府儀同三司潞國公文公先廟碑[A].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1094)[M].臺北:商務印書館,1983.722.

{3}席岫峰,宋志發.試析契丹族人的祖先崇拜活[J].社會科學輯刊,1994,(03):92-93.張國慶.契丹遼帝的造像與祭祖[J].黑龍江民族叢刊,1993,(03):85-89.朱子方.遼朝契丹統治者的宗廟制度[A].中國民族史研究(第4輯)[C].北京:改革出版社,1992.49-60.王艷云.遼代御容及其奉安制度[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2012,(01):25-29.

{4}田廣林.紅山文化“壇、廟、?!迸c中國古代宗廟、陵寢的起源[J].史學集刊,2004,(02).

{5}丁山.宗法考源[A].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4本第4分)[C],1934.415.

{6}魏征.隋書(卷84)[C].契丹傳[A].北京:中華書局,1973.1881.

{7}脫脫,等.遼史(卷1)[C].太祖本紀上[A].北京:中華書局,2016.3.

{8}脫脫,等.遼史(卷45)[C].百官志一[A].北京:中華書局,2016.774.

{9}脫脫,等.遼史(卷45)[C].百官志一[A].北京:中華書局,2016.783.

{10}脫脫,等.遼史(卷1)[C].太祖上[A].北京:中華書局,2016.3.

{11}馮家昇,陳述.遼史(點校本)[M].北京:中華書局,1974.721.

{12}脫脫,等.遼史(卷45)[C].百官志一[A].北京:中華書局,2016.809-810.

{13}脫脫,等.遼史(卷45)[C].百官志一[A].北京:中華書局,2016.796.

{14}脫脫,等.遼史(卷73)[C].耶律頗德傳[A]:“舊制,肅祖以下宗室稱院,德祖宗室號三父房,稱橫帳,百官子弟及籍沒人稱著帳。耶律斜的言,橫帳班列,不可與北、南院并。太宗詔在廷議,皆曰然,乃詔橫帳班列居上。頗德奏曰:‘臣伏見官制,北、南院大王品在惕隱上。今橫帳始圖爵位之高,愿與北、南院參任;茲又恥與同列。夫橫帳與諸族皆臣也,班列奚以異?帝乃諭百官曰:‘朕所不知,卿等不宜面從。詔仍舊制?!逼渲刑跁r期廷議討論過朝臣班列順序的問題,焦點集中在惕隱與北、南院大王的班次順序上。太宗等諸臣皆認為雖然惕隱品級不及北、南院大王,但由于出身橫帳,身份尊貴,在掌管宗族事務的同時也干預遼朝的官僚任免,因而位居北、南院大王之上,地位超然。北京:中華書局,2016.1351-1352.

{15}脫脫,等.遼史(卷1)[C].太祖上[A].北京:中華書局,2016.5.

{16}脫脫,等.遼史(卷1)[C].太祖上[A].北京:中華書局,2016.8.

{17}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耶律羽之墓發掘簡報[J].文物,1996,(01).

{18}脫脫,等.遼史(卷2)[C].太祖下[A].太祖天贊三年(924年)九月:“丁巳,鑿金河水,取烏山石,輦致潢河、木葉山,以示山川朝海宗岳之意?!边@表明木葉山在契丹人的意識中是所有山中的大宗,同時潢河、木葉山即是契丹人祖先所在之地,也是本民族大宗之所在。北京:中華書局,2016.22.

{19}脫脫,等.遼史(卷2)[C].太祖下[A].北京:中華書局,2016.18.

{20}脫脫,等.遼史(卷45)[C].百官志一·??庇沎A].北京:中華書局,2016.809.

{21}脫脫,等.遼史(卷1)[C].太祖紀上[A].中記太祖七年(913)阿保機在追擊叛亂的剌葛時,“剌葛奔潰,遺其所奪神帳于路,上見而祭奠之?!边@個神帳便是剌葛從阿保機行宮之中掠奪而來。北京:中華書局,2016.田廣林在《契丹禮俗考論》中認為“神帳”是奉祀祖宗神主的廬帳。這很符合契丹人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習俗,可以據此推斷阿保機時代的宗廟很有可能設在行宮之中。田廣林.契丹禮俗考論[M].哈爾濱:哈爾濱出版社,1996.41.

(責任編輯 孫國軍)

猜你喜歡
宗廟太祖
八月十五月兒明
婆婆納
東漢初的禮制建設與政治合法性建構
天空之城與地球引力
地龍的傳說
地龍的傳說
氣壞皇帝的宰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