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兒美術教學活動中審美體驗的探究
——以大班美術活動“美麗的金魚”為例

2018-02-23 04:35
新課程研究 2018年36期
關鍵詞:金魚筆者情感

教育部發布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的藝術教育應順應該幼兒的發展特點,寓教育于美的享受中,始終把對幼兒的個性、情感的尊重放在首位,強調在幼兒精神獲得滿足和愉悅的同時,培養其對美的感受能力,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以形成完整、和諧發展的人格為終極目標。因此,在幼兒美術活動中,教師要尊重幼兒興趣,用多種方式幫助幼兒獲得審美體驗,從而提高幼兒的美術表現能力?,F以大班美術活動“美麗的金魚”為例,對審美體驗進行探究。

一、回歸生活,萌發幼兒的審美興趣

金魚是生活中常見的觀賞魚,美麗的色彩,游動的姿態,對幼兒有著強烈的吸引力,金魚題材符合幼兒的審美趣味。在活動前的知識準備中,筆者組織談話,引發“金魚”話題,例如“你有沒有養過小金魚?你家的金魚是什么樣的?你是怎么喂養金魚的?”“你在什么地方看到過金魚?那里的金魚有什么不一樣?”鼓勵幼兒與同伴交流小金魚的故事,并在主題墻上展示自己飼養金魚的照片。同時,在班級里放置金魚缸和金魚,讓幼兒自由地欣賞、觀察、飼養,并嘗試進行簡單的記錄,表達自己的發現。在輕松、愉悅的真實生活場景中,與金魚親密接觸,進一步激發幼兒對金魚的興趣與喜愛,使之自然而然地獲得初步的審美表象認知……在觀察與交流中,筆者發現幼兒對金魚的顏色、游動的姿態特別感興趣,由此確定審美目標:通過觀察,感知金魚的色彩、外形和姿態美,能大膽表達自己的審美理解與感受。用不同的審美素材、途徑引導幼兒感受與欣賞,使幼兒獲得豐富的審美體驗。

二、視聽結合,激發幼兒的審美想象

由于幼兒年齡所限,他們在觀察事物時容易被形狀獨特、顏色鮮艷、發光、發聲的事物所吸引,不僅能關注事物的特征,還能激發對事物的審美想象。因此,在選擇欣賞素材時,筆者考慮幼兒的審美需求以及審美能力提升,在大量的素材中精心挑選,選擇了美妙兼具想象空間的內容——名貴金魚的視頻,同時配上中國古典音樂《正月梅花》,讓幼兒在視覺、聽覺沖擊的審美意境中,具體、形象地感知金魚五彩斑斕的色彩,游動時自由美妙的動態等。視頻欣賞中,幼兒專注而投入,不時發出驚嘆聲。欣賞后,筆者提出針對性的問題,啟發幼兒對審美感受進行想象、表達,如“你覺得視頻中的金魚美嗎?美在哪里?”“金魚有那么多的顏色,為什么名字里有個金字?金表示什么顏色?” “你有沒有看到樣子有趣的金魚?你覺得像什么?你會為它起個什么名字?”……幼兒自由表述著自己的獨特感受:“金魚的魚鱗像金子一樣亮閃閃?!?“金魚的眼睛像氣球,我想叫它氣球金魚?!薄坝械慕痿~頭上還戴著大紅花?!薄鞍捉痿~游起來像仙女”……這一刻,金魚的各種美對幼兒開啟了各種想象,幼兒對金魚原有的生活經驗有了更新的認知結構與情感體驗。

三、欣賞名家作品,增強幼兒的審美理解

經典的藝術大師作品來源于生活并經過藝術的提煉,是幼兒獲得審美經驗的主要途徑,是幼兒進行藝術欣賞的最佳選擇。而同一題材不同風格的作品欣賞能增強幼兒的審美理解,滿足不同幼兒的審美需要。因此,在活動中,筆者選擇了我國畫家凌虛和虛谷的《金魚圖》,凌虛的金魚柔美輕盈,虛谷的金魚簡約古樸,這兩種風格都符合大班幼兒的審美認知。在欣賞時,筆者針對兩幅畫的特點引導幼兒從不同角度觀察、體驗,幫助幼兒感受、比較不同藝術表現形式。凌虛畫的“金魚”柔美輕盈,給予幼兒豐富的想象與強烈的表現欲望,幼兒表達自己心中的金魚形象,“像穿著一層層紗裙的公主在跳舞”“魚鰭像蜻蜓一樣(透明)”“金魚身上的顏色有深有淺”……用動作表演、表現金魚姿態的柔美、輕盈,幼兒時而是穿著紗裙的公主,時而是蝴蝶、云彩……在欣賞虛谷畫的“金魚”時,幼兒發現金魚體形與眾不同,金魚身體像長方形,魚鰭像草叢、像折扇、像刷子等,看起來硬硬的、刺刺的;畫中的金魚在“游泳比賽”“欣賞美麗的花” ……從視頻欣賞到名家作品欣賞,體現從動態到靜態、從立體到平面,從生活到藝術的審美過程,多樣化的欣賞素材使幼兒獲得更立體、整體性更強的感受,使幼兒把自己感受最深刻的部分表達出來,使之讓作品更富有獨創性。

四、提供適宜材料,支持幼兒進行審美表現

凌虛和虛谷的《金魚》都是中國畫,中國畫非常講究技巧,如果用傳統復雜的中國畫畫法要求幼兒,技能要求的難度會影響幼兒的創作激情,導致幼兒有想法卻畫不出來。為此,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筆者從幼兒的年齡特點出發,打破國畫傳統的作畫方式,進行兒童化變通,除提供宣紙、毛筆、國畫顏料外,增添小噴水瓶,引導幼兒用干練的濃彩(墨)勾畫金魚的輪廓等,再用小噴水瓶對濃彩一點一點地噴水,滲入水的國畫顏料逐漸暈染開來,構成濃淡交融的國畫意境。在作畫過程中,幼兒興趣濃厚,創作積極,繪畫作品風格不一,既有柔美舞蹈式的金魚,也有硬朗古樸式的金魚。而在嘗試小噴水瓶時,幼兒不斷發出驚嘆聲:“金魚魚鰭變大了”“顏色變成透明的了”“紅金魚顏色有的深有的淺”“金魚的眼睛真的變成大氣球了”……在探索過程中,幼兒發現了水與墨交融的變化,發現水與顏色深淺的關系,發現了水墨金魚的美感。雖然沒有中國畫技巧,但新穎的材料、有趣的表現形式使幼兒獲得游戲般的愉悅,更能從中體驗到國畫的變幻與韻味。

五、分享作品,滿足幼兒的審美情感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對事物的感受與理解不同于成人,他們表達自己認識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別于成人,幼兒獨特的筆觸往往蘊含著豐富的想象和情感。幼兒的藝術教育應該順應幼兒發展的特點,始終把對幼兒的個性、情感的尊重放在首位。幼兒的美術作品是一種自我表達,包含著審美情感,他們不僅僅滿足于作畫過程,更需要表達自己對作品的情感,期待他人的肯定。因此,在活動結束前,筆者請幼兒展示、介紹自己的畫作,說說畫里金魚的故事,“我畫了金魚公主和金魚王子,他們要結婚了?!薄拔耶嬃巳龡l金魚,它們在比賽吹泡泡?!薄斑@條金魚喜歡吃東西,變成了一個大胖子金魚” ……每一幅作品中都有一個生動的童話故事,糅合了幼兒的生活經驗、情趣情感等,同時引發其他幼兒的情趣共鳴,獲得情感啟迪?;顒咏Y束后,師幼一起將作品布置成畫展,邀請家長、其他班的老師、同伴前來觀賞,幼兒當畫展解說員,當同伴羨慕,家長、老師贊賞時,幼兒更加充滿快樂和驕傲。

在集體活動中感受審美體驗的基礎上,筆者進行了體驗拓展,在美工區活動中,提供更豐富的欣賞素材,如圖畫書《小金魚回家》《火螢和小金魚》,畫家吳戈的《金魚》作品等給幼兒欣賞。除提供中國畫工具材料,還提供彩紙,讓幼兒自主選擇,既可以畫畫,又可以用折疊、剪貼方式表現金魚等。通過新穎、多變的欣賞形式與材料,拓展幼兒的審美視野,提高其審美感受力,進而激發幼兒的好奇心,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引發積極的情緒情感,使幼兒的審美創造更加豐富、生動。

由此,在幼兒美術活動中,教師應注重幼兒對美好事物的審美體驗過程,有意識、巧妙地把生活、音樂、欣賞、游戲、語言等相結合,幫助幼兒把自己的生活經驗,對事物特征的觀察理解以及想象、情趣情感等相互融合、相互滲透,通過自身的甄別、梳理、組合、改造等,建立起新的審美表象,培養幼兒的審美情趣,從而提升幼兒的審美表現能力。

猜你喜歡
金魚筆者情感
可愛的小金魚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長,保持獨立
老師,別走……
情感
換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師,你為什么不表揚我
詩歌與情感的斷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長,保持獨立
小金魚
小金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